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侠小说,近一代的宗师级人物莫过于金庸与古龙。武坛流传“金庸第一,古龙第二”的说法,这一说法似乎已成为世所公认不可动摇的权威排位。那么金庸为什么会排在古龙前列,而古龙与金庸的差距又体现在哪里呢?以世人的眼光看,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这种排位勿庸置疑。但本女侠不以为然。本女侠很少看别的作家的武侠小说,但金庸与古龙二位的作品本女侠几乎都看了,虽谈不上专业,但痴迷了武侠多年,也算得略窥门径。就且姑妄言之,将二人作一下比较,当然这只代表本女侠的个人观点,作品这东西很难界定谁第一谁第二,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是见仁见智的东西。
金庸和古龙都是武侠小说的专业作家且算得翘楚,但因为两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经历、文学修养、思维观念等差异,自然风格迥异。金庸颇具大家风范,平稳大气,博大精深,社会百态人间万象武林风云,字里行间纵横捭阖开来,令人目不暇接;而古龙则笔走龙蛇,出奇制胜,曲折离奇中引人入胜。一个堪称武之大者,侠之大者;一个则是武坛怪才、鬼才、奇才。同一领域两个天才在同一时空相遇,是幸耶?不幸耶?
当年周瑜曾发“既生瑜、何生亮!”之慨叹,现在古龙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发“既生龙,何生庸!”之慨叹吧。其实硬将两个天才拉在一起作比较是件痛苦的事,因为这是非常困难且不公平的!比较首先就得有个标准、尺度吧,那么这个标准、尺度又由谁来定界才算得公正?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标准尺度自然也不同,所以“金庸第一,古龙第二”这样的排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本女侠不会对他们进行前后排位,但想对他们的作品作一番品评,分几个方面对照一下,在具体细化的方方面面中还是可分轩轾的。所以这里说的比较实则是对照之意,这一点请读者老爷老奶们不要误会。
先说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帧全方位展现社会各阶层各角度的画卷,五彩缤纷,笔收万象。作品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并提炼升华。金庸的小说首先都有历史作为背景,人物也多从现实中来,他们的言行思想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颇为相像,在经历现实人生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受他们所处的阶层、环境、时代的限制,其意识形态并未摆脱常人的思想境界,于是便有了丰富多彩的悲喜交迭的剧情,也正因为如此,读者读金庸的小说会觉得亲切、自然,容易接受并产生共鸣。其中尤以《鹿鼎记》为最,《鹿鼎记》真可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武侠版《官场现形记》,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而古龙的小说却独辟蹊径,完全与历史、社会脱钩,发挥自己的天才构筑了一个理想的武侠世界。他的世界与现实不相吻合,他没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展现社会各阶层的面貌,而是撷取其中怪异极端的一面,以小见大。这样一来,自然会失之偏颇,思想显得有些偏激,人性显得有些扭曲,但古龙却用他的生花妙笔与奇情伟略,将这个世界写得极尽绚烂、悲怆、沉郁、壮美之意境,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尖锐的匕首直指人性最软弱处!虽不真实却能震憾人的灵魂,刺痛人的心脏!他笔下的人物思想奇特,每个人都堪称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哲理理论体系,因而都充满个性,甚至在常人看来还有些变态(天才与疯子本来就是一线之隔)!所以古龙小说的社会形态虽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多样,但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
再细说一下两者笔下的人物。金庸小说人物纷呈,可谓是武侠作品中人物数量最多的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每个人的形象都不重复,这一点非大师级人物难以企及。敦厚忠实的郭靖、义薄云天的萧峰、放荡不羁的令狐冲、愤世嫉俗的杨过、优柔寡断的张无忌、油滑机警的韦小宝……他们虽不完美,也算不得太另类,但他们有血有肉,令人喜爱。他们虽然算不上思想家,哲学家,但他们都贴近生活,和蔼可亲。不说这些主角,就是次角如黄药师、杨逍等也都很具典型性,形象深入人心。所以金庸小说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不是几种几十种,而是几千几万种了。
