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中国女排夺冠的经典语录 正文

中国女排夺冠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1 21:42:36

(第一首)

一声娇喝一肩任,举重若轻赢首金。

但见霞辉九霄外,犹欣国乐沁人心。

(第二首)

如虹飞矢劲穿杨,黑马一鸣惊四方。

气定神闲稳折桂,凯歌又起伟神枪。

(第三首)

惊艳一枪峰失色,风云突变稳如磐。

连连出击浑无畏,夺冠文珺谁不叹?

(第四首)

绝代双姝技压芳,四朝元老若平常。

凝神一跃双飞燕,又立功勋波不扬。

(第五首)

几番复出话传奇,为国披云辞乳儿。

力挫群英欣卫冕,且教慈母爱心弥。

(第六首)

龙啸九天雷动时,力拔山兮少俊姿。

铁臂一擎横出世,高台再展五星旗。

(第七首)

‘月亮’初升水立方,雏鹰试羽续辉煌。

频添神话梦之队,瞩目寰球美誉扬。

(第八首)

沉浮几度更从容,一举蝉联惊九重。

正是雄心高迥处,谁人此际敢争锋?

(第九首)

夺金路上多风雨,守得云开见彩虹。

奥运台前圆夙梦,苦辣酸甜俯首躬。

(第十首)

千年老二奋扬威,王者归来瑞气飞。

四载阴霾终散去,黄金团队焕春晖。

(第十一首)

水立方中姐妹花,鑫琳梦幻漫天霞。

珠联璧合续神话,喜见金枝发幼芽。

(第十二首)

寒芒掠处若惊鸿,剑啸长天霹雳风。

一路披靡承影现,紫琅壮士立奇功。

(第十三首)

荆楚少年身不凡,一波三折挽狂澜。

势如破竹强豪退,勇夺金冠万众欢。

(第十四首)

雏凤翩跹尽展姿,邻家小女赋新词。

菲跃巅峰超自我,梦成女队泪斑旗。

(第十五首)

绝地逢生脱颖出,风姿绰约气悠扬。

逐星流矢连连发,摘取皇冠透异香。

(第十六首)

争霸三雄水立方,秦王擒金如探囊。

双龙昂首高台上,睥睨寰间笑把觞。

(第十七首)

举坛惊现巨无霸,五破新高震宇穹。

谁道移山唯汉子,绣娘擎鼎耀春红。

(第十八首)

暗流涌动子歌扬,惊艳飞豚新泳王。

驭浪乘风骁勇将,恬然娴静一姑娘。

(第十九首)

憾失头金泪雨纷,三姿阵地转欢欣。

风云莫测寻常事,但留坚韧又立勋。

(第二十首)

千年老二奋扬威,愈挫愈坚追梦飞。

登顶全能大满贯,仙桃又见焕奇辉。

(第二十一首)

啸风劲羽赫惊天,一箭破冰奇小娟。

轻挽雕弓沙场笑,射落金环孰比肩?

(第二十二首)

征战几番决胜难,刚柔并济挽狂澜。

高台之上夺标主,台下行书犹可叹。

(第二十三首)

擎天一举霸王师,磊磊襟怀谁可知。

情义两全安敢问?桂枝折得赴家迟。

(第二十四首)

逆转乾坤一背间,生逢绝地勇通关。

从容问鼎情难禁,麦霸席间笑语闲。

(第二十五首)

一举成名天堑通,神龙出世啸东风。

伤情无碍青云志,改判何耽逐鹿功。

(第二十六首)

飒飒英姿两小蛮,动如脱兔守如山。

雏鹰击羽森森势,占尽高枝睨宇寰。

(第二十七首)

三代老臣磨砺多,披荆斩棘自横戈。

羽坛又见常青树,拼却年华奏凯歌。

(第二十八首)

惊天逆转未为奇,更道酬勤稳把持。

非是垂青神暗助,心无旁骛傲三姿。

(第二十九首)

龙跃清江啸五洲,四姝奋力出鳌头。

谁言霸主唯欧美?看我称雄壮志酬。

1.我不希望渲染‘和平大战’,我就是个老北京,只是这些年我的家乡发展太快,以至于我每次回来不依靠GPS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我也不会说‘只要打出水平,打出高质量的比赛就行了’这样虚伪的话,因为成绩也很重要。

2.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3.吃蛋糕得加练,谁不听话榔头砸。

4.巴西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队每一次发球全场都发出振聋发聩的嘘声和口哨,每一次巴西队得手却是震天响的欢呼和掌声。郎平跟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他们越嘘我,我越要发好,抛好球,狠狠地打!”

