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育人先育心的语录 正文

育人先育心的语录

时间:2025-05-02 06:36:51

1、成功的要素当中,胸怀是第一位的;胸怀之中,宽容是第一位的。对孩子要有宽容心,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

2、教师永远要保持一颗童稚的心。

3、教师培训是给老师最好的福利!

4、老师要学会倾听,现在的孩子缺少伙伴,老师要倾听孩子的心事。

5、班主任要有男子汉的气概,要有婆婆心,不要婆婆嘴!

6、男人习惯解决问题,女人不要求解决问题,只要你听她说。男老师要学会听,别急着解决问题。女老师不要“婆婆嘴”,要多办事。

7、性成熟是早恋的基础,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

8、男女早恋要先解决女孩子的问题。(班主任)她们性成熟比男孩子早。

9、人生的三个时期要注意,婴儿期、青春期、更年期。这三个时期人都会产生“皮肤饥渴”。需要抚慰。

10、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尊重,但又摆脱不了自己的孩子气,容易逆反。

11、教育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满足需要。孩子心里需要什么?老师,你了解吗?

12、青春期的孩子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别给他指明方向,要给他提供选择,讲清楚每条路的优点和缺点。

13、教育成功的秘密是尊重学生。

14、植树要植根,育人要育心。

15、教师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孩子一起成长。

16、一生没做过班主任的老师是人格不健全的老师。

17、爱情的最后归宿是亲情。爱情是激情,亲情是责任!

18、理智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冲动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终生难忘。长期以来“受累不讨好”、“狗咬吕洞宾”的情形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作为班主任,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完成育人的责任是我工作的宗旨,更是我努力的方向。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试验,结合班主任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班主任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1、热爱学生,研究学生

我认为,带着一颗爱心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其差异。如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建立学生档案。要做到这一点,我主要是多观察、多谈心、多家访。

其次了解全班学生整体的情况,既共性。比如班风班貌,全班同学在德、智、体等方面总的表现情况。这样做起工作来能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对你敞开心扉,雕刻学生的心灵。

2、以心灵沟通激活内心需求

让学生感到我是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我让他们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我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错误时,我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让他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我给予的是支持……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使他们关心并热爱这个集体,人人心中有他人,个个心中有集体,并在这个集体的呵护下,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我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气氛入手,精心培养这个班集体。用教师无言的劳动深深地激励学生的良好意识品质。如:我从不随便扔掉一个粉笔头,不乱扔纸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劳动,自己的教学用具摆放有条不紊。这样,我们的教室总是干干净净,桌椅摆放整齐,讲桌与学生桌一样罩有桌罩,守则、校规、班训悬挂在墙上,十分醒目。无论学校布置的大事小事我都认真对待,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讲清道理教给方法。这样他们乐意参与,也敢于竞争。

3、在活动中育人

俗话说:“活动、活动,班级要想‘活’,就要让学生‘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本学期学校组织了“为贫困生献爱心活动”,全班同学积极踊跃,体现了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精神。

二、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处罚”,①唱一支歌,②做一件好事,③写“说明书”。唱歌,可以陶冶情操;做好事,可以促其行为;写“说明书”,可以练其功。魏老师的.这些做法可谓独辟蹊径,我们也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讲究工作艺术。

1、“无声的”批评。就是在对学生批评时,不开门见山的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一个眼神,一个拍肩膀的动作暗示学生,这时无声胜有声,责备、谅解、希望、信任……都蕴含在无声的批评中。例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碎纸,我没说什么,弯腰拾起讲桌旁边的纸片,扔到教室后的垃圾箱里,我再转身,发现同学们都在拾自己周围的纸片。我用无声的行为暗示,使学生愉快并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2、“激励式”批评。我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自尊心很强,学习成绩优秀,但卫生观念较差,我对他就采取了这种批评方式,我说:“如果你在做卫生时和你的学习成绩一样出色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果然,这种方法很有效果。

3、“商讨式”批评。教师对后进生的举止表现会影响到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到班风,我的做法是:①爱心多一点,②关心多一点,③交心多一点,④耐心多一点。如上课时发现一名同学睡着了,可以轻轻走近摇醒他,下课再批评他:“是老师今天的课讲得不够精彩,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是你昨晚睡的不好,以至今天听课精神不振?”先从老师自责开始,经过交流、沟通,直到学生悔改。