古龙笔下塑造的人物大同小异,他选取的大多是一些怪异、特别的人,富于理想化色彩。像李寻欢、叶开就是“神”一般的人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与博爱精神,非凡人所能及,算得得道高人了,在他们心中,已经超越了仇恨的界限,人性的狭隘,达到大仁大爱的至高境界。而像楚留香、陆小凤、沈胜衣等也无不是人中龙凤,天纵英才,旷古绝伦。古龙笔下的所有人物的武功似乎与生俱来,(他从不描写练武经过武功秘芨之类的,这也算得一种突破创新吧。)而且都充满智慧,他们的对话多数充满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日常生活的一些废话几乎是空白的。这虽然与现实不合但却避免了拖沓之感,读来痛快之至!古龙笔下最怪异最畸形的但却又是最成功的人物当数傅红雪,他有着双重身分,既是侠客又是一个癫痫病人,正因为这种双重身分他的人格是分裂的,其言行思想与社会完全格格不入,在世人的眼光看来这个人是怪人,是病人,甚至是疯子!但正因为这种格格不入,在他的身上折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性。
接着说说情节布局方面,金庸古龙也是大相径庭。金庸一贯的写法是平稳开局,娓娓道来,情节逐渐铺展开来,矛盾冲突也逐渐激锐起来,越往下看越是错综复杂,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先夯实根基,然后伸展枝叶,最后耸入霄汉。
古龙则以奇制胜,开头即铺设悬念,引人一头栽入陷阱,然后越看越扑逆迷离,乱象四起,悬念交迭,当读者最后终于瞧出眉目了,谁知他笔锋一转,来个乾坤大挪移,结局往往出人意表。这就是古龙的“阴险”之处。
第三,谈谈两者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金庸文笔洗炼老道,古龙文笔流畅优美。相对而言,我个人认为金庸的文字功底略胜一筹,金庸用的是半文言文,因而显得简约精炼,几乎从中难以修改字眼。这不是一般现代作家文人所能企及的,是需要精湛的古文功底作基础的!从文字的精炼程度就可以窥出他的文学修养之一二。金庸的文学修养在武侠作家中算得博大精深,他的小说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看的问题也比较全面深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韬武略,无不知晓;就是佛道禅理,也能自成一个体系。在这样的文学修养下,写的小说自然丰满神采,跃然纸上。
古龙文字功底也可以,他是写散文出家的,后来为生活所迫才写起了武侠,谁知一炮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武坛一奇葩。古龙的文字虽算不上一流,但尚流畅优美,富于意境。当下新武侠小说作家也多半走他的文字创作模式(有的文笔其实已胜出古龙一筹)。所以古龙不是以文字见长的,他的长处在于能用文字来制奇,达到这种效果就行了。(不过这也许也是他的作品不能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的原因,这是我预测的,不知对不对,因为以我愚见,经典之作首先文笔必须十分精炼,这从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中就可窥一二,所以也建议现在的武侠小说写手如果要创造经典就不要仿古龙,不如去仿金庸,不想仿人的就多学学古典文学,打好文字功基。)
金庸一生算得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但古龙一生却是颠沛流离,经历了战乱、亲离、事业与感情的多次挫折,因而他的思想是独特的尖锐的深邃的,但由于环境关系他的知识层面就积累得较少,所以
金庸的思想趋于儒家体系,尚受限于传统文化封建思想的一些限制,当然也有不少突破,像杨过、令狐冲都是向卫道之士发起挑战的勇士,但他们没有完全脱离这种思想的桎梏,只是以一些偏激的言行来宣泄来逃避罢了。较古龙笔下的人物而言,他们的思想言行还是比较正统的。金庸笔下唯一一个完全跳出侠的窠舀的韦小宝,其实骨子里还是根植封建思想的。总之金庸笔下的人物大多大仁大义,令人敬仰,但却与现代人的思想体系已相距太远,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突破了,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还是陈旧落后的。但金庸写作的初衷并不在于发起一场思想史的革命,也不在于写一部流传于世的思想巨著,只是写他当时那个年代的新武侠而已,所以从文学角度来看金庸已经很成功了,因为他做到了革新破旧,即使从思想价值角度看,《鹿鼎记》一文虽然里面依然有种族观念,封建思想,(这当然受到小说的背景限制,但作家不应再被这些背景所摆布,现在的写手们在这方面表现得较好,已经敢于颠覆历史、跳出时代背景的框架)但也未尝不能为社会史历史思想史研究人士提供一个侧面材料。
而古龙的思想则比较怪异,难以界定是哪个范畴体系。从他主张的大仁大爱来看似是佛家实则更接近道家,有出世的意味,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多数有“神”化色彩,思想之超脱,境界之伟大,绝不是凡夫俗子之流能所企及。而其主张尊重人性,释放灵性等思想则与西方思想体系接近,基本上消除了等级观念、突破了人性的狭隘,因而他虽写的是古人,实则拥有现代人的思想。另外他不重杀戳,而重在写情,写爱,所以他的作品比金庸的作品更具感染力一些。
金庸与古龙虽然风格各异,在每个读者心中也有排位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突破与创新,引领了武侠的一股新潮,现在他们已经成为过去,而把接力火炬传到了新生代的手里,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又该如何将武侠精神发扬光大、将武侠小说推上新的高峰呢?我希望新一代武侠写手也秉承金古两位大师的创新精神与写作态度,不要让手里的那把火炬熄灭了,不然我们真的愧对武侠界的各位前辈先人了!
