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千万注意,无知的人骗起人来不得了,因为他胆子大,什么都敢说,所以说:"无知才无理",我们懂一点的就不敢随便讲!
2、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3、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地。
4、大学生要不平庸,就要爱自己的专业。
5、我对部队院校所有解放军说过:国难当头时,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的是那深山密林里的二炮导弹兵,绝非京城里,黄浦江边那些开着奔驰宝马的百万富翁。
6、特权也好,歪风邪气也好,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产出于何处,教育。
7、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用他们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8、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因为那里的人2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2个人也要挤的不可开交。
9、女人什么是美?纯朴善良就是美。
10、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吧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1、学会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文化的根基。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民组语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不能成为文化和精神的孤魂野鬼。
12、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13、我们要爱自己的专业,爱自己的专业如同爱自己的身体一样。
14、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15、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16、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17、误导与新闻界有关,新闻界听到一点就是一个片,如此描述宣传以致于浙江的报纸整版整版地写纳米。
18、一个男人,只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当对权贵与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19、用谁的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个工具在为谁服务。
20、现在谁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他们用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21、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
22、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
23、会唱歌的人用气息发音,所以不累。当我看到你们说话时喉头是动的`,我就知道你唱歌肯定不好。
24、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日本总统为什么不谢罪?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
25、不要抱怨国家、学校没有给你提供机会。外国评论,中国是最有机会的国家,我们国家缺少的是有素质、有准备的年轻一代。
26、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27、教育不仅要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铸就一种精神,爱国主义应该是教育的主题。要有民族的认同感。南北朝鲜在金刚山相聚的热烈拥抱,旅居北美的犹太人依然放弃外国国籍活到战火纷飞的故乡,西德推倒柏林墙,美国西部的开发,巴勒斯坦的小孩子向经过的坦克投掷石头。
1.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
2.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因为那里的人2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2个人也要挤的不可开交。
3.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
4.谁现在就是汉奸?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用他们学习的知识帮外国人开拓市场,打败我们中国的企业。
5.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6.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7.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8.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9.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地。
10.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11.会唱歌的人用气息发音,所以不累。当我看到你们说话时喉头是动的,我就知道你唱歌肯定不好。
12.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3.一个男人,只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当对权贵与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14.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日本总统为什么不谢罪?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
15.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1、 楼门外的人行道,不光是扫,而且是用肥皂水洗。人坐在地上,决不会沾上半点尘土。德国人爱清洁,闻名全球。德文里面有一个词儿 Putzteufel, 指打扫房间的洁癖,或有这样洁癖的女人。 Teufel 的意思是“魔鬼”, Putz 的意思是“打扫”。别的语言中好像没有完全相当的字。我看,我的女房东,同许多德国妇女一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清扫魔鬼”。 ——季羡林 《留德十年》
2、 《世说新语·任诞等二十三》第一条就讲到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常集于竹林之中,肆意酣畅”。这是一群酒徒。其中最著名的刘伶命人荷锹跟着他,说:“死便埋我!”对死看得十分豁达。实际上,情况正相反,他们怕死怕得发抖,聊作姿态以自欺欺人耳。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3、 四十年代中叶的香港同今天的香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地少人多,但是不相同的地方却一目了然:那时的香港颇有点土气,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找一个书店都异常困难。走在那几条大街上,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头顶上那些鸽子窝似的房子中闹声极大,打麻将洗牌之声,有如悬河泻水,雷鸣般地倾泻下来;又像是暴风骤雨,扫过辽阔的大原。让我感觉到,自身确确实实是在人间,不容有任何幻想。在当时的香港这个人间里,自然景观,除了海景和夜景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因为是山城,同重庆一样,一到夜里,万灯齐明,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有如天上的星星,并辉争光,使大家觉得,这样一个人间还是蛮可爱的。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4、 虽然在清华大学时都是同学,但因行当不同,接触并不多。此时却被迫聚在一起,几乎都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我们闲坐无聊,便上天下地,胡侃一通。我们都是二十三四岁的大孩子,阅世未深,每个人眼前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堆满了玫瑰花,闪耀着彩虹。我们的眼睛是亮的,心是透明的,说起话来,一无顾忌,二无隔阂,从来没有谈不来的时候,小小的车厢里,其乐融融。也有一时无话可谈的时候,我们就下象棋。物理学家王竹溪是此道高手。我们五个人,单个儿跟他下,一盘输,二盘输,三盘四盘,甚至更多的'盘,反正总是输。后来我们联合起来跟他下,依然是输,输,输。哲学家乔冠华的哲学也帮不了他。在车上的八九天中,我们就没有胜过一局。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5、 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身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6、 我能逃,然而,寂寞又跟上我了呀! ——季羡林 《寂寞》
7、 此外,我还旁听了或偷听了很多外系的课。比如朱自清、俞平伯、谢婉莹(冰心)、郑振铎等先生的课,我都听过,时间长短不等。在这种旁听活动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最失败的一次,是同许多男同学,被冰心先生婉言赶出了课堂。最成功的是旁听西谛先生的课。西谛先生豁达大度,待人以诚,没有教授架子,没有行帮意识。我们几个年轻大学生——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还有我自身——由听课而同他有了个人来往。他同巴金、靳以主编大型的《文学季刊》是当时轰动文坛的大事。 ——季羡林 《此情可待成追忆》
