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文人做菜就像文人画一样,随性,却又有雅致的讲究。汪曾祺如此,下面是有关他的谈吃文章的美句,与大家分享学习。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也就是口味这个东西是没有定性的。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
——汪曾祺《汪曾祺谈吃》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汪曾祺谈吃》
汪曾祺 一个“吃货”的修养
在汪曾祺众多的散文中,关于吃文化的文章占据了一大部分。如我们熟知的《端午的鸭蛋》、《蚕豆》、《豆腐》、《泡茶馆》……零零总总写了很多,专收汪曾祺谈吃的文章的书也日见增多,从书名上就可以一眼看出,如:《五味》、《寻味》、《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谈吃》等。如果说以汪曾祺作为“吃货”的“典范”,那么至少应该具备会吃、会做、懂得吃这三个标准。
会吃
汪曾祺因生活的轨迹对于家乡、昆明、张家口、北京等地的饮食都有了解,常常谈起某一食物的吃法,能举出各地不同的饮食**惯。不仅如此,他还能说出一种食物最诱人的时候、最适合的烹调方法。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注音:xiǎn)、野鸭、鹌鹑、斑鸠、鵽(duò)、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不仅吃的种类多,吃的地域还广,再用闲散随意的文字描述给我们,所传达的已经不是“口齿留香”能够涵盖的无穷韵味。在“会吃”这一点上,就已经令人望尘莫及。
他还好吃,从他诸多谈吃的文字来看,他简直是吃尽四方的人。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包括咸菜,酱菜,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而且时常要发出毫不保留的赞叹: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老头儿汪曾祺》)
除了生嚼,扬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的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小孩子的顺口溜唱道: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饭,拌萝卜。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萝卜丝与细切的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碟。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汆羊肉汤,味鲜而清淡。(《萝卜》)
“吃遍四方”可以说是对于汪曾祺“会吃”的一个最为贴切的评价,而在其文中所展现的不同地域不同食物的吃法,投**的是对中国饮食文化博大深厚的侧面。
会做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凡事不宜苟且,而饮食尤甚。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变成了人间至味。那么汪曾祺本人的“讲究”水平到底如何?
如果用专业厨师眼光去看汪曾祺的厨艺,那肯定是不太够的。汪曾祺自己在文章中坦率地承认:他所擅长的只是做家常菜,“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燕窝,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对于家常菜,汪曾祺则是得心应手。汪曾祺的`烹饪手艺在当时文艺圈子中很有名。所以每当有港台作家或者外国汪曾祺研究者来北京采访汪曾祺时,中国文联不安排来宾在宾馆就餐,而是直接让客人在汪曾祺的家中就餐。一次一个法国客人来采访汪曾祺,汪曾祺为其做了道盐水煮毛豆。那位法国人第一次吃盐水煮毛豆,竟然连毛豆壳都吃了下肚。
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来北京,要我亲自做一顿饭请她吃。我给她做了几个菜,其中一个是烧小萝卜。她吃了赞不绝口。那当然是不难吃的:那两天正是小萝卜最好吃的时候,都长足了,但还很嫩,不糠;而且是用干贝烧的。她说台湾没有这种水萝卜。(《萝卜》) 美籍华人女作者聂华苓和她的丈夫保罗·安格尔来北京,指名要在我家吃一顿饭,由我亲自做。我给她配了几个菜。几个什么菜,我已经忘了,只记得有一大碗煮干丝。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华苓是湖北人,年轻时是吃过煮干丝的。但在美国不易吃到。美国有广东馆子、四川馆子、湖南馆子,但淮扬馆子似很少。我做这个菜是有意逗引她的故国乡情!我那道煮干丝自己也感觉不错,是用干贝吊的汤。前已说过,煮干丝不厌浓厚。(《干丝》) 汪曾祺做的全是家常菜,然而又全是具有中国民间风味的家常菜。汪曾祺说:招待外国客人,并不一定是规格越高越好。因为他们最希望吃的是有地方特色的菜,越是具有中国风味的菜,他们越是难忘。而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能够做好中国风味的家常菜,何尝不是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呢?能够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散文,让更多的读者感受这份文化的传承,也是汪曾祺散文的独特之处。
了解
光会吃,会做吃的还不能算上是个行家,还要窥得“吃”中的门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对于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要求较高,而这也是汪曾祺的散文具有“文化”特点的原因。汪曾祺在散文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融入,诗经、古人笔记乃至于中国地域的地方风俗,使得文字总是给人亲切感和共鸣感。
汪曾祺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很为诗中的“真情”而感动,但他始终没搞懂“采葵持作羹”的意思。现在各地植物称作“葵”,如向日葵、秋葵、蜀葵,但这些植物叶都不能吃。那么古人“持作羹”的“葵”是什么?汪曾祺直到后来读到清朝吴其睿的《植物名实图考》,才知道吴氏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吴氏经过考证,激动地说“葵”便是南方几省还有种植的“冬苋菜”。“采葵持作羹”说白了,就是冬苋菜稀饭……