黄易经典哲理语录
1.成功失败有何打紧,生命的真义在于从逆流里奋进的精神,那才能显现出生命的光和热。
2.雪中送炭没有多少人肯做,但落井下石却是人人乐而为之。
3.快乐的真谛:那就是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现在这一刻。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愈知得多,便愈自觉渺小,再不敢恃强横行了。
5.快乐的真谛:那就是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只有现在这一刻。
6.女孩子就像蝴蝶,要飞就让她飞吧!最要紧是立即去捕捉另一只凑数。
7.由于不知道,故而不存在。这正是命运最动人之处。无论将来如何,我们也要向将来挑战,寻求自己的理想。
8.所有危险和苦难,只是磨炼和修行的必须经历和过程。
9.男女间的事,一旦开了头,就谁都肯定不了将如何结局。
10.任何事物只要你肯用心去看,都会看出很多景象来。
11.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明天却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命运再不应操在别人手上,而是在你和我手中。纵使为这拋头颅洒热血,也永不言悔。
12.钱是用来花的,不花的银两只是废物。这是一个以钱易物的社会,假设用得其所,不但能使你舒服地享用一切,生活得多姿多采,还可为你赚得到名利和权势。
13.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挑战自然就有压力。
14.生命就是这样,老天爷将你摆在这么一个位置上,不管你情愿与否,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好那个角色。我只相信过去了的命运,至于未来的,我只信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若果不是这么想,做人还有什么斗志和意义?
15.时间和生命间有着微妙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像日夜的交替,便如生命般使人难以捉摸,又心生怅惘,难以自己。就像成成败败,只是某一瞬间的事,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到头来,一坯黄土会把所有成败埋葬。
16.生命之所以有趣,皆因我们虽失去很多东西,但亦得回很多东西,有欢欣雀跃的时刻,亦有神伤魂断的日子。
17.好或坏这简单的二分法显然并不适用于现实的世界里。谁不在为自己的私利奋斗争取?
18.人生总是这么多无奈的事,明知不应为,却是无可奈何。
19.这世上根多看似绝无可能的事,都是由有志气的人一手缔造出来的,布衣可封侯拜相。甚至荣登皇座一无所有的人亦可以成为富商巨贾,此种事早不乏先例,故你们大可以此为自勉。
20.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动人的事,而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动人的历程与经验。成功失败并不重要,但其中奋斗的过程才是最迷人之处。
21.在这甚么都讲利益交易的自由社会,任何人都只是一种商品,愈有名气的人,愈含有商品的特性和价值。
22.人生在世,只是白驹过隙,当你以为生命永远都不会到达尽头时,眨眼间便到了呼吸着最后几口气的时刻。
23.假设生命只是一个游戏,每一个游戏必需有一定的规则,这游戏才能存在,‘生命’的游戏,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玩这游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玩游戏,变成绝对的投入,局限在生与死之间,直到游戏的完结。
24.世上的名利权力,实在比不上由爱情之果挤出来的一滴蜜汁。在爱情前谁不是不堪一击的弱者?
