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左省杜拾遗》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寄左省杜拾遗》注释
左省:门下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阙事:指错失。
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寄左省杜拾遗》鉴赏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创作背景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东归。因此,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前后。
《寄左省杜拾遗》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什么是古籍善本
清代张之洞界定“古籍善本”的涵义,一是足本:无缺卷删页。二是精本:刻本极佳而字体版式极典雅,又校注极精而全,非唯少错讹,且校勘之间,能见出藏书史与古籍流传史的脉络。三是旧本:传承悠久的写本刻本,比如宋版元椠。有此三者,方得谓善本也。
关于足本,厉鹗樊榭山房的故事值得一说。清氏郁礼购得樊榭山房大批藏书,以为风云际会,难能有再,故视若珍珙。细细整理,其中见有《辽史拾遗》写本孤本一部,竟缺了50页。百计寻绎,殊无踪迹。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一日过青云街,看到一和尚挑一担两簏废纸残卷,其中隐隐有一些手写的墨迹。遂命和尚停留以问之,殊不料两簏所盛,正是厉鹗樊榭山房旧物,大喜过望,遂不问价格指簏购下。闭门两阅月,终于检寻出《辽史拾遗》残余50页,手稿补齐,遂成足本。因《辽史拾遗》是手稿写本,唯剩一本,若无此番周折圆满,或成大憾。不比刻本缺页尚可据他本补入;所撰内容是无法再完全了。故郁礼之欣喜若狂心情,真难以言语形容之。
关于精本,标准也十分具体。首先是技术上制作精良,包括刊刻水平,印制装订之细密,这在早期抄本写本上不是太大问题,但在雕版印刷盛行于世后,由于书刻字取欧阳询、批量生产,商贸交易渗入士子民间,从好处说是文化普及,读书人多;但也不乏书商为求利益最大化而粗制滥造,低成本高速度出书上市以谋厚润。校对粗疏、错讹百出,于是学界就有“尽信书不如无书;鲁迅先生更有明代刻书者好以己意揣测而改古书,故不可信之论。故元明以来,学者藏书家养成一个通行的习惯,每有书入手,必以笔墨朱迹在自藏或过目的古书上随读随校,记下书籍真伪、刊刻时间、版本优劣、流传过程,尤其是各本不同文字的校勘记。这些批语与校勘记,即成为后世古籍鉴定的最好依据。比如大学者陈寅恪就在学界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说,他在30年代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批注校勘圈点,反复多次,几于原书无有空白下笔处,为学界传为典范。至于这些精本的'收藏价值,唯其独有,故极受收藏界、版本学界乃至史学界之大关注。2007年前后,古籍拍卖尚未风行,嘉泰拍卖上拍汲古阁本宋惠洪《冷斋夜话》线装四册,因有王国维手校、罗振玉题跋,在当时拍出天价,成为古籍拍卖界轰动一时的美谈,带动了后来古籍拍卖成为收藏大项的新风气。
关于旧本,比较好理解。宋版元椠明刻,各有年代久远之优势。但除了年份之外,还有一些文化史上的优秀特征,为后代所不及。比如宋版书在市场上论页计价,一页值金一两。非唯久远的优势,也有美轮美奂的形式呈现。宋版书刻字风格,瘦者取欧阳修体,肥者取颜真卿体,间有取柳公权体(如今藏国家图书馆的赫赫盛名的《文选李善注》残本)。根据蜀本、浙本、建本不同而各取所需。单就字体而言,雕版印刷因不同刻工导致不同字体选择丰富多彩,但在宋末尤其是元以后活字印刷兴盛阶段,由于活字字模都是事先制作反复使用,以技术标准化来推动方便实用,反而无法做到一书一体一域一体。此外,忆早年在日本觅得日本书志学者长泽规矩也《宋代刻工表初编》,当时年轻,看一个宋代刻书工匠名录竟能构成一个如此堂皇的研究领域,心中十分赞叹。我曾经因为搜寻研究汉碑、魏碑、唐碑石刻碑碣墓志书丹刻工人物,转而对宋元印刷古籍刻工也有了粗浅的关注。初始以为这是相当于今之署名权而已,后来一想,它更有实用功效:刻本版心下方,通常会列刻工姓名,除了显示署名权之外,还是以此记录版片大小字数行数及计算工钱的凭据。尤其是大部头的典籍,卷帙浩繁,为计算工时工钱提供了省时便利的好方法。从北宋中期到南宋,这已成为宋版书的一个基本标志。又南宋刻书已经非常商业化了,如临安陈思书铺刊出《书小史》,名为“小史”,其实部头不小,文献记载有刻工记名。少时我们学书法篆刻的学子引为必读书,这正是南宋刻书的一个典范。今天宋版《书小史》已见不到了,而清代翻刻本又未必原样存刻工姓名,仔细想来,终觉有憾!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古籍刊刻通常会避讳,但宋版书的避讳通常不改字义以免混淆误讹,致后世不得要领。它的避讳方式多采取缺末笔的做法,这是宋版书的特征,为它朝所少见,故特附记于文末以备忘。
古籍善本行情
2016年上半年艺术品市场异军突出,新型艺术品收藏市场也逐渐进入藏家的视野。对于一些藏家来讲,并未有考虑过多的收藏品选择。毕竟收藏有诸多因素影响,古籍善本收藏专家带领我们来品味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古籍善本的收藏内涵。
观近些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古籍善本确实经历过一段沉默期。2000年左右,古籍善本可能与名人书札一起,不是那么容易受人关注,书画与瓷器可能占了市场的前几把交椅。但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变,古籍善本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地位,或许有了一些转变。
2001年,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古籍善本的总成交额还没有超过三百万元,但如今,各大拍卖公司举行的古籍善本拍卖会上,琳琅满目的拍品,甚是吸引藏家的关注。2012年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使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2013年,某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成交额近九千万元。
