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过年回家感言短句 正文

过年回家感言短句

时间:2025-09-22 06:24:34

回家过年感言1

  20xx年1月17日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归途,火车上挤满了人,挤满了大包小包,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20多个小时的路途不再那么辛苦,一切都显得那么欣喜与兴奋。就这样,经过无眠的昼夜,我踏入了家乡大门,而爸妈早已在村口等候,每次回家看到他们那急切的神情,心里的泪水总是不禁泛开了花。

  QQ空间里留下“我回来了”的宣告,就这样,各种大聚会、小聚会开始了。大聚会,吵吵嚷嚷,充满着交际的烟熏,不时一片寂静的尴尬,但总会有人适时地调节气氛,继续喧嚣。一次一次的聚会,少了些许真实,少了些许真诚,多了些许敷衍,多了些许空洞,但这也算是我们的成长吧,是时候去学着接受这些了吧。小聚会,一壶热茶,安静闲适,谈娱乐八卦,谈大学生活,谈社会国家,谈前途未来,开拓了心界,重焕了心情,充实而愉快。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也许是长大了的缘故,大家默契地都留在家里陪父母,一家人围坐一起聊天、包饺子、看春晚,再加上小侄女的嬉戏玩闹,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迎接新年的到来。紧接着,拜年开始了,亲人朋友互相慰问,亲切关心。大年初五晚,下了20xx年第

  一场雪,似乎是老天爷想让我们留在家里好好陪陪父母,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白天,堆雪人、打雪仗是我们最有趣的游戏,晚上,将暖气烧得暖暖的,和爸妈看电视、打牌、聊天,欢乐萦绕。但是,好久没有看到他们那灿烂的笑容,心中一股涩涩的`感觉喷涌。

  一个月的假期迅速结束,拾起背包,重新走上离家的路。远处的我们在逐渐成长,远处的父母在逐渐老去,我们的几通电话,几句问候,总是能够温暖父母的心,让我们一起陪他们变老。面对大学生活,在新的一年,我们更应该有一个新的心态,做自己的主人,实现自我!

回家过年感言2

  总觉得年与年之间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还没来得及感悟,下一波岁月的波浪就已经涌来,真是流年似水,不管你是否愿意都无法阻止它的脚步,时间的不断累积,让人的感觉长了厚厚的一层茧。其实这都是幸福惹的祸,一年一年,一层一层逐渐幸福的感觉就有了麻木,就有了应该如此,还能如何的感觉,全然没有了曾经岁月蚀心的感悟。

  小时候,掰手指盼过年,等不及到初一,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去七姑八姨家拜年,其实只是为了讨块糖吃。新衣的口袋总是被老妈别有用心的缝得又深又大,大到往我们口袋里装糖的七姑八姨呈现尴尬的愧色,而我们只是一味的满足着,直到两个甚至四个大口袋装得鼓襄沉甸,才踏着一路光亮,蹦跳着回家,相互炫耀着战果,为那花花绿绿的糖果彼此满足着,以至于我总是把三十儿晚上那一路的亮光错以为是月光,还固执的与人打赌说:“三十的晚上肯定有月亮,而且月光真好!”现在想想那时我还没有月缺月圆的概念吧,也不晓得初一、十五的更替。三十儿晚上的那一路光亮只是人们灯火通明的愿望,那美好的期盼竟能与月同辉!

  总是回老家过年,所以可以看家乡一年年的丰裕着,一年年的幸福着,一年年的对年淡漠着。过年在物质上已没有了儿时的优越性,新衣、美食、压岁钱已不再印着年的标记,而年更多的体现在人们的意识里。

  家乡农人的意识已如那四通八达的公路,穿梭着、交织着会在年这一个点上汇集,继而四散,撒出的是新的计划、新的动力、新的希望。集贸的不断繁荣,厂矿的不断兴起,养殖、种植的不断更新,使乡人们脸上的折皱、苍桑少了,口袋里的钱包鼓了;图书室的开放,大众浴池的普及,敬老院的建立,让孩子们的

  眼神更清澈更高远,让老人们的笑容更满足更灿烂;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加快,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了农人们副业的搞活。

  家乡的老父母已是儿孙满堂,灯下相聚的不再是分分角角的计划与愁苦,而是尽享膝下之欢的天伦之乐!依然是落日余晖下的炊烟袅袅,却多了几分详和与安逸;依然是沸腾的白昼与静谧夜晚,却是现代文明与古朴民风的溶合;依然是鸡鸣狗吠,鸟虫唧唧,却渗进了几分灵性与新奇!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事事顺心!!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作文欣赏

  过年回家,牵动着千家万户;回家过年,激励着千百万的归家人……年关将近,过年回家,便形成了每年一次的中国式的大规模人口移动板块。

  过年回家是一种信仰,点点照亮离家人思乡的每一夜。有多少游子在风雨中啜泣?有多少亲娘在家门口顾盼?

