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更多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5、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6、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7、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8、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
9、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0、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11、清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1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3、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
15、一报还一报。
16、好心自有好报。
17、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8、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9、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0、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1、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22、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23、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
24、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5、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6、不要以为无人知晓,虚空中有注视你的眼睛,善恶临终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27、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2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9、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3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31、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32、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3、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34、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35、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37、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38、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9、多行不义必自毙。
40、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佛经中因果轮回的句子(一)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3、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1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2、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6、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7、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8、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30、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经中因果轮回的'句子(二)
3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32、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3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37、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9、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4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41、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42、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43、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4、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5、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4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47、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48、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49、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愿离爱缚诸结烦恼。归依世尊愿离诸缚。
5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1、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52、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53、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54、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55、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5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58、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59、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6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61、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62、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
63、佛说万事皆因果循环,今日之果皆往事之因,为何我未曾种下罪孽,却有今日杀身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