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花飘香散文
喜食板栗,尤其是北方的板栗,它比南方的个头儿偏小,但果肉甘糯,炒食极佳。南方的板栗个头儿虽大些,但果肉口感稍差,适宜做菜,也有人称之“菜栗子”。比如栗子焖鸡,栗子焖排骨……
老婆喜欢美容养颜,除了享受进口名牌的化妆品和做面膜,还喜欢美食养颜。她很挑剔,所食蔬菜水果,必和养颜有关。她对道听途说的养颜理论从不轻信,使用产品之前,必先加以考究,既引经据典,又要有案可稽地先能说服自己。我想,那也只不过是让心里得到一些安慰罢了。
记得在我们炒食栗子的时候,老婆就曾戴着金丝眼镜,一丝不苟地告诉我,“据《本草纲目》记载,食栗益气血,健肝脾,养胃、补肾,生食可舒筋活血,并有驱寒止泻之功效。”
我没有她那样认真,却喜欢她学者一样的风范,以及娓娓道来的那种神态。本来,我一向喜食板栗,经她那样一番渲染暗示,我便更有了喜食板栗的乐趣。
这些年,我们一直喜欢京郊北部山区的板栗,尤以怀柔九渡河、黄花城,以及昌平黑山寨一带的尖顶油栗。据说,这里的油栗最正宗。此地隶属燕山山脉,温度、湿度、土质等天然条件,非常适合板栗生长。曾有专家测试,那里的土壤含有大量硅酸,栗果吸收之后,内皮腊质增高,炒熟后果皮容易剥离。
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就尝到了当地尖顶油栗的甜头儿。到九十年代初,就连他们的后代,也还没忘掉这一带油栗的美味儿,并大量从当地进口那些尖顶油栗运回本土。
其实,我不仅喜欢品尝板栗的美味儿,更喜欢那漫山遍野层层叠叠飘香的栗花。
栗花,带有特殊的香气儿。你说清淡吧,它那清淡里又裹着怪怪的幽香,像夏天晾晒青草散发的清香,也有点儿像傍晚飘起的槐花味道,抑或与夹竹桃的气味相近?还是更接近枣花的馨香呢?反正是说不准它到底是哪种气味。但栗花就是栗花,它有自己的个性,有不同于别人的风格,就像它弥散的花香,让你随意地猜测,教你反复地捉摸,给你很大的想像空间。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究它,想像它,我只注重它的花形,颜色,和神态。栗花,没有诱人的妖艳花瓣儿,它只是细长的一条儿垂下来,它和北方白杨树上结的“杨吊吊”相仿佛,只是比它长了些,似乎更柔软,颜色也更清浅些。据怀柔黄花城看山的老人讲,栗花的颜色也随花期在变。初放,是鹅黄,盛开是纯净的雪白,凋谢枯萎时,就变得暗黄了。
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栗树花开的时节,正值“五·一”长假,那时候去山里游玩的人很多。那里山路又弯又窄,只能缓慢蛇行。我们绕过几道陡峭的山梁,只见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三个红漆大字:慈悲峪。穿过慈悲峪,一路向北,走着走着,在沿途,我们终于发现了许多淡黄色飘香的栗花。
那一簇簇,一串串并不张扬的栗花,点缀在蓊蓊郁郁的栗树枝头。这栗花的神态,宛若羞怯的少女,低垂着头,不言不语,只管幽静地吐着清香。眼前,大片大片的栗树花开,让我们真是不忍离去。
距黄花城这个山村很近,我们让车轮渐渐慢下来,临时把车子停靠在一片栗树茂密的山坡脚下,径直徒步走向栗树花开的'地方。这时,我那活泼快乐的女儿,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匆匆飞进了栗花初开的树林,一头扑进了大自然绿色的怀抱里。她在栗花丛中翩跹起舞着,自由自在地呼喊着,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栗树林中弥漫的淡淡清香。
老婆站在一棵年高的栗树下,仔细打量着它粗大的树干,和硕大的冠顶,“看样子,树龄和我们差不多!”她兴高彩烈地拍着树干,让自己笑得像一朵花。
