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有内涵的爱情句子语录
1) 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上不堪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凭他孕育最适合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
2) 分手之后,原谅不是不可做到,只是有些时候说出口对方也不会明白,即便明白了也没有那个必要。
3) 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鸽哨,给我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4) 就算坠入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5) 如果不爱他的父母、同志和朋友,他就永远不会爱他所选来作他妻子的那个女人。
6) 情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人们有了爱情,掩饰不住;没有爱情,又装不出来。
7)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如果你在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那是我托明月清风带给你的祝福。情人节快乐!我的宝贝!
8) 就像追逐爱情的天使,认真而用情地叠着千纸鹤,将爱的梦境和指纹的柔情,连同千纸鹤的精彩,一同飞到爱的天河,将爱情的种子,撒在泥泞的土壤里,等待着爱情的心愿开花结果。
9) 在每一个想你的日子里,想你真的不容易,但不想你却更难。想你,已成为我的习惯。
10) 姹紫嫣红的春天,抵不过四季的交替,昨天还花开正艳,今朝却缤纷一地。无法参透的尘缘,抵不过似水流年,昨天还万水千山的相遇,今夕却云淡风轻的别离。是你走的太匆忙,还是我固执抓住不放。多想在你尘埃落定之前,再见你一次倾城的笑靥,别后,天涯尽头再无归期。
文艺有内涵的爱情句子语录摘抄
1) 在爱情这条长河里,自从爱上你的那一天开始,我的生命中就多了一种等待,多了一种期盼,期盼着朝暮能和你斯守。
2) 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在过去。
3) 经历一场恋爱就像吃巧克力,就算你不用付巧克力的钱,也得付减肥的钱。
4) 爱情本是个不等式,没有谁可以预见感情天平的哪一端会重些,哪一端又会轻些。但是爱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尝试,那就注定只有陪伴自己孤寂的灵魂。
5) 爱情就像闷热天的旅途,经过长时间苦等,即将到达终点时爱情却离你而去,希望你能珍惜眼前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爱。
6) 我将暴风般的爱情藏在心底,那是为了不给对方任何心理压力,我的爱情越是珍贵,相对地,也越珍惜别人的爱情。
7) 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8) 自己爱的人同时也爱着自己,这简直是一种奇迹,神明为这种奇迹取了一个名字,叫作恋爱。
9) 除了表白,喜欢一个人有很多种方法,我想用世上最美丽的词句,表达心中的爱;可是,当我害羞地面对你而默默无语的时候,你是否明白了我的爱。
10) 老公,我是个有点懒爱打扮的小女人,但这让你变得与众不同,你发现我这璞玉,而我提高了你的品位,感谢我吧!亲爱的!
11) 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
12) 真正的爱情是当我们老了,我还是会记得你当初让我心动的样子。
13)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14)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15) 爱上你我劫数难逃,为你坐爱情的牢,一辈子让情锁在我胸口绕;爱上你我劫数难逃,心为你整个碎掉,还不断迷恋着你的好。
16) 前世,我将指环扣入你指间,你的胸口烙印着我的气味。今生,我寻你而来,梦绕魂牵,红丝缱绻,飘动红尘,你在何方。环圈前世,只为许你今生的爱恋!
17) 有人说在布满星星的夜晚,背对着自己心爱的人,用食指指向天空,那么你就可以和你心爱的永远在一起。因为那个手势代表着一生一世。
18) 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爱上你,是我一生的快乐;失去你,是我一生的遗憾;没有你,无法感受心灵的震撼。此生惟愿爱你!
19) 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我一直在你的左右,陪你走完这一生。今生今世,你是我的最爱!
