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句】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是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日子。“腊八”喝“腊八粥”,在我国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的。在周代,“腊”的意思专指祭祖先。祭百神的名称叫“大腊”。秦汉以后,合而为一,统称为“腊”。汉代把“腊”的仪式定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后代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有了“腊月”,还需要有“腊日”。早期的“腊日”有过几次变动,大约都在冬至以后的某一个“辰日”,老百姓计算不便。大约最晚到南北朝就确定在十二月初八了。《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个时候,一年的农事已毕,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百神是很合适的。
【第3句】腊八之于我或者说我于腊八,就像越走越远的过客,一年一年走得更加遥远模糊,昔年里,那么多挚爱的亲人,欢快的笑声,香甜的粥饭,而今,再也找不到一丝踪影。听着腊八节脚步的到来,我情不自禁地泪水潸然,带着那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对过去的难舍情结,一路走去……恍恍惚惚间,忽然明白,我,又走完了我的又一年人生。
【第4句】中国长期的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一家一户,自己需要的农作物,各种都要种一点。收获之后,吃一顿“腊八粥“,无谷杂陈,体会一下丰收的喜悦,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杂粮又有利于营养的互补,对于健康也是很有利的。现在,我们的农业已经达到前人从来,没有想到的新水平,人们对饮食文化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营养科学也有了前人所未有的新认识。人们完全有理由把腊八粥作为丰收节来庆祝,大家都来喝一碗新时代的”腊八粥“。
【第5句】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花灯节后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涩年月里醇厚香甜的腊八粥。每每忆及,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红醴,醉了纯纯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黄豆)、红豆、绿豆、果子仁儿(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地瓜(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第6句】而我却依然在想着腊八,每年腊八,妈妈就早早的起来给我们做腊八粥。并且提前几天就买好了红枣、葡萄干、花生、红豆和一些干菜。每回没等我们醒来就闻到了浓浓甜甜的腊八香。腊八粥是要在太阳升起之前吃的,说,太阳升起后吃会得红眼病。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有根据的说法,反正,妈妈总是很早起来为我们做腊八粥,一定让我们在太阳升起之前吃上腊八粥。
【第7句】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第8句】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八宝饭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第9句】春节就是过年。进入腊月就喜庆连连,传统腊八节是新人结婚的时节。腊八节喝粥,里面有讲究,喝碗开心粥,保你一年乐无忧,喝碗平安粥,灾星见你躲着走;喝碗交杯粥,,爱情甜蜜手牵手;喝碗糊涂粥,左右逢源上高楼!过了腊八节,二十四祭祀灶神,洗扫剔除,辞旧迎新;除夕挂灯笼,贴对联,家人欢聚一堂吃年饭,合家欢乐,团圆共守岁。年头初一,新岁新衣新面貌,恭喜恭贺恭发财!欢庆有余,除夕的年夜饭餐中岁连岁;福禄寿喜,春节说祝福话恭禧吉上吉!
【第10句】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相传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了。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腊八蒜一般市场上没有卖的,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装入小坛或瓶子里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除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外,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第11句】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第12句】有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而我说,父母在家儿不愁。我知道,只要爸妈在一天,我就能吃到甜甜的腊八粥,就能享受到永远的阳光地带。我盼望着中午早一点到来。
【第13句】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第14句】腊八的时候,东北非常的冷,我们不能出屋,在屋里玩的腻了就缠着妈妈做好吃的,不到过年又没有肉吃,妈妈就用自家地里种的黄豆玉米红小豆绿豆黄米熬粥,放在大锅里,架上柴火,妈妈在锅边用勺子慢慢的搅,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却温暖如春。现在还常常想起我和弟弟趴在桌子上等着喝粥的情景。那个香啊,无论现在怎么做也做不出那时的味道了。有时和朋友说起,朋友就说你好幸福,我们都不知什么叫腊八粥,姊妹又多哪管得了你想吃什么。是啊。真的是该谢谢妈妈,在那样一个困难的时候,给我这么温馨的回忆,让我的童年那么的温暖……
【第15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腊八”是佛教的盛大
【第16句】腊八,腊八,给娃冻个冰瓜。再有10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这勾起了我许多关于腊八节的记忆。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的先一天晚上,母亲会早早地把烧开的水放凉,用一个老碗盛上多半碗凉开水,然后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胡萝卜,切一个圆坨放入碗中当月亮,再把红萝卜片切碎放入水中就成了漫天的星星。条件好的时候,还会放些糖精、白糖、冰糖之类的甜物。我看着母亲做完这些,然后跟随母亲把碗端出放在窑洞外面的窗台上。这一夜,我会带着对我的冰瓜的向往和对腊八节的期待进入甜梦。
【第17句】今天是腊八,亲爱的朋友,您熬腊八粥了吗?如果没有,我给您备好米、豆、枣、栗子、桂圆、葡萄干、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冰糖、水和火,以及一份欢喜的心情,给自己熬一锅“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的美味人生粥吧!