总之,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目的明确,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好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措辞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尊重后进生并主动接近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召他们。有位哲人说:“在大森林里,让每一只鸟儿都歌唱,不只是百灵鸟独唱;让每一朵花都开放,不只是牡丹独放。”这不正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的目标体现吗?我们要厚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蕾,给予精心的哺育。就拿我们班的几位同学来说,他们常常不想完成作业,撒谎,甚至逃学。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谈话,与任课教师、家长联系,针对他们的问题,对“症”下药。我常发挥其优势,给他们以适当的表现机会,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常指导他们读书、多思考,开小灶,进行多方辅导,努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平时在班里成立“帮学”小组,采用轮流当“小老师”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表现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立即表扬。

2、教育学生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学生升入初中,有的学生心理压力大,有的性格非常内向,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与家长关系紧张等等,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家长多是数落孩子,一见孩子就嘱托个没完,有的孩子对父母这样的关心十分厌倦,于是我就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每月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孩子的优点,天长日久,孩子在家中的闪光点就越来越多了,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信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日渐提高。在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我让学生拿着纸、笔请家长提要求,定目标,使考试不只是老师、学生双方参与,而是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关注的大事,有了家长的支持,一切工作都好做了!“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说的也是这种教育方法。

我常对学生说,要抓“大”放“小”,“大”指大事,既学业;“小”指个人生活中的琐事。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学生就会轻装上阵,效率倍增,全面发展。

总之,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耐心,用师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以养盆景,刻窗花的心态去呵护他们,明天的太阳就会更灿烂。我的工作和所有班主任一样,是平凡而琐碎的,是有奉献和付出的。今后我将在三尺讲台上一如既往,认真工作,不辜负学生、家长和领导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2、冯春明《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田红先《浅谈后进生的转化》)河北师范大学2004.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这个学生,怎么天天不交作业,而且上课还不认真听讲,捣乱课堂秩序?怎么着你才听呀!”第二节课刚下,小王老师便气咻咻地领着她班的一个学生,走进办公室。小王老师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一名年轻女教师,工作热情高,肯吃苦,今年刚被学校委派为七(12)班班主任。再看她身后的那名学生,走路摇三晃四,脖子还上着股左劲,一脸不屑,任凭小王老师怎么说教,他眼睛始终不看老师一下,眼睛总是斜视着前方的某一处。此时,下课后教师已陆续来到办公室,学生抱作业本、交作业的很多。我让小王老师把那名学生打发走了。然后,把小王老师叫到我的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刚才的那名学生肖某某,父母在他三岁时便离异了,他归父亲抚养,后来,他父亲又重组了家庭。父亲常年打工在外,继母忙着照料自己的孩子,很少关心肖某某,从小缺少亲人关怀的他,养成了说谎、骗人、不服管教的性格,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情况清楚后,我对小王老师说:“这孩子,明显缺少亲人的关怀。你要多到他家去,和他父亲、母亲,包括继母、继父沟通,让他们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在班内,你要说服班级同学,从内心接纳他、喜欢他。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盯他的学习。”

一个月后,小王老师对我说,肖某某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也比较听话了。期中考试后,我了解了他的成绩,肖某某从入校时班级排名倒数第一上升到班级倒数第十五,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些变化是家校沟通、交流、配合、努力的结果,更是打开肖某某心锁的结果。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以抓学习入手,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也许对大部分学生适用,但对于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需要从“心”入手,找到合适的方法,帮他们打开心结,用爱心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消除他们的敌视心理,让他们融入集体,然后再用纪律要求他、约束他,这样效果会更好。因为,育人应从心入手。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从心入手?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教育是爱的艺术,作为教师,应有一颗仁爱之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包容孩子的错误,宽容孩子的顽劣,找到合适的方法,教育之、引导之,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绝不否认,在教学成绩的指挥棒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愚笨或教学成绩不尽人意,就对他们另眼相看或人为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对那些品德或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们要一视同仁甚至付出更多的心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博爱和集体的温暖,使他们乐学上进。

其次,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备课时要注意备教材、备学法、备学情、备学生。而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却往往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我们习惯了对学生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耳提面命,忘记了学生是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个体,是应该被我们所关注的、尊重的对象,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每接手一个班级时,就应花时间花气力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禀性、爱好、家庭、经历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尤其对一些特殊学生,更应如数家珍。一句话,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打开心锁,让阳光普照。

第三,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教育人、引导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我们就要付出努力。对品德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可以用“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我们要用最佳的时机来引导、辅导,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细微的变化并加以放大而且使其固化,从而使他们的树立起信心,让他们有所转变、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