25.假设生命只是一个游戏,每一个游戏必需有一定的规则,这游戏才能存在,‘生命’的游戏,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玩这游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玩游戏,变成绝对的投入,局限在生与死之间,直到游戏的完结。
26.情绪是人类的最大负担!爱则是一切快乐和痛苦的根源。人生不外就是如何去逃避痛苦和找寻快乐,诸种方法,例如男女之爱、名利、财富、权力、刺激均莫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死亡却最终使我们一无所得,这是人类最大的恐惧。
27.人世间的所有纷争,都可算是一种思想的斗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希望别人接受,斗争亦从而展开。
28.感情比剑更锋利,且两边都是锋刃。
追忆黄易先生:纵有覆雨翻云手,难留破碎虚空魂
作为看武侠小说启蒙极早的人,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传统三大家的书翻遍之后,虽依然可以随时重拾经典欣赏玩味,但爱读书的人一定是想多看些不同风格好书的,自然而然认识了温瑞安与黄易,也知道了金古梁黄温这新派武侠的五大家。
我看书其实很不挑食,喜欢各种情节跌宕文笔生动或文字优美的小说,只因追求不高,不求文以载道书必言志,好看是第一要务;好看之余还需架构合理逻辑通顺,不要侮辱读者智商,可以意料之外,必须自圆其说;如果还能有自己的谋篇布局,架设出完整的世界和世界观,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情感动人就更是意外之喜。
因此,除了是资深金庸迷外,我还喜欢古龙作品中的精品,震撼于他奇诡的构想,为里面浓得化不开的热血情义心潮澎湃;为温瑞安所吸引,爱极了神州奇侠系列,爱煞了逆水寒,更折服于他奇丽诡艳的描写,也欣赏他自创新路为武侠世界引入官府衙门,造就四大名捕系列;更在网上遍寻新生代写手作品,看小椴沧月蒋胜男上穷碧落下黄泉,每每也有心动之处。而对于黄易,曾经一段时间无书可读便将他全部作品读下来,对他的评价却着实有些头痛。
作为比金古梁三位晚生几十年的作者,他最难能可贵之处是不被经典桎梏。刚开始写作时因为前辈珠玉在前,效仿倪匡(卫斯理),以玄幻小说闯入江湖,创造了《破碎虚空》和《凌渡宇》系列,在玄幻领域成就几可直追倪匡,并开创了异侠小说模式。因为心底对武侠小说的热爱,他终于还是杀进了这个前辈已树立无数高标杆的天地,交出一份份留下重大影响的作品。
世人多半知晓金庸擅长融小说于历史,笔下人物成长中悄悄推动着真实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正史最为相扣的是鹿鼎记,射雕三部曲天龙飞狐等也与真实历史年代历史人物盘根错节交相辉映。殊不知黄易最杰出的作品都是如此。
《寻秦记》因为2001年古天乐主演的TVB电视剧而获得极大知名度,故事其实就是现代屡见不鲜的穿越文,只不过为男主穿越。特种兵项少龙穿越到战国,因缘际会下推动了嬴政一统六国,一手造就秦始皇,结尾甚至暗示他还要培养出颠覆秦朝的楚霸王项羽;甚至这个嬴政根本不是秦王之子,是时事所迫他将赵国王子推出去冒名顶替,想象不可谓不大胆,构思不可谓不奇特。
同样被改编过电视剧的大部头小说《大唐双龙传》则是围绕隋唐时期铺陈开来,并且采取了武侠小说鲜少出现的双主角模式。古龙的《绝代双骄》也是兄弟俩,但明显小鱼儿是男一号,着笔比花无缺多很多。大唐中寇仲分量略重,但对徐子陵的描写也绝不吝惜,此双龙名副其实。通过两个江湖小混混的成长史,描述了隋末群雄并起江湖纷争的浩大局面,各方霸主各路义军高门大阀正道魔门异彩纷呈,连玄武门之变都是因为建成元吉与魔门勾结,李世民为救父亲和天下不得不兄弟阋墙。我当时的感受是——这样都可以!!
所以后来再看到《覆雨翻云》讲述明朝朱棣与建文帝之争又是因为魔门捣乱,《边荒传说》从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写起,看北府小兵刘裕如何成长到一统南方成为宋武帝,终于习惯了他的套路,也实在深深佩服他的历史功底与奇幻想象。在历史之外,他对武与侠的探索也另辟蹊径,从基本招式、江湖门派拓展到了对天道的探寻,但又不同于修真玄幻小说的修士修炼,完全是基于对武道的极致探索和拔高后到了另外一个时空的层面。看起来不免觉得匪夷所思光怪陆离,但不得不佩服他奇思妙想和自圆其说,非大学问不能为也。
之所以会觉得对他评价头痛,因为他和所有作品过多的人一样会良莠不齐,有些作品令作为女性读者的我看起来颇为不适。而且作为多部大部头作品的作者,如我之前所说,敢把书写得很长的人绝对是真本事,因为需要那么复杂的情节和繁多的人物填充,但若是功力不足,就会有语言雷同乏味之虞。看过他太多书之后,对情节和人物刻画还是欣赏的,但对于一些出现无数次的描述和词汇真心有些倒胃口。所以,我一心想着先写金庸和古龙,得空再挑温瑞安的精品,最后理顺了思路再挑黄易的佳作品评,却不曾想今天突然得知他去世了。
五大家中,梁羽生八十五岁辞世,好酒好色的古龙不到五十英年早逝,健在的金庸已是九十三岁高龄,最年轻的温瑞安与黄易都是五零年代生人,正当壮年。昨日黄易辞世,五大家便去其三。我虽然爱看武侠,也眼睁睁瞧着电视剧至今还在孜孜不倦地翻拍各种武侠小说,但深知武侠小说毕竟是没落了,有几个好的作者还会沉下心如此认真投入去创作和探索武侠世界。
之前虽有着这样那样的挑剔,今天一回首,方忆起他的书曾陪我度过多么漫长的青葱岁月,在没有金庸古龙的日子里为我提供了多少精彩纷呈的故事,刻画了多少感人至深的动人情怀。借用《覆雨翻云》最后浪翻云最爱的这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送给先生。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精选黄易人生语录
2.