20) 用心去感悟感知生活。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完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过程。爱情就是包容!平淡中见真爱。
青春文艺古风励志诗句精选10句:
1.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 (唐) - 《北齐书·元景安传》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宋) - 《登飞来峰》
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轲 (战国) - 《孟子·滕文公下》
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唐) - 《蜀相》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魏晋) - 《后出师表》
6.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西汉) - 《史记·滑稽列传》
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唐) - 《登科后》
8.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清) - 《竹石》
9.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魏晋) - 《龟虽寿》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唐)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青春文艺古风励志诗句20句:
1.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5.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9.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0.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3. 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6.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7.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0.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篇一:课后古诗词提示性默写
1、刘桢《赠从弟》(其二)对仗句是:亭亭山上松,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
气息的诗句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诗句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表现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之句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
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运用想象抒发作者豪情壮志,
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
勤为探看。
8、李煜《相见欢》一词中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
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
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
10、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篇二:古诗词中“流水”意象的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流水”是诗人经常借用的一种意象。因“流水”剪不断,永不停歇的特点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流水”常用来喻愁。
一、借“流水”抒写离别之愁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写道“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与金陵朋友离别。金陵的年轻朋友纷纷来送行,酒店侍女殷勤劝酒。面对朋友们的深情厚谊,诗人深受感动,内心充满离别的惆怅,尾联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尽离愁,流露出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
欧阳修的《踏莎行》写道“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与情人离别。征人面对春红柳绿,草秀风暖的美景,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浓。“迢迢不断如春水”,以春水喻离愁,借春水之绵长,状离愁之无尽,自然而真实地刻画了征人与情人别后离情别绪萌生渐长渐多的过程。全词借春景写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语
浅淡而情有致,堪称写离愁之佳作。
二、借“流水”写情人相思之苦
“情人相思”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其中以“流水”喻“相思之愁”的不乏其见。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全诗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红花易衰”喻男子轻浮易变心,以“水流无限”喻女主人公的愁思如水永远奔流不息。以“流水”喻“愁情”既写出了女主人相思之浓烈,又表达了女主人公担心男子变心的忧愁之深,生动形象。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诗人飘泊在外,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不得相见,内心充满愁苦,相思之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流水悠悠,天地有尽,而愁思无穷。
三、借“流水”抒不得志之愁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诗中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
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诗人登楼与友人李华(唐散文家)畅饮,酒酣之际赞美李华的文章刚健遒劲,同时认为自己的诗歌清新俊秀可与谢眺诗媲美。诗人不仅有惊世才华,更有揽月壮志,可是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发出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怀才不遇的痛苦似那滔滔流水斩都斩不断。无奈之下,只能“散发弄舟”退隐江湖。
朱服的《渔家傲》写道:“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诗人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被贬),面对春季雨景,感春光易逝,年华难留,壮志未酬,于是心中绵深无比之愁绪,付与滚滚东流之水,无穷无尽。
四、借“流水”写亡国之痛
李煜的《虞美人》是借“流水”写“亡国之痛”的典范。作者在词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虞美人》一词则浓缩了词人一生的经历。词人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何时才能完了作者面对美景无心欣赏,却倍感生命的流逝,悲苦之情可见一斑。接着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往事”,自然就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当皇帝时的盛况,可如
今往事已成空,一切都已化为虚无,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凄楚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将内心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结句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到了极致,不愧以流水喻愁的千古名句。
“流水”意象在古诗词中以“悲愁”的抒情意蕴出现是最常见的。此外,有以“流水”喻时光流逝的,如“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还有以流水衬托美景的,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张志和),“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外边”(《桃花溪》张旭)。阅读古诗词时,遇到“流水”这一意象应结合语境细细品味,准确把握其内蕴,这样有助于我们领略诗词的内容,品味作者寄寓的情思。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提示性默写
1.刘桢《赠从弟》(其二)对仗句是: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
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
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
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
诗: ,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
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
谊: ,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
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 。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
是: ,
的诗句是:
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
是: , 。
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
的诗句是: , 。 , 。表现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无尽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 。
7、李商隐的《无题》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
8、李煜《相见欢》一词中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
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是: , 。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 , 。 , 。
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叟,谈笑无还期。
5、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的诗句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表现诗人挥
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篇四:理解性默写填空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
(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 , 。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4.该曲的主旨句是: , 。
(三)《龟虽寿》(曹操)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是: , , , 。
(四)《浣溪沙》(晏殊)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3.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 。
(五)《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 。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 。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 。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 , 。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 。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 , 。 , 。
6.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 。
(七)《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抒发作者豪情壮志,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 。
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无尽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的诗句是: , 。 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句子: , 。 , 。
(八)《望江南》(温庭筠)
1.《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 。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 ,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 , , 。
(九)《观刈麦》(白成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 , 。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
(十)《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 。
(十一)《虞美人》(李煜)
1. 作者发出度日如年的哀叹,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的句子是: , 。
2. 作者由春风联想到故国,表达强烈的故国之恋的句子是: , 。
3. 由设想猜测到现实景况,形成了过去和现在、愿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的句子是: , 。
5.词中巧设比喻,将愁之多、之长、之滚滚不息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句子是: , 。
篇五:语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
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6、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现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赐的: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2、作者美好的品格则是自己注重修养的结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15、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楚王)的引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8、背诵课本第59页底下的屈原《离骚》中的名句: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曼,同“漫”。)
19、《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0)《琵琶行》
1、“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2)《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高考必背古诗文(初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1)《孔子语录》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鱼我所欲也》
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8、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9、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10、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邹忌讽齐王纳谏》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7、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8、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出师表》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哪两句一致?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教案1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重点)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简介写作背景)
3、加点注音。
4、诵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下面重点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达标反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2理解性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
(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1)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2)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4)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1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1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1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出师表》教案2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网络课教案。
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对在网络教室里的学习很感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学生点击以下网址查阅:
二、一读课文,触摸文本
1、点击下列网站,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忠谏菲薄
陟臧否以遗陛下裨补
猥自夙庶竭驽钝
咎咨诹
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以点击以下网站(在线新华词典)查阅: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有疑难可以点击以下网址:
三、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1)朗读课文1--5自然段,让学生阅读《出师表赏析》一文。
(2)、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学生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进行了解: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如有疑难,可以查阅以下网站:
四、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可以查阅《浅谈出师表的艺术特色》一文的网站:
五、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辩论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网站:
六、教师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观看《易中天评说诸葛亮》的视频:
《出师表》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二、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四、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A.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B.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C.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shàn),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