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 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3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 4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5 )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 6 )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7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8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书解篇》
( 9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新论下》
( 10 )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 11 )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 1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 13 )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 1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15 )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 16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17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 18 ) 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 19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20 )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 21 )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 22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23 )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 24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25 )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
( 26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 27 ) 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 28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
( 29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树烈
( 30 )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 31 )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 32 )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 33 )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 34 )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 35 ) 但立直标,终无屈影。
( 36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37 )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 38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39 )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 40 ) 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 41 )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 42 )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 43 ) 大臣法,小臣廉。
( 44 )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 45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 46 )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 47 )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 48 )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
( 49 )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 50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 51 )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 52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黄宗羲《原君》
( 53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训》
( 54 )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 55 )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56 )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 57 )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 58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 59 )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 60 )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偃虹堤记》
( 61 )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周敦颐《拙赋》
( 62 )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 63 )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64 )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 65 )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苏辙《新论中》
( 66 )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王维《赠房卢氏琯》
( 67 )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王符《潜夫论·务本》
申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下面是申论必背语句,请看:
申论必背语句
1.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2.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3.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
5.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6.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7.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8.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9.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现象对党的肌体的侵蚀。
10.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11.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2.明确提出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锻炼和培养干部。
13.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15.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6.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构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17.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才奠定了中国今天的局面。
18.使党的建设工作在历史的比较、国际的观察、现实的把握中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水平。
19.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
20.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
21.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
22.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23.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24.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25.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26.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