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童子问道经典语录 正文

童子问道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04:15:45

1、几个人在高尔夫更衣室,一手机响很久,一男人按了免提键。女:亲爱的你在俱乐部吗?男:在。女:我看到一辆宝马才不到两百万。男人:买。女:还有那个楼盘又放盘了,6万一平。男:买。女:好爱你。男:也爱你。旁边男人敬佩得目瞪口呆。男人挂了电话,问:这是谁的手机?”

2、有我有一同事,严肃的时候挺像那么回事的。一天出去吃饭,去店里一看,人蛮多的,看见一桌上坐一个人,他就走过去说:你,让一下。那个人看看他,默默的走了。一会另一个同事讲:要不咱去那边,有风扇,然后就见他走到那边,对之前的那个人讲,叫他让开。那个人急了,说:大哥,我到底坐哪,我也是来吃饭的。回来问,那天好厉害,他说,我以为那个人是服务员……

3、路过一商场门口,听到一MM与配钥匙的对话。MM:你这里可以配钥匙吗?配钥匙的:可以啊。MM:那帮我配一把吧。沉默了几秒后。配钥匙的看着MM问:钥匙呢?MM:我有钥匙还找你配干嘛?

4、1岁半的孩子很调皮。中午姐姐抱着孩子乘公交车,座位刚好在司机旁边。坐了不一会儿,小孩子就哭闹个不停,任姐姐怎么哄都不肯罢休。司机终于被哭烦了,他转过脸冲姐姐嚷嚷:“老训孩子干什么?他要什么就给他不就得了?”姐姐说:“那不行啊,孩子想要你的方向盘!”

5、飞机落地前,乘务员要做好各种物品的签封工作。可刚签封完饮料,就有旅客要可乐,乘务员对旅客说:“我们都封了。”客人很不理解:“我就要个可乐,你们就疯啦?”

6、坐我后面那男生,说话有点娘娘腔,我就骂他是半雌雄,然后他很气愤地来了一句:“我不是半雌雄,我是全雌雄。”周围一片缄默,然后全体大笑。

7、有个百万富翁被告知得了绝症只剩下半年时间,伤心之余找了个杀手,让在自己最开心的时候杀掉他。几天后,百万富翁接到误诊的通知,正笑得开心,被杀手杀了。

8、一个胆小紧张的证人正在接受律师的询问。律师厉声问道:“你是否结过婚?”“是的,我结过一次。”证人声音很小,还有些颤抖。“那么你和谁结婚了?”“一个女人。”律师有些发怒,“废话,你当然是和一个女人结婚了。你听说过有谁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吗?”证人颤抖着说:“听说过,我姐姐”。

9、同学甘江报名演讲,先

10、初中时一哥们睡上铺,一天晚上我们同学都在开卧谈会,就这哥们睡着了。忽然听到“噗通”一声,那哥们从上铺掉了下来,我一同学急忙下床想要去开灯,这时最好玩的事儿来了,就听那哥们弱弱的喊了一声“妈,开灯”!当时我们那个各种爆笑啊。

11、一天,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背古诗《悯农》:“春种万颗子,秋收一粒粟……”我晕,全班都崩溃了,狂汗!

12、儿子放学,要给我背古诗,看他兴奋样,就鼓励他来一个。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死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哈哈,连尸首都没找到呀……

13、一学生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特别紧张,老师鼓励了老半天,手心还是冒汗。终于轮到她了。学生一咬牙,几步走到了台中央:“老师们,同学们,我朗诵的题目是:红叶疯(枫)了……”

14、新世纪男性: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补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饭,付得起药方,带得了孩子,养得起姑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空房!

15、在地铁里,看见周围有位美女掏出了iPhone,然后一个文艺青年也跟掏出了iPhone,一商务男默默的.看了一眼,掏出了ipad,这个时候,我鬼魅狂狷的一笑,掏出了我的诺基亚,在过道里砸开了一个核桃,于是整个场面被我hold住了。

16、“医生,我有时候感觉压力很大。”,“一般是什么时候?”,“做饭的时候。”,“哦,你叫什么名字。”,“高压锅。”

17、以后谁敢欺负我,就把你们名字写鞋垫上,每天踩死你丫的。

18、话说唐僧来到五指山下。悟空:“救我,师傅救我!”唐僧:“为师救你出来,你怎么报答我?”悟空:“徒弟定当送你上西天!”

19、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一手拿着步步高打火机,一手拿着教科书,哪里不会点哪里,soeasy!