5.今天,姑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我们再次荣耀地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感谢奋斗拼搏的日子,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

6.她们(美国女排)每天训练完都挺高兴的。她们从不认为锦标是最重要的,她们最常说的是‘Ididmybest(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我们中国人一直挂在嘴边的是‘一定要拿冠军’,仿佛拿了亚军都是失败。

7.现在中国排球教练能够‘出口’到传统的体育强国美国,我觉得是一种荣耀。在中国,也有很多外教。那么中国教练执教外国球队,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8.以后谁不听话,我就拿榔头砸谁。

9.技术一般不要紧,团队互相弥补往前走。

10.球迷们很职业,也很懂球,他们愿意看到五局精彩的比赛。当然作为教练来说不希望打五局,神经脑细胞死太多。

11.不要去设计结果,不要刻意去想结果,把过程做得好一些,谁努力到最后,谁坚强到最后,谁就能笑到最后!

12.体育就是一种娱乐,大家应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输赢。不要总是把体育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

【相关新闻】

对话人物

陈忠和

58岁,中国女排前主教练,曾带领中国女排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铜牌,打造了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2009年,他卸任女排主教练,现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

对话动机

陈忠和与郎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37年前,当时他担任郎平的陪打教练。上世纪90年代,女排“五连冠”后,他又协助郎平执教中国女排。2000年底,陈忠和竞选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得票并非最高,却获得了郎平关键性的一票。

“如果说郎平是我的恩人,一点都不为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忠和曾说,“后来我指挥女排的很多方法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我们在中国女排队中,共事了20多年,感情比普通人要来得深厚得多,这一点永远也不会改变。”

谈决赛

“意料之中的胜利”

记者:你看了女排奥运决赛吗?

陈忠和:原本徐云丽(女排国家队队员)的母亲打电话邀请我去她家看决赛,但我在外出差,就和几个球友在宾馆看的。

记者:你对这场球的预期是什么?

陈忠和:在我意料之中。这场球我们胜算比较大,虽然小组赛输给塞尔维亚,但我们心态各方面比较好,队员们气势排山倒海,这种力量非常大。

这场比赛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好,郎指导的指挥和换人都是恰到好处的,每一个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记者:本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状态低迷,淘汰赛越打越好,你如何评价这种表现?

陈忠和:其实,也不能说很低迷。因为队伍还比较年轻,刚进入第一场比赛,往往容易放不开,队员想法也比较多。

女排在最困难的时候,遭遇了梦想“三连冠”的东道主巴西队,能够击败巴西,非常可贵。我们就是心态的改变,也没有退路了,反而是巴西压力大。我们把包袱卸给对方了,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比赛时,不管是落后还是领先,队员的表情都不紧张;但巴西出现了那种紧张的眼神和表情,生怕掉了一个球。

记者:今年春节后,女排曾在漳州封训备战,你还去看望了中国女排,她们当时状态如何?

陈忠和:我去看望了两三次,她们当时状态不错,这帮队员条件很好。

保证奖牌,冲击金牌,是出征里约前定的目标。我当时跟郎平说希望蛮大,我们确实有这份实力。但困难也在,毕竟美国队、巴西队比较难对付,技术比较细腻,攻防比较全面;反而,打俄罗斯、塞尔维亚,我们胜算比较多。塞尔维亚进攻能力强,但传小球、串联比较薄弱。

记者:当时郎平压力大吗?

陈忠和:压力很大,奥运会毕竟四年一次,去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后,奥运会要求起码要保三争一吧。另外,女排一直关注度很高,曾经辉煌过,队员自身要求比较高。

谈中国女排

“魏秋月抢时间做手术”

记者:自2004年雅典夺冠后,中国女排的状态一直起起伏伏。原因是什么?

