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芒格的一生经典语录 正文

芒格的一生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1 08:06:06

这四天,放慢了更文速度,日子如过眼云烟,没有任何残留。

第1天,翻阅芒格《穷查理宝典》。自己没长出经商的头脑,但李善友教授一再推崇芒大师的超凡智慧,索性买来阅读。当迷信一个人的时候,头脑会不自觉的将其神化。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琢磨玩味。尤其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更是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当一个人成为亿万富翁,在他身上可以找到数不清的优点。对个体而言,时代在变,境遇在变,你无法套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更无法找到相同的场景。你只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寻找下一个方向。别人的成功,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故事,你都不会再次重演。唯一可以借鉴的是他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

芒格被称为“长着两条腿的书”。他的智慧来自书本,来自丰富的经历。他自学众多专业课程,写出误差心理学。他喜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极端,不盲从,即使与所有人意见想反,依然坚持。他的.想法经过深入分析思考,绝非人云亦云,无凭无据。

他是一个用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的典范,且在事业成功的顶峰拿出99%的财富积累做慈善。94岁高龄依然倾心于热爱的事业,绝不退隐。真正成功的人,大概都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们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重,发自内心的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第2天,参加同学父亲的葬礼。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说起这个沉重的话题,老同学却不得不面对。他没有想的那么不理智,对我们反复说起一句:“不真实”。朝夕相处的亲人,说没就没了。他躺在那里,无声无息,安静的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只有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他曾来过,更多的人不知道他的存在。看着老人年轻时的照片,听着老人奋斗的一辈子。一个人就这样不在了,消失在人群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留在亲人的记忆深处。不真实,却又那么真实,他真实的来过,活过,爱过。

想起母亲说过一句话,“佛教让你不再恐惧死亡”。当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生命无常和有限的时候,他(她)可能会走向佛教。佛教在彼岸创造了一个没有生与死的世界,超越我们可以理解的所有范围。你信仰,它会向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相信,这是人类创造出来又一个美好的向往,一个共同的愿景。按照《寻梦环游记》的说法,对逝去的人,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是不要忘记。每个人都会离开,每个人都会被人忘记,只有那些曾经为这个世界创造过更多价值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过往才会被后人说起,被后人当成故事向下游传递。

第3天,哲学进入视野。一个人,一生可以获得许许多的荣耀和快乐。但那些高贵的灵魂,无一不是摆脱了柴米油盐,进入更高的思维领域,开始探索更加重大的问题。牛顿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时光留给了哲学。乔布斯曾公开说,愿意用一生的财富,换取同哲学家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

是什么让这些伟大的人物痴迷,是什么让这些牛人们趋之若鹜,是哲学赋予的终极智慧。他们都在追寻最高阶的智慧,试图回答人真的有灵魂吗?人生的意义到哪里去寻找?……

无论芒格、佛教还是哲学,都在给出自己看世界的视角。佛教有着最为深远和宏观的角度,它站在另一个星球和世界看待当下的生活。眼前的小情绪、不开心都化为云烟,连我们自己都成为一粒尘埃。上帝视角跳出当下的境遇,让人得以放下暂时的郁闷与纠结。哲学帮我们回到现实,用最底层的逻辑分析反思,找到突破口,找到假设中的证据,找到源头,一步步推导出逻辑三洽的结论。

第4天,新视角看老问题。所有的思考都是拿来用的,空谈只能让思想飘在空中,更希望它们纷纷落地。有位老同学和我谈起员工的管理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无论学习,还是思考,无论挣钱,还是调动智慧。每个人都身在一个特定的组织里,那怕独自在家,也跳不出家庭这个非正式组织。

家,是个讲情感、爱好和兴趣的地方。可是情况往往相反,我们习惯讲谁的权力大,责任是谁的,为家庭设计非常远大的目标。结果发现,家里人常常因为谁说了算大伤感情,常常因为家里谁该做家务,做饭而不和。然而,进入企业公司,人们又大讲感情,爱好和兴趣,不断地希望能够被照顾,不断地强调要和谐,不断寻求“家”的感觉。

