有关萝卜干里的岁月散文
每年春节前后,双亲给我们邮寄腊肠时,妈妈照例要追问一句,萝卜干,你打算要几斤?
我不假思索地回说,腊肉香肠能少则少,唯有萝卜干多多益善……
好。这大女娃子,天生就长了一张能吃百家饭又不忘本的嘴。电话那端的妈妈爽朗地笑了。紧接着,又传过来一句慨叹。
走得再远,尝过再多的美味,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萝卜干啊!不连贯的话语中,夹着一串咳嗽,那是爸爸已苍老的声音。
可不是么?萝卜干,在我心里,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哪里是一道川味小吃就能简单地诠释清楚。
从贫困的边缘起步,一路漂流到东海定居,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每日工作餐的我渐被同化,海虾、螃蟹、鲳鱼、带鱼,陆续成了我餐碟里的新宠,我那品尽麻辣风味的舌尖早被腥咸的江南味道霸占去了。
那些餐餐以萝卜干就干饭的日子,便渐退渐远,淡成了一缕乡愁,轻若云烟。偶尔飘过脑海的记忆,也就是1997-2000年,刺猬不带薪读研那三年最难熬的时光。
那几年,中教一级老师的我,每月工资370元,拼死拼活苦挣,两个语文班月考都在前三名,能添40元岗位奖,所有早操都出勤,再添2.00元(一次早操奖励0.1元)。母女俩的生活费,女儿的学杂费,我的自考辅导费,人情往来,大凡小事,全仰赖于这一份微薄的工资,捉襟见肘的日子可想而知。餐桌上,除了买给女儿的一份荤菜,自炒的素菜一份,更多的时候,我的下饭菜就是一碟泡菜或一撮萝卜干……
为了更合理地开源节流,我仿效着那些会过日子的邻居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泡菜、萝卜干、剁椒酱、豆瓣酱等许多家常小吃的自制法。其中,我最拿手的是自制萝卜干。洗净萝卜,切成小条,放在晒台摊晒几日,用温开水洗去灰尘,挤干水份,抖散阴干,放盐和少许白酒拌均,再加适量芝麻、花椒粉、辣椒粉,用力揉搓至盐烊状貌,添滴适量香油和匀,接下来,就分层装坛,一层层压紧实,用薄膜封口,最后盖上坛盖。利用课余时间,我一步步用心做来,就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萝卜干的制作。一周后,用干竹筷挑一满碟出来,金黄透明的萝卜干便成了我们母女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嚼着筋脆爽口的萝卜干,就一口稀粥或白米饭,我常是面带微笑的。买现成的萝卜干,3.5元一斤,而自制萝卜干,萝卜0.1元一斤,加上各色调料,满打满算折合下来最多也就0.5元一斤,一斤萝卜干就节省了3元。我出早操的奖励,加上这一笔不可小觑的结余,我便可以多给女儿买几只苹果了。纵是如此精打细算,我家一套两居室的小家仍是寒酸,洗衣机也坏了,笨重的仿皮沙发开裂了,想装一部家用电话却始终攒不够钱,更遑论像其他老师们一样,添置新家电,买街房,买车了……不过,我们心中有梦。待他一毕业,我们去海边定居,买复式房,布置一个温暖的新家,还要买……即使吃着未上味的萝卜干,脑子里转着那些生活小算盘,心里也自然添了一份美滋滋的心情了。经年后,女儿还依然记得,那时候的我吃萝卜干的可笑样子。她说,嚼着萝卜干的妈妈,嘴里嘎吱嘎吱地响,满脸全都是陶醉和幸福。
刺猬也心知肚明,那脆生生的甜里,裹着的是妻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饿着肚子的求学生涯,他却更为勤奋了。尤其是刺猬刚去重庆读书那阵子,常是一张饼就一杯开水,就算一餐。室友毛兄心慈,让了刺猬一份兼职,后来他自己也寻得了一份兼课,尴尬的窘况才略有好转。兼职的课时费,支付了烟茶钱,又能余下多少?热了,对着水龙头淋个澡,冷了,围着租房跑两圈,饿了,大饼里塞一筷子萝卜干……学期中,刺猬回一趟家,我至多能喂他几餐饱饭,然后,硬塞给他返程车票钱,再买一大袋萝卜干让他捎上。或许,因用同事家的电话接,我只报平安。刺猬也总说一切都好,让我安心工作,带好女儿。他只是闪烁其词地谈起他在那边的生活。知夫莫若妻。我又何尝不知,他不过是再一次体验了他读师范时半饥半饱的艰难岁月。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最没齿难忘的还有一桩来自舌尖的记忆,那便是乡村用柴火烧出来的年味。那三年,一放寒假,我们就奔回娘家。腊肉香肠,餐餐有荤,一头腌好的年猪,任由我们几姊妹奢侈的享受。于是,煨排骨,红烧肥肠,蒜薹回锅肉,家常小炒,麻辣豆腐……大碟小盘里,白的,绿的,红的,色彩缤纷,香味四溢,笑语欢声中,十几双筷子,上下翻飞,才算是切切实实地打了牙祭。一忽儿,便是杯盘狼藉。就这样,爸爸妈妈变换着烹饪法子,喂饱了我们一个个清汤寡水的胃。不过,餐桌上,妈妈照例会摆上小碟泡菜,大盘萝卜干,也无一不是她的拿手菜……
