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朋友进看守所经典语录 正文

朋友进看守所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1 19:32:51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记忆里,老人们喜欢造这样的句子。其实人生,说穿了,无非几十个春秋,不算长。但是有种名叫岁月的东西,填充其间,可能是悠然,也可能是沧桑。

“我经历过的人间聚散,比你看过的戏都多。”

“我忘记了的人间悲欢,比你编造出的都多。”

时间的碎片拼在一起,渐显现出流逝的痕迹。熟悉的感情变得陌生,既定的方向变得漫无目的。岁月勾勒出老人的躯体——这个时代的缩影,同时沉淀下感恩的真谛。

感恩,始于年轻一代对老人的承诺。

很难想象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上海,会出现这样的地方。没有下水道、上厕所必须出门左转后再走五十米、简单的都不能称作屋子的地方仅用破烂的布遮挡着。这是退休多年,靠着不稳定的退休金度过余生的一位老人的寒舍。她住了大半辈子的巷子不知何时被城市管理部门列入了保护名单,算是绝了左邻右舍的老住户们等拆迁搬新居的心。原先这里土生土长的老人家又大半是有洁癖的,于是有办法的都陆陆续续搬走。当然,“办法”指的是“有能力的子女”。她倒是有一儿一女,可女儿嫁去了国外,儿子不争气,她替他在稍好的地段的一居室付了一大笔首付——他也就很少出现了。老人一个人还不错,没什么要求,唯一苦恼的是三天两头出问题的电路——活了一辈子,她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只要家里的灯还能亮,浑浑噩噩的人生就还能再长一点。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老人的故事令我的心痛至麻木。我不知道是老人远离了社会,还是这个时代抛弃了千千万万像这样的老人。他们独居,婚反正也结过,怀孕就生,生了就养,养大了让他们走,互不牵绊。老人也曾年轻过,不知他们偶尔会不会怀念起那健壮、充满生命力的自己?年轻的一代人也曾懵懂无知,享尽老人们最旺盛的年华、最瑰丽的人生,然后狠心不闻不问,当真不知所谓感恩为何物?这岂不是泱泱文化礼仪大国之悲哉!

何谓感恩,不过是避自身拮据,尽最大努力为自己的父母——老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不过是少一些突如其来的拆迁,完善老人的住房条件;不过是让这个世界少一点沿街乞讨的佝偻蹒跚的背影,多一点阳光下躺椅上的安适;不过是成长后的年轻人因为懂得感恩,而让布满沟壑的老人们的脸上,漾开笑容。

感恩,源于老人内心对生活的不弃。

现实生活对哪个人是纯粹公平的?他年轻时是区级的干部,家乡的人觉得特别了不起。当年守着家乡最繁华的地段,他是觉得责任重大的,比不爱在办公室老坐着。他喜欢溜达,四处看看,算是“微服私访”吧,一圈走下来,国泰民安,他也很满足。如果没有那在单位好吃懒做的妻子与在学校飞扬跋扈的儿子,说不定他有机会做个称职的好官儿。下马之后他常想,也怪自己当年心都搁在外面,家里该尽的责任全忘了,不自量力啊。如今已是80岁高龄的他生活清平寡淡,独居在养老院里,听着陈旧的录音机里时断时续的唱词,消磨掉一下午的时光。他想,自己什么都不计较了,亲手把儿子送进看守所的人,有什么资格救世呢?

“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真正的编剧,未必辛苦,但字字优秀;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执着的观众,未必投入,但所有剧情都能参考回忆。”我无法描述自己心中对老人的敬佩,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老人”。他们活到不同的岁数,然后闭上眼再也没醒来,那些经历的坎坷人生,令我怅然,难道是上帝为了不断地提醒他们,能活到今天,其实已经很幸运了?我想,生存与未来之于每个中国人都是过于严肃和严重的事情,以至于我们不敢拿起不敢放下,困坐愁城。但是,纵使是全民焦虑,温和的、退去棱角的老人们也如常生活,不挂念年轻时候的风光,不懊悔曾经未做的`决定,一心活在当下,笑看风去云变,乐享余生。这种超脱的心态,源于感恩。正是学会感恩所遇到的挫折,才能平静地看待将要遇到的起起落落;正是学会感恩与生俱来的优缺点差异,才会客观的正面看待自己;正是学会感恩周遭的一切,才足以体悟生活的根本,生命的核心。