20、电视上看的说营养学家讲的,吃饭要先吃水果蔬菜,然后吃主食,最后吃肉。因为水果蔬菜消化最快,淀粉次之,蛋白质最慢。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在我吃了一个香瓜,一碗面之后,我发现我心爱的烧鸭吃不下了……什么营养学家!你个骗子!

篇一:王阳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绎学的理论思辩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阳明之学则是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的新说,对当时社会,“像打一药针一般,令人兴奋”,“吐出很大光芒”。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先生说致良知,良知在于我们的`本心,与龙场悟道一样,你未见龙场之时,世界于你只是狭小的周围一圈,当你来到深山自然之中,心会变得与自然一样广阔,便能窥见更多的真理。

篇二:王阳明名言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篇三:王阳明至理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名言。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篇四: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

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5、 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6、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0、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12、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1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1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15、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17、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18、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19、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20、 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3、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4、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25、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6、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7、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28、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29、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30、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31、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3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3、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王阳明 《传习录》

34、 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王阳明 《传习录》

35、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36、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37、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38、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泛海》

39、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 《传习录》

40、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王阳明 《传习录》

41、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42、 无声无臭独知时, 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3、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 《双峰》

44、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王守仁

45、 圣人处此更有何通? 圣人会怎么做? 圣人会怎么做? 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 《王阳明》

46、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 《传习录》

47、 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王阳明

48、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 《大学问》

49、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50、 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闪点情话网)

51、 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2、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王阳明 《传习录》

53、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4、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读易》

55、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 亦谬乎? ——王阳明

56、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7、 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58、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59、 天理即人欲 ——王阳明

60、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61、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2、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阳明

63、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王阳明 《传习录》

64、 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 《传习录》

65、 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王阳明 《传习录》

寓言作文 篇1

古时候,有个人家里非常贫穷,衣服上全是补丁,家里的米缸里蜘蛛网到处都是。他走投无路,只好四处借钱,卖尽了家当,买来了笔墨纸砚和颜料,开始了画画生涯。可是,他一日画一幅,一年都没有人来买,他看到没有人来买自己辛辛苦苦画出来的画,心里很是困惑。

他为了解开这个困惑,便上山寻找一位隐居的大师,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但他求师心切,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看见前面隐隐约约有一座草屋。他欣喜若狂,高兴地一蹦三尺高,飞快地跑上前去。他轻轻地敲着门,过了一会儿后,门缓缓打开,一个童子问道:“您找谁?”他兴奋地说:“我来找大师请教,请你让我进去。”这时,里面传来的大师的声音:“进来吧。”他小心翼翼把脚踮起来走路,生怕踩坏了园中的植物。他走进了屋子,上前施礼,随后问道:“大师,我有一个困惑,您能帮我解开吗?”大师点了点头:“说吧。”“我一天画一幅,却一年都没有人来买,为什么呢?”大师笑了笑,说:“你倒过来试试,一年画一幅,恐怕一天就可以卖出去了。”

这个人并没有急于回家,而是去看桃花树。现在正是春天,桃枝萌生新芽,几个星期后,长出了粉红的花朵,满枝都是,像一朵朵燃烧的红霞。他顿时灵感大增,马上拿起笔,画了起来,每天画几笔。时间像飞箭,转眼一年就过去了,他的画也正好完成了。桃树生动形象,令人陶醉,宛如身临其境。最后,这幅画以高价卖出,他突然茅塞顿开: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认真,要持之以恒,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寓言作文 篇2

有一位农夫,家里养了两头骡子,其中一头黑色的做的事情很少,但是很会讨主人喜爱,每次主人回来时,都会黏在他旁边,使主人感到很温暖,而第二头褐色的呢!跟主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天都是勤勤恳恳的把自己该做的活做完,但由于黑色骡子很受宠爱,所以经常它的活儿也担在了第二头骡子身上。但是,那头骡子还是没有任何拒绝的话。尽管这样,主人还是更喜欢第一头黑色的.骡子。

记得有一次,主人回家后,第一头骡子立刻跑过去,哄主人开心,黏在他旁边,还看着褐色的骡子,好像在说:“你看吧!主人是多么喜欢我!而你呢!就算再怎么做事!也是白费功夫!还不如跟我学学!”但第二头骡子完全不在意黑色骡子所说的话,它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而且,主人也一定能看到他的努力!

是啊!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去投机取巧,如果你努力了,别人总是会看在眼里的。

寓言作文 篇3

暖水袋装进了开水后,就热乎得不得了。它以讥讽的口吻对热水瓶说:“冰冷的家伙,一点热情也没有,难道你也配叫热水瓶吗?看我,对别人多热情!”