此刻,她是否感觉到了,头顶上那千朵万朵的栗花,也正在和她一起笑着呢?笑得是那样从容,那么静美。我听到老婆在栗树冠下爽朗的笑声里,正悄悄融进了栗树花开的声音。微风吹过,笑声飘着淡淡的清香,香气尽管不是很浓烈,但它直沁心脾,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我们走进自然,快乐地融入自然的美好境界,在栗树花开的日子里,尽情地释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享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活情趣。
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看山老人,正向我们走来。他热情地告诉我们,“现在是栗花初开,下周就是栗花盛开的时节,那时的栗花最好。”
谢过看山老人,我们决定下周再来看栗花飘香的美景,也好一睹栗花盛开的风采。
一周终于过去了,我们驱车再次来到长城脚下的山村黄花城。时光流过短短的一周,浅黄色的栗花,竟然变成雪白雪白的颜色了。它的白,不像梨花那样明丽,那样醉眼。它像带着几分月光下的朦胧,柔柔地洒在长城脚下大片大片的栗树梢头。假如你站在不远的山间小径上凝望,就会误以为那些盛放的栗花,是昨夜一场迟来的落雪,一簇簇,一串串,薄薄的,浅浅的挂在栗树枝头;或许,你还以为,是蓝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飘落成细小的碎片儿,正坐在栗树冠顶上,得意地小憩呢!
这样惬意地暇想着,梦幻着,突然发现一只灵动的小松鼠,从地面仓皇地窜到栗树干上,然后,又一个轻盈地转身,飞快地跃上枝头,竖起蓬松的尾巴,静静地坐在雪白的栗花旁。它狡黠地瞪着两只闪闪发光的大眼睛,警觉地望着树下我的老婆和女儿。
她们惊喜着,微笑着,也在悄然地望着它。这时,所有的目光,都在栗花淡淡的清香里流淌着……
我把那个顺间美好的户外场景,精心地录入我的记忆里。我想,也许今夜的梦,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它会氤氲着栗花的温馨。
走进一道山沟,栗花的香气仿佛愈加浓烈了,深深地吸一口,再吸一口,你会感觉五脏六腑,都像荡着清香栗花的回音。驀地,我听到眼前有淙淙流水的声音。这是一股清澈的山泉,它从大山的深处,蜿蜒着,轻快地流淌着曼妙的音韵。
这条潺潺流动的溪流,在不知疲倦地奔向远方,它裹着春的翠绿,携着山的空灵,淌着满山栗花的淡淡清香……
我看到几只山雀,正追逐着溪流戏水,它们欢快地鸣叫,就像栗林花香里清亮的歌声。那婉转动听的歌声,消融在汩汩的溪流,飘落在静静的山谷,萦绕在栗花绽放的梦境里……
在栗树林中,我们一路踏着鸟语花香,一路感受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意境,
走出那条幽静迷人的山沟,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见到了上次和我们聊天的看山老人。我们互相致意,问好。老人很健谈,他告诉我们,自己一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的孩子们也在城里买了房子,劝他离开大山。他说住不惯鸽子窝一样的房子,况且城里没人和他交流,空气也很差,抵不过栗花飘香的大山,城里也没有暖烘烘的火炕。我问他看山会不会感到孤独?他说有孤独的时候,但孤独时可以和山上的大树说话,可以和树上的松鼠、山鸡逗趣,也可以信手抚摸一下盛开的栗花。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满脸流露着喜悦。
看山老人还告诉我们,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当栗花凋零的时候,山里人常把焦黄的栗花,编成一根根蕴着香味的火绳。编火绳不光是一种乐趣,它还可以做为人们吸烟的火源。那时候吸不起烟卷儿,都是吸旱烟,很费火柴。有栗花火绳,会省下不少火柴。栗花火绳还可以熏蚊蝇,蚊子最怕栗花火绳的烟雾,如果燃上一根栗花火绳,不仅省下火柴吸烟,还能安稳地睡上一宿美美的踏实觉。
