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4、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清明祭诗》
6、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唐·白居易《清明夜》
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9、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10、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1、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3、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6、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清明》
18、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1、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2、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23、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4、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25、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6、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27、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清明祭诗》
28、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2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0、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31、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唐·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32、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4、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35、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祭诗》
36、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37、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8、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9、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0、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41、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2、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诗》
4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4、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45、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6、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47、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48、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9、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0、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5、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0、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11、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2、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3、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5、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6、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7、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0、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21、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2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3、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5、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27、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8、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9、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30、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1、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2、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3、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5、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6、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37、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3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39、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0、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1、晴日暖,淡烟浮。——仲殊《诉衷情·寒食》
42、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王建《寒食》
4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4、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45、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6、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4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48、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9、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白居易《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苏轼《甘露寺弹筝》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李白《春日行》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白居易《听夜筝有感》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杨巨源《雪中听筝》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王湾《观筝》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刘禹锡《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能语,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刘禹锡《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
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
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顾况《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凄情掩抑弦柱促。
上阳宫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怜碧玉。
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秦隔。
听中忘却前溪碧,醉后犹疑边草白。
吴融《李周弹筝歌》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
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常建《高楼夜弹筝》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萨都刺《赠弹筝者》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杨子江头月满船。
晏几道《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缘。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叙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
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
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
杨维桢《鸣筝曲》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李端《听筝》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萧纲《弹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
沈约《咏筝》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箏》宋.晏幾道
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