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无臂少年杨彬从网上查得今年参加高考的成绩为509分,能够上今年的二本一分数线,他赶紧用手机向关爱他的人们报告这一喜讯,“我要读大学了!”妈妈田祚梅在一旁露出欣慰的笑容。
意外折翅
1994年农历三月初五日,是东瀼口镇东瀼口村村民田祚梅终生难忘的日子,她只差6天就满三岁的爱子杨彬因触电失去了双臂。
当天,田祚梅正在为邻居帮忙做事,杨彬与大他两岁的堂姐在家中玩,年幼无知的他悄悄地来到屋后玩耍。杨彬无意中走到放在一块大石头的变压器边,好奇心地用小手去触摸变压器,被高压电瞬间击中,双臂严重烧伤。
田祚梅发现后迅速将杨彬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查看伤情后当即建议截肢保命,田祚梅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再看。在住院救治20多天后,杨彬被烧伤的手臂不见有好转的迹象,医生向田祚梅下发最后通牒,“再不截肢,杨彬的性命难保。”经过艰难地决择后,田祚梅只好满含眼泪地在手术意见书上签了字,杨彬用双臂换回了一条生命。
出院后,杨彬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游戏和玩耍,甚至连吃饭、穿衣、洗脸、上厕所这些简单的事都无法完成。
挣扎飞翔
4岁时,杨彬看见堂姐正在做作业,他觉得好奇,就向堂姐要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用脚开始比画起来。刚开始写字,脚指夹笔要么夹不稳、要么力度不够,总是无法写出堂姐用手写的字那样好。
“虽写不好字,我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好玩,特别有新鲜感。”此后,杨彬每天都闹着要用脚学写字。田祚梅在家只要有空就教杨彬识字、用脚写字,从1开始练习起。没有识字卡,田祚梅就拿出旧扑克让杨彬认上面的数字,并学着写;没有纸和笔,杨彬就向堂姐要一些没有用的草稿纸勤加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久了,杨彬的脚逐渐灵活起来,学会了用脚握笔写字,到6岁时,杨彬用脚写的字达到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写字的水平。当年秋季学期,田祚梅与丈夫杨勇商量着把杨彬送到附近的东瀼口小学上学。
田祚梅背着杨彬来到3公里远的学校,向学校校长讲明了情况。校长尤德宇当即要求杨彬用脚写两个字看看。韩永春迅速搬来登子,让杨彬用脚写字。尤德宇看到杨彬用一双脚魔法般地写出一些漂亮的汉字后,深受感动,随即把附近的老师全都叫来观看。“这个娃太有毅力了,写的字超过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在场的刘老师看后感慨地说,说完激动地将杨彬抱起来在操场上转了几圈。因杨彬未能按时入学,也就没有课本,班主任找到了一套旧教课书,把新书送给了杨彬。从此,杨彬顺利地踏进了学校校门,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旅。
在学会用脚写字后,杨彬对同学们用筷子吃饭有了强烈的好奇感,他决定要学会用脚拿筷子。用脚夹勺子吃饭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用脚夹筷子更是难于上青天。
最初,杨彬用脚夹筷子,感觉特别不灵活,两支筷子总是转不动,无法夹菜。他就又改用勺子,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练习用筷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他成功了,到时9岁时就能把一双筷子在脚下运用自如,夹菜、吃饭均可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起,数学中要用三角板、圆规等学习工具。在写字之外,如何用好新的学习工具,又成了摆在杨彬面的难题。每次遇到新问题或麻烦事,杨彬从没有失望过、气馁过,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面对,用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去挑战极限。渐渐地,一双脚能打开文具盒,能用好三角板,能使用橡皮擦、开抽屉锁。
当完成写字、用三角板和橡皮擦等练习后,在一段时期内用圆规可难到了杨彬。“用脚把圆规从文具盒中取出后,能分开一定的角度,也可放到练习本上去,就是不能转动。”杨彬介绍起当时练习的过程来仍是满期脸的自信。通过冥思苦想后,杨彬想到了用另一只脚去帮忙,当用一只脚稳住圆规,别一只脚转动帮忙时,圆规真的动了起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练习,杨彬的一双脚能画出无论大小的标准圆。
再后来,杨彬学会了用脚漱口、开门锁、写毛笔字,还学会了用脚打电话、发短信、用电脑。除了不能用脚穿衣裤、洗脸外,其它的动作只要别人能用手完成的,杨彬几乎都可以为一双灵巧地脚去完成。在外人的眼中,杨彬练用脚练就了一些绝技,而对他本人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求生本领。
爱心护航