看山老人说话时的神情里,带着许多旧时光里的惬意。我知道,看山老人在怀念着栗花火绳里的故事,怀念着那些清贫而又美好的快乐时光。
最后,看山老人扬起粗糙的大手,慢慢地指向北方告诉我们,再向北走,就是二道关明代古长城了。二道关村子里还有一处文物遗留是鹞子峪城堡,那里也有很多栗树,正开着雪白的栗花。
听过看山老人的讲述,我们真想再向北出发,去看二道关古长城,看那里神秘的鹞子峪城堡。再目睹一次历史遗留的辉煌,感叹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
离开栗花飘香的黄花城,太阳就要下山了。暮色里的夕阳,正徐徐地向我们挥手。这时,我看到夕阳里,漫山遍野的栗树枝头,洒满了一层耀眼的金辉。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透过那千朵万朵雪白飘香的栗花,好像看到了一个硕果累累的金色秋天,它正悄悄地向我们微笑着走来。
我们恋恋不舍地挥别了淳朴善良的看山老人,挥别了那片静谧葱郁的栗树林,但怎么也挥不去大山深处那淡淡的栗花飘香……
——2018.2.8
栗花飘香优美散文
小满节气的日子里,下过一场阵雨。清晨,早早起了床,敞开大门,漫步于塆边一侧的小丘下,雨后的清新空气伴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不由得加快脚步,愈往前行,香气愈是浓烈,不是清香了,而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芳香自有源头,登上小丘寻觅。举目田园僻野,山丘坡地,目之所及,我惊呆了:眼前恰似昨夜阵雨初至,“轰”的一声,铺天盖地,遮云蔽日——我的板栗花哟,雨后毫不含蓄,突然开得如此恣意!
穿梭在一棵棵栗树间,让我收获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凭我的人生阅历,却从没见过像栗花这种样式的花姿。没有花托,没有花萼,更没有花瓣。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啊?长长的,短有三寸许,长达六寸余,初时形似一挂小小的鞭子,随着时日的交替,渐渐地,小小鞭子上兹生出一缕缕毛茸茸的花丝,花丝密密层层,排列有致。这时,呈现在眼前的栗花,宛若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这就是栗花的形状吗?
花开有色,栗花也不例外。栗花的色彩是清一色的黄,而又不是单调的黄,她以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龄,不同的花期,分出不同的艳黄:金黄、淡黄、浅黄、深黄、鹅黄、橙黄……此时的栗乡,举目远眺,一条条山岗,一洼洼山地,那各种各样的黄啊,挨挨挤挤,碰碰撞撞,掺杂交错,彼此辉映,构成了一片无可比拟的金黄的世界。
栗花艳丽,栗树也毫不逊色。开花季节的'栗树,其形更是美不可喻。笔挺的树干,支撑着亦似卵形,亦似心形,亦似椭圆形的树冠。树冠低垂,只露出小小的一截树干,看上去像一株硕大无比的蘑菇,又像一柄遮阳挡雨的巨伞,更像一个梳扮着娃娃头型的少女。
花如人,人如花。在一株株低矮的栗树下,我轻轻地、暧昧地托起一枝枝低垂的栗花,像托起情人的面颊,亲昵地吻着,吮吸着,吮吸着她的芳香与甘甜。吮到了,是露珠吗?感觉不像露珠,是蜜汁!
啊,栗花产蜜,我差点淡忘。想起来了,每年芒种前后,忙煞了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养蜂人。我曾请教过一位养蜂人,他说:养蜂赶栗花最是划算,栗花流蜜最为丰富,他们隔天就要摇一次蜜。栗花让他们赚了钱,心境尤为快畅。养蜂人也知道感恩啊,他们时不时把栗花蜜送给周围培植栗树的栗农。这仅仅是送蜜么?这是在传递甜蜜的情谊——栗花把甜传给蜜蜂,蜜蜂把甜传给养蜂人,养蜂人把甜传给栗农,栗农又花力气培植栗树……“甜”是循环的,是无止境的,周而复始。栗花啊,创造了“甜”,把“甜”织成纽带,让这纽带把“甜”毫不吝啬的奉献出来!