酒足饭饱后,一大家子人铺开麻将桌,甩开膀子,又开始新一场的幸福拼盘。哗啦啦,哗啦啦,红票子满场飞,时而在小妹的.兜里,时而又全跑到了爸爸的钱夹里。不论输赢,每个人也挂着红光满面的笑。
热热闹闹间,就到了年三十,一吃过团年饭,爸爸妈妈就开始催我们启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赶往公公婆婆家去守岁。呆在公公家,又是几天海喝海吃的舒适日子。年初四,打着为妈妈庆生的幌子,别过公公一家,我们仨不到小晌午又回到了娘家,过了初七,才万不得已地返回学校去了。
自然,爸爸妈妈不会让我们空手而返。一麻袋米面,十多条腊肉,二十几节香肠,一大塑料口袋的萝卜干,一人一个背篓,爸爸妈妈殷殷地把我们三口送到玛瑙场镇上,千叮嘱万嘱咐,待我们所坐的车卷起了一阵烟尘,消失在了下一个弯道转口,两位老人才恹恹地收了目光,慢吞吞地回家去了。
车行不久,我们总会发现,女儿的衣兜里,又多出了一卷红红绿绿的钱。又是钱,又是粮食,吃完了兜着走,我们像还乡团一样。我咕哝着,脸子就挂着了。待条件好了,我们还……刺猬附在我耳边说。爸爸坏,总跟妈妈说悄悄话。女儿一句话,逗乐了一车人,我们夫妻俩也相识而笑。
常言道,一个走四方的人,须得打开味蕾。但,凡事皆有例外。这例外,不是别人,正是我家刺猬。离井背乡十多年来,刺猬还去国外漂了一年,他也没能成功打开他的味蕾。他的舌尖,一直完好地保留在传统的味蕾感受区间。他崇尚川味,抗拒海味,从不在学校食堂就餐,大小聚会,他也恒守着能躲就躲、能避则避的饮食原则。殊不知,这份偏执的嗜好,不但失了社交人脉,还常常令我哭笑不得。
每日回到家,我的首要任务就是亲下厨房,为胡乱对付了两餐的他烹饪一顿川味晚餐。或青椒回锅肉,或芋艿红烧鸭块,或木耳豆瓣酱焖卤肉……一荤,一素,大米饭,就是他一天中最美味的主餐了。偶尔乏累了,我也糊弄他一顿简易的晚餐。一撮葱,两个煎蛋,一把青酸菜,或一夹子萝卜干,再加一勺自炼的猪油,满当当一海碗油醋面,他也会八戒一样,呼噜噜地吃得山响。真爽!他摸着他的大肚腩,知足地打一个饱嗝,再深情地回馈给我一个感激的眼波。或许,家有一个容易满足的老宅男,也算是做妻子的福气了吧。一个廉价的眼神,就击败了我满腹的牢骚,也化解了所有的疲累。
女人抓住男人的心通过男人的胃,男人抓住女人的心……这句颠扑不破的经典语录,于我,于刺猬,都极为妥帖。厨房是我的主场,卧房,楼上楼下各一间,自是他一展英雄的用武之地了。我以为,对于大多家庭而言,高品质生活,无一例外的,也主要依托于美食和谐和的性趣。当然,精神层面的互动和沟通也万万是不能少的。
我也深知,这种油水过剩的家常食谱,完全有悖于科学有方的养生法则。但,公公婆婆俱已不在人间,刺猬所追求的吃食也就是这一口川味了。除了顺应他的饮食习惯,我更多的是感到宽慰和敬服,至少他的味蕾始终如一,一直珍藏着那些最真朴的故乡原味。
感恩,不忘本,只有味蕾记得住。而我,这个味蕾的叛徒,嚼着家乡风味的萝卜干,由舌尖泛起的万千滋味,回落于纸上的,不过是一缕盘桓于记忆里的乡愁,水波不惊。
走在岁月中,活在岁月里散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至今日,寒假仅剩下短短的一截尾巴。回望走过的日子,颇有几分感慨。
时光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还有人的心境。昨晚和大姐聊天,说起,之前动不动因为不值得的事大动肝火,现在学的不爱生气了。真的“一岁年纪,一岁心。”对于即将奔五的我们,更要练就一颗淡定平和的'心,看开、看淡,不意味着消极滞后,实则是人到中年的一种顿悟。宽厚仁慈不仅让身体得到养生,更让周围的人因你的存在温暖、幸福,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走在岁月里,活在珍惜中。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波澜不惊的日子。