陈忠和:主要是伤病多一些,像赵蕊蕊本来连续打8年也问题不大。有人说,我不敢起用年轻队员、保守,那时候主要是伤病困扰了队伍的发展和训练。

2008年到2012年,教练一直在不停地更换。同时也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新队员还没到那个火候,顶不上来;老队员伤病,比如徐云丽、魏秋月,又没办法支撑下去。

记者:造成伤病的原因是什么?

陈忠和:伤病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是长期慢慢积累的。伤病的预防我们当时做得不够。

这是一个矛盾。队员小伤小病应该让她们好好休息,但有时候也会担心耽误了训练。竞技体育靠磨、靠练,如果练得不够,比赛就很难拿出好成绩。

记者:当时老队员有伤病还要继续打比赛?

陈忠和:那没办法,奥运会四年才一次。像魏秋月现在这种情况,抢着时间做手术、恢复,再到奥运会去。

记者:排管中心请郎平执教前,你和郎平有过沟通吗?

陈忠和:没有。在那之前,她曾来福州到我家里坐坐,也没有聊到。

如果身体状况没问题的话,郎平接这个位置是最合适的。毕竟她这么多年都在从事排球工作,国内国外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人格魅力和号召力,在队员面前有威慑力,等等。

记者:她的执教风格与其他教练有什么不同?

陈忠和:90年代,我与她共同执教了4年。她把我叫去当助手,我一点犹豫都没有。

她继承了袁伟民的一些经验、作风、管理风格,包括球场上的训练理念。袁伟民当时训练很严格,但很关心队员,训练抠得比较细,对细节抓得比较紧,问题看得比较深和透彻。郎平看问题比较尖锐,每个运动员细小的环节都处理得比较好。

另一方面她引进了一些国外医疗、体能、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的经验,组成了复合型团队。以前我们在康复训练这方面比较粗,现在根据每个人身体情况,量身定做体能训练。

谈郎平

“场下比较温柔,会关心人”

记者:在郎平还是运动员时期,你曾是她的陪练,可否谈谈运动员郎平给你留下的印象?

陈忠和:1979年9月,我到北京做女排的陪练。当时我从基层慕名过去,还有一些紧张。

第一天,袁伟民就安排我和郎平一起训练。郎平是一个好强、好胜、不服输的运动员,当时她的条件非常好,也能吃苦。她打比赛不服输,有一股韧劲。我在跟她陪练时,会增加一些对抗力。

她在比赛时,那种猛劲能出来,比如说撞击。我们现在叫“霸气”,打球打到很疯狂的状态。

记者:在球场下,郎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忠和:场下还是比较温柔,她比较会关心人。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那个年代,烟买不到,我又抽烟,她春节时还帮我买一些烟。因为她母亲原来在宾馆里面,能够买到烟。

她是外表看起来挺坚强的,但内心还是有温柔的一面。她没有太多时间陪女儿,有时会跟我们讲小孩儿的情况,流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记者:九十年代末,她要出国,你支持吗?出国这些年,她有什么变化?

陈忠和:当然是不希望她出去的,希望她能够留下。当时因为她个人的种种原因,我们也还是支持吧。

她始终没有放弃排球。这些年,国际上排球技术的发展很快,她吸收了一些国外的经验,特别是体能、康复方面。

记者:当时她执教美国队前,是否征求了你的意见?

陈忠和:当年她想带美国队时,打电话问我。我说很好啊,这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没什么不好。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相遇,外界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声音。那段时间她怎么看待外界的质疑?

陈忠和:那时我跟她联系比较少,毕竟她带美国队,我带中国队,又是在中国比赛。

坦白讲,2008年时我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我的任务和设想是拿到金牌。

记者:这次女排夺冠后,女排精神又被提起。你怎么看待女排精神?

陈忠和:精神是看不见的东西,应该是从每一天的训练中去体现,而不是喊口号。没有每天的训练做基础,谈什么精神?

1.

2.名人经典励志语录大全

3.

4.精选经典的励志名人名言

5.

6.

7.

8.

9.

10.

