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2、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3、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4、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5、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6、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7、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8、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9、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0、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12、 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
13、 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14、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15、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1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1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1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20、 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21、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22、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23、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24、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25、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26、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7、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8、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29、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30、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31、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32、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33、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34、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35、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36、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37、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8、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9、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40、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41、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42、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43、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4、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45、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46、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47、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48、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49、 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50、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51、 情生智隔。
52、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佛教人生哲理名言【热门篇】
1.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 布施。
6.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8.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9.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 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 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佛教人生哲理名言【精选篇】
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4.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5.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 凡。
10.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1.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2.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3.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4.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 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7.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 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8.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 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9.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 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 人呢?
20.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
佛教人生哲理名言【经典篇】
1. 践踏的香花美草。
2.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4.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5.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6.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7.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8.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 你除了认命以外,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 己。
11.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 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2.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 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3.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 可不要发脾气, 别以为任性或吵闹, 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4.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6.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7.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9.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0.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4、一切皆为虚幻。
1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
2.
3.
4.
5.
6.
7.
8.
9.
10.莫言经典人生哲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