家是一个讲感情、培养共同爱好和兴趣,共担风雨的地方。企业公司,是个创造价值,讲责任和权力,为共同的目标付诸行动的地方。有时候,我们总是反着想,一开始就错了,所有的努力都在远离最初的目标,远离一个不想达到的方向。

每一天都有事情发生。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看世界,从多元思维模型到上帝视角,从哲学思维到现实问题,需要不断的切换,让自己的视线更清晰,行动更明了。

四天转瞬即逝,成为眼前不多不少的一段文字。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录下来,都值得去想点什么,做点什么。

花了半个月时间读完了《查理芒格传》,作为巴菲特几十年的黄金搭档,他的一生自然也是充满传奇成功的一生,很多地方值得学习,读完很有感触。

1、重视积累。如果一个人从零开始起步,并且希望在未来拥有足够的财富,那么要尽早开始积累。跟巴菲特有同样的信念,芒格也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滚得越早,雪球越大。财富的拥有从0到10万是个艰难的过程,必须是经过点滴积累的过程,从10万到100万是个更加艰难的过程,突破100万后开始豁然开朗,觉得赚钱是个比较容易的事情了。就是如芒格这样聪明的人,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也是在三十五岁以后的事了,但是在此之前他积累了很多东西,包括原始财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人脉的积累,最终应了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话:厚积而薄发。由于有了深厚的积累,突破瓶颈后赚钱速度就开始加速,最终成就了芒格几十亿美元的身家。我觉得这对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有特别的借鉴意义,不要急功近利,总妄想一步登天,还是从第一步的积累开始做起吧。

2、追求财务上的自由。芒格在很穷的时候就树立了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追求财务上的自由。人为什么要赚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欲望,价值观不同而已不必强求。读完芒格,我惊喜的发现跟他有相同的价值观,就是赚钱是为了让自己获得财务的自由。或许这也是穷惯的人最朴素的想法,赚点钱让自己不会再为生存而发愁,不会再为了钱而违心的工作,不会为了钱做不想做的事。不要欠债,也不要太多钱,够用就行,别把钱用来挥霍,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财富,我觉得也足够了。

3、持续阅读,独立思考。芒格的一生是阅读的一生,甚至左眼失明后还在坚持不断的阅读,一生涉猎很广,文学、法律、哲学、投资等等,什么书都看。成功的`男人是耐得住寂寞的男人,我觉得安静的阅读是耐得住寂寞最好的体现,没有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情是读不进书的。回想从20XX年开始,我就再也读不进书了,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浪费青春,从今后是要找争分夺秒补回这段消逝的岁月。在寂寞中阅读,在寂寞中独立思考,最终寻找到并实现人生的意义。

4、三十岁从头开始并不可怕。很有意思的是芒格在三十岁时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离婚后一无所有,搬到单身宿舍,经历过一段非常痛苦的日子。易地而处,将心比心,当我有了同样的经历后,我相信那一年的芒格是非常痛苦的。所幸生活的磨难往往能让人更加坚强,当他走出痛苦后,打开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读懂人生,学会珍惜,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或许这也是一个成熟男人必经的一个过程。三十未必而立,三十从头开始并不是可怕的事,未来的路很长,还是要从磨难中汲取教训,六十岁时回头看,用接下来的三十年,去做别人一百年都做不来的事。在山里没事,纯粹早上无聊,信手而写。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的毕业典礼致辞

你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会觉得奇怪:这么老还能来演讲(听众大笑)。嗯,答案很明显:他还没有死(听众大笑)。为什么要请这个人来演讲呢?我也不知道,我希望学校的发展部跟这没什么关系。