感恩,终于发自内心的情感。

近日里某部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将时代的情绪表现得入木三分。“在这个时代,你要不得个忧郁症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与朋友打招呼。”说的就是当下焦虑的大众。就业难、物价涨、房价高……当白发人不得不与黑发人共同承担生活压力时,值得我们聚焦的,正是此时充满感恩的心态。这个社会已经不容许你愤世嫉俗,况且你的满腹牢骚怕是除了肚子里的蛔虫,没有谁会主动倾听。倘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原谅别人无意间的过错,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情,多说一句“谢谢”,多扬起一抹微笑,对于自身,对于社会,乃至这个时代,都是有益的。当然,感恩应从心开始。

感恩,始于年轻一代对老人的承诺,源于老人内心对生活的不弃,终于发自内心的情感。

如此,便善莫大焉。

确实,生离死别,感慨唏嘘,懂得感恩的人们忘记了的人间悲欢,比任何人编造出来的都多。

1983年,黄昏中的北京,迷蒙、色彩饱满,像是香山一片红透的枫叶。起了风,远远地送来电报大楼的钟声。一个少年立在窗边,听着那被风声拉长的旋律,意醉神迷。报时钟声响完,少年奔出家门,冲向五道口,秋风把他的领口吹开来,是直沁心脾的秋高气爽。

多少年后,高晓松伫立在洛杉矶的秋风里回忆北京长大的那个风中少年,突然起了一阵乡愁。那是他眼里最美好的80年代,那时的他是初中生,心中有他自己的“远大前程”。

如今的北京,在他眼里,噪声淹没了那些美好的细微的声音,比如燕子掠过屋檐的羽翅震动,比如潇潇秋雨的滴落......于是,他离开北京,移民去往美国,在他洛杉矶,他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激荡在少年心中的八个字,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

2012年3月,就在美国洛杉矶,高晓松主持的脱口秀栏目正式开始录制,每集节目时长20多分钟,短小精湛,一把椅子、一把折扇,对着镜头,高晓松对着全世界,开始聊天。这就是后来35期总播放量达到8300万次,一年总点击率达1.3亿次,创下网络播放奇迹的脱口秀节目《晓说》。

但是《晓说》最初的出现,并非起自纵横捭阖抢占互联网的大布局,而是因为高晓松的中年危机。

2012年,43岁的高晓松心头常常涌上一种怅然,尽管在朋友眼里他能侃、乐观、充满正能量,但是中年危机还是袭击了他——他们那一代人从小所受过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从来不是要买个什么样的房子,娶个什么样的老婆,过成什么样的日子,那时候常常激荡在少年心间的八个字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

当年复一年,年少时的梦想已经被现实风干,尤其是创作力枯竭,再也无法像年轻时写出那么精彩的歌时,他常常反思自己: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这些又有何意义?经纪人听了,掰着指头给他数,你做了什么什么节目的教练,做了什么什么活动的评委,你赚了几位数以上的钱......

可是在高晓松眼里,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带来个人的自由,改善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眼里只有钱,那似乎就和当年心怀梦想的此间少年背道而驰了。于是,就有了脱口秀节目《晓说》,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他在镜头前,跟大家聊人文、聊历史、聊旅行,揭秘奥斯卡的游戏规则,聊民国时期的刺客,说美国大选,趣谈古代婚姻制度......在他眼里,这是“纵横四海,改造国家”之一种,推动浮躁的社会去沉淀去思考。

当然,言多必失,聊了那么多的天,总归有疏漏,网友们看到疏漏就针锋相对地批判,于高晓松来说,看网友评论也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评论里绽放的理想主义光辉,比纠错还让我感动。不夸张地说,我的人生观跟着有了调整。”高晓松把《晓说》比作微博,“短小阅读会饱和,但是它的线索多,40万字微博不过两本书的体量,信息量却要比两本书多得多,有人留言看了我的节目去查了4个小时的史料。”

他跟朋友和制作团队总提一句话,希望《晓说》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些音乐在每一代人都没有形成大流行,但是每一代都有喜欢它的人,这也是《晓说》的目标。”

先做一个守法的公民,然后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

事实上,以前的高晓松年少轻狂,并不太喜欢接受批评,真正的成长,也许要从42岁那年酒驾入狱开始。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因为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而被判入狱。他的律师原本可以帮他做无罪辩护,但却被他拒绝了。庭审现场做自我辩护时,他坦然认罪,“我没什么辩护的,有的只是忏悔。平时我觉得喝酒可以带来自由,现在却因为喝酒而失去自由。之所以有今天,是自己多年来浮躁、自负的结果。我要先做一个守法的公民,然后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一段很不光彩的经历,但是认领了责任,也就意味着担当。那句话,成为当年的最硬气发言。