今晨,让我心境如花,如栗花怒放……
栗花飘香抒情散文
小满节气的日子里,下过一场阵雨。清晨,早早起了床,敞开大门,漫步于塆边一侧的小丘下,雨后的清新空气伴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不由得加快脚步,愈往前行,香气愈是浓烈,不是清香了,而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芳香自有源头,登上小丘寻觅。举目田园僻野,山丘坡地,目之所及,我惊呆了:眼前恰似昨夜阵雨初至,“轰”的一声,铺天盖地,遮云蔽日——我的板栗花哟,雨后毫不含蓄,突然开得如此恣意!
穿梭在一棵棵栗树间,让我收获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凭我的人生阅历,却从没见过像栗花这种样式的花姿。没有花托,没有花萼,更没有花瓣。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啊?长长的,短有三寸许,长达六寸余,初时形似一挂小小的鞭子,随着时日的交替,渐渐地,小小鞭子上兹生出一缕缕毛茸茸的花丝,花丝密密层层,排列有致。这时,呈现在眼前的栗花,宛若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这就是栗花的形状吗?
花开有色,栗花也不例外。栗花的色彩是清一色的黄,而又不是单调的黄,她以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龄,不同的花期,分出不同的艳黄:金黄、淡黄、浅黄、深黄、鹅黄、橙黄……此时的栗乡,举目远眺,一条条山岗,一洼洼山地,那各种各样的黄啊,挨挨挤挤,碰碰撞撞,掺杂交错,彼此辉映,构成了一片无可比拟的金黄的世界。
栗花艳丽,栗树也毫不逊色。开花季节的.栗树,其形更是美不可喻。笔挺的树干,支撑着亦似卵形,亦似心形,亦似椭圆形的树冠。树冠低垂,只露出小小的一截树干,看上去像一株硕大无比的蘑菇,又像一柄遮阳挡雨的巨伞,更像一个梳扮着娃娃头型的少女。
花如人,人如花。在一株株低矮的栗树下,我轻轻地、暧昧地托起一枝枝低垂的栗花,像托起情人的面颊,亲昵地吻着,吮吸着,吮吸着她的芳香与甘甜。吮到了,是露珠吗?感觉不像露珠,是蜜汁!
啊,栗花产蜜,我差点淡忘。想起来了,每年芒种前后,忙煞了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养蜂人。我曾请教过一位养蜂人,他说:养蜂赶栗花最是划算,栗花流蜜最为丰富,他们隔天就要摇一次蜜。栗花让他们赚了钱,心境尤为快畅。养蜂人也知道感恩啊,他们时不时把栗花蜜送给周围培植栗树的栗农。这仅仅是送蜜么?这是在传递甜蜜的情谊——栗花把甜传给蜜蜂,蜜蜂把甜传给养蜂人,养蜂人把甜传给栗农,栗农又花力气培植栗树……“甜”是循环的,是无止境的,周而复始。栗花啊,创造了“甜”,把“甜”织成纽带,让这纽带把“甜”毫不吝啬的奉献出来!
