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论语前50句经典语录 正文

论语前50句经典语录

时间:2025-04-30 00:34:38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43、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44、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45、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4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4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4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49、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50、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51、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

52、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53、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5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5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56、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5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58、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59、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60、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61、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62、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什么也不能忍受了。——卢梭

63、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松下幸之助

64、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65、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富兰克林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培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林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布克华盛顿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92、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德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蒙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的真理的殿堂。——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98、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林肯

99、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100、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选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孔子介绍:

生平:孔丘,孔姓,名丘,字仲尼。祖籍河南商丘XX县,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申时(前551年10月4日,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辰八字为庚戌年、乙酉月、庚子日、甲申时)在山东曲阜降生,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系贵族出身。后来宋国人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存疑),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相传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8、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9、当仁,不让于师。(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2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25、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3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3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3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3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36、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37、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39、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4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4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4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4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4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50、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