杨彬上小学的前一个星期,田祚梅每天清早就把他送到学校,一直等到放学后又把他背回家。坚持一个星期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熟悉了杨彬,自发地帮助杨彬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田祚梅就早晨把他送到学校,回家忙一阵农活,待到放学的时间就去学校把杨彬接回来。
“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杨彬
小学毕业,杨彬以全A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雷家坪初中。田祚梅在学校附近住了下来,尽全力为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特意为他做了一张小课桌和一个高凳子。父亲杨勇则在镇里一家煤矿开车赚取生活费养家糊口。
初中毕业时,杨彬以585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入巴东一中。在县残联的关照下,田祚梅搬到了巴一中附近,全力照料杨彬的起居。
“从杨彬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他。”田祚梅感激地说。
杨彬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班上一位女同学的妈妈到学校无意间看到杨彬正在用一双赤裸的脚写字,回家后特地编制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杨彬;冬天上学时,韩永春老师总是给杨彬脚下放一个小火炉;同学们帮助他上厕所、打饭、喂饭,争先恐后地帮助他。与他同班的女同学彭了就住在杨彬家的楼下,只要天一下雨,她就会主动为杨彬打伞。三年来,从未间断过。上高三时,有个60多岁的老人将500元现金交到班主任手中,让其转给杨彬,却始终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当得知今年杨彬考出509分的好成绩后,县残联主动到杨彬家,帮忙他选择学校,填写志愿,表示一直把他送进大学的校园。
采访结束时,杨彬告诉记者,他现在想读三峡大学的财务管理系,大学毕业还要攻读研究生,一定要学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意外折翅
1994年农历三月初五日,是东瀼口镇东瀼口村村民田祚梅终生难忘的日子,她只差6天就满三岁的爱子杨彬因触电失去了双臂。
当天,田祚梅正在为邻居帮忙做事,杨彬与大他两岁的堂姐在家中玩,年幼无知的他悄悄地来到屋后玩耍。杨彬无意中走到放在一块大石头的变压器边,好奇心地用小手去触摸变压器,被高压电瞬间击中,双臂严重烧伤。
田祚梅发现后迅速将杨彬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查看伤情后当即建议截肢保命,田祚梅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再看。在住院救治20多天后,杨彬被烧伤的手臂不见有好转的迹象,医生向田祚梅下发最后通牒,“再不截肢,杨彬的性命难保。”经过艰难地决择后,田祚梅只好满含眼泪地在手术意见书上签了字,杨彬用双臂换回了一条生命。
出院后,杨彬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游戏和玩耍,甚至连吃饭、穿衣、洗脸、上厕所这些简单的事都无法完成。
挣扎飞翔
4岁时,杨彬看见堂姐正在做作业,他觉得好奇,就向堂姐要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用脚开始比画起来。刚开始写字,脚指夹笔要么夹不稳、要么力度不够,总是无法写出堂姐用手写的字那样好。
“虽写不好字,我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好玩,特别有新鲜感。”此后,杨彬每天都闹着要用脚学写字。田祚梅在家只要有空就教杨彬识字、用脚写字,从1开始练习起。没有识字卡,田祚梅就拿出旧扑克让杨彬认上面的数字,并学着写;没有纸和笔,杨彬就向堂姐要一些没有用的草稿纸勤加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久了,杨彬的脚逐渐灵活起来,学会了用脚握笔写字,到6岁时,杨彬用脚写的字达到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写字的水平。当年秋季学期,田祚梅与丈夫杨勇商量着把杨彬送到附近的东瀼口小学上学。
田祚梅背着杨彬来到3公里远的学校,向学校校长讲明了情况。校长尤德宇当即要求杨彬用脚写两个字看看。韩永春迅速搬来登子,让杨彬用脚写字。尤德宇看到杨彬用一双脚魔法般地写出一些漂亮的汉字后,深受感动,随即把附近的老师全都叫来观看。“这个娃太有毅力了,写的字超过了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在场的刘老师看后感慨地说,说完激动地将杨彬抱起来在操场上转了几圈。因杨彬未能按时入学,也就没有课本,班主任找到了一套旧教课书,把新书送给了杨彬。从此,杨彬顺利地踏进了学校校门,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旅。
在学会用脚写字后,杨彬对同学们用筷子吃饭有了强烈的好奇感,他决定要学会用脚拿筷子。用脚夹勺子吃饭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用脚夹筷子更是难于上青天。
