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
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
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
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
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
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
魏征先后500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大道理:
魏征巧用比喻,一针见血,让唐太宗也心悦诚服,而且对这样的贤臣愈加的敬重。
有一位富人,家私丰厚,总想做神仙,偶得一位仙翁告之曰:行善积德。于是为表决心便自改其名曰积德。
积德平日里做些好事、修盖庙宇、设香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绝,且燃的都是九文一支的马蹄香。
转眼三年过去了,把家私所剩无几,却仍虔诚地焚着马蹄香。仙翁得知,便欲点化,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其门前等候。积德欲买一斤姜。老者搓一盘问:一斤否?
积德见是在三斤上,又觉老者不识秤,于是曰:一斤。见有如此便宜之事,便又买两盘,九斤姜却只付三斤姜钱。
积德欣喜欲走,老者却化为仙翁痛心曰:仅仅九斤姜却抵去三年马蹄香。积德闻言抱头痛哭,悔之晚矣。
小与大,得与失,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向转化,因小而失大,有得必有失。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艰辛的努力,只因一时的私欲,便化为乌有,再怎么抱头痛哭、懊悔不已,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