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遵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履行承诺是对他人或社会尽责
履行承诺的人受人尊重
父母要对孩子守信用
重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遵守承诺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不要轻易给别人承诺
遵守诺言的政府才能赢得民心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琵琶记》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吕坤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关汉卿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王梵志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语
经典素材
吴仪对承诺的态度
(遵守诺言要有条件)
我们的吴仪同志在任外经贸部部长时,在 “复关”(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问题上,面对美国一再设置的障碍,警告说,虽然八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承诺,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故意设置障碍,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那我们所做的一切承诺均无效。
但是在国内,一有机会,吴仪就大声疾呼,保护知识产权,不能随意模仿,拿来就用,不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她主张一旦作出承诺,就要言而有信。她动情地说:“如果我们不遵守知识产权法规,不守信用,谁都不愿意向我们转让技术,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中低档层次上。”
季布一诺千金
(履行承诺的人受人尊重)
秦朝末年有个楚国义士叫季布,他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说季布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在秦汉之际的战乱中,很多人向季布求助,只要得到季布的承诺,就一定会幸免于难。而季布因为诚信重诺,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司马迁写《史记》,专门为季布写了传,传颂他的事迹。
曾子杀猪
(父母要对孩子守信)
孔子的弟子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对孩子不讲信用,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对孩子守承诺,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曾子杀猪取信,遵守诺言,看重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因为他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话一定要算数,千万不可失言。失言不仅失掉了父母的人格,更严重的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了不守信誉的“霉种”。
IBM公司遵守承诺
(重承诺守信用是企业发展的长久计)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的成功秘诀就是为顾客创造良好的售后服务条件。为使全体员工保持极大的工作热情,长期以来,该公司为此挑选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专门负责解决顾客的问题和疑难,而且向顾客许诺:服务必须在顾客提出要求后的24小时之内完成。
有一次,一家使用IBM计算机的公司打来长途电话,请求该公司立即派人前去帮助修理计算机出现的故障。可是这家用户地处偏远的山区,靠一般的交通工具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那里。为了及时地帮助顾客排忧解难,维护公司的声誉,经过短时间的研究之后,该公司的维修人员毅然踏上了直升机,及时赶到了用户家里,而且对用户表示歉意,满怀热情地为用户顺利而及时地排除了故障,使这家客户大为感动。优质的产品及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热情,使IBM公司在世界计算机销售领域中独占鳌头。
从小到老都守诺的宋庆龄
(遵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宋庆龄从小就是一个很讲信用、守承诺的人,有一次,宋庆龄和同学约好下午六点到老师家里拜访,回到家后,宋庆龄吃完晚饭,爸爸就说:“你叔今天过生日邀请我们全家人过去。”宋庆龄听后很高兴,但一想到和同学的约定马上就拒绝了,早早地来到约定地点等待同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旧站在那里等待,可是仍不见那位同学的身影,宋庆龄回到家浑身湿透了,看见爸妈早已从叔叔那里回来了。第二天,宋庆龄照样到学校上课,也没有因为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学闹矛盾。
还有一次,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答应朋友小珍当天教她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解放以后,有一次,60多岁的宋庆龄要去看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了都很高兴,都等着宋奶奶到来。突然,晴朗的天空刮起了大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大家议论,宋奶奶可能不会来了。正在这个时候,宋奶奶不顾漫天风沙,满脸笑容地走下汽车,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位老师感动地说:“天气不好,您就改天再来吧!”宋奶奶说:“不,我不能失信,应当遵守诺言。”
商鞅立信
(遵守诺言的政府才能赢得百姓)
在中国古代,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比如说商鞅立木树信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涨到50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魏文侯重诺