自腊月十六放假,除了购买年货、看望亲朋、好友聚会,大多时间都蜗居自己的小家。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就是生活比较有规律。没赖床,依然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有灵感,则敲击千字文,无灵感,读点文字,写点笔记。美好的一天从充实的清晨开始。假前收集了几本学生的日记,之前答应给他们编辑到我的公众号的,知道孩子内心都有小小的期盼,假期隔三差五的都兑现了我的承诺,转发给作者本人及所在班级群,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或许由此得到最大激发,对于其他的孩子这或许也是一个榜样的激励。其实,在给他们编辑文字的过程中,对我个人的写作也要有一定的启发,比如某些句子的重复啰嗦,某些用词不够准确……怎样修改才更符合儿童语言特点等,练字就是练心。很愿意静下心来,在童言稚语中与孩子的心灵共舞。开学后,离毕业会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那将是“狼烟四起”的一段日子,我仍愿意“见缝插针”的找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同写共读,争取把写作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屈指可数的日子更显弥足珍贵,唯有珍惜再珍惜。
深感惭愧的是,读书时间不够多,更谈不上深入。年前跟悦借的《锦绣未央》才读了一半;航借给我的《尽余生》也没读完,还有几本有关教育的书摆在案头,一直备受冷落。想来,还是受外在因素干扰多,内因就是自制力差,静不下心来,耐不住寂寞。开学前,强制自己还清“旧账”,心无旁骛的迎接开学后的生活。
备受青睐的《中国诗词大会》仅剩下两场,十场比赛,只因两次出去吃饭缺席,有时间一定“补课”,每次看,都要把不会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留作以后查漏补缺,也时刻提醒自己是浅薄的。学无止境,需要自己潜心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假期余额已经不足,亲爱的同事们,我想你们了。仅存几天假期,我们都且行且珍惜吧。
藏在岁月里的温暖散文
南风暖融融地吹拂着。
田地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了,黄灿灿的夺人眼球;而荞麦宛若羞涩的少女,低着腼腆的脸,有些不知所措地站立着。此刻午后的暖阳照向大地,舒适得令人慵困。一条碎石路闪着石子特有的光泽延伸向远方。
这是1937年的春天。
路旁站着一对男女,他们牵着手,彼此默默无语。目光流转之处,一片春暖花开。
四周静得出奇。湛蓝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大朵大朵的云,像极了酣睡的婴孩。南风依旧拂过野草,发出“沙沙”的声响,却是极微小的。
已然是春天的时节了,无名的碎花开了一地,那儿一簇紫色的,这儿一簇白色的,有着莫名芬芳的花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女孩微微踮起了脚尖。
她伏在男孩结实的肩上,瘦弱的肩一起一伏。男孩的模样十分坚毅却又柔情似水。
静静的河水淌过春天的臂弯,揽起几许冬日残余的冰寒;几只早已脱了漆的旧木船泊在河岸边。清清的水招摇着油油的水草,在金色的柔波里,穿行过黑黑的鱼儿,一圈一圈的水泡浮上水面。
女孩开始小声啜泣起来,却又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哭泣。
又是一阵轻柔的.风,吹得花香四溢,大地的气息中却夹杂着战火的硝烟味儿。
女孩紧紧地抱住了男孩。