  于是,无论是飞机、火车和轮船,无论是拥挤的、颠簸的汽车,简易的、破旧的轻骑……载着人们在繁华都市漂泊得疲惫的身心,载着离乡之人驿动的盼归的心,带上辛劳的丰硕,带着喜悦的感动上路了。回家,过年回家,只因冰天雪地里有父老乡亲在等待!

  过年回家是一种主义,点点滴滴支撑着离家人回乡的每一程。

  年关越近,人们纷纷踏上了回家征程,尽管漫天的风雪、曲折的乡路、弯曲的小道,这一路,载着离家人的急切盼望,载着满怀的期待。回家,过年回家,只因清新如水墨画的家门萦绕着心怀!

  过年回家是一种行孝方式,相伴着离家人归乡的每一步。

  小时候,我总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成人后才能回报我的爹娘。那知事与愿违,我大学毕业后,却留在了南方,却远离了家乡。之后,一直向南,向南,再向南。不断的向南,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了,我离爹娘越来越远了。我就算是找了许多许多向北的借口,却总是找不到回家的时间了,思乡、念亲的情愫时刻在心头缠绕,回家的路一直在我梦中蔓延。

  过年回家是一种幸福,幸福在路上,心中承载着亲情的厚重,幸福在路上,回乡的道路在身后延伸……。

  回家是一种幸福,丝丝缕缕如湖面漾起的涟漪,馨香经久不散。听着妈妈毫无恶意的责骂,听着爸爸满怀温情的嗔怒,体验双亲唠唠叨叨中隐藏着的甜蜜亲情,体验被家人捧在掌心中的温暖呵护,酝酿了一年的思念呼之欲出,而幸福便漫溢心房!

  过年回家是一种甜蜜,永远的父母之爱是一道最吸引人的风景线。

  流云飘在天边,行囊布满灰尘,把沉甸甸的爱装进行囊,把甜甜蜜蜜的祝福装进行囊,把自己细碎的快乐与烦恼编织成的生命再一次丈量。回家,过年回家,只因有着和土地一样永不褪色的.父母之爱牵扯在心房!家人漾起的甜美笑靥,荡起离家的人心底盼归的馨香。回家,过年回家,只因家乡的厨房里有妈妈眉开眼笑的脸,有思念剁成的饺子馅和记忆深处饺子的芳香!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我们在这样的方式里一年年的长大,一年年的成熟,一年年地体会着相同的幸福和甜蜜。

回家过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思乡的愁绪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想回家念头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一直以为自己很潇洒,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故土,离开了温暖的家。十几年了,故乡的记忆已变的渐渐遥远,只有母亲的泪眼,还留在记忆的最深处。时光荏苒,十几年的光阴,终于让我知道,那时的我,年轻的我,又怎能了解离愁,又怎能读懂离愁?那时年轻呵,年轻的心写满的只有明媚,只有灿烂,少年不知愁滋味?心有落寞谁人知?那时落寞是心中的一点痕迹,淡淡的,无语的,不知也罢。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

  家,其实一直没有被忽略,她隐藏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地方。高兴时,或许会暂时的忘记她,可是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让我健步如飞,踏实无比,现在穿着精致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却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游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们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为我们担心的父母。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的团聚,可以陪父母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见父母那渐渐发白的黑发。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我们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可曾读懂那背后的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孤独的等待。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过年了,我知道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随着年关逼近,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快过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夜,寂寥的清辉,铺满了心的世界,随着夜色,弥漫着一种想念,弥漫着一种感觉,渐渐的、渐渐的浓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个个字花,在心里悄悄的开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片片叶子,在心底悄然的绿了。困倦的眼呵,无语的心,在每一个凄清的夜。在思念中,乡愁,是一首母亲唱的催眠曲,在思念中,月,渐渐的沉了。

过年回家散文

  “老婆,准备得怎样了?什么时候出门?“王悦走进卧室,看着在收拾东西的元芳,一头大波浪卷发披散着,只看到白晰的侧脸。

  “行了,别催了,真不知你那破地方有什么好去的,如果不是浩浩一时好奇想回乡下看看,我是怎么也不愿意去的。”元芳沉着一张脸,不停地埋怨着。

  王悦一听,心里一阵烦燥,压下心中的不快走过去讨好地抓起她的手,说道:“好老婆,别气了,我知道委屈你了,也就几天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元芳本来一肚子怨气,看他诚恳地哀求,也就没有再说话了,甩开他的手把包拎出去,说道:“你去把车开出来,我去喊浩浩来就可以走了。”