最初,杨彬用脚夹筷子,感觉特别不灵活,两支筷子总是转不动,无法夹菜。他就又改用勺子,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练习用筷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他成功了,到时9岁时就能把一双筷子在脚下运用自如,夹菜、吃饭均可完成。
从小学四年级起,数学中要用三角板、圆规等学习工具。在写字之外,如何用好新的学习工具,又成了摆在杨彬面的难题。每次遇到新问题或麻烦事,杨彬从没有失望过、气馁过,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面对,用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去挑战极限。渐渐地,一双脚能打开文具盒,能用好三角板,能使用橡皮擦、开抽屉锁。
当完成写字、用三角板和橡皮擦等练习后,在一段时期内用圆规可难到了杨彬。“用脚把圆规从文具盒中取出后,能分开一定的角度,也可放到练习本上去,就是不能转动。”杨彬介绍起当时练习的过程来仍是满期脸的自信。通过冥思苦想后,杨彬想到了用另一只脚去帮忙,当用一只脚稳住圆规,别一只脚转动帮忙时,圆规真的动了起来。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练习,杨彬的一双脚能画出无论大小的标准圆。
再后来,杨彬学会了用脚漱口、开门锁、写毛笔字,还学会了用脚打电话、发短信、用电脑。除了不能用脚穿衣裤、洗脸外,其它的动作只要别人能用手完成的,杨彬几乎都可以为一双灵巧地脚去完成。在外人的眼中,杨彬练用脚练就了一些绝技,而对他本人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求生本领。
爱心护航
杨彬上小学的前一个星期,田祚梅每天清早就把他送到学校,一直等到放学后又把他背回家。坚持一个星期后,老师和同学们都熟悉了杨彬,自发地帮助杨彬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田祚梅就早晨把他送到学校,回家忙一阵农活,待到放学的时间就去学校把杨彬接回来。
“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杨彬语文考了100分、数学98分。我收到杨彬的成绩单后就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将他培养成材。”从此,田祚梅陪杨彬踏上漫漫求学之路。
小学毕业,杨彬以全A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雷家坪初中。田祚梅在学校附近住了下来,尽全力为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特意为他做了一张小课桌和一个高凳子。父亲杨勇则在镇里一家煤矿开车赚取生活费养家糊口。
初中毕业时,杨彬以585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入巴东一中。在县残联的关照下,田祚梅搬到了巴一中附近,全力照料杨彬的起居。
“从杨彬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他。”田祚梅感激地说。
杨彬上小学时的一个冬天,班上一位女同学的妈妈到学校无意间看到杨彬正在用一双赤裸的脚写字,回家后特地编制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杨彬;冬天上学时,韩永春老师总是给杨彬脚下放一个小火炉;同学们帮助他上厕所、打饭、喂饭,争先恐后地帮助他。与他同班的女同学彭了就住在杨彬家的楼下,只要天一下雨,她就会主动为杨彬打伞。三年来,从未间断过。上高三时,有个60多岁的老人将500元现金交到班主任手中,让其转给杨彬,却始终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当得知今年杨彬考出509分的好成绩后,县残联主动到杨彬家,帮忙他选择学校,填写志愿,表示一直把他送进大学的校园。
采访结束时,杨彬告诉记者,他现在想读三峡大学的财务管理系,大学毕业还要攻读研究生,一定要学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一场车祸 让6岁的他失去双臂
许庆今年24岁,平顶山市人,S6级游泳运动员。许庆6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臂。
1999年,母亲带着许庆来到一家生产假肢的工厂购买假肢。这家工厂的负责人恰巧也是一名残疾人,还获得过残疾人乒乓球世界冠军。她问许庆喜欢什么,许庆说他特别喜欢洗澡、玩水。那位厂长便建议许庆的母亲让他从事游泳运动,用这种方式让许庆重新找回自己。
回到平顶山后,母亲带着许庆去了游泳馆。当时平顶山市残联正在选拔、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准备参加省残运会。从此,许庆便跟着启蒙教练马云鹏,开始了他的游泳运动生涯。
苦练游泳 无臂少年逐渐成长
对于一个失去双臂的孩子而言,学习游泳要付出许多艰辛。健全人游泳时,用两臂划水换气呼吸,而许庆只能靠腰部的力量,游起来会比一般人慢,而且经常呛水,教练为他准备了浮背,绑在腰上,慢慢适应泳池。
许庆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游泳池中。在教练的系统指导和帮助下,许庆的进步非常明显。刚开始练习游泳不足两个月,他就参加了河南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收获了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