(遵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古代,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田猎的虞人约好时间,要一起去打猎,这一天,魏文侯在家里饮酒饮得很高兴,天又下起了大雨,但魏文侯想起了打猎的事,马上准备出发。他身边的亲信说“雨下得这么大,您准备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已与人约好一同去打猎,虽然饮酒非常高兴,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呢?”于是,他亲自到虞人那里,跟他说明,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虞人非常感动,从此,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王永庆坚守承诺
(信守承诺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一诺千金,是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性格最闪亮的地方。1973年,王永庆的台塑公司为了扩建厂房,办理现金增资,向社会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44元的价格出售,因此,股东们踊跃投资。但是,股市行情如瞬息万变的天气,许多未知因素是不可预测的。这一年,爆发了石油危机。台湾的石油大多靠进口,因而受到了很大冲击,于是股价大跌。
王永庆仍然表示,如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格超不过244元,台塑将以这一天的收盘价为标准,补足差价。结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是每股202元,王永庆不食言,每股退给股东42元。此举使台塑损失了4000万元。有人说王永庆傻,白白扔了4000万元。但王永庆的“一诺千金”,换来了股东们的信任、信赖。后来,台塑决定战略转移,由石化工业转向投资电子工业,风险性很大。股东们继续支持王永庆,因为王永庆承诺了股东们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收入。王永庆的承诺就是定心丸。一位外国银行的高级主管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制的长期贷款。”
下岗女工艰苦履行承诺
(履行承诺是对他人或社会尽责)
在成都有一位程女士,下岗后出去做各种小生意挣钱,她这样做,是源于对一个未曾谋面的孩子的承诺:7年来,她一直资助着通江县一位贫困学生,今年7月,这个孩子就要初中毕业了,虽然目前自己有了困难,但她决心继续为孩子交上最后一个学期的300元学费。
程女士说,1995年6月的一天,她和丈夫、女儿一道参观了在省美术馆举行的希望工程宣传活动———“托起明天的太阳”。懂事的女儿提议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之后他们全家就开始资助通江县广纳区三溪乡中心小学的7岁男孩李晓。一开始,给这个孩子的资助费是一学期40元,期间,她还同孩子通了信。记者在李晓的回信中见到:“您们寄来的钱我已经收到……我心里好高兴……我一定会为关心我的人争口气!”程女士说,虽然她一直没有见过李晓,可随着资助时间的增长,她几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7年来,程女士一家为李晓交的学费总计为2000元左右。
程女士说,今年3月初,她下岗了,女儿又面临高考,一笔接一笔的开销让这个普通的家庭有点吃不消了。可是,程女士没有忘记还有一个“儿子”需要自己资助。“在7年中,我们全家都守住了对李晓的承诺,我不希望在孩子毕业前让他的学业受阻!”
于是,程女士从3月2日起就到青石桥卖菜。每天清晨不到6时就要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时才回家。这样干了8天后,因收入微薄她放弃了卖菜。下一步,程女士打算去卖盒饭。“女儿小时候,我就告诉她做人要讲信用,对于李晓,我更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教会他守信!”程女士坚定地说。
李苦禅烧画
(遵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快,凡是答应给人作画,一定不会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答应。可是答应之后,突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没办法按时完成画作。不久,他接到那位老友去世的消息。李苦禅心里很愧疚,丢开手头的事情,马上开始作画。他画了一幅《百莲图》,郑重其事地写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到后院把画烧掉,祭奠老友的亡灵。他叮嘱儿子说:“以后要有老友要画,及时提醒我啊,不可失信哪!”
意林故事
尾生抱柱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
“我是不敢失信的”
据说清代苏州城有一位谢阿明,以卖水果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每年,桃、杏、李、梅、梨、橘、瓜、莲、藕、栗、枇杷、杨梅等到了收获季节,谢阿明就挑着这些水果,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出售。无论别的小贩如何变价以赚更多的钱,谢阿明所卖的水果却都有一定的价钱,而且从来不变,水果的质量也特别好,市民都喜欢买他的水果。也有的人事先预定一个日期,先交上定金,让他在预定的一天把水果送到家里。他肯定会挑着担子,准时送到人家手中,从不失约。一天,市民夏子英向谢阿明预定了一些白沙枇杷,交了定金,也约好了送货日期。可事不凑巧,到了送货的那天,从洞庭山往苏州运水果的船没有来,肯定是无法按约送货了。谢阿明拿着定金,来到夏子英家,说明了情况,把钱还给了他。夏子英不以为然地说:“你今天不能给我送来,明天再送来也不算迟呀!”谢阿明对他说:“我既然说过要今天给您送来,我就不能明天送来,我是不敢失信的。”
守信的犯人
有这样一个让人感动流泪的故事:有个人的朋友是个犯人,不久将被处以死刑,而这位犯人想回家乡去看看他的老母亲,国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必须让他的朋友暂时替他坐牢,假如他不按时回来就将他朋友处死。
临刑的时间快到了,还不见犯人回来,国王就说他一定不会回来了,而犯人的朋友却充满自信地说: “绝对不会的,我知道他的为人。”话音未落,就见尘土飞扬,那个犯人按时回来了,对他的朋友说:“谢谢你相信我会守诺!”