3.黄易精彩语录
4.
5.
6.
7.黄易人生语录
8.
电影三少爷的剑经典台词
(1) 酷寒来临的时候,你看不出它的力量,它却已在无形中使水变成冰,使人冻死。
(2) “想不到你竟是个酒色之徒。”乌鸦道:“彼此彼此。”
(3) 可是她没有变。十五年前,他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4) 因为那时战胜的人必定也已将力竭,你又已看出他剑法中的破绽,若是想杀他,正是个最好的机会。
(5) 他杀人,只因为他从无选择的余地。
(6) 大厅中虽然灯火辉煌,燕十三却宁愿走入黑暗。
(7) 萧萧木叶下,站着一个人,就仿佛已与这大地秋色溶为一体。
(8) 可是我那孩子并没有这种毛病,他虽然少年则就已成名,可是他从来没有轻视过任何人。
(9) 我就是高通,一剑穿心高通。
(10) 这是我们家门的不幸,我并没有埋怨过任何人。
(11) 他疲倦,也许只因为他已杀过太多人,有些甚至是本不该杀的人。
(12) 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
(13) 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
(14) 流星的光芒虽短暂,可是那种无比的辉煌和美丽,又岂是千万根蜡烛所能比得上的?
(15) 谁知道人类有多少不如意,不幸福,不快乐的事,是隐藏在如意、幸福、快乐中的?
(16) 这世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有光,哪怕是一瞬间的光亮也好。
(17) “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
(18) 据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总是会转运的。
(19) 冷风如刀,大地荒漠,苍天无情。
(20) 要在江湖中成名并不容易,只有这法子比较容易。
(21) 大厅中虽然灯火辉煌,燕十三却宁愿走入黑暗。
(22)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23) 因为你太有名,只要杀了你,就可以立刻成名。
(24) 漫长的十五年,在这四千多个长长短短、冷冷热热、有甜有苦的日子里,有多少人生?多少人死?有多少沧桑?多少变化?可是她没有变。十五年前,他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25) 浪子已无泪。
(26)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是幸运?还是不幸运?都怨不上别人,所以这些年来,我也渐渐看开了!”
(27) 世上又有几个能做到这“平凡”两个字?
(28) 另外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www.yw11.com让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哪种人才是聪明人?
(29) 这世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有光,哪怕是一瞬间的光亮也好。另外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让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哪种人才是聪明人?
(30) 练剑的人,迟早总难免要死在别人的剑下,连逃避都无处逃避。
(31) 死在他们剑下的人,若是看见他们现在的样子,一定会觉得自己死得很冤枉。
(32) 一个人对敌时若是必尽全力,剑下就一定会伤人。他早就知道三少爷的剑下从来没有活口的。谢王孙又在叹息,道:“他平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他的杀戮太重了。”
(33) 冰冷的声音,嘶哑而低沉。一个人慢慢的从黑暗中走出来,乌衣乌发,乌鞘的剑,乌黑的脸上仿佛带着种死色,只有一双漆黑的眸子在发光。他走得很慢,可是他整个人都好像是轻飘飘的,他的脚好像根本没有踏在地面上,就像是黑暗中的精灵鬼魂。
(34) 银子就是最累赘的东西。
拓展阅读
三少爷的剑电影剧情介绍
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林更新饰)10多年来历经上千场大战未尝一败,被天下人尊为“剑神”。然而,传奇剑客燕十三(何润东饰)一直以谢晓峰为目标,苦修剑道,终于在生死边缘悟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夺命十三剑”。一时之间,江湖沸腾,然而,就在燕十三赶到神剑山庄下战书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三少爷谢晓峰的灵柩。燕十三因痛失对手大感失望,此时神秘女子慕容秋荻(江一燕饰)出现并告知燕十三,谢晓峰并没有死,要想找到他决战,燕十三就必须要替她杀一个人。
三少爷的剑影评:人间没有桃花源
好久没看这么正宗的武侠片了!
