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有哪些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十三经是指:《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儒家经典的地位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剩下五经,随着历史的发展,便有了七经、十三经、十经等名称。
儒家经典概述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1、《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尚书》,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中华心法。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3、《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4、《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可能是战国时期归纳创作而成。《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5、《仪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6、《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1]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
7、《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8、《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9、《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10、《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
11、《孝经》为论述孝道的专著。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12、《孟子》为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13、《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是现已知的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喜欢去回忆。
2、我没有男朋友,只有未婚夫。
3、一个男人最好的聘礼就是一生的迁就与疼爱。
4、遇到困难越多,潜力发挥越大;遇到坎坷越 多,意志磨炼越强。
5、真心往往归于失落,真情往往归于失意,真实往往归于失败。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真心难以感化假意,真情难以打动矫情,真实难以消弭虚伪。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以真心、真情、真实来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真就真到彻底,真就真到永远。
6、没有知识的生活,就像没有香味的玫瑰。
7、有手机没话费痛苦,有话费没电更痛苦。
8、泡泡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美丽极了,像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气球,又像是蝴蝶在空中忽上忽下的飞舞。
9、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旅程,无人可替代。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
10、想爱你,愿把爱的种子种在春风里,开出浪漫的芽,长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然后,我们手牵着手,相依相偎,品尝幸福的滋味,在岁月深处沉醉。
11、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我所喜欢的女子》
12、因此,千万不要再拿你感不感兴趣来说事了。当你没有想好,或者没有准备去接受你所谓的兴趣中的那些负面的东西,你根本不配谈什么职业目标。
13、走过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长;经过的事,才能道有喜有伤;品过的味,才知到有苦有涩。人生在世都不容易,懂得珍惜该珍惜的一切,懂得把握该把握的一切。把握住今生,不期待来世,活的充实,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14、人生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成功的人生,要自己定义;快乐的人生,要自己创造!
15、感受一片花絮飘零落水时的无奈与伤情,触摸一朵洁白的雪花在指间融化时的浪漫晶莹,享受一缕春风将多情的红韵从花丛中浮来,品味着奇妙与幻觉同在的'月色下的清幽。倏然散入零落的诗行,写下一季的纯美,淡淡馨香,一如风清,一如云烟!
16、你的生活里一定会出现一个人,愿意越过你看起来的样子,发现你的本质。
17、不要等待谁的恩赐,相信只要自己变好了,就会有更好的。不要管这样的信念是否靠谱,最起码,你就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在等到更好的别人到来之前,也许你已经收获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18、在这世上,没有最好的男人,只有最亲的男人。没有最好的女人,只最爱的女人。两个人若是感情深厚,那么在对方眼里,就是最好最美的。
19、无论是谁,即便再善良也无法做到对所有的人好,与其撒胡椒面,不如把善良留给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得寸进尺的人!
20、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21、世人都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若能与你这样长长久久地在一个桌上吃饭,我萧北辰这一生一世,也就无憾了。
22、说的好呀!其实,无论是美食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亦正亦反,亦淡亦咸之间啊!
23、心若知足,人生处处是风景;不知满足,生活到处是陷阱。
24、"转角遇到爱,爱情懂原谅,但不谈愧疚。遇见,可以是灯火阑珊,也无妨百转千回。总是期待你能偶而回头,鼓舞我追逐后的汗水。你看看我,你瞧瞧我,是不是有一点点可爱?眼中有一点点的期待,期待著你的爱。 《公主小"妹》
25、一直相信,想要什么,就去努力,大抵可以。想要好好活着,所以就努力地生活,认真吃饭,按时睡觉,勤奋工作,用心交往。不曾想人生有太多措手不及无能为力,心里很难过,世上有我爱的人,我不想突然离去,甚至来不及告别。
26、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看着别人,思考着自己,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不再愤世嫉俗,不与人为敌。旅行,为的就是让身体和心灵修炼。
27、两个都非常英俊,英俊到即使是两个男人依偎在一起仍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我们贪婪的盯着他们看,就像2个闯进蛋糕店的糖尿病人一样,饥饿难耐,却什么都买不了。
28、不同的为人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做人不能太极端,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有时候不能太认真,宽容一点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果。国际宽容日,愿大家都学会宽容处事。
29、寂寞,是大都市人的通病,很多人在一起不是因为喜欢相处,而是因为害怕孤独。
30、你们男人也总爱说一句话"我这么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吗?"