今晨,让我心境如花,如栗花怒放……
桂花飘香散文
桂花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桂花飘香
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被雨淋湿的马路上残留着片片落叶,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秋已深,早起的行人也穿上了秋装,绿化带上的芙蓉花却开得正旺,一朵朵白色的花在秋风秋雨中招摇,人行道上的那两排樟树好像刚被冷雨淋醒,直直地呆立着,似乎还沉浸在昨晚的梦里。
经过公园时,一股幽香扑面而来,源源不断,沁人心脾,是桂花的香,只有桂花的香才会如此的芬芳。
桂花以香闻名,自古以来都被人们喜爱,宋人吕声之有诗赞曰:“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桂花的香,独特,时浓时淡,能飘很远,经久不散,世上的花,若以香论,没有能比过桂花的,金秋八月,桂花开放时,远远近近都是花香,所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但往往只闻其香,并不见其树。如若能寻一静地,盖一草庐,庭院里种几棵桂花树,花开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泡一杯清茶,就着月亮,品着花香,让桂花的清香把忧愁释淡,把快乐增浓,让清茶里和心里也慢慢地充满芬芳,那可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我喜欢桂花的清香,可很长一段时间,我却不识桂花树。最初的印象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月亮上有棵桂花树,有个叫吴刚的老头不停地用斧头砍它,可砍了几千年总是砍不断这棵神奇的树,当时我觉得桂花树好神秘,是遥不可及的仙树,后来从一些歌里,还有从一些书里,慢慢对桂花树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树,有好几种品种,有的一年能开几次花,有的只秋天才开花,真正闻到桂花香是读初中时,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小村子,每到中秋前后,远远地就能闻到一阵幽香从村里传来,与别的花香不同,仿佛能醉人,别人告诉我,那就是桂花的香味,那种香味陪伴了我三个秋天,那种香味从此就烙进了我的心里。
小时候在乡下,我没有见过桂花树,也不是刻意想见到它,到了城里,见它的机会就更少了,虽然到了秋天,偶尔也能闻到那熟悉的香味,可我却从没见过它,其实就算见到了,我也不认识,只能闻香兴叹。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越来越渴望能见到桂花树,前些日子,听朋友说,公园里有好几棵桂花树,快要开花了,我就特意抽了个空闲,凭着朋友的描述和自己的想像,在公园里找了大半天,可看着那一园大大小小的树,却不知道到底哪一棵才是桂花树,后来经人指点,我才知道那几棵长得像桃树一样的树就是桂花树,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才知道它实在是其貌不扬,灰褐色的枝干,并不高大的树身,看不出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有那一树枝叶,倒长得葱葱茏茏,在秋风中摇曳,惹人怜爱,没想到心目中的仙树,就是这样子,我住的那条街,转弯处就有一棵,只是当初没想到那么平凡的树会是桂花树。
上次去看桂花,可惜桂花没有开,心中未免不甘,今天早晨偶尔路过公园,无意中竟碰到桂花正在秋雨中开放,怀着期待,带着渴望,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拐进了公园。
公园里的秋色就淡了,一棵棵碧绿的树,一块块整齐的草地,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都是四季常青的,只有那些自生自灭的野草杂树才会贴上秋的标签,花圃里,秋海棠和月季花正开得热闹,远远的就能看到红艳艳一片,如一团团燃烧的火苗,让秋风冷雨也温暧不少,可公园里弥漫的,却都是桂花的香味,一会浓,一会淡,仿佛农家的小酒坊正开张,后院正蒸着桂花酒。
