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古典舞短句训练教案 正文

古典舞短句训练教案

时间:2025-05-23 06:25:31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细则浅析

  本文是由上传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浅析。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组合训练是基本功训练的形式和手段,对培养舞蹈演员的基本技术、技巧以及古典舞风格、韵律十分重要,它囊括了中国古典舞舞蹈体系中的所有动作语汇和结构成分,是古典舞训练的基础内容。这套训练体系从人体美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形体结构、肌肉线条等客观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科学、有效的舞蹈技术训练方法,有效辅助了舞者的古典舞学习。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组合训练已经为各界同行所认同,帮助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古典舞舞蹈表演人才。下面笔者从控制、旋转、翻身、跳跃四个方面对古典舞基本功组合训练展开分析。

  一、控制组合训练

  控制组合训练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舞蹈演员的平衡能力和重心调整能力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是古典舞舞姿转换、短句衔接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舞蹈动作的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组合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能力实现古典舞身法、技术、舞姿之问连接的一系列技巧、方式。针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特点,控制组合训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基本功中的后腿控制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向后抬腿一直是一个难点,对舞者的控制力要求极高。在训练时,舞蹈演员可将其中一条腿作为支撑腿,另一条腿缓缓向后抬,然后静数秒,再换腿重复上述动作,直至两腿都能先后打开90度为。2.加强跟腿部位的控制训练。演员跟腿部位控制能力弱会直接导致正步全蹲不稳,从而致使大部分古典舞动作不能顺利完成,针对这一问题舞蹈演员可采用撑拉后筋的方式来提高跟腿的控制力,即坐地进行双腿勾脚的动作来加强跟腿支撑的时长和力度。控制组合训练除了要加强身体各部分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外,还需要舞蹈演员能够合理转换动作技术,将古典舞形、神、劲、律的美学要求通过舒缓、流畅、连贯肢体动作传达出来。舞蹈演员要学会将动作的表现力同身体的功能性融为一体,从而恰当地运用控制力,使动作的转换更加真实、自然,切忌刻意切换短句舞姿,造成表演机械化。此外,为了实现控制组合训练效果的最大化,舞蹈演员要将表演同训练相结合,除了练习基本功动作外,还要对舞蹈片段进行反复练习,有针对性地安排控制力的作用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古典舞情感与气质的'表现。

  二、旋转组合训练

  旋转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具体指舞者围绕某一支撑点以相对固定的动作进行重心轴连续转动的运动形式。旋转组合训练则是指以原地转、空中转、行进转三种转法为主的动作训练。随着中国古典舞的不断发展,旋转的种类在上述三种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我们仍可从技术上将其归纳为单一转和复合转两大类。无论何种类别的转法,重心轴都是旋转稳定的关键,动力都是旋转维持的源泉。具体来讲,古典舞旋转组合训练可从以下两点技巧入手:1.从直立旋转入手,树立重心概念。古典舞旋转的基础是重心,舞蹈演员只有把握好重心,才能进行复合转等难度较高的训练。直立旋转作为重心最稳定、最简单的旋转方式,能够快速让舞蹈演员掌握旋转要领,树立重心概念。直立旋转通常要求舞蹈演员收腹、立腰、挺胸、沉肩,将身体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然后发力旋转,这时演员重心感明显,能够自主调节和控制重心。2.重视起法儿训练,维持旋转动力。中国古典舞中旋转的预动俗称起法儿,起法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旋转的持续性。要想练就动力十足的起法儿也并非易事,舞蹈演员可先以半蹲姿势练习起法儿,这种形式的起法儿以腿部急速甩动而产生动力,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容易。除此之外,演员还可以用错步、上步等方式辅助预动,这些动作能够为旋转借力,从而增强旋转的动力性;再或者,演员还可借助上肢抡臂力量来带动全身旋转。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旋转组合都要配合具体的舞姿,这样才能使旋转之后亮相的动作更为完美。

  三、翻身组合训练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中最讲求技术、技巧的动作,它充分融合了中国戏曲、武术的动作形态,需要舞蹈演员以腰为轴心,以双臂和腿部为动力,使身体在空中完成拧、倾、仰、俯、提等一系列动作转换,动作之复杂、难度之高使其具有了极高的欣赏价值。在中国古典舞的翻身动作中,挺身前空翻、分解腾空前软翻、完整腾空前软翻是最为常用的三种翻身方式,翻身组合训练也主要是针对这三种翻身方式来展开的。下面笔者就详细介绍一下翻身组合训练的动作要领。对于挺身前空翻而言,在起势时要迅速做一个下蹲的动作来积蓄力量,同时后双腿蹬地向前跃起,在空中停留时,演员要保证身体紧绷,以保证平稳落地;对于分解腾空前软翻而言,演员在起势时要将重心放在右脚上,同时左脚上提微微点地,两臂高举,然后翻转,腾空过程中,演员要及时做出撑手动作,以保证动作的连贯、自然;对于完整腾空前软翻而言,其准备动作同分解腾空前软翻一样,不同的是落地后演员要直接进行下一个翻转。这一方式的翻转对于动作连贯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都极高,演员在做好起势动作的同时,还需做好腿部蹬地和手臂动作,在翻转衔接撑手时,撑手动作越晚对下一个翻转的借力就越大,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心中计算好撑手的时问点,从而使撑手力道既能延续到下一个翻转,又不会因撑手过晚而受伤。总而言之,舞蹈演员无论针对哪一项翻身来展开训练,都需要围绕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来进行,要真正做到腰滚位移、立圆不变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翻身动作的腾飞效果。