由此可见可见“葵”到清朝已经沦为无人知晓的地步,但是“葵”早在《诗经》就有记载,后魏《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都把它列为主要蔬菜。汪曾祺由此猜测可能是后来全国遍植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的位置。可见,“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从平常的“吃食”中寄寓着人事的兴衰慨叹,这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和精深之处。汪曾祺说:“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注:汪曾祺:《随笔两篇〈葵·薤〉》。)
该剧基于安倍夜郎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餐馆中,这里的菜单只有猪肉味增汤套餐一种,但是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且他还会和客人一起带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我虽然并没有忘记你,但也没有精力去想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时机,时机对了,凡事都有可能。一天结束,回家的路上,难免会有想要绕路的时候。
看着大海,在堆积如山的瓦砾中流淌汗水,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烦恼如此渺小,因为那种事寻死觅活真是差劲,为自己感到难为情。人世间 ,流浪人归, 亦若回流川, 人生还很长哦!人世如尼罗河中沉浮,不要轻视人生啊。世上 下流 中流 若如有栖川 人生无常。
愧你的那些不堪,我用余生来偿债借你的那些勇敢,我用苦难来抵还我老婆做菜很烂,我则是在到处找好吃的东西时,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食评论家了,不过到头来,还是老婆做的那些难吃的菜最美味。不要把自己真正喜欢过的人看扁了,曾经被那样的女孩子喜欢,不是应该很骄傲么。
我是一个僧人,和她四目相对的时候,就有了世俗的烦恼尽欢而散,终感悲凉,男人之路,在罗马延续,人生莫要冲的太快。
繁华新宿的某条小巷里,有一家小餐馆只在晚上12点到早上7点间营业,因而被称作作"深夜食堂",食堂里的菜单只有猪肉酱汤套餐一种,但是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那些总是忙碌到晚上12点的人,总会到深夜食堂吃饭,他们拖着稍显疲惫的身躯、心事重重而来。形形色色身份不同的人围坐在不甚宽敞的食堂里,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彼此的`经历与故事。
特殊的风格和怀念的味道,招来了不少的客人。大家喝着小酒,吃着自己钟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谈论着遇到的趣事,或是独自品味忧愁。在食物的香气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静和食堂内的袅袅暖意间,一出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尽在这四方食堂间。
1、想我的时候就请我吃东西,我马上就到哦。
2、原来我做菜这么好吃啊。
3、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客。
4、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说我很喜欢做菜,做菜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能在其中让自己放松。要是能让自己爱的人吃上自己做的美食是男人的梦想。我能看见吃到美食后的幸福感。吃到我做的东西的人可能,我不是她的喜欢的。但一定是她最爱的'。
5、晚饭开始吃啦,我的手艺还不错,味道很好呢。好久不做饭了,今天亲自下厨简单的做了两菜一汤。
6、谁说吃货除了吃就什么都不会了,她们还知道饿。
7、朋友相聚,美食相伴。
8、来我家吃饭吗?我亲自下厨。
9、以前光爱吃,现在爱上做饭了。
10、深夜放毒,毒到一个是一个。
11、甜品是女人的第三个胃。
12、不发了不发了!后天开始自己做饭饭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3、以前爱在外面吃,现在爱在家里做。
14、浓浓烟火气息,最近喜欢每天自己动手做饭的过程,果然女人是善变的,以前不爱做饭光,想出去吃的我消失了。
15、做饭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况且是做给喜欢的人吃,这样看来就更幸福了,如果你也有一个喜欢的人,那么一定要给他做一顿好吃的饭菜,只有这样你的爱情才会完整。
16、只要活着,就一定能遇见好吃的。
17、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18、生活已经开始对我这个小泡芙加奶油了。
19、他们不懂吃货的快乐。
20、生活要有仪式感,最近的吃吃喝喝出门在外,一定要自己动手做饭的呀。
21、勇敢是什么,是我明知道这一顿吃下去会胖,我还是迎头而上。
22、我觉得人长大的开始大概就是愿意自己动手做饭了。
23、请带上128个G的胃跟我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24、但愿人长久,顿顿不长肉。
25、我总徘徊在吃饱与吃撑之间。
26、早餐打卡:不喜欢在外吃饭,那就只能辛苦点自己动手做饭。
27、岁月让我知道,除了快递和美食,我谁都不用等。
28、天气很热的时候,我只想叫外卖不想自己动手,天气冷了我做饭的热情就起来了。
29、此时此刻,我只想坐下来好好享受自己做的美食。
30、原终将把生活的锋芒熬成最温柔的浓汤。
31、耳听为虚,眼见为食。
32、视体重为无物,视美食为全部。
33、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凝聚着一个家的生气,也衍生着一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34、当吃货挺好,吃着吃着就忘了。
35、知道减肥是为了什么嘛?减肥是为了再吃。
36、你看,是不是有大厨的天分。
37、用最好的食材,把握恰恰好的时间,佐以一颗爱心,为家人制作一桌美味的饭菜,是充满仪式感的工作。
38、虽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做饭2小时,吃饭5分钟的速度还是让我觉得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