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又染万山凉。
已是暮秋了,飒飒西风漫卷,连光阴都披着薄薄的凉意。散步校园,抬头看见了被秋风染黄的银杏。顿时心惊。印象里,昨日的银杏叶还是苍翠碧绿,可是,今朝却变成了金黄色。一宵光阴,便使景色非非。老得这般快,快得让人措手不及,又怎能让人不心惊?
银杏已黄,仿佛是一只只枯叶蝶沉睡在灰褐色的树枝上,收敛着翅翼,说不尽的静谧安详。黄色的银杏叶,在银杏树的枝桠上沉睡,在秋意茫茫的天地间做梦。它梦到了今生,梦到了来世,梦到了那前世的泥土香。
秋风乍起,吹醒了银杏叶的梦。银杏叶振翼而舞,随风而起,飘飘洒洒,悠悠落下。它以天为幕,用最后的生命力,画出弧线,给世间留下最后一丝美。银杏叶落在泥土上,想必心生欢喜。因为,那里有它梦中的前世的香,有它的宿命啊。
今朝故人依旧来,昨日风华今已改。这也真是让人心痛,白驹过隙,不一定是物是人非,更多的却是人依旧、物已非。一宵光阴颜色改,这薄凉的光阴啊,总是在时刻催促着万物老去。
记得以前读晏殊的一首《采桑子》,首一句“时光直解催人老”,读来只觉一股岁月的凉意扑面而来,又一丝一丝往心里钻。一下子,整个人,都被“时光”摧残得体无完肤。“不信长情,长恨离亭”,昨日还是风华正茂少年郎,风流多情,今朝却是长亭短亭,踏歌送行。经年之后,再相逢时,或许已经是雪染青丝,或许是九泉之下再续杯盏。
只恐今朝别离后,生时不遇死后逢。光阴太快了,我们谁也不知以后是否能再相逢。今朝一别,我们各自奔向自己的生活。然后,有做不完的事,遇不完的人,待到某个情景熟悉的时分,我们才会突然想起:原来,我已经好久好久没和他联系过了。拿起电话,已然发觉,不知如何向对方开口。万语千言,漫漫时光,终变成了一句:最近,你还好么?真是让人心疼。光阴居然把我们催化成了这般的人,连自己都不敢承认自己的人。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会面安可知?安可知。无怪古人别离时,长亭送行、灞桥折柳、劝酒踏歌,因为,此去是经年,不知相见是何年啊。山水万程总隔君,我们还想再相逢,还想依旧花前月下共杯盏。可是,我们都被光阴改变了原样,都回不到过去了。
岁月忽已晚啊,当我们暮然回首之际,才发现我们不知何时已经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啊。是老了么?或许吧。时不待我。我们,只是树上的一枚叶子,光阴则时时刻刻在改变着我们,在催人老。光阴只需要一瞬,便是了了你我一生。我们,唯有在光阴中聚聚散散,在聚散中慢慢老去。
谁又能奈何?光阴只懂催人老去啊。
朋友跟我说“我们,不是今生的初相识,是隔世的再相逢。”听来,真是旖旎又惆怅啊。我们的友情,带着前世的记忆和今生的意蕴。前世,我们就已经是朋友了,今生是冥冥中的.再续前缘。前世,我们没敌过时间,今生,我们还要和时间为敌,还要做不离不弃的朋友。这是隔世的欢喜,有着岁月的故事,带着前世的烟火尘意,染着光阴的凉意。这般的友情,无关乎岁月。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便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般一句话,便是超越了千秋万载。我相信,他们是见过的。前世,他们留下了太多的痴与恋,如今超越了光阴,留到了今生。再相逢,一个是如玉公子,一个是清灵美人,怎能不一见倾心?光阴催人老,可是,并没有催老他们隔世的情缘。
光阴总是催人老,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老”的路上。可是,我不愿老在光阴里,我愿老在缱绻的情缘中,默然欢喜,寂然相爱。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作者是晏殊。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全词翻译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词语解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代指衣服。
(4)胧明:微明。
全词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创作背景
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晏殊的一首词作。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代指衣服。
(4)胧明:微明。
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作者介绍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