  四、跳跃组合训练

  跳跃是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动作,也是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中心环节。古典舞跳跃组合训练借鉴了体育项目中的弹跳原理一一利用腿部韧带和肌肉群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支撑身体重力,进而实现跳跃动作。人体反作用力越大,跳跃腾空时问越长,跳得也就越高。针对中国古典舞的特征,跳跃组合训练通常分为单脚起跳和双脚起跳两种方式,但无论起跳方式如何,完成一套完整的跳跃都需要舞蹈演员做好助跑(趋步)、下蹲、起跳、腾空、落地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组,任何一个环节表现欠佳都会影响到整个跳跃动作的美观。下面笔者对跳跃的分解步骤训练做详细说明:跳跃中的助跑和趋步作用相同,都是跳跃前的一种借力方式,只是助跑相对于趋步而言速度稍快,也更利于展示大跳、飞跳等难度较高的跳跃动作,这一环节需要舞蹈演员步伐平稳、均等,始终保持腿肌肉紧绷;跳跃的第二个环节是蹲,演员可通过强化跟腿及腿部韧带、肌肉群的方式来增加蹲起动作的力量、扩大蹲起动作的幅度,从而使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借力作用;跳跃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起跳,在起跳时,舞蹈演员要尽可能地将下肢幅度开大、伸展,这样才有助于延长空中停留的时问;第四环节的腾空主要是给舞蹈演员保持造型和准备落地动作而设置的,需要将膝盖稍稍弯曲,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落地;在最后的落地环节,演员要使用半脚撑着地,这样能有效缓解躁关节的压力,也使得动作更为轻盈。古典舞的跳跃动作最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就是高和轻,要想做到这两点除了需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反复训练外,舞蹈演员还应注重平时身体素质的训练,这是因为在中国古典舞中跳跃动作经常出现,需要演员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流畅地完成一系列连跳、飞脚等耗费体力的动作。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组合训练是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舞蹈训练模式,它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征和审美要求,真正实现了身体技巧和身体素质的和谐统一。作为当代舞蹈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训练模式,为培养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舞蹈人才尽一份力。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章程细则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我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一、腰的练习

  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后丁字步拧腰。1、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2、弓箭步涮腰(男,1-3次);3、踏步旁腰;4、大踏步旁腰;5、单腿重心前、后下腰;6、单腿跪前、后下腰;7、卧鱼;8、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9、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

  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二、蹲的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

  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

  单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

  教材的组织范围: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三、大踢腿练习

  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

  1、踢前腿(勾脚、绷脚);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3、踢后腿;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7、踢紫金冠;8、踢冲天炮(男)

  教材的组织范围:

  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

  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

  (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中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方案

  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为切入点,紧密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突出针对性、实践性、讲求实效性,努力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训练目标:

  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促进全体教师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提高整体素质,实现教学优化,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训练内容:

  (一)语言基本功

  讲普通话,教学语言简明、准确、通俗、形象、生动、风趣、含蓄、机敏、富于启发性,层次清楚,抑扬顿挫,能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做数分钟演讲。

  (二)书写基本功

  掌握粉笔字、钢笔字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规范;书写规范、匀称、整洁;有一定书写速度。

  (三)教学绘图基本功

  能根据教学需要画出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类型的简笔画;画面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四)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鼓励教师才参加全国计算机职称考试,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上述四项训练要达到“四化”,即:教学语言标准化,两字书写正楷化,简笔画训练教学化,现代教育技术实用化。

  四、训练原则:

  1、全员性原则。全校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都要参加基本功训练活动。

  2、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制定训练计划,统筹安排,并根据教师个性差异,分类指导,在不同层次上限期达标。

  3、搞好指导,科学训练原则。利用本校特长教师或外请各项基本功的示范教师做兼职业辅导员,开展讲座,指导基本功训练。

  4、基本功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写字、简笔画、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要与备课、书写教案、批改、上课等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五、表彰奖励:

  对在本次基本功训练活动中,突出的个人和教研组进行通报表彰,考核成绩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和教研组长考核。

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为了促进幼儿教师各项技能的不断提升,增强教师教学技能,营造爱学习、敢拼搏、善思考的园所氛围,特别制定幼儿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方案,力求在短期内发现、培养和早就一批优秀教师。

  二、培训对象:

  园内在职幼儿教师。

  三、基本原则:

  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归宿,教师以"自修---学习---反思---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培养老师互动、互助、热爱集体、分享快乐等道德情操。在自学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12年9月下旬--12月,地点:本园内。

  五:培训、考核组成员:

  组长:蒋余慧副组长:黄伟

  六、培训内容,考核要求:

  1、通用技能。

  粉笔字、钢笔字老师书写工整,字体规范。

  2、讲故事(普通话)。

  3、音乐类。

  a、声乐: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富有感情的教唱幼儿歌曲b、视唱: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能熟练的视唱教材的歌曲。

  c、乐理: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熟练把握幼儿教材中的乐理识。

  d、键盘:会用一种以上的键盘乐器,自弹自唱。

  e、舞蹈: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简单的儿童舞蹈编排能力。

  4、美术类。

  a、美术欣赏:掌握基础美术理论知识。

  b、绘画:熟练掌握简笔画,并有效用于教学。

  c、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

  七、培训,考核时间安排参照下页附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