  “好好好,我这就去,东西我先拎下去,你把门锁好就下来啊!”王悦忙不迭地站起来,方才的烦躁一扫而光。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以往过年时王悦都是跟着老婆带着浩浩,一家三口前往丈母娘家过年,上门女婿就得这样。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王悦一直坚持着说要回他家乡过一次年。因此,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儿子浩浩也拉到他那边,父子俩站同一战线,元芳一向娇横,对宝贝儿子浩浩倒是有求必应,虽然很不情愿,最后也是应允了。

  王悦自己心里清楚,他做出这个决定有多艰难,他平时闲瑕时也喜欢在网上写写文字以缓解生活中的苦闷和压力。朋友知道他的这个喜好,便介绍了个网站给他,也就是江山。他进去浏览了几次,刚好网站系统在举办舌尖征文活动,他看了许多文友写的各个地方美味小吃,不仅勾起了他对这些可口食物的垂涎,更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对故乡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那是回家的渴望。

  有多少年没有回去了,王悦不愿去细数,最初也渴望过,到愧疚,最后只剩下一年一年的无动于衷了。而现在,文友笔下写出的一个个温柔的字眼却如一把坚锐的利刃,狠狠地插进他的心脏。有些东西在他体内苏醒,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呼唤:孩子,回来吧,这里也是你的家!

  而今年,他不管元芳的不理解和抱怨,好说歹说终于如愿了。此刻,他们已经在路上了,车子一路平稳地开着,王悦两手捏着方向盘,沉静的脸色看不出别的情绪,只有那双微眯的眼,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他很紧张,也很期待,更多的是内疚。如果有人骂狼心狗肺,他都觉得骂得轻了。

  王悦小时候就是聪明伶俐的娃儿,虎头虎脑的十分讨人喜欢,更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天有不测风云,王悦八岁时父亲脑溢血突发,就此与世长辞。母亲一人带着他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坚持一年多终还是熬不了生活的清贫,把王悦托付给邻居自己南下打工,从此便杳无音讯了。

  王悦彻底成了孤儿,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摸进别人的家偷东西吃,淳朴憨厚的乡亲们都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自家有什么吃的、穿的就拿给他一点。更幸运的是邻居桂姨硬是不顾丈夫反对,坚持要收养王悦,他们没有儿子,就只有两个女儿。那时候的王悦已经有十岁了,许多事他也懂,有人在背后笑桂姨傻,说王悦都这么大了,不是自己的亲爹妈再好也是白搭。那个晚上,王悦跪在桂姨夫妻俩面前,脆生生地喊爸爸,妈妈,并拍着胸脯大声保证说以后他长大了一定会孝敬他们。

  就这样,王悦又有了一个新家,桂姨一家不仅把他养大成人,还送他上了大学,那些钱都是他们从牙缝里一点一点挤出来的。王悦每次从桂姨那双干枯的老手接过钱,看着桂姨消瘦的身板,轻飘飘的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儿呀,不哭,我们这样做也不图啥!只希望你以后有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满足了。”桂姨拍着他的手背安抚着。

  桂姨的这番话,多年后,仍在他耳边回响。桂姨的瘦小身板,枯燥的双手,慈祥的目光,是他永远摆脱不了的枷锁,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一绑在他心上,另一头绑在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不是遇见元芳,王悦相信自己能做到当初他所保证的话。大城市里的元芳,跟着王悦回到他的家乡,回到桂姨的旧瓦房。王悦口中的山清水秀人亲,在她眼里成了穷乡僻壤人土的情景,俩人一闹之下,元芳竟甩手走人,还下了最后的通碟:“要么跟她走和这里断了,要么俩人从此各分东西!”

  亲情和爱情之间,王悦选择了爱情。桂姨蓄满泪意的双眼,那里盛着母亲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浓浓的不舍,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让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乡亲们那有些惋惜有些不屑的目光中,他灰溜溜地逃离故乡,和元芳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偶尔会偷偷寄点钱回去,双脚,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爸爸,我们到了吗?”浩浩的叫唤声惊醒了回忆中的王悦,车子已经到了故乡的小镇上。他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让元芳她们在车上等着,自己则进了大商场,没一会就出来了,手上拎着七八个沉甸甸购物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糖果和一些年货。

  车子又重新上路了,王悦看着脸上有些不耐烦的元芳,扯着笑容安抚她说:“再过半个多钟头我们就到了。”元芳听了啍了哼没说什么,倒是浩浩兴奋得直拍手。

  王悦看着前方崎岖蜿蜒的洼路,心中暗暗叫苦,这得多颠簸啊!他刚要开口提醒妻儿,便听到元芳“哎哟”一声,她一时没注意头就撞到车窗上了,疼得她忍不住轻呼出声:“王悦,你看这都什么路啊!我那次来时你就说要修了,这都几年了还是这样!”元芳两手紧紧抓着前座椅背,一脸怒容,眼看就要爆发了。

  倒是浩浩,被簸得东倒西歪,坐都坐不稳了竟然在那里“咯咯咯”笑过不停,还冲元芳兴奋地喊:“妈妈,好好玩,太好玩了!”