在看守所的生活,让他成长了很多,“主要是情商方面,我一直觉得我是个智商高,情商不足的人。”冯唐曾经这么评价高晓松:分寸感、进退感很差。在看守所里,身边有文盲,有杀人犯,高晓松每天就和他们吃住在一起,这让他有种生活回归到粗糙原始状态的感觉,于是很多原先的.想法、理念也开始土崩瓦解。“比如我原来不喜欢或者看不惯很多人很多事,但是在看守所里突然觉得原来不喜欢的那些,其实都还不错,原来觉得不可接受的那些跟那段日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觉得永远不可结交的人,后来也成为感情至深的兄弟。“我还在等在狱中结交的一个大哥,2014年秋天他出来,我跟他许诺了,我这辈子跟人家承诺的事儿,很多都没有做到,但是这件事儿我一定能够做到,等你出来我带你去环游世界。”

在这之外,高晓松觉得看守所中6个月,他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发呆,以前他没时间发呆,脑浆子没关过火,一直咕嘟着,突然就有了时间关火晾凉,可以去看枯燥的《大英百科》,此外,他还顺带翻译了一本马尔克斯的书。“《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我翻成《昔年种柳》。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是马尔克斯将近80岁时的作品,一本非常出色的小说,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版,我觉得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所以就翻译了出来。”文字在网上贴出来之后,收到赞许无数,以至于被大家赞叹这是“高墙下出灵感”。

走出看守所,回首来时路,高晓松觉得生活对他足够眷顾,“我现在觉得生活对我特别好,是一种恩赐。我太太一家都信佛,我只敬佛,或者说只信不仰。每次去寺庙,我都对我太太说,不要求佛任何东西,我们已经是最受眷顾的了,如果这样都不满足,还要如何呢?做人,不能太贪婪。”

该明白的都明白了,不明白的也不想去明白了。

高晓松在网上还有个称号——矮大紧。那是他在写“重金属风格”小说《杀了她喂猪》时给自己起的名字,刚好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这个名字也反射出我心里狰狞的一面。年轻时候,我是内心柔软,外表狰狞;现在的我,内心狰狞,外表柔软,正好反了过来。”

对于自己的外表,他有十足的幽默感——“你想想人家给你这么多东西,人家总得平衡点吧。你说拿什么平衡呢?比如说让你爸妈折寿,那不行;说让你变成1.5米,那也不行,少根手指头,也不行,没法弹琴了,生病那更惨,算了,干脆砸我脸上算了。”

生活给了他一张狰狞的脸,却让他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个一尘不染的翩翩少年。所以,80后的徐粲金越过他的外表,被他的才华和内心所打动,最终答应了他的求婚。说起高晓松的求婚,还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那天,两个人一起去迪斯尼坐过山车,天上正好落雨,噼里啪啦砸在脸上,过山车冲上最高处,高晓松大声喊了一句,你嫁给我吧。徐粲金说好啊。高晓松心里不踏实,又追问一句,行吗?徐粲金以更大的声音回答说,好!好!好!

过山车俯冲而下,他们幸福的声音还回荡在云霄。

曾经多少次被人问过,老牛吃嫩草,一个60后和一个80后结婚,横跨了几代,会不会有代沟。但是高晓松却觉得,人和人之间,只要在一起生活,迅速就拉近了距离,只要不在一起生活,同龄人也难交流,因为生活本身是一种最好的黏合剂。

少年成长为大叔,曾经时不时想着踹生活两脚的高晓松,现在内心早已趋于平。如今的高晓松,在朋友和公众眼里,几乎是全能人物——说到靠手吃饭,左手可以写歌、弹琴,右手可以写小说写杂文;《晓说》的网络热播,让他成为中国的“奥普拉”,而且收到不少电视台的邀约;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导演。在《大武生》拍后的第三年,高晓松再次蠢蠢欲动,筹谋新的电影。在各种身份之间,高晓松自由切换,人到盛年,他现在这么理解他的四十不惑:四十岁,该明白的都明白了,不明白的也不想去明白了。从此不惑。

《晓说》经典语录:

我发现人不能多年在同一座城市待着,疑似认识的人太多,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熟人千丝万缕导致不敢放开吹牛的痛苦。

中国人在奥斯卡只配打酱油?总有一天还是能打到醋的。

《虞美人》肯定是特别好听的一首曲子,那么多人往里填词,说明它好听,是一首流行歌。《虞美人》可能填了几万首,至今流传下来的至少有几千首,可是怎么唱忘了,既然那么好听,怎么就给忘了呢?