此后,许庆开始在国内的残疾人游泳比赛中崭露头角。在2004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他一举获得肢残S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的金牌和50米蝶泳银牌。当时许庆对母亲说:“你看,我仍然可以非常棒!”
入选“国家队” 成为金牌“飞鱼”
2004年,许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几个月后,参加了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运动员,那年,他获得了一个第九名,不过这次出征,激发了许庆的奥运梦想,他给自己定下了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目标。
2006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远南运动会上,许庆斩获三枚金牌和两枚银牌;2007年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许庆获得一金一银一铜;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许庆再次证明了自己,获得了3枚金牌和一枚铜牌;在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上,许庆又获得了4枚金牌,并打破4项世界纪录。
游了十几年的泳,许庆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害怕了,游泳让他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希冀。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
伦敦残奥会结束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与此同时,他也停止了正规训练。这一停,就长达三年。去年成都全国残运会结束后,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李孟钟又将许庆召回了队中。“当时,我们一见面,我心里就‘咯噔’一声,他怎么会胖成这样啊?这还怎么练啊?”李孟钟今年曾对记者说。
后来,许庆在李孟钟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恢复训练,每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还要给自己加量,单独跑步1个小时。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5公斤,训练也开始步入正轨。经过10个月的努力,李孟钟和许庆终于看到了那段时间的效果,体重降了,力量长了,但成绩离他的最佳状态却还有很大距离。不过,许庆并不悲观,他始终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教练终于对他说:“你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的85%,接近了伦敦残奥会时期,再加把劲,就可以去里约了!”
9月9日,许庆先是参加了男子S6级50米蝶泳,接着又参加了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不仅都获得了金牌,而且都打破了世界纪录。赛后,他说:“我今天感觉棒极了。”虽然看上去很淡定,但从他略微颤抖的声音还是能感受到他此刻激动的心情。“接力最后一棒我游出了自由泳的最好成绩,照这样明天也能破纪录了!”10日,在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虽然未能打破世界纪录,但却收获了自己残奥会上的第十枚金牌。接下来,他还要参加男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四年前在伦敦,他就列该项目第一,此次,他将力争蝉联冠军。
在此前的采访中,对于自己练习了十几年的游泳,许庆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用害怕了。“练习游泳这么多年,什么困难都克服了,什么场面也都经历了。”他笑着说,“我不再害怕了,它让我收获了自信。”
不过,许庆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曾告诉记者:“像我们这种肢体残疾的人,第一次裸露肢体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压力的,你可以想象我身穿泳裤出现在泳池边的样子。内心是非常怕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的。”
已经能够用双脚熟练操作电脑的许庆在自己的QQ个人说明中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名言激励自己:“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在24年的人生之中,许庆不仅将其作为一句名言,而且用行动来践行着这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