  本来就要发作的元芳,看到儿子一脸的兴奋,心里的不快也去了一大半。王悦心不在焉地哄了几句,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这条路的尽头,那里就是他要去的归处。

  这条颠沛不平的公路,车子行驶在上面趁人不注意时就重重地簸几下,真是一种折磨。

  没多久,车子拐进一条小路,路很窄刚好容下一辆车通过。路面干燥,车子经过的地方就扬起一大片灰尘,并紧紧跟随车尾。路过的行人赶紧转过身去闭起双眼,双手紧紧捂着鼻子,待车开远了才继续走路。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这里鲜有小车进来,在这个地方,有车就等于是有钱人。

  王悦把车停在村口那片比较宽敞的'平地,喊着亓芳带浩浩下车,自己下去后绕到车尾箱把来时买的东西全部拎出来,把车锁好后才带着他们往前走。

  元芳脸色有些难看,一路颠簸过来,她都忍不住要吐了。牵着浩浩走在后面,很快她脚上那双黑色高筒靴便沾上了些灰尘,在黑色映衬下愈发明显,也只能恨恨地瞪着前方的王悦,不知道他是吃错哪门子的药了。

  一条清澈的小溪挨着小路欢快的流向远方,浩浩的小脑袋没有一刻的安分,东瞅瞅西瞅瞅,目光中布满惊奇,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声!

  王悦走在前面,手上拎的几个袋子也不觉得沉重,此刻,他似乎忘记了身后的妻儿,离家越近就越紧张,就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容不得他再多想,家门口就在眼前了。王悦领着妻儿走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靠着墙边放着一堆柴,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零零散散地占去不少地方。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还在。王悦记得自已走时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密密匝匝的绿色小柿子,有些隐在叶子后面不注意看还真看不清楚。

  可现在,只剩下黑黝黝的枝干光秃秃的在寒风中仵着,看不到一点生机。王悦看着凌乱简陋的院子,心里如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院里,听到有动静便抬起头来,正好与王悦的目光对上。下一秒,老人身躯竟控制不住般微微颤抖,混浊的双眼又惊又喜地看着他,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王悦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哑着嗓门喊了一声:“妈!”

  没错,出现的老人正是桂姨,看到王悦的那一刻她还以为自已老眼昏花看错了,直到自已的双手被一双温暖的大手包住,听到那一声呼唤才如梦初醒。

  倒是元芳反应快,走过来想把他拽起来,一个大男人跪在地上成什么样?桂姨也弯下腰去拉他,冰凉的泪滴正好掉在王悦的手背上,他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

  “娃啊!快起来,地上冷。”桂姨哽咽着,说话都带着浓浓的鼻音。王悦顺从地站起来,桂姨招呼着元芳他们进屋,王悦赶紧拉过浩浩,叫他喊奶奶,浩浩乖巧地脆生生地喊了声:“奶奶好!”桂姨本来已经收回去的眼泪,听到他这么一喊,激动得眼泪又要滚出来。

  几个人进屋后,桂姨的老伴也回来了,几个人围着火盆坐着唠着家常。元芳话很少,她心里不乐意,怕一开口就冲了人,因为有浩浩在旁边,倒也化去了几分尴尬。

  桂姨坐了一阵就坐不住了。王悦有多年没回来过了,两个女儿也嫁得远,也很少回来,往年就两个老人过,也没心思做点吃的,所以家里也是冷冷清清。她打算蒸年糕给他们吃,他记得王悦可爱吃了,一个人可以吃掉一大碗。

  王悦看着桂姨忙里忙外的,那身子似乎更单薄了,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显得人更加瘦小了。

  老伴也跟着去搭手,王悦喊他时就低低地应了一句,从满脸的皱纹堆里挤出一丝笑容,没有一句责怪他的话,对他只有理解、包容、还有盼着他回家的心愿。

  王悦喊着元芳陪着浩浩,自已也跟在他们身后,看看自已有什么可以做得上的。桂姨手一挥,就像从前那样,让他在一旁呆着,等着吃行了。

  一直忙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能吃上可口的年糕。王悦看着浩浩和元芳也吃得津津有味,自已也端起一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熟悉的香味弥漫在口腔,味道一点都没变,王悦吃了两大碗,桂姨看着他一脸的意犹未尽,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王悦却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两个老人对于他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一字不提,更没有埋怨他的意思,只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好好工作,顾好家,也不用太担心他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听得王悦眼发红,心抽疼。

  临走的当晚,桂姨把王悦喊进她屋里,塞给他一个红本子,小心翼翼地说:“娃啊!我们在家挺好的,什么都不缺,这钱你还是拿回去,只要你有空回来看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