幸福来得很意外
国王去打猎时坠落山谷,当孤立无援时,有一只巨大的神龙出现。神龙告诉国王一个交换援助条件:国王必须正确回答一个全世界最困难的问题才能获得神龙的救助。
神龙发问,国王被问倒了,于是想出缓兵之计。
国王说:神龙可否先救我,我将灵魂抵押给你,让我回到王宫寻求答案,七日后我会带着答案再来找你。
神龙说:可以,不过如果七日后你不信守承诺,你就会因失魂落魄而死。
国王回到宫中将经历告知内阁大臣及国策顾问,结果大家都想不出答案而愁眉苦脸。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期限只剩两天了。
有人说:城南有一位巫婆知识渊博,应该知道答案。于是英俊潇洒的侍卫长立刻骑马将巫婆请到宫中。
巫婆到宫中后,说:答案我是知道的,国王的命我也能救,不过我有交换条件:那就是要陛下的侍卫长在事成后娶我为妻。
国王告诉侍卫长关于巫婆的要求,侍卫长差点昏倒,但为了国王的性命,只能愁眉苦脸且无奈地答应了。
国王带着巫婆说出的答案去找神龙赎回自己的灵魂,神龙听到标准答案后,称赞国王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也遵守约定将国王的灵魂还给国王。
侍卫长的婚礼当天,鸡皮鹤发的新娘难看不打紧,还边吃边大声放屁,不时发出不雅的笑声。侍卫长为了国家牺牲自我,男人的'威严一点都不敢在喜宴中发作。好不容易熬到入洞房的时刻,当巫婆换下礼服,从淋浴间出来时,侍卫长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为走出来的是一个绝色美人。
她对侍卫长说:“因为你信守承诺,没有对我发怒,容忍我在喜宴中放肆丢你的人,所以我决定永远变成现在的样子。”
侍卫长突然惊讶地发觉:原来幸福竟然如此意外地降临在他身上。
重诺而可爱的郭靖
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塑造了一个淳朴憨厚而可爱的郭靖。
郭靖的淳朴憨厚表现之一就是他坚守自己的承诺。
在他很小的时候,江南七怪说要传授他武艺。小小的郭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冒着深夜漆黑的恐怖,行走了很远的距离,赶到与江南七怪约定的地点。
郭靖深爱黄蓉,但是他幼年曾经答应娶华筝为妻。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诺言,他忍着巨大的悲痛,以至于掉下男儿不轻弹的眼泪,与黄蓉分别,回到蒙古,准备与华筝成亲。
这些行为在一般人看来觉得太迂腐笨拙,但正是这种笨拙使得郭靖形象深入人心。因为对承诺的信守显示出道德的力量。
一个喜马拉雅少年的承诺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应用与创新
不要轻易承诺
履行承诺是一种美德。不轻易承诺也是一种美德。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没有人真正具有超人的力量,能够为别人排除万难。而一旦作出了不切实际的承诺,后来又不能兑现,这反而会让人倍加失望难过,无形中带给别人更大的麻烦。
对作出承诺的个人而言,一旦轻率许诺而失诺,自己的信誉一定大大跌价,甚至导致别人的怨恨。
2004年8月,河北南客的董先生购买了一台某名牌彩电。2005年2月16日,屏幕画面时隐时现,董先生找商家,对方让他联系厂家客服,找厂家客服,服务小姐又把他推给当地客服……
而当初买电器的时候,商家承诺的是只要打维修电话,一定会三天内上门。
今天,市场经济时代,商家的信誉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实在是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见识了很多一夜之间走红全国的产品,也看到它们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信誉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他们对自己的商品的质量以及自己的售后服务做了令消费者翘首以待的许诺。而一旦产品到了消费者手中,钞票到了商家保险柜,他们的许诺就变得那么苍白,不仅产品不像他们宣称的那么优质有效,而且售后服务完全是一纸空文。这样的企业能不倒闭?
台词独白商鞅之死
勒死他,勒死他,用这马央勒死他!为什么?为什么我一生下来我的亲生父亲就要勒死我?因为巫说,你是五岳之子冲克父母。巫?为什么巫要我死我就必须死?你难道还能成为人上之人,还能翻天覆地倒转乾坤吗?为什么不?
我不愿当畜牲,祖祖辈辈甘愿当畜牲,只会哀号不会反抗,我要问,我要问天,如今这浑噩的苍天,我来问你,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天定为人上之人,而有的人活着却如同一头畜牲。商鞅,商鞅乃辛卯年五月七日亥时生人,五岳之子,金质热烈,父母不堪将其受害,祖灭满门,五马分尸,这又如何,绝后代,断宗祀,乃天下第一孤寡之人,孤寡之人,这又如何?
