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部主要是儒家经典。史部指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认可的“正史”、“野史笔记”及其他史书。子部是指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集部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为主。
1、经:四书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合称为“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 “四书”。《大学》和《中庸》本来是《礼记》中两篇。到宋朝时有“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 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2、史:“二十四史”是指自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直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 书,这些史书通常被视为“正史”。在正史之外,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唐代刘知几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等也有很大影响。
3、子:囊括了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类别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4、集:收录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全唐文》、《全唐诗》也是比较著名的总集。
5、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由于《乐经》不传,于是又变为《五经》。
6、《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名丘,字 仲尼 ,春秋 时期鲁国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 史书《春秋》。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8、《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被尊称为“亚圣”。孟轲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
9、《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春秋时期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战国时期的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道家学者,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10、《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研究商周时代社会政治的原始资料。
11、《春秋》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因其言辞隐晦、表达简约,许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其中最著名的为《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12、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13、《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记录的是唐朝禅宗慧能得法及传播教化的事迹,由其弟子法海集录。
14、《求谏》选自《贞观政要》,这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40篇,合为八卷,由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
15、《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名著,明夷得名于《周易》,该书尖锐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16、《朱子语类》是朱熹和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其主要主张为“格尽人欲,复尽天理”。
17、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对民众责任的论述曾被梁启超归纳为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又有汉学、考据学之称,顾炎武是开其先河者。
19、《童心说》的作者为李贽,明代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对人欲表示充分的肯定,其思想曾被一些学者高度评价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0、《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2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22、钟嵘所著的《诗品》是第一部品评
23、科技著作:在农业方面,北魏时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古代农学体系的成熟,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在数学方面,汉代的《九章算术》是代表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经典著作;在医学方面,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确立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药学方 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汉代以来本草学的巅峰之作;在自然地理方面,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建 筑方面,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也是水平极高的建筑技术专注;至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是各类科学技术的全面总结。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美国的理想是建立民主世界。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学术科学化,生活电气化,信息网络化。现代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流。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评美洲英葡殖民地发展迥异
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评美国脱离英国王朝独立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
评自由和发明的关系
“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周有光评美国政党的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评苏联的政党专制和意识形态
对苏联的专制制度来说,透明性和民主化不是福寿膏,而是催命羹。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谈苏联的专制
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评苏联解体
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联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评全球化下世界观的重组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在全球化时化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评太平天国历史剧
民国政府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是农民革命。
评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
希特勒是侵略者;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评美国的阶级斗争和矛盾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包含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方式主要是和平罢工,不是你死我活。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家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和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如果美国的工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美国早就完蛋了。
评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1818-1883)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一战前)的前半,没有看到后半,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两战间)和高级阶段(二战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
评民主和阶级性
陈独秀早期认为民主没有阶级性;后来服从第三国际,主张民主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晚年冷静思考纠正错误,重新肯定民主没有阶级性。李慎之指出,民主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新旧之分。“新民主主义”是民主吗?“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什么社会主义?他提倡“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论社会主义
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既然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革命家还要自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革命家不肯放弃这个“理想”。
论民主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先进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评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的反应
全世界都在震惊,惟独苏联人民人人保持冷静!
评人类文化的运动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评全盘西化论
五四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能只要“赛先生”,不要“德先生”。清朝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解放后实行“向苏联一边倒”,马列主义是西化不是东化,“一边倒”是“全盘苏化”。
评“主义”
福利是资本腹内的社会主义。资本养护福利,经济就兴。福利销蚀资本,经济就衰。百分比的多少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
评西化
西方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西方”。对中国来说,主要有三个“西方”:第一个是汉代的“西域”,第二个是唐代的“西天”,第三个是近代的“西洋”。从这些“西方”取得知识、技术和经世济民的丹方,就是“西化”。
谈文化图腾和文化禁忌现象
反对信佛而香火大盛。禁听邓丽君而邓丽君之风流行。简化汉字而繁体字复活。停止发行的小说一抢而空。传得最广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塞之而流,禁之而行,这也是文化运动的一种规律。
《漫谈“西化”》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一个人前来也好,比一个都不来好。可是,发生一个问题:怎样“接待”赛先生呢?接待问题是关键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赛先生到苏联,受到“苏维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赛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创造无产阶级的“真科学”,废除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最有名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米丘林生物学”和马克思主义的“马尔语言学”。
评苏联的自然科学政治化
米丘林生物学是“哲学”!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冷战像是一场知识竞赛,苏联以米丘林遗传学对抗摩尔根遗传学,以实物交换对抗货币贸易,以专制制度对抗民主制度,实际都是知识差距的文化冲突。
问:专制和民主也是知识差距吗?
答:专制属于神学和玄学文化,民主属于科学文化,差距极大。
问:反右运动是文化冲突吗?
