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志当存高远。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6、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0、远虑者安,无虑者危。
1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1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3、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14、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1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16、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17、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9、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20、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2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2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23、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24、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处】《诫子书》
【译文】君子的品行,应该是用静心的方式来修身,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诫子书》
【译文】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诫子书》
【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出处】《诫子书》
【译文】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志当存高远。
【出处】《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处】《前出师表》
【译文】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处】《前出师表》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处】《后出师表》
【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生,直到死为止。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出处】《将苑·将刚》
【译文】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但不可以折断,柔顺但不软弱无力,所以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出处】《将苑·不陈》
【译文】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不发动战争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善于治理军队的将帅,不出动军队便让敌军屈服:善于用兵布阵的将领,可以不打仗便取得‘胜利;善于作战的将领,可以百战百胜,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的将领,便不会招致灭亡。
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出处】《将苑·戒备》
【译文】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和日常戒备。
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出处】《将苑·习练》
【译文】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对付百名敌人。
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出处】《将苑·机形》
【译文】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一定要把握战机,当机立断,取得胜利。
将之所魔,莫不必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出处】《将苑·重刑》
【译文】将帅的旗帜所指挥的地方,部下没有不移动的,将帅的命令所达之处,士卒没有不拼死向前的。
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
【出处】《将苑·应机》
【译文】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
【出处】《将苑·地势》
【译文】好的地势能对军队作战及取胜提供帮助,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地势、地形特点就想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是不可能的。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
【出处】《将苑·自勉》
【译文】大凡圣人都崇尚天道,贤人则推崇地道,而有智慧的人则效法古代的立身之道。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
【出处】《将苑·和人》
【译文】将帅用兵的诀窍,在于团结一心、上下和谐,如能做到人和,就是不用动员,全军将士也会自觉地投人战斗。
经典语录2
令不可轻,势不可逆。
【出处】《将苑·威令》
【译文】法令是不能轻视的,由法令而生的将帅的威严也不可以违抗。
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
【出处】《便宜十六策·君臣第二》
【译文】君主凭借礼仪差使臣民,臣民以忠诚之心奉侍国君。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
【出处】《便宜十六策·君臣第二》
【译文】臣下怀有不忠之心不可以奉侍君主,国君也不能因为怀疑政事而不把权力交给大臣。
物有异类,形有同色。
【出处】《便宜十六策·察疑第五》
【译文】有的物体虽然属于不同的类别,但在外形上、颜色上可能有相同之处。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出处】《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
【译文】善于进攻的人能够使敌人无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能够使敌人无从进攻。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出处】《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
【译文】奖赏的根本目的在于鼓励臣民再建功勋,惩罚的根本目的则是要警戒臣民不可以作恶,赏赐的原则是不可以不公平,惩罚的标准是不可以不相同。
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出处】《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
【译文】赏赐的对象不能是没有战绩功勋的人,惩罚的原则不可以冤枉好人。
赏赐不避怨仇,诛罚不避亲疏。
【出处】《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
【译文】在赏赐的原则问题上应该是不避怨仇,在诛罚的原则问题上应该是不避亲戚。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9、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10、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2、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5、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8、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1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20、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2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23、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2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2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6、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8、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2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