我逃脱了驾驭生命的马央,活过来了,活了整整五十二年,五十二年!人之有为不在其身而在其志,生活在这个时代,你必须为自己争取一切,甚至是生的权利,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因为英雄能改变这个时代,改变生活在这个时代人的命运。我变法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遇上了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子民,我要让山川移位乾坤倒转,要让奴隶们见天日,令显贵们变脸色。
听,他们来杀我来了!
不要对我放箭,不要对我放箭,这箭矢曾是用来刺穿敌人胸膛的。我不死,我不能死。我这时要去哪了?哪里不能去?哪里不是我的归宿?
百姓们,奴隶们,我,商鞅,就是为你们而变法的商鞅,你们是秦国的子民,为了秦国的现在和将来,有谁为我说句公道话啊?你们这些愚人!这四野的烈火正在熊熊的燃烧,这是我亲手将它点燃的,而我将在这腾腾的烈焰中化为灰烬,商君!你被自己点燃的火焰吞噬了。秦国,秦国你们的商君将在这里永远的消失了,他将自己的生命浇铸进这秦国的大鼎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铸造起这里的辉煌,而今天他却被自己拯救过的人们暴诛了!啊!
他死了,他走了,他升天了!
你可知商鞅虽死,然商鞅之法千年不败,你可知商鞅虽死,然一百一十七年之后,秦王朝一统天下!
拓展阅读
人物介绍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一带)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名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作法自毙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公元前339年的一天,赵良去见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我征调士卒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得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五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8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离开这些警卫,您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同年,秦孝公去世,其子惠文王赵驷即位,即秦惠王。这时,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王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况且君上您与商鞅有仇,愿君上早下决断。"正在这时,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君之法"(即商鞅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商鞅感叹"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商鞅想逃到魏国去避难,但魏国因他曾经背信攻破魏帅,并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无奈,商鞅便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立即组织邑兵北出击郑国(今陕西省华县)。秦国遂发兵讨之,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又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员也被杀害。商鞅虽死,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
话剧演员出身的王志飞台词功底十分深厚,对台词的处理方式也令许多观众为之着迷,而《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剧本更是字字千钧,句句经典,好剧本遇上好演员,让这些台词产生了触动人心的力量,也让商鞅这个艺术形象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商鞅的台词更是在网络间竞相传颂。
商鞅台词之忠肝义胆:盟誓
“我不识君,君不识我,君之热血,殷殷荐我。”
这是剧中商鞅在一位舍生义士墓前的祭拜之辞。虽然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理解中国古人仗义死节的壮烈精神,但依然被这样的人格力量深深感动。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这是剧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打动观众的一句台词,商鞅和秦孝公的盟誓,让两个伟大的政治家紧紧结合在一起,正是他们生死相扶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让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大的道路,也成就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君臣佳话。
商鞅台词之胸怀天下:信念
“卫鞅之志,为天下立制,为万民立法,绝不为自己安身立命谋职谋路。”
商鞅在游走列国的时候,见到了秦孝公的《求贤令》,受到秦公吞吐八荒的志向感染,决心到秦国一展所学。但同时,他拒绝了与秦孝公渊源颇深的百里老人的举荐信,坚持靠自己的实力接受考核。这种不求安身立命,一心胸怀天下的大公无私之心,既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也符合中国治学治国的最高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商鞅台词之舍生取义:殉道
“春秋以来,名士以全身自保为功业至上者,不乏其人。然而这世上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从不盘算个人的生死归宿,更不会以此作为进退依据,国家要强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为国家流血,自然也包括我卫鞅的鲜血……鞅之生命,鞅之归宿,永远与秦国新法同在!”
在面对老世族势力复仇,秦国新法面临存亡考验的时刻,商鞅没有选择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决心以死护法,甘愿用自己的鲜血平复世族仇恨,以换取秦国法治的延续。当生命与信仰不可得兼的时候,商鞅选择了信仰,让法治精神植根于秦国大地,完成了一代法家巨匠的最后使命。
商鞅台词之哲学解读:棋道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商鞅是一个政治家,但是他的围棋造诣非常深厚,棋道高远、无人可及,他关于棋道的一段论述,于方寸之间见天地大道,可谓格局开阔,气魄宏大。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百家争鸣时代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