【第18句】伯母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的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今天,看到儿子给我买回来的烤红薯,不由得触景生情啊!
我小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家家户户粮食都比较紧缺。何况,家在农村的我,粮店是不供应粮食的,只有生产队里分的那点粮食是万万不能够吃的,怎么办,只好用红薯来替代啊。为此,在我的脑海中,记忆最深刻的食物是红薯。
红薯,因为产量高,易于管理,且只要是沙土地就成,以及叶、梗和块茎都能吃,所以生产队年年都种很多红薯。
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的季节到了,红薯也成熟了。收下来的红薯,按人头与工分,分到各家各户。运回家的红薯,会分类整理,有破损的或虫子拱过的,以及个头很大的,会洗净后切成红薯片,摆在麦地里晒干。光滑的个子中等的红薯,会放在自家院子里挖的地窖中窖藏,便于保鲜,以备冬季和第二年春季时食用。光滑的小红薯,放在厨房里,蒸着吃、烧着吃或者切成块煮着吃。
那时,我们用的是面煤,家家户户都垒有炉灶台。晚饭后就要封火,等到睡觉时,煤已经不那么湿溜溜的了,于是把蒸好的小红薯放在煤饼的`周围熥烤一夜,等第二天早起,那小红薯就十分地劲道、甘甜,捧在手里热乎乎的,好吃极了!
早上,有时没有菜吃,也会抄一盘红薯丝,吃着可是地道的甜香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哟!
晒好的红薯片,一小部分用于冬季、春季熬稀饭时往锅里放,放红薯片的玉米糁或者小米粥,喝起来甜甜的,不吃菜都成啊!晒好的红薯片,一大部分都磨成了红薯面。这红薯面的吃法,可是有好几种呢!一是,蒸成红薯面馒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把馒头切成磨片,炒着当菜吃,很是可口呢。另外,把蒸好的馒头,放在红薯面条机中,压成面条,而后凉拌着吃或者炒着吃。二是用红薯面洗出粉芡来,用于下红薯粉条,或者打红薯凉粉。三是把红薯面炒成炒面,等到玉米糁或者小米粥熬好快要端锅时,把炒好的面放碗里一些,浇上滚烫滚烫的稀饭,然后朝着一个方向搅拌,只需一分钟左右,甜丝丝的红薯炒面就可以吃了。
在红薯生成期,需要几遍翻红薯秧,以防红薯秧乱扎根、狂长。翻断的红薯秧,拿回家里,叶子做汤面条时随锅放;红薯梗焯水后,用蒜泥凉拌,脆脆的,很是利口。另外,霜降以后的红薯叶,随汤面条锅放,吃起来很有嚼劲,因为超级劲道啊!
儿时,秋冬春三季,大都天天吃红薯,无论是红薯面条或是红薯馒头,无论是红薯片或红薯丝,无论是红薯块或者红薯凉粉,无论是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我都没有吃烦啊!
我的红薯情节被勾起来了,一发不可收啊!此时,眼前又浮现出祖母慈祥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