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中医学子毕业语录 正文

中医学子毕业语录

时间:2025-05-15 05:55:07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踏进广中医的校园,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岐黄馨香了吗?

中医学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凝聚博大精深的智慧,恪守救死扶伤的誓言,抒写历史长河的华章。古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坚厚基石,取象比类和实践经验是中医漂泊在历史激流中的两片船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质疑声,贬斥声,此起彼伏。缺少可靠统计数据支持,无法重复实验验证,没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西方世界把中医排挤到科学的边缘。听着国医急促的喘息,我们岐黄骄子怎能不心急,怎能不惋惜,怎能不自觉地去肩负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

西医精确的检查技术和明确的治疗规则,显示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先进性,人们自然而然地习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医的辨证逻辑,用西医的规范标准来评价中医的治疗方案。不可否认,在诊治器质性病变上,西医优于中医。比如肿块增生,手术切除的疗效立竿见影。但在治疗功能性疾病上,中医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谈到胃病,西医一概归咎于胃酸分泌过多,于是乎不停地发明各种各样的制酸剂。然而,胃酸本身有错吗?没有胃酸,谁来杀菌,谁来使蛋白酶原转化为蛋白酶,谁来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50%的胃病并非胃酸过多所致。按照中医的观点,是因为肝木克脾土太过,肝胃不和,用扶土抑木法治疗,药到病除。由于个体辨证的不可重复性,中医始终无法登上世界公认的`舞台。然而,正是挣脱公式化的束缚,坚持贯彻三因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中医才得以穿越千年,依旧展现着无穷魅力。

今天,中医走到前进路途的岔口,纵然山重水复,终会柳暗花明。平衡协调好传承与创新的两扇翅膀,扬长避短,中医这横亘千古的大鹏,定能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继续守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岐黄文化薪火相传,保持理论特色的同时,汲取西医有效的经验技术,中医才得以开创一片清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

大学中医学院的生活让我收获匪浅,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参加各种活动,这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下,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校期间,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其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在校风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积极完成学校和年级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持着主动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医学院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计生服务工作者和好医生!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2

医科大学5年的学习时光很久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跨入大学校门那青涩的少年到而今的稳健成熟,大学五年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在这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在学校里面我的专业是中医,后来的时间告诉我非常庆幸结识了中医,并且学了好几年。尽管这几年过去,自我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但是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我愿意用所有的时间来仔细的推敲理解,实实在在的应用,兢兢业业的治病救人。

四年的学习加一年的实习给了我知识的积累和实战的经验,我实习的医院是市xx人民医院,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非常愉快的实习时光,不仅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能,还认识了好多老师和朋友。他们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待病人的'满腔热情,他们对待朋友的真诚,都让我非常感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效仿和认真学习的。

坚持就是胜利,努力终有回报,经历了这一段多么繁花似锦的路程,以后就真正走上救死扶伤的更加光荣的道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把我们中医发扬光大!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3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

中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4

本人是一名中医学专业学生。我自20xx年9月入学以来,学习努力刻苦,在扎实学好科研所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修完了学院规定完成的专业学分。

在思想上,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我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学习党的思想,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组织纪律,积极参与党内、学院、班级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学习、行动上都坚持党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的同时紧跟党的前进步伐,争做时代有用人才。

在学习实践上,我积极投身于临床学习实践中。在这10个月的临床实践里,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做一名医生所担负的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一名好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娴熟精湛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医者父母心的高尚医德医风。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不怕吃苦耐劳主动于走入病人中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遇到问题积极向上级师生请教,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尽最大努力送给病人健康和欢笑。

毕业在即,查阅的大量的国内外与我目前所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并进行总结分析,写相关综述一篇。在代教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课题相关计划和技术路线。现已经成功的建立了实验所需动物模型,结束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坚持实事就是,一丝不苟,认真切实的记录每一步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科学理论。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临床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都有太多的东西要去学习、掌握和实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钻研科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为国家的医疗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5、百病挟痰

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

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39、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40、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4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4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4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46、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47、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4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49、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5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52、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53、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54、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5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5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5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9、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6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6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65、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6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7、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6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69、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70、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72、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7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4、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7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76、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7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78、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7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8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81、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82、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3、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84、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85、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8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87、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88、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89、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90、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1、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9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93、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9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95、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9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97、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9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9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00、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01、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102、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103、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10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05、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106、百病生于气

107、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108、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0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1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1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