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2) 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3) 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4) 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5) 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6) 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7)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8)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9)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10) 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11) 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12) 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13) 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14)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15) 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16) 如果我们喜欢,我们也可以阅读少许的文字,讲少许的教义,但要根据正确的道理来行为。真理不是用来诵唱咏吟的,而是用来实践的。
17) 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
18) 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
19)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别人。
20)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21) 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22)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23) 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24) 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25) 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26)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27) 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28) 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29) 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30) 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
31) 怎么调御自己的身心呢?就是在处于感官快乐的情境时,静心观照守护自己的心,别让感官刺激侵入……把自己从外在的诱惑中救出来。
32) 如果不能与比我们优秀的人为友,连和我们同一程度的人也找不到时,宁可一个人独自修行,也不要和愚人相伴一起修行。
33) 我们关照自己的心,了解引起痛苦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心起了心识作用,而去行有害于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乃至引发了烦恼、痛苦。
34) 守护感官不令刺激进入心灵,也不做引起内心激动、不安的错误行为。巩固自己的心有如卫士守护城门一样,这就是戒——行为与心灵的守护。
35) 由于戒而心生安定,再加上正确的禅定,将心止于一处,平静不令它生起杂想妄念。这就是“定”——心识安定寂静,不造作诸端混乱。
36) 如实正确地看待一切。这种没有自我执着、没有偏见的观点,便能更清楚地去看清真实。于是由“定”而生“慧”,智慧便自然地开展而来。
37) 而为一个有思、有想、有自我意识的人,当然很自然地会追求个人的快乐。但在这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益、最永远的快乐。
38) 人在知晓永恒的快乐之前,通常追求个人利益与感官刺激,以获得欲望的满足。佛陀说:当人追求外在欲望的快乐时,这快乐就是痛苦的来源。
39) 人无法从欲望的获得而满足,因为欲望满足了之后会增长更大的欲望,以致永远填不满,惟有追求心灵的满足,才是永恒的快乐方式。
40)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追求心灵永恒的快乐又是一条路。在此岸追求世间利益的是凡夫众生,而抵达彼岸获得心灵解放的觉悟者们就是佛。
41) 一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及清净道。一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42)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通往永恒的寂静之道又是另外一条路。遵奉佛陀为师的佛弟子们啊,不要贪求世间的利益啊!应远离这条道路。
43) 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44) 当努力时不努力,年虽少壮陷怠惰,意志消沉又懒弱,怠者不以智得道。慎语而制意,不以身作恶。净此三业道,得圣所示道。
45) 由瑜伽生智,无瑜伽慧灭。了知此二道,及其得与失,当自努力行,增长于智慧。
46) 世界上这么多人当中,能净化自己的心而达至彼岸的很少。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以满足贪欲,徘徊在痛苦轮转的彼岸。
47) 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48)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49) 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50) 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佛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精选版】
1) 过去的觉悟者们教导我们:别让内心不好的作用兴起造作,要让内心好的作用施展出来,自己关照自己的心…将心净化得完全没有痛苦因子。
2) 什么是内心坏的作用呢?就是贪欲、嗔恨、无知、爱欲、固执、愤怒、恐惧、自大、骄傲、恶意、不满、忧虑、焦躁…等等。
3) 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4) 行为言语显现精神文化的内涵,培养宽大的心量,心量大才能发挥大爱,能原谅别人就是最有福的人。
5)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唐朝——轶名禅师
6) 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
7) 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邪?