总之,郑和是玩也玩了,乐也乐了,全世界也见了,钱也花了......他顺手干了好多事,把狮子、长颈鹿什么的都给弄回来了。还给中国人民留下一样伟大的东西,就是麻将。

我有一个朋友开药房,我说咱俩这么好的关系,你干嘛不给我点消炎药?他说我告诉你,这个在美国惩罚得特别严重。医生的处方必须在药店保留十年,十年期间任何处方不能动,每年至少来查两次,你只要开了处方外的处方药,那就立即被吊销执照。

上学时学过一个化学原理,是说一种物质合成现象的,叫做“易合难解,易解难溶”,就好象溴和银,把这两种物质合成非常困难,需要几百度的高温才生成出“溴化银”,可是它只要一遇到空气,很快就会分解。但是硫酸和铜就很容易产生反应,之后生成一种非常美丽的蓝色液体“硫酸铜”,它就非常稳定——我觉得婚姻应该也一样。

大学生庄小炎是个长相清秀、人见人爱的90后女孩,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因此在校园里追求者甚多。不过庄小炎性格很任性,因为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娇生惯养,所以说话办事都是说一不二。本来每个人都有脾气,任性也无可厚非,但任何事都要有个度,庄小炎却因为任性到了极致而将自己送进了看守所。

就在一年前,庄小炎恋爱了,男朋友黄雨涵是大她两岁的学长。黄雨涵比较成熟,加之热恋当中,因此做任何事都让着庄小炎,时间长了便将女友宠坏了,庄小炎变得是越来越无理取闹。相处久了,庄小炎任性无理的缺点便暴露出来了,她的大小姐脾气让黄雨涵有点无法忍受,更让他气愤的是,庄小炎在朋友面前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有好几次黄雨涵都想过要分手,但想想彼此还是有感情的,随着年龄增长,女友的脾气会改变的,于是分手的想法便搁置了。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庄小炎的任性彻底让黄雨涵失望了,他坚决提出分手。那天是庄小炎的生日,黄雨涵答应要为庄小炎庆生,却突然发生了意外。刚好黄雨涵家里有急事,因为是突发状况,当时黄雨涵着急回家,就没给庄小炎庆生。但庄小炎并不知情,那天晚上在饭店租好包间后一直没有等到男朋友,她还以为是男朋友要给她一个惊喜。

当所有的朋友都到齐后,庄小炎发现男朋友还没到,也没有接到男朋友的`电话和只言片语。后来实在气不过,她拨通了黄雨涵的电话,在得知男朋友不能陪自己过生日的消息后,庄小炎整个人都崩溃了,她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哭,觉得太丢面子了,任凭黄雨涵怎样道歉和劝说都无济于事。本来,要是换脾气好的女孩哄一哄就没事了,但庄小炎任性起来,怎肯善罢甘休。为了挽回生日丢失的面子,第二天,她要求黄雨涵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她下跪道歉,而且还要通过学校的广播播出来。

面对如此荒唐的理由,黄雨涵说什么都不答应,并且说:“我知道那天让你受委屈了,但那天是真有急事,我会慢慢补偿你的,但大庭广众之下你让我那么高调道歉,未免太强人所难了!”见男朋友不答应,庄小炎不依不饶,而且放出狠话:“今天你要是不道歉,咱们就分手!”但不管她怎样威胁黄雨涵都无动于衷,扭头回到了教室。然而接下来庄小炎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她竟然跑到学校天台上,声称如果男朋友不下跪道歉她就跳下去……

黄雨涵知道女朋友任性,没理她,后来有同学上来劝说,但庄小炎就是不肯放弃,而且她还不让同学靠近。看到情况有些不妙,有同学报了警。民警与消防队员一同劝说了一个多小时,她始终站在天台上不肯放弃,且不让民警及消防队员靠近,情况十分危险。民警耐心开导,此时黄雨涵不得不赶到现场。在此过程中,由于庄小炎在天台站立3个小时,体力已经渐渐不支,一时走神脚下一滑,差点掉下去,不过万幸的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处于备战状态的民警及消防队员一拥而上,将她拉住,幸免于难。

随后,庄小炎和黄雨涵被民警带去了派出所,进行了说服教育。不过庄小炎最终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她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依法受到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虽然拘留15日时间不长,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进看守所始终不是光彩的事。而且,庄小炎的任性行为,也给所有年轻情侣们敲响了警钟,在大庭广众之下,任性之前须三思,因为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