古籍收藏的原则
除了看年代外,还要注意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随着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除了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保护外,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能称得上是“善本”的线装古籍更是屈指可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装古籍,已成为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稀缺性可见一斑。收藏古籍善本,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鉴伪欣赏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成交价格
这些年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据了解,国内如今所能找到的宋刻本总量不跨越1200本,大都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还有为数不少的佳品呈现,珍稀的宋元刻本亦时有所见。跟着时间推移,藏家想找一件珍稀的明清著作也罢不容易。2012年,凤凰集团在匡时拍卖以2.16亿元的天价竞得过云楼藏书,打破了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4年11月21日晚间,中国艺术品交易秋拍“笔墨文章——之斋收藏信札写本”专场收槌,古籍善本板块总成交额5827万元。同年12月初,保利秋拍落槌。古籍板块三件“重器”惊艳全场,终国家图书馆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将此3件拍品“定向入藏”,包括后唐天成二年刻本《佛说弥勒上生经》、晚唐刻本《李仁锐金刚经》与五代至北宋初年刻本《弥勒下生经》。
一 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二)先秦散文
1.儒家经典 :
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3.诸子散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
(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2)屈原——《楚辞》——“楚辞”
二 两汉文学
1.两汉散文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爵封为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战国策》】共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个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汉赋】中国古代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此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和《三国志》。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有两部: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为断代史。
2.两汉诗歌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文学
【“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瑒、刘桢。“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郦道元】字善友,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三峡》出于此。
2.南北朝时期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从晋到明共二十个朝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
【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论专著《诗品》。品评自汉至梁一百二十多个诗人。
【谢灵运】谢灵运,南朝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与陶渊明合称陶谢。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小名客儿,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
四 唐代文学
(一)唐代诗歌
1、初唐(618—712)唐建立至唐玄宗即位,近100年。诗歌成就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律县)人,初唐文学家。陈子昂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传诵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盛唐(712——762)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⑴.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
【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⑵.以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⑶.大李杜:李白、杜甫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有《李太白集》。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还有“史诗”之称。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