桂花树上开出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一簇簇,一团团,或藏在叶下,或躲在枝桠上,稀稀疏疏的,如害羞的小姑娘,像养在深闺的少女,在秋雨的洗涤下,更显得清秀可爱,桂花虽小,可每一朵都开得那么用心,那么精致,比起旁边艳丽的海棠和月季,它很不起眼,此时,也没有蝴蝶起舞,也不见蜜蜂献吻,可它的清香却能让那些鲜艳的花草黯然失色。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开花的桂树,深深地沉浸在桂花“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中来”的境界中,如果不是月中来,桂花的香为何会如此浓郁,如此芬芳,如此地与众不同!小巧的花心里,似乎蕴藏着神秘的魔力。
我记得台湾的作家琦君写过一篇《故乡的桂花雨》的散文,作者也对桂花魂牵梦萦,文中描写的是桂花的香,桂花的美,和桂花众多的用途,抒发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展示的却是作者真挚的情感,高尚的品格,在作家的'笔下,桂花还能代表另外一种东西,而那些东西,如一缕缕桂香,飘荡在读者的心海,经久不散,让人动容。
此刻,我望着眼前的桂花树,用手轻轻一摇,果然,那一朵朵玲珑的小花就随着小雨一起飘落,飘落在秋风里,也飘落在我思绪的田野里。
桂花树是高贵的树,有很多美好的名字,仙树,月桂,丹桂,也有叫木樨的,桂花是一种神奇的花,能观,能品,能实用,但最迷人的还是它的香,因为香,才有了桂花糕,因为香,才有了桂花酒,因为香,才有了无数脍炙人口源远流长的诗词。桂花,高雅而不阿,平凡而不俗,宋代作家朱淑真有诗说:“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就是对桂花最好的描述。
人与花心各自香,多好的诗句,忽然之间,我有了一种奇异的想法,那些古今中外的文人不都是一棵棵飘香的桂花树吗?虽然没见过他们的面,但他们的名字却像桂叶一样四季常青,他们笔下的文字却像桂花一样飘香,芳香悠长,琦君从台湾“香”到了大陆,雨果从法国“香”到了中国,李白,苏轼,朱淑真们,从远古“香”到了今天。
文网里那些未见过面的朋友不也一样吗?未谋其面,早闻其香,红尘一笑,天街小雨,大海之子,雨袂独舞,剑客......还有许许多多记不住名字的文友,还有千千万万在文字里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开放,飘香。
桂花飘香,香飘千里,香出一片明净、美丽的天地,香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
我愿意做桂树上那一片沐着雨露的叶子,踏着风的节拍,欣喜着,一路走向来年的春天。
桂花飘香
寂静的夜晚,大家都睡了,我一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慢慢细品着西湖龙井,轻轻呼吸着,几分甜蜜的味道。那是桂花的香气,幽幽地,悄然弥散在空气里。
窗前有一棵桂花树,正默默绽开着黄色的花蕊,静悄悄地传送着香味。夜幕中,看不清桂花树的样子,只能感受到桂花的幽香,袅袅而来。
浓郁的空气里,搀杂着几分缠绵、温柔的气息。醉人的味道,融入在静谧的夜色里,朦胧的感觉,让我的内心,变得轻松而又飘浮着。
记得初来杭州,满园的桂花,让我如此的心醉。我是第一次见到桂花,从前只是在书中,读到过描写桂花的句子。曾读过郁达夫的《迟桂花》,说桂花是“恬淡含蓄不张扬,慢条斯理地在空气里递着脉脉甜香……”又记得宋之问的那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常幻想着,月光下,静静的空气里,桂子飘香。那些只是内心的想象,而对桂花的相识,却是来到杭州以后。
站在桂花树前,看着那一树的小花,黄黄的,如繁星点点,簇拥着,密密匝匝的,充满了生机。细细体味,小小的花朵,拥挤着欢喜,散发着香气,象是在“闹秋”。
叶子绿油油的,那些小花就躲在绿色的枝叶间,静静地绽放了生命的芬芳。闭上眼睛,迎着秋风,太阳光里微有些暖意。香气弥漫,那些微甜的味道,让人沈醉。安静时,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活泼的喧闹,快乐地嬉笑,还有争先恐后地,向我展示着它的美丽,它的顽皮。
小园里,到处是桂花树,空气里全部是香甜的花香,沁人心脾。树下,总会有一个长长的木椅,供人休息,供人赏花。白天时分,一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合眸倾听,或拿了本书来读,惬意极了。风吹来的时候,长发上,椅子上,飘落了细小的花朵。