8) 身心清净不受俗世所束缚的涅磐之境,是智慧的觉悟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9) 能忍辱不为所动才是最高的苦行。为害外在的不能称为出家者。被外在所牵绊而苦恼不得自由的,没资格叫做沙门。
10)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佛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最新版】
1) 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2) 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3) 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4) 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5) 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6) 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7)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8)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9)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10) 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11) 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12) 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13) 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14)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15) 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16) 如果我们喜欢,我们也可以阅读少许的文字,讲少许的教义,但要根据正确的道理来行为。真理不是用来诵唱咏吟的,而是用来实践的。
17) 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
18) 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
19)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别人。
20)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佛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热门版】
1) 怎么调御自己的身心呢?就是在处于感官快乐的情境时,静心观照守护自己的心,别让感官刺激侵入……把自己从外在的诱惑中救出来。
2) 如果不能与比我们优秀的人为友,连和我们同一程度的人也找不到时,宁可一个人独自修行,也不要和愚人相伴一起修行。
3) 我们关照自己的心,了解引起痛苦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心起了心识作用,而去行有害于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乃至引发了烦恼、痛苦。
4) 守护感官不令刺激进入心灵,也不做引起内心激动、不安的错误行为。巩固自己的心有如卫士守护城门一样,这就是戒——行为与心灵的守护。
5) 由于戒而心生安定,再加上正确的禅定,将心止于一处,平静不令它生起杂想妄念。这就是“定”——心识安定寂静,不造作诸端混乱。
6) 如实正确地看待一切。这种没有自我执着、没有偏见的观点,便能更清楚地去看清真实。于是由“定”而生“慧”,智慧便自然地开展而来。
7) 而为一个有思、有想、有自我意识的人,当然很自然地会追求个人的快乐。但在这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益、最永远的快乐。
8) 人在知晓永恒的快乐之前,通常追求个人利益与感官刺激,以获得欲望的满足。佛陀说:当人追求外在欲望的快乐时,这快乐就是痛苦的来源。
9) 人无法从欲望的获得而满足,因为欲望满足了之后会增长更大的欲望,以致永远填不满,惟有追求心灵的满足,才是永恒的快乐方式。
10)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追求心灵永恒的快乐又是一条路。在此岸追求世间利益的是凡夫众生,而抵达彼岸获得心灵解放的觉悟者们就是佛。
11) 一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及清净道。一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12)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通往永恒的寂静之道又是另外一条路。遵奉佛陀为师的佛弟子们啊,不要贪求世间的利益啊!应远离这条道路。
13) 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14) 当努力时不努力,年虽少壮陷怠惰,意志消沉又懒弱,怠者不以智得道。慎语而制意,不以身作恶。净此三业道,得圣所示道。
15) 由瑜伽生智,无瑜伽慧灭。了知此二道,及其得与失,当自努力行,增长于智慧。
16) 世界上这么多人当中,能净化自己的心而达至彼岸的很少。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以满足贪欲,徘徊在痛苦轮转的彼岸。
17) 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18)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19) 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20) 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21) 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22)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23) 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24) 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25) 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26)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27) 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28) 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29) 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30) 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
1、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一个人活得拧巴是值得理解的,甚至是值得赞美的,这证明他内心还有冲突,并不甘于和人生妥协。
2、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破碎的让人心疼,我的世界,如此不堪,我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你放在心上。
3、爱情最起码的要求是诚实,以虚伪去骗取爱情,那爱情比骗术更虚伪。
4、定势心理,指考官以自己的思维惯性来判断、评价考生的倾向。维惯性是指人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习惯行为。势心理往往让主考官判断带上个人色彩,降低评价的客观性。
5、我希望有那么一刻,我可以把我承受的痛都给你,不是为了伤害你,而是让你明白你对我的伤害有多深。
6、一个人你越在意,越失意;一份情你越看重,越心痛。别人没把你放在眼里,你何必放在心里;别人对你毫不在意,你何苦死心塌地。
7、后来你们擦肩而过,他的身边是陌生红颜。你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但是朋友没有放走你眼中稍瞬即逝的悲伤。
8、光是知道要坚持和努力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决心和行动力,最后又会回到原点。
9、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一个真正的朋友不论身在何处,一颗赤诚的心总会时时对你付出关心和关爱,愿好友新春快活!生意兴隆!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熟悉的歌谣依旧,送别的场面依旧。多少的不舍,随着离别的到来,越来越多。朋友,愿你一路顺风!