不久,暖水袋慢慢地冷了。热水瓶说:“哦,原来热得快的人,冷得也快!”

寓言作文 篇4

大象因为不堪老鼠的骚扰,去向狮王求猫。不料,狮王却将老虎派给了它。

大象觉得奇怪,问道:“大王,我是因为怕鼠才向您求猫,您为何派老虎给我呢?”

“老虎不是比猫更勇猛一些吗?”狮王颇为自信地说,“虽然本大王没有见过老鼠,但却可以断定,老鼠一定很强大!不然,你怎么会怕它呢?!老实说,本大王甚至担心连老虎都不是老鼠的对手哩!”

寓言作文 篇5

在《克雷洛夫寓言》里有一些非常经典的故事,我认为《乌鸦和狐狸》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篇故事的意思是:“上帝给小乌鸦一小块乳酪。乌鸦就躲到一棵纵树上。它准备享受美味了,然而它的嘴巴是半开半闭的,含着哪一小块美味在沉思默想。这是跑来一直狐狸:一阵香味立刻使狐狸停下步来,它瞧着乳酪舔舔嘴巴。这坏东西踮起脚尖偷偷走进纵树,它卷起尾巴,目不转睛地愁着,它那么柔和地说话,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细声细气的:你是多么美丽啊,逗人喜爱的鸟!那眼睛,美丽的像个天堂的梦!而且,怎样的羽毛,怎样的嘴巴那!只要你开口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亲爱的,别害臊!啊小妹妹说实话,你出落的这样美丽动人,要是唱得这样同样的美丽动人,在鸟类之中,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乌鸦被骗了,乳酪也掉下去了,狐狸拿到了乳酪就不见踪影了。

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听别人的好话。如果你只听好话,就会像这只乌鸦一样的下场。

点评:“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小作者就书中一个印象最深的寓言故事有感而发,既读了一则故事又收获了一个道理,可谓一举两得。

寓言作文 篇6

在我们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电脑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主人的我们的一部分。电脑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知识。尽管电脑是如此地神通广大,可是它们可也是有烦恼的哦!

有一天,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中,电脑零件中的主打员工键盘与鼠标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对话。

键盘狂妄自大地说:"哈哈,我就是电脑大哥最最得力的帮手!"

鼠标听的不耐烦了:"什么呀!其实我才是最最得力的帮手呢!"

键盘急不可耐了:"那有本事你就说说你有啥条件可以成为最最得力的助手呢?"

鼠标慢慢说道:"请听我娓娓道来。我一个鼠标。这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职业,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哪像你啊,老待在一个地方不动,你不着急啊?如果没有了我,电脑就不能开机;如果没有我,电脑大哥就不会打开任何东西;如果没有我,那电脑也就可以说是废了;如果没有我,那电脑也将面临灭亡,而你也不例外!"

键盘笑着说:"什么啊,原来就因为这啊?"

鼠标说:"就是因为这些,怎么了,你有吗?你具备这些条件了吗?"

键盘不紧不慢地说:"我老待在一个地方,那是因为我老实,你看看你,每时每刻都在动,一点而都不闲着。没有了你,电脑照样可以开机!你看看人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根本就不需要你这个累赘!不过还是需要我的!你没有了,主人还可以换那!有不是说世界上只有你一个鼠标!"

鼠标气愤地说:"好,那就先不说我,那你有那些条件吗?"

键盘急切地说:"如果没有了我,小主人就不能打作文,大主人也不能做文档,如果没有了我,每个人都不能够查资料。你可以打作文,你可以做文档,你可以查资料吗?"

鼠标听了后连忙说:"反正就是我的本事比你大!我才是电脑大哥最最得力的帮手!"

键盘说:"你就是恼羞成怒了而已,只是被我的本事给吓到了而已,我才是最最得力的帮手呢!"

"我!"

"我!"

"我!"

"我!"

键盘和鼠标的吵闹声,顿时吵醒了刚刚还在睡梦中的电脑大哥。

电脑大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说:"什么事情啊?三更半夜地不睡觉,在这里吵什么啊?不怕被主人听到了吗?"

之后键盘和鼠标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说清楚了。

电脑大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说道:"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也都不可能全是缺点。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优点,只是有的人身上的优点比较明显罢了。"

听了电脑大哥的话之后,键盘和鼠标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说自己错了,请求对方的原谅。

最后,鼠标和键盘都又重修旧好,甚至比以前更加亲了呢!

这则寓言呢,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受益匪浅的道理: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也都不可能全是缺点。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优点。每个人都不能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而每个人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优点而狂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