不管怎么样,我想我来这里演讲是合适的,因为我看到后面有一排年纪较大且没有穿学位礼服的 (家长)听众。我自己养育过许多子女,我知道他们真的比坐在前面这些穿学位礼服的学生更感光荣。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智慧和价值传授给子女,他们应该永远受到尊敬。我还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左边有许多亚洲人的面孔,我这辈子一直很崇拜孔子,我很喜欢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他认为孝道既是天生的,也需要教育,应该代代相传。你们大家可别小看这些思想,请留意在美国社会中亚洲人的地位上升得有多快。我认为这些思想很重要。

好啦,我已经把今天演讲的几个要点写了下来,下面就来介绍那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我并不认为它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

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帮助了我呢?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有些彻头彻尾的恶棍死的时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死有余辜。如果教堂里满是参加葬礼的人,其中大多数人去那里是为了庆祝这个小子终于死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这样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说:“有人愿意站出来,对死者说点好话吗?”没有人站出来,好长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最后有个人站了出来,他说:“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听众大笑)。这不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下场,以这样的葬礼告终的生活,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萨默赛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是一种病,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是,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层次较低的生活也有同样的要求,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孩子们,这种习惯对你们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他指的是人均gdp的巨大增长和其他许多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好东西。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另外一个你们要应付的问题是,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我认为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影响了最优秀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以及随后许多个世纪里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你们也许记得爱比克泰德自拟的墓志铭:“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嗯,现在爱比克泰德就是这样被铭记的:“蒙受诸神的恩宠。”说他蒙受恩宠,是因为他变成智者,变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且教育了其他人,包括他那个时代和随后许多世纪的'人。

我还有个道理简单地说说。我的爷爷芒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联邦法官,他担任这个职位长达40年之久。我很崇拜他。我的名字跟他相同。我对他非常孝顺,我刚才还在想:“芒格法官看到我在这里会很高兴的。”我爷爷去世许多年啦,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接过火炬,传达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之一是,节俭是责任的仆人。芒格爷爷担任联邦法官的时候,联邦法官的遗孀是得不到抚恤金的。所以如果他赚了钱不存起来,我奶奶将会变成一个凄凉的寡妇。除此之外,家有余资也能让他更好地服务别人。由于他是这样的人,所以他终生量入为出,给他的遗孀留下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这并非是他节俭的全部功效。我爷爷尚在人世的时候——那是1930年代的事情了——我叔叔的小银行倒闭了,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将无法重新开业。我爷爷用他的优质资产的三分之一去交换那家银行的劣质资产,从而拯救了它。我一直记得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让我想起豪斯曼(注:a.e.housman,1859-1936,英国古典文学学者,诗人)的一首短诗,那首诗好像是这样的:

别人的想法

是飘忽不定的

他们想着和恋人幽会

想走大运或出大名

我总是想着麻烦

我的想法是稳重的

所以当麻烦来临时

我早已做好准备

你们很可能会说:“谁会在生活中整天期待麻烦的到来啊?”其实我就是这样的。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现在我已经84岁啦。就像爱比克泰德,我也拥有一种蒙受恩宠的生活。我总是期待麻烦的到来,准备好麻烦来临时如何对付它,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乐。这根本对我没有任何害处,实际上,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要把豪斯曼和芒格法官的道理传授给你们。

由于在你们将要从事的行业中有大量的程序和繁文缛节,最后一个我想要告诉你们的道理是,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那是玛约医疗中心手术室的运作方式。如果那里的医生像律师那样设立许多像法律程序那么繁琐的规矩,更多的病人会死于非命。所以当你们成为律师的时候,永远别忘记,虽然你们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你不用总是被程序牵着鼻子走。你们生活在应该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培养一张无缝的信任之网。如果你们拟定的婚姻协议书长达47页,那么我建议你们这婚还是不结为妙。(听众大笑。)

好啦,在毕业典礼上讲这么多已经够啦。我希望这些老人的废话对你们来说是有用的。最后,我想用《天路历程》中那位真理剑客年老之后唯一可能说出的话来结束这次演讲:“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