想起到杭州的第一天,与妈妈出去,坐在长椅上看那些黄花。我悄悄捡起细小的落花,又放到手帕里。我对她说,我喜欢这些小花,要为它写篇文字。我轻轻感叹,怎样把这些小花收集起来。
过了两天,妈妈一个人出去了。我找不到她,打电话也不接,于是在烦躁中等待。母亲回来时,快乐的象个孩子,她捧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香香的桂花。黄花纷扬,邻居正在摘桂花用来做桂花糖,母亲装来一瓶,送给我。
拿着这瓶桂花,我愣住。曾几何时,忽略了母亲,脾气改变了许多,因为有了宝宝,因为得了场大病,因为在最痛苦时,经历了“一点”人情,内心有种不平。工作家庭两忙时,也会心生忧怨。
想起来可笑,总是感觉母亲对自己不够好,甚至认为对自己,没有对妹妹好。偶尔会说了让母亲伤心的话,性格的执拗,伤了自己,更伤害了家人。
原来,母亲一直记得我的感受。这一瓶桂花,这一瓶收起的花香,还有母亲目光中,温暖的笑意,忽得将我久滞于心的情感泄出,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儿。原来,许多东西,自己竟然不会用心去体味,自己一直是多么地任性及小器。
此刻,没有月色,只是在浓密的树丛中,零星地点缀着些路灯,轻柔地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一人悄然地细品着龙井,悄然地回味着过去的事情。这时候,听到了,秋虫争先恐后地弹奏着自己的音乐。它们正齐鸣合奏,既相互呼应,又别具一格。这是悦耳的地籁之音,它们是秋夜的主角,而我只是一个观众,静静地体味着,那美妙的合鸣之声。
秋虫合鸣,唱响了秋天的主旋律,或独奏,或合鸣,和谐又美丽。不同的生命,在秋草下,高歌猛唱,唱的是欢快之声,带着款款深情,又带着几分情趣,几多执着,努力地扮演着秋天的主角。
我静静地倾听,听着这秋魂之曲,心情也随着这音乐散开,仿佛融入了自然之声,融入了这大自然的安宁之中。
寂静的夜,朦胧地几分心迷,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城市的喧哗,心静如水。每日匆匆忙忙,少有了这份安宁,少有了这种寂静,不是寂寞,而是享受,享受着某种安宁,某种平静。
没有上网,没有聆听音乐,难得只是单纯地,静坐着,听那大自然的和谐之音。此刻的心情平静,没有一点杂念。静静地,回忆一些温柔的事情,细细想着一些生活的故事。回首往事,回首曾经幸福的时光或是感伤的岁月。时光会追溯到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少年,自己的青年时代,一直到中年。时间悄悄地流逝,轻轻地滑过了,眉梢、眼睛、还有发端。花香渺渺,醉意朦胧,心意迷蒙。
这份安静,是自己一直追求的,这份纯净,也是自己一直梦想的,没想到今晚,竟然偶得到这份静谧。很久以来,知道自己的内心浮躁,缺少那份岁月的沉淀,少了那份安静的心境。清浅的小溪,总希望奔向大江,奔向河流,只是在这途中,在喧嚣的红尘中,也会迷失了方向。
桂花的香气弥漫,秋虫齐鸣,安然地坐着,某种感觉,涌上心头,又悄湿了眸子。不知何时,很多的话语深藏心中,太多的情感,学会了掩饰,学会了伪装。行走红尘,默默体味着百味人生。
安静的夜晚,风轻轻地吹着,桂花的香气包围着我,而秋虫的演奏,仍然继续。眉间轻荡开微澜的山水,嘴角是柔柔的波纹。想起了那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只想做一个娴静的女子,笔墨红尘,烟雨同行;想做了一个从容的女子,努力去孝顺父母,当一个贤妻良母。温和的工作,温润的生活。过平常的日子,平静的生活。但是,但是我也知道,那份静来自内心,即使是在嘈杂纷乱的世界里,也会心静如水,即使是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也会心乱如麻。
又想起那首,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地如一幅画。喜欢淡如菊,雅如兰的味道,喜欢于书里,于笔墨间去寻找画一般的意境,喜欢追求那种发自内里的宁谧,安静,恬淡和祥和。
窗前的桂花静静地开放,花香弥漫,仿佛是在梦里。我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心灵的安抚及休憩。有人说“当你品味安静的时候/你就得学会品味寂寞,品味孤独。”可是此刻,我的内心平静,愉悦,却没有一点的寂寞与孤独,只清澈得如潺潺小溪,欢快地唱着歌谣,与这花香,与这自然的“地籁”之声,交响呼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