男孩身旁的一个布包上扎着一个小小的蝴蝶结,那粉红的颜色显然是女孩精心挑选的。
……
眼前的画面开始变得模糊,模糊得只剩下一双相拥在一起的人儿。
“这么多年了,我还记得那年的春天。春天呀,到处是花儿草儿的香味儿……”祖母的声音如流水一般和缓,在轻诉着一段往事,“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年,你的祖父参了军……”祖母的声音变得有些伤感,“这一等便是5年。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去那一块花地走走,闻闻,听听,想想,念念……第5年的春天,他便回来了,我认得那黝黑的脸庞和怀里的小怀表……”
午后的暖意在祖母的脸庞上荡漾开来,崭新的相册悄悄地翻过一页。
“那会儿在农村,还是小伙子小姑娘呢,像你这样的年纪吧。饥馑的年代里,我们在春天一起去挖野菜,蕨菜、马齿苋……我们提着满满一篮的春光欢笑……”
祖母的眼里闪现出柔和的光芒。
相册的最后一页上,两人的笑意定格,却还是春天,只是时光褪去了青春的色彩,彼此在内心深处的相守温暖了岁月。
“你们在说什么呢?我也听听。”祖父爽朗的声音从阳台传来,带着微微的笑意。
午后的阳光偏了一个角度,泛黄的墙壁上,时钟在“嘀嗒嘀嗒”地走着……
思念里的斑驳岁月散文
幻想
这雪,来自天国的许愿灯飘逝处,幻化成精灵洗涤凡世红尘的通路。当这一片纯白解开思念深处的密码,当梵唱的歌声伴随晚钟全部陷入沉寂,当梦境里的您也不再守候于我回家的路口,莫名的悲伤伴随夜幕同步降临,最后一片雪花飞逝,收回大地稀薄的空气,静夜里,我漫游无际的思绪也开始向您皈依。
念想处,在暴雪的荒原看见死亡的蝶衣,季节冷漠而沉寂,清明、焚香,将剩下的'流年燃尽,不敢想象下一株曼陀罗的花期。碟机还吟唱着我刻印的佛经、直入心底,尘封的旧胶片无人问津,光影不曾模糊记忆,沙漏却流转不停,回首只有您幻化成西天的星光明明灭灭在天际。离别点燃梧桐枝的火焰,沉淀了所有的不甘和祈愿。不待!让我如何串联起那些琐碎的断章,回应您的恩典?
背负希望,从陌路开启命运。在您的天空里乘风而行,仰望可以带来多少力量?来路飘摇的星火,仿佛每一步里都有您的目光,让我可以暂时追随心灵的指引漂泊在路上,于看不见的旅程里,缭绕着人间的烟火和清晨第一抹阳光在群山起伏的地方远远眺望。
记忆
爱伊河畔撒下金色的余晖,暮色里的长桥不复昨日芳华。所有身影都回归曾经,我站在回忆里向您抬起渴望的眼,在茫茫的苍穹,在遥遥的海洋,在不尽的远方为泪水找寻一个遁依的方向。尘世庞大,生命的脉络错综复杂,我想纠缠在网中倾听您熟悉的脉搏,想漫步在雨中追寻您走过的足印,想停驻在此刻感悟您古井心境,但生活无处不在,欢乐和悲伤都要无声无息的继续。
“湖山翠暖,东风正要新晴。又唤醒,旧游情”.回忆里,行走在校园熟悉的落地喷泉下,把叹息卷成一块块装在口袋,寻找印象中月圆前夜半块月饼的味道;穿梭在山林深处树影婆娑中,把思绪卷成一缕缕流放眼角眉梢,注目寺庙残墙外泉水的流向;然而光阴荏苒,延承着昨日芳华的只是幻想。
您的意愿,我一直都知道。时光擦肩而过,许多物事不再选择刻意遗忘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守着愿望看花开花落,而醒着的人开始为日子奔波,只是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拨开迷雾,为心愿最后出逃一次过往。
回归
伤感不再,眷恋如昔。流年像洪水冲刷生活的印记,岁月在光影中只剩下斑驳的剪影,我也不会一帧一帧刻画别离的场景,只将时间线拖长,印证在定格的标签里。
回归里,掌灯人用温暖和爱护点亮了一条路径,那些得到的光明绵延向浪潮中心,丈量出轮回里、轮回外的距离。灯盏不灭的秘密在于完整或破碎都纯粹的无可挑剔,唯一真挚的永恒,就叫做家人。好风凭借力,我的牵挂带上您的目光飞离家园,灵魂流浪于天地。您的指引和庇护,曾经是我最温暖的力量。我从雾隐中来,初试飞翔,如果您时常驻足,请在去路为我开一扇窗,我依然会挥舞着手臂示意,血液里跃动的永远都是那份最初的希望。
守望命运,守望岁月,守望落幕之后的感念。碧云天,黄叶地,落日有情,没有人相互搀扶也不要让她在余晖里慢慢老去,至轻至重的风雨浮沉之外有另一片天地会让一切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