31、暗恋一个人的心情,就像是瓶中等待发芽的种子,永久不能确定将来能否是漂亮的,但却真心而倔强的等待着。
32、其实每个人,自从强迫出生开始都是孤独的长跑者,无论身边有没有人扶持,这条"活下去"的长路仍得依靠自己的耐力在进行。
33、当前社会,说话直接的年轻人,大部分不是坦诚和真诚,而是自私。因为不直接说出来首先自己不爽。
34、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缘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用这张网你可以活得轻松潇洒,能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35、是谁洒下了一季的亮丽与一时节的灿烂?是谁抛满了一地的紫花与一原野的翠绿?
36、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7、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在有的人眼里异常珍贵,在有的人眼里可能只是无意义的存在。出处:《初恋爱》
38、高高在上,请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39、当你付出时,对方也在同时付出,这就是真正的爱情。真爱,需要双方付出,而不是一方付出,一方索取。爱情就是需要彼此为对方完全付出,没有付出而只想得到,无论感觉多么好,肯定不是爱。
40、不会有人在乎你有多了解,因为没有人懂你有多在乎!
41、我们要的并不多。难过的时候一句安慰;得意的时候一句鼓励;累了的时候有一个肩膀靠;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温柔的怀抱。
42、知己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43、最好的企业文化是做人的文化。
44、最适合你的,不是要跑去抓,拼了命去接近。
45、下雪的时候你不觉得冷,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清楚的感到凄凉。
46、真正的坚固,该当是哭的时分要完全,笑的时分要畅怀,道的时分要极尽描摹,做的时分不要犹疑。
47、对峙等候一片不愿掉落的叶子坠下,想起整树葱绿的芳华。冬季行将到来,躲进被窝预备长长的蛰伏,视着最初的枯叶飘落,爲磨灭的光阴默哀。
48、看见你抱着别人,我知道,有时候,哭是没有眼泪的……
49、也许,在我们小时,会有人告诉我们是独一无二,可其实,那是大人的善意谎言,在这个忙碌拥挤的世界中,我们非常平凡,只是无数个女孩中的一个,不比别人美貌,不比别人优秀,不比别人聪明,甚至不比别人勤奋。但接受平凡,并不意味接受平庸。
50、不怕找不到出口,就怕让怯懦成为借口。累的时候,让自己休息一下,但别对自己说"我不行"。
51、众人只道宦海沉浮难料,可你少年得志,宦海无涯,你得逐步熬啊!你且记着老朽说的一个字:等!
52、人们不必要实情,人们老是觉得本身看到的是实情,什么是实情,谁人没有人会体谅,公家只体谅,这个不幸的变乱该由谁来认真。
53、儒家思想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孝经、大学。用第三只眼睛看四书,用第十种思维去联想,论语论什么语?中庸中什么庸?孝经孝什么经?大学大什么学?
54、总有一天我要这么做,因为我现在已经结婚了!"在被媒体问到为什么要拒绝阿玛尼和Angelina Jolie品牌邀请时大卫—贝克汉姆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55、这种交易不值一谈。
56、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57、世间诸多细微美好,总是让我内心凄楚,并且起伏不定,而沧桑人世,就算如风浪卷席,一样可以不忧不惧。只是这失望,为何总是无可回避。—— 安妮宝贝
58、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人生就是,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
59、我不准你撒娇,我管你生病有没有吃药的习惯呢,生病了就要吃药‘必须、立刻、马上,因为我要你活得比我久。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1
1、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10、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1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1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1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2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