8、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身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季羡林"
9、 “吐火罗文残卷只有中国新疆才有。原来世界上没有人懂这种语言,是西克和西克灵在比较语言学家W.舒尔策(W.Schulze)帮助下,读通了的。他们三人合著的《吐火罗语语法》,蜚声全球士林,是这门新学问的经典著作。但是,这一部长达五百一十八页的煌煌巨著,却决非一般的入门之书,而是异常难读的。它就像是一片原始森林,艰险复杂,歧路极多,没有人引导,自身想钻进去,是极为困难的。读通这一种语言的大师,当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 ——季羡林 《留德十年》
10、 谈到口试,我想在这里补充两个小例子,以见德国口试的情况,以及教授的权威。 19 世纪末,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 Virchow) 有一次口试学生,他把一盘子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道:“这是什么?”学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哪里会想到教授会拿猪肝来呢。结果是口试落第。微耳和对他说:“一个医学工作者一定要实事求是,眼前看到什么,就说是什么。连这点本领和勇气都没有,怎能当医生呢?”又一次,也是这位微耳和在口试,他指了指自身的衣服,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答道:“枢密顾问(德国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种荣誉称号)先生!您的衣服曾经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立刻说:“你及格了!”因为他不大注意穿着,一身衣服穿了十几年,原来的褐色变成黑色了 ——季羡林 《留德十年》
11、 “在没有出国以前,我虽然也知道留学生的泄气,然而终究对他们存着敬畏的观念,觉得他们终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国留学生。然而现在自身也成了留学生了。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生,每人手里提着照相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谈话,不是怎样去跳舞,就是国内某某人做了科长了,某某做了司长了。不客气地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人.。 ——季羡林 《留德十年》
12、 这里斗争的对象也是外交代表。我们去见外交特派员郭德华,商谈到上海去的问题。同在西贡一样,船期难定。这就需要特派员大力支持。我们走进他那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他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威仪俨然,戴着玳瑁框的眼镜,留着小胡子,面团团如富家翁,在那里摆起架子,召见我们。我们一看,心里全明白了。俗话说“不打不成相识”,看样子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他不站起来,我们也没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办公桌上。立竿见影,他立刻站起身来,脸上也有了笑容。这样一来,乘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季羡林 《留德十年》
13、 第三派可以陶渊明为代表。他的意见具见他的诗《神释》中。诗中有这样的话:“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此举?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反对酣酒麻醉自身,也反对常想到死。我认为,这是最正确的态度。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14、 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穷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简单。洋泾浜姑无论矣。有时只会一两个外国词儿,也能行动自如。 ——季羡林 《留德十年》
15、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16、 我也算是一个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历史,也搞点佛教的义理。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论,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儿,特别是对地狱的描绘。这在正经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这是中印两国老百姓集中了他们从官儿们那里受到的折磨与酷刑,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类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谁听了地狱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发直竖呢?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17、 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成千,从小学一直考到获得最高学位,但我考试的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华我都被录取,一时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季羡林 《此情可待成追忆》
18、 梦里遇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季羡林
19、 在旧中国,清华西洋文学系名震神州。主要原因是教授几乎全是外国人,讲课当然用外国话,中国教授也多用外语(实际上就是英语)授课。这一点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夷考其实,外国教授几乎全部不学无术,在他们本国恐怕连中学都教不上。因此,在本系所有的必修课中,没有哪一门课我感到满意。反而是我旁听和选修的两门课,令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旁听的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选修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就是美学。 ——季羡林 《此情可待成追忆》
20、 "时光流逝,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 叹息时多。 ——季羡林"
21、 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把这些轻梦或者噩梦从追忆中移到纸上来。我从来没有感到,有这样的需要。我只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伏在枕上,让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断断续续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身仿佛成了一个旁观者,顾而乐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追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身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身还能活在世上,还能追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22、 这几年,我们家庭的经济情况颇为不妙。每年寒暑假回家,返校时筹集学费和膳费,就煞费苦心。清华是国立大学,花费不多。每学期收学费40元;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毕业时学校把收的学费如数还给学生,供毕业旅行之用。不收宿费,膳费每月6块大洋,顿顿有肉。即使是这样,我也开支不起。我的家乡清平县,国立大学生恐怕只有我一个,视若“县宝”,每年津贴我50元。另外,我还能写点文章,得点稿费,家里的负担就能够大大减轻。我就这样在颇为拮据的情况中度过了4年,毕了业,戴上租来的学士帽照过一张相,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 ——季羡林 《此情可待成追忆》
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谈人生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身为什么活过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谈读书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志》、《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醉似痴。《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是以后才读的。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来看,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
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我老师的老师;在中国是陈寅恪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
谈朋友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