还挺激动的,尤其还是心目中的大侠鼻祖尔冬升执导,新武侠的开路人徐克监制。
想必应该不会让观众失望。
果然,神秘莫测的武学招术,波澜壮阔的山河江川,美轮美奂的草木飞花,还有逼真的3D效果确实在视觉呈现上让人过足了瘾。
3D方面,开场的夜雪,中段燕十三给阿吉教授武艺时用剑气催起的枯叶飞舞,还有最后幽冥邪教使出的暗器、骷髅手给人印象深刻。
真应该先看原著!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本就是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不论何时将他们再拿出来翻拍都会引起关注。
只是技术上的进步、视觉上的提升只是一个方面,如何把故事讲好才是关键。
本片的开场其实不错,用燕十三雪夜杀高通、竹屋戏慕容两场戏就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起因、主要的人物关系和核心矛盾,这一招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很给力!寥寥数笔,就把燕十三为什么要找三少爷决斗,慕容秋荻为什么要杀三少爷讲述的清清楚楚。
接下来就是三少爷已死,燕十三失去人生目标,没用的阿吉粉墨登场……
故事讲的一直比较流畅,直到慕容秋荻忽然间找上门来,向“公主”一家要人,蓝雨星城就开始糊涂了——慕容是怎么知道三少爷隐藏在这家的?
当然这个扣儿在最后的正邪大对决过程中能找到答案。
可是关于三少爷和慕容之间的情感纠葛,我可真是“闹不机明”!
当初两个人青梅竹马、卿卿我我,后来为什么又要逃婚?
逃婚之后,为什么在慕容嫁作他人的时候三少爷又忽然出现来抢亲?
把慕容抢走没多久,他怎么又弃她而去?
这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三少爷当真像一个朝三暮四的负心汉了!
这搁哪个女的也得恨他呀!
如果说,每次离开,都是因为三少爷不想卷入江湖纷争,那么作为一个男子汉怎么就不能把事情跟心上人说清楚呢?即便心上人野心颇大、不愿与其归隐田园,他也应该早做了断,而不是一次次的误人终身吧!
还有三少爷回忆中的大火、双手都是血,这又是怎么回事?当年他又是怎么诈死,心灰意冷,弃家人和神剑山庄而不顾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还是怪自己,为毛不去看原著?!
去看原著不就全知道了,干嘛怪人家导演没讲明白呢?!
人间没有桃花源
除了这个故事上的大BUG,本片整体上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剧中人物说的那些台词(你的眼神迷离,像江南的烟雨),古风古韵,让人仿佛穿越到那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还有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处世理念,我也颇有感触。
三少爷在被父亲逼得大开杀戒、被江湖是非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决心退隐江湖。
他化身没用的阿吉,漂泊在凡尘俗世,落魄窝囊。藏身妓院,却因为妓女小丽被人欺负不得不挺身而出、甘愿被扎;害怕身份暴露带伤逃走,偶遇挑粪的傻大个,以为跟着这家良善之人可以过平静简单的生活,可是却遭到“大老板”欺辱霸凌,当他看着供他吃喝、待他如亲人一般的老妇、苗子、“公主”被人打骂时,他却不敢出手……
我能体会三少爷此时此刻的感受:我想远离世间牵绊,我想彻底归隐田园,可这天下之大,却没有我容身之所!走到哪里都是纠缠与纷争!
世道艰险,有人的地方即是江湖!
根本躲不了,也藏不住!
我不惹尘埃,尘埃自来扰。
我不入地狱,他人即地狱。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燕十三也放下心事和怨恨,在苦海镇“自掘坟墓”。
并在与平凡村民的接触中,开始慢慢体会到“大侠”的真意。
他
并且与“没用的阿吉”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这个时候,燕十三俨然成为三少爷的人生导师。
两人惺惺相惜,探寻人生的真谛!
最后,在燕十三的提点下,三少爷也终于明白:剑,不仅能够杀人,还可以救人。
于是他在结尾处带着“公主”游走江湖,行侠仗义!
三少爷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有的时候,总想遁世,总想离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但其实……
生活在别处,只能是暂时!
既然还活着,就总要面对现实。
人间本无桃花源!
心安便是魂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