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父母不问事经典语录 正文

父母不问事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0 06:27:20

1.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2. 退傅况兼为隐伴,红尘那复举头看。

3.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4. 更深应是枕双欹,思得臯夔事业齐。终为清时难退隐,出山甘被百禽啼。

5. 不容不辨屋三间,出好扃幽退隐闲。我蔽一言郡记取,黄扉未必似青山。

6. 林泉退隐作生涯。寂寞弃繁华。中山翠微仙子,满目泛灵砂。凝素液,混丹霞。坼瑶葩。云涛烟浪,岛外方壶,那里人家。

7.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一洞晓烟留水上,满庭春露落花初。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0.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对这种退隐生活十分渴望,可这种想法只是多见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则有能力决定何时退隐到自己的内心。只有隐居到人的内心,一个人才能收获最多的平静和最少的烦忧。

11. 过这样一种生活:隐退。不是从闹市隐退到乡村,从广厦隐退到茅居,山林海滨之地也不是隐退的目的,隐退是为得宁静,而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12. 釆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13. 把酒言欢不问世事难料,书信谈情怎知岁月蹉跎。

14. 清幽竹林,竹叶飞舞。农家小舍,相依相伴。手拿书本,背靠大树。一人弹琴,一人吹萧。微风拂面,衣角飞舞。不问世事,笑谈人生。白首到老,永不分离。若是如此,一生足矣。

15. 退隐无山进乏媒,杜门芳草与苍苔。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4、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5、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6、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7、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8、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9、忠诚的热爱你的家庭吧,不要等到永远失去的时候,再苦苦地寻找它!

10、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11、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12、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13、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14、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15、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6、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17、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18、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1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20、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

21、我们对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改造”。

22、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23、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4、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25、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26、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27、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28、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9、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30、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31、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32、要承认,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但是他们进步方面和进步速度不同。

33、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34、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35、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36、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

37、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38、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9、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40、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41、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42、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43、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

44、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45、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46、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47、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48、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49、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50、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51、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52、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53、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54、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55、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56、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57、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58、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59、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60、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6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62、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63、孩子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

64、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6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6、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67、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68、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69、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70、孩子如果进步不明显,是因为教育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难教育。

71、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72、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73、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74、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75、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76、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77、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78、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79、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80、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9、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1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1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7、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李毓秀《

1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0、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2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22、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5、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9、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6、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