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3.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4.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5.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6.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7.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9.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0.养生之道,在于吃得
11.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2.『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13.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4.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15.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16.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7.交友以无
18.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19.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经典语录)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20.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21.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22.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23.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
24.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
25.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26.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27.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28.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29.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30.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31.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32.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33.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34.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35.做事要能知己,若
36.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
37.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38.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39.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40.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41.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42.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43.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44.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45.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46.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47.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48.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49.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50.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51.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52.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
53.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54.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55.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56.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57.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58.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59.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60.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同样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依然每日过,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谓的“人穷志不穷”。
2.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
3.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最初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里呢?抽屉吧,不保险!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头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觉。过了几天,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后来一反省,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
4.当自己与别人见解上有冲突,彼此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了。我们职业往上高升之时,马上就欣然色喜;万一利益被人夺去了,我们就懊恼伤心。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5.生活在二十世纪文明时代,人们生活在鸟笼式的公寓,抬头不见天日,四望不见原野,心胸越来越狭,眼光越来越小,人事的交往日趋频
6.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
7.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的向外去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这就等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来!”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有人说,忙是福气,忙的日子比较好过。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义,有些人太为自己忙,不知道为别人忙;也有一些人,好为别人忙,却忘记为自己忙。
9.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未来,活着就没有意义。
10.一个人对于亲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随侍左右也罢,生离死别也罢,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为情苦。
11.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不论财物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
12.俗话说:“身外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人空手来到这个世间,最后也将空手远离而去,纵有万贯财富,也丝毫带走不得。
13.多少人生前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分毫也不肯浪费,终其一生,余下一大笔家产,或放高利贷,或私自保管,一旦临命终时,来不及处理财物,或被充公,或被吞没,枉费自己一生辛劳,终无所得。有些人则拼死拼活,赚钱置产,给子女留下一笔庞大的遗产,可是当他死后,子女或为分财动武,或吃喝嫖赌,挥霍殆尽,丝毫没有体谅父母生前的`劳苦。因此有人说:留给子女最好的财产,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洋房汽车,而是道德学问与技能修养。所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不能拥为己有,也不必为儿孙徒作马牛。
14.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当身体感觉到有一点不舒服时,要训练自己坚强起来,体会病性本空的道理,淡然处之。能够这样,你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半。
15.美国的海伦凯勒,她是又哑、又聋、又瞎的残废,可以说是一个十不全,但是她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之一。
16.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生是相对的。
17.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不但不了解,而且不重视生命,只知道求生活。知识水平较高的人,除了生活之外,还知道有生命,但是仍然不重视生命,因为死对他而言是茫然无知的。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之下交还了生命。”
18.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看成
19.对于生死不要觉得可怕,因为生死本来就像世俗的搬家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躯壳而已。
20.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
21.一个心里充满慈悲和道德的人,即使他身上只有一件粗布外衣,也不会减轻别人对他的尊敬;因为内在的美,如山谷的幽兰,洋溢着阵阵芳香,使人心情怡悦。
22.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见律宗大德弘一大师吃饭只有一道咸菜,不忍心的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过一会,大师食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茶都没有得吃吗?怎么吃这种清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23.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小时候,曾在皇觉寺当沙弥。相传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时夜已深了,寺门已经关闭,不得已只好在寺外席地而睡。当他躺在地上,望着夜空满天星斗时,兴之所致,吟了一首诗,曰 :“天为罗帐地为
24.一个人该住什么样的地方,事实不在于地方的大小如何,主要在于个人胸襟的宽阔如何。一个胸襟宽阔如当沙弥的朱元璋,虽然席地而卧,却有法界在我一心的感觉;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
25.一个人心胸开阔,事事如意,不论到那里都觉得这个世间很美好。
26.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头,每一根手指头长短不一,分开来每一根力道都很小,很容易折断;如果把它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就有很大的力量。
27.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谓精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一个人的内心认识。
28.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求其心安,仰不愧于天,俯不
29.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对待的事情调和,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30.有人说:“我念佛念了几十年,可是却越念佛越贫穷。”说这种话就是没有正见。佛陀又不是我们的财神爷,也不是你的经理、会计,他怎么能替你管钱呢?再说,念佛是要求往生净土,怎么跟佛陀计算起钱来呢?又有人说:“我吃素信佛了几十年,身体却越来越不好,生意也越来越潦倒。”这种想法也很怪异,身体不好应该看医生,平时不注重运动,不注重营养,不注重修持,身体怎么会好?至于生意潦倒,自己不善于经营,不勤劳,不奋斗,事业怎么能顺利呢?还有一些人,信了佛教以后,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归罪于佛教,这不是很愚痴吗?一个有正见的佛教徒,为了信仰,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根本的正见。
3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2.“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砂。”连三岁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感情也往往不容许别人来占有,夫妻间的感情更不许有第三者的侵入。
33.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用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4.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5.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研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期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理解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3、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4、懂得利用时刻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5、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理解挑战,才能学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6、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7、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8、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9、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10、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11、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12、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3、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爱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14、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经典语录)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15、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16、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17、养生之道,在于吃得
18、优秀的演技,来自演员认真领会主角的内涵;丰富的生活,务必自己发奋体证生命的好处。
19、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链,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20、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1、能勤,时刻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22、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职责皆得担当。
23、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24、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25、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务必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26、交友以无
27、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28、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29、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30、人的潜质在发奋中能够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能够进步。
31、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32、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33、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34、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35、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36、布施能够种一收十,持戒能够三业清净,忍辱能够自他得益,精进能够无事不成,禅定能够身心安住,智慧能够洞察秋毫。
37、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38、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39、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40、只要耐烦有恒,时刻的浪潮会将小人物推向时代的前端;只要脚踏实地,历史的巨手会将「小」因缘聚合成丰功伟业。
41、『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42、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好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好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就应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43、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44、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45、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46、以
47、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48、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49、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50、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正因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正因不侵犯人,彼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