答:清除知识阶层,提倡外行领导内行,从知识无用论到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是对抗现代知识的文化冲突。
评中国和印度的外包经济
沉睡的古国需要服一贴清醒剂才能苏醒过来。这贴清醒剂就是外包经济。中国和印度同样依靠外包经济作为起动力量,实现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
周有光讽刺语文也分层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周有光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理想还没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闲谈俄罗斯》
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谈如何与时俱进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专制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评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亲自在美国和日本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和“没有工人的工厂”,我将继续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谈信息和自由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谈文化冲突
十八只螃蟹放在一个竹篓里,哪能不我挟你、你挟我?文化冲突实际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谈信息和真相
21世纪不会再出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是宣传,不是真实。
《学写八股文》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东洋变西方》
“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谈民主之难
社会科学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公认就是因为许多国家,他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如要服从社会科学原理,他就得放弃他的特权,这是特权和真理的矛盾。
谈民主大势
可是到了民主制度,政治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本是三纲,君为臣纲嘛,现在变为官为民仆,做官的成了人民的仆人,这不是倒过来了嘛?所以时代发展对特权者越来越不利。
谈制度决定认识
在美国,你若是一个大学教授,很被看重:你要是一个做官的就不被看重。专制国家则完全相反,做官的最重要。
谈社会科学的作用
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
谈话语禁忌和全球世界观
中国的问题,历来从中国看中国那永远说不清楚,得从世界看中国。包袱越重的国家,越难往前走。
耽美现状及耽美联盟的创办意义。耽美正在从网络文学走向正式出版的道路。但和言情相比,对于传统出版方式来说,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文耽美作者们,显然有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港台作者们以情字为主题,而大陆作者的题材更加广泛,产量巨大,对耽美文的发展由早年的追随走向了如今的引领作用。下面是耽美文经典
耽美的女性主义视角,让女性从耽美文化中的小说、漫画、广播剧、网络剧中得到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也是耽美文化盛行的一个原因。
1、所谓爱情不爱情,已经不重要了,信任与否,也不是最关键的了,明知道空气有毒,我就能不呼吸吗?明知道水里有毒,我就能不喝它吗?我们都知道自己会死,我们就不活了吗?
2、扛着梯子隔着山墙一天天等下去,总有一天能等到。
3、爱情的终点便是死亡,因为有你的陪伴,所以便是天堂。
4、每个好人的灵魂其实都是相似的,所以朋友一两个就够了,身边好人太多,自己就会脆弱,会抵挡不住磨砺。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只妖孽,就算踩死碾碎风干磨成灰也无法消失,但总有获得小小幸福的权利。 陌生人。 再多给我一秒钟,我就会爱上你。
5、我早已经背对上帝因为我要面对你。
6、卡妙笑了,笑得好开心,笑得眼睛都模糊了。
7、懦弱是被误解的无助。
8、隔壁白晃晃一片也罢,哭声也罢,都不过是一场春光一场梦。
9、你寂寞吗?几乎要冲口而出的话,又被吞了回来。
10、你说桃花落了你就回来,可是所有的花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你依然青春,我依然年少,只是我们再没有机会,白首偕老。
11、明明从未见过,却在第一次看到他的脸时就想哭……因为我也一直觉得这么寂寞吗?
12、感谢你曾经把你的世界分给我;感谢你把我的天空染成彩色;感谢你那般纯粹的笑容;感谢你在我最脆弱的时候出现;感谢你让我不再孤独;感谢你曾经的等待;感谢你让我这么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了好长的日子。
13、我们两个之间就像喝酒,我干杯,你随意。
14、世人只以为伤筋动骨便是极尽惨烈的酷刑了,其实不然,所谓酷刑,乃是由心而发,断了此人的念想,令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日夜倍受煎熬,永坠阿鼻地狱,世世不得超生,岂不比什么痛楚都来的刻骨?
15、十七年的过去,像是一场反反复复无法清醒的噩梦,幸好最后睁开眼,发觉生活竟能如此平和而美好。
16、从前咫尺天涯,相思无望。如今人在身旁,对面展颜。一生的时间,一半陷在相思,剩下一半,还给相见。
17、一切解释的权力,我放弃。
18、我爱你,不论你是男是女,不论你以任何种形态出现,()是一株草还是一棵树,我都会爱你。
19、喜欢到爱的升华就发生在那闪亮一瞬间,从此,死心塌地。
20、我的符卿书在北疆,几时能回来?
21、Kill me or love me,你选择吧。
22、下次再骗我时,不要伤了自己。
23、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却没有办法不快乐的时候,自由真的那麽重要吗?如果我有来生,我还是会一个人孤单一辈子,因为我爱的人不爱我。经典爱情语句。
24、神啊!无论我们的开始是一个多么荒谬的错误,我仍感谢这个错误,能让我如此靠近他。 生生死死,不过如此。
注解
“耽美”一词读(dānměi),最早是出现于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他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 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 TANBI,意为“唯美、浪漫之意”。 耽,沉溺。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耽美,沉溺于美,这个解释可以 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义。
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耽美作者们精彩的文笔和情节构思让耽美小说不再仅仅只是爱情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原创作者的壮大,耽美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互联网上,耽美爱好者们用一个又一个的个人论坛传播着自己的原创作品,并将他人的作品整理成集,并在论坛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