11、当你无钱无势的'时候,一定不能找年轻漂亮的女朋友。不然,万一有钱有势的家伙看上她,你就有苦头吃了。
12、静读,静思,静心,易于闻道。
13、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成长的残酷,是让我们摔倒了不再需要别人扶起,同时学会忍着眼泪感激那个把你推倒的人。时间真的是个让人讨厌的东西,它不经任何人同意就任意改变了一切。
14、对每个人心存感激,因为生活是人群共同建立的。没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
15、控制得了的,叫表情;控制不了的,叫心情。
16、因为要自由,我们不愿意受到工作的禁锢;因为要生存,我们又必须接受工作的禁锢。每个人都喜欢美丽多彩、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得到尽情的娱乐和享受。把握好工作和生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17、没想到到最后,我们竟然无言以对。
18、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挨近阳光。
19、人的心智成熟,不是越来越宽容涵养,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的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20、永远不要放弃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怀着伟大梦想的人,总比接受现实的人强大。
21、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虚伪的,只有用心去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生活也是如此。
22、每一份感情,都是在理解中永恒;每一种相处,都是在包容中幸福。人与人之间,总有邂逅;心与心之间,总会生情。一种感情,无关年龄,只与倾心有染;一种思念,无关距离,却可以海枯石烂。
23、很多事不是因为成功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成功,不知难而退,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失败。
24、威而不猛,光而不耀,这是一种大成熟。大气的人,既庄重又温和,所以有威严而不凶猛。大气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发光点,但与人相处绝不会盛气凌人,让人觉得有光辉又不耀眼。
25、别在不幸中让仇恨的欲望占有生命,否则,你的心里永远不会平衡;当幸运降临到你头上时,也别拿自己的优越感沾沾自喜,否则,懒惰自满会在你得意忘形中滋生。祸福相依,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是这个道理。
26、现实总是慢慢抹灭我们原有的天真和单纯。
27、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修炼。能够在独处时安然自得,才会在喧嚣时淡然自若。
28、我们义无反顾的跳入思念的海,忘我到忽略了自己还不会游泳。
29、一本书,一盏茶,一世天涯。在一朵花开的时光里行走,在流年沉香间萦绕,静静回味,默默在文字间思量。芳华的梦,有幽兰香溢的花开,也有无意抖落的一地缤纷,朵朵曾染指尖,聚散中不诉离殇。眉间一点轻雪,心中一盏慈悲,一地繁华倾城如梦般美丽过,已婉约而温润地宽容了四季的薄。
30、人面对顺境逆境是重大功课。顺境时保持感恩,不骄不燥;逆境时自强不息,坚忍自持,能有几人?倘若顺境能自强不息,大富大贵不是难事;逆境时能感恩不断,起码修得心识安和,都是大福气。
31、[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真正的友情,不需要符号标记,不需要大声炫耀,真正的友情,是看穿了你所有的软弱和不堪,我仍旧愿意送你一把伞,我也只能送你一把伞,因为你只能一个人走进风雨。
32、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补偿唯有爱是不可以补偿的它倘若在该来的时候没有来那就永远地晚了。
33、人很简单,又很可怕,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包容万事。又有一颗狠毒的心,能赶尽杀绝。和朋友算计,没有了情分,和家人较劲,没有了温馨。和同事斗狠,没有了诚信!做人太精明,身边近人远心。
34、希望每次恋爱都和初恋一样紧张,不过越来越懂得如何爱。初恋时,总担忧以后会分手。希望以后恋爱时,想的是要一块牵手走以后。
35、得到时,倍加珍惜;失去时,留作回忆;放不下的东西不要轻易拿起,不想放弃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很多时候,无需刻意而为,随缘便可自在。
36、对生活中的祝福要学会欣赏。向那些让你生活变好的人,无论或大或小,表达出你的欣赏之情也同样重要。
37、再没有人像母亲一样,爱你如生命。如果有一天,当妈妈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她的手,陪她慢慢地走……就像,当年她牵着你一样。
38、生活是一杯白开水,乐观的人喜欢加糖,悲观的人则往往加盐,其实生活永远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看透的眼光,而且宽广的胸怀。
39、想要和一定要是有差别的。要有行动,不是想要,是要去付出行动,一定要!早安!
40、时光悄悄地流,岁月静静地走。给自己一片天空,无论风雨,勇敢飞翔;给自己一抹微笑,从容自信,洒脱坚定。晚安!
41、是不是常常觉得,很多道理你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别骗本人了,那阐明你基本就没懂。
42、你和任何一团体朝夕相处一年以上,要分开都会不舍得,这跟爱不爱没关系,次要就是习气了。
43、我不会依赖别人。因为我受够了失望。生命于我们,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合,痛苦欢笑,呐喊寻觅……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个最终的谜底,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必须是:向前,笑看风,笑对雨……
44、你无法真正忘掉谁人冲动你心田的人,无论他是谁人伤害你的人,照旧治愈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