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楚辞经典语录欣赏 正文

楚辞经典语录欣赏

时间:2025-09-09 11:29:18

1、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7、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16、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司命》

1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20、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2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2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2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2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30、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3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3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35、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3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楚辞·九歌·湘夫人》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40、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4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4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44、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4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46、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楚辞·招魂》

4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4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49、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5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匆匆流逝啊,一刻也不久留,春去秋来,更相替换,年复一年。这是屈原有感于日月空流,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写下的伤时名句。名句记述诗人的感受,为抒发怀才不遇的强烈感情张目。~看似客观描写,实际上潜蕴着主观情志,含而不露,耐人品味。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年光不再,老已将至,我所担心的是美名尚未树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迟暮、修名未立的感慨。现在仍可用于表现老大无成的感叹。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选拔贤才,把职务授给有才能的人,就像木匠遵守着绳墨而不偏斜。这两句用于说明用明人要严格地遵守举贤授能的原则。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我朝朝暮暮饮的是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啊,吃的是秋菊的落花。屈原以饮露餐菊,食用高洁,比喻自己修身洁行,滑白无瑕。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绚丽,井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开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长地叹息啊擦去伤心的泪滴,哀叹人生之路啊是这样地艰难!这两句是屈原想到自己虽一贯修身洁行.却无辜遭贬而发出的感慨。旧时多用来表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感事伤时。现在可用于抒发个人壮志难酬或屡遭挫折的感叹,也可用于描写在乱世中人们忧国忧民的叹息。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二句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重视节操,坚持真理,守正不阿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伏清白以死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为前圣先贤所重视。我们也应发扬光大,以保持清白为荣,以献身真理为荣。这两句以诗歌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作者光辉人格的写照,可用于赞美先贤忠贞的品格,或用以劝勉青年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真理而献身。

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原诗中,诗人用这句誓言表示自己追求光明理想和坚持高尚品德的决心永不动摇。可供引用表明自己坚持某种信仰,至死不悔的决心,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意志坚决,生死不移。

10、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饮露是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洁,秋菊落英也是本此.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体现了作者品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那草木的飘零凋落啊,怕的是楚王您也将逐渐老去。供引用抒发对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也可用于表达不愿默默无闻地蹉跎岁月,而愿趁年富力强干出一番事业的迫切心情,有时也单用“美人迟暮”感叹流光易逝,盛年难再。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自有各自的爱好,我个人独独爱好修养纯洁的品德并把它作为一贯的准则。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表白自己坚持修身浩行,不与恶势力同流台污的诗句。可供论述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时引用.

14、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淫

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貌啊,造谣中伤说我生性好淫。这两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揭露和谴责当时楚国一帮当权的小人,因嫉妒楚王对诗人的信任,所以用造谣诽谤的手段,来挑拨离间楚王与诗人的关系,达到排挤、打击诗人的目的。今天可用来比喻或形容有些人因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招致坏人的造谣诽谤,恶意中伤。不过,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界限,注意把坏人有意谗毁诬蔑、栽赃陷害与有时由于人们暂时不明真相,因而说些闲言碎语的情况区别开来。

15.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申椒,菌桂,惠芷都是香草,屈原用香草来比喻自身的才华和美德.我身上有很多优点啊,哪里是你们看到的一点点,比喻忠诚正直的大臣,正合屈原之忠。“岂惟”就是何况用惠芷。

全文鉴赏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诗题《离骚》的解释,历来不尽一致。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他释“骚”为“忧”,于“离”字无解。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则解释说:“离,别也骚,愁也。”他认为离骚,就是离别时愁苦的意思。班固和王逸的解释在诗中均可找到根据,然而都难以概括全篇的内容。所以近人又进一步考证出“离骚”乃是“劳商”的异写,“劳商”是楚地古乐曲名。以乐曲名篇在楚辞中还有《九歌》《九辩》等,所以这个说法也可备一说。

《离骚》的写作时期,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有人谓作于屈原前期楚怀王时,有人认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时的顷襄王时期,还有人说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后期。从《离骚》所反映的内容看,以作于楚怀王时代的说法较为可信。如作品中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老冉冉其将至兮”,“及余饰之方壮兮”,“不抚壮而弃秽兮”,都说明他时在壮年。另外,司马迁、刘向、班固、王逸、应劭等人都说作于楚怀王时期,他们的说法当是可靠的。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在这首长诗中,诗人那种对美政的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对祖国深厚的爱恋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整个诗篇迸发出异常绚烂的思想光彩。全诗通过绚丽多彩的描写,倾吐了诗人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击和迫害,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朽贵族集团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追求理想、坚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篇幅之长、文采之美、想象之丰富、气势之宏伟、感情之强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难以找出第二篇作品与之相媲美,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1、 关关

译:鱼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 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还他美玉。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当初离家去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奔家乡,雪花纷飞漫天扬。

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有匪君子,如切如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你送我木瓜,我就以琼浆玉液报答。这哪里能算报答,只是为了彼此永远相好。

1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全然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

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大司命》)

谕指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新相知的欢乐,却有与妻子生别离的悲苦。

后用以描述有情男女新相知的快乐和分别的痛苦。

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

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

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屈原《卜居》)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9、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矫;(论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

宋玉,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1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这句话表达了不为人知的苦闷,同时也表现了君子不与小人同日而语的崇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