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清。地,很浊。无论是浊是清,都很宽,容纳着世人,汇聚着百川。也许,它被我们人类伤害着,踩踏着,不屑着,却始终以博大的心胸