中国:塞尔维亚

19:25

25:17

25:22

25:23

女排姑娘在等待这一天,亿万中国球迷也翘首以盼。中国队以3:1逆转获得冠军。女排姑娘克服了太多困难登顶!“铁榔头”完成执教生涯的最后一块拼图——奥运会冠军。她们值得全部赞美!记住她们的名字:

领队:刘文斌

副领队:赖亚文

教练:安家杰、郎平、包壮

医生:卫雍绩

科研人员:袁灵犀

翻译:简捷

队员:惠若琪(队长)、魏秋月、徐云丽、张常宁、颜妮、朱婷、杨方旭、袁心玥、丁霞、刘晓彤、龚翔宇、林莉。

这将是一段很难被复制历史——四强的对手,先在小组赛输一个遍。然后依次挑落,夺回“本不属于她们”的金牌。“明知不会赢,也要拼了命。”

又是这样一场比赛,姑娘们已经历了两场——面对东道主巴西队,过去8年间,交手19次,连续输了18次。

“输过,没服过。”

“不能让巴西轻松过了中国这一关,不能让她们随便欺负我们。”

无人加油,全场喝倒彩,每一次发球都伴着全场嘘声和口哨。

“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从不孤单!”

最终,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中国女排,五局苦战,力克巴西队,挺进里约奥运会四强。赛后,郎平一度哽咽,挨个拥抱了队员。

含泪微笑,一言难尽。浴火重生后,是凤凰涅槃。

迎战荷兰,两局以大比分落后,姑娘们不急不慢,一分一分耐心追,一球一球狠狠打。

中国:荷兰

27:25

23:25

29:27

25:23

最终以 3:1 打败荷兰杀入决赛。

郎平再次泪洒赛场。她轻吻、拥抱或安慰着孩子们。

赛后,一位记者要求郎平用英文,尽管“铁榔头”口语流利,但还是霸气地先说起中文:“心脏都受不了,我没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含泪奔跑。上一次郎平落泪,还是2015年9月6日。 缺少核心球员的中国女排以3:1力克日本队,第四次斩获世界杯冠军,拿到了中国三大球队伍的第一张里约门票。

那前后,她哭了两次。出征前一天,女排队长惠若琪因心脏问题无法随队出征,郎平跑到储物间偷偷哭了;夺冠后,看似平静的她泪水夺眶而出:“一度认为老天太折磨我们了,但最后老天看我们挺努力的,送给我们一个世界冠军!”

上世纪80年代,排球是最燃的运动。80年代成就了女排精神,成就了郎平女神。1978年10月,郎平加入中国女排。此时她17岁,身高1米85。她弹跳力强,摸高可达3.17米,技术变化多,攻击凶猛,作为主攻手,外号“铁榔头”。

“那时全民偶像只有两个:一个是小鹿纯子,一个是郎平。”

1981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为数不多的黑白电视机或收音机前,全国人民见证了这一天: 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惊天一扣,中国队3:2艰难获胜,夺得首个女子排球世界杯冠军。

如果不是当年网速太wuli,这一扣,足以让郎平成为网红。虽处上网只能输入IP的年代,但这丝毫不影响郎平走红,上报纸也能红啊——几乎全部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

《人民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不能实现?”对这种活学活用的做法要给满分。“100”

只有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排,能穿透黑白电视屏幕变成彩色。于是,整个中国沸腾了。当时,女排姑娘收到的贺信电、纪念品达3万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

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寄来了时代特色——全体师生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划重点:贴金大字)

都说“国民宝宝”是需要水平的,例如“国民老公”“国民岳父”。而带头的是“国民铁榔头”——7场比赛,扣球407次,命中率近50%,得79分。

郎平也过了一把“报红”瘾——人民日报开了她的专栏,各地报刊寻找她的故事,教科书写上了她的故事,邮票贴上了她的画像……

邮票漂洋过海,让郎平红到了洛杉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神话达到巅峰,她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这已是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

1981年首夺世界杯,首个世界杯冠军;

1982年秘鲁登顶,首个世锦赛冠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折桂,首个“三连冠”;

1985年再夺世界杯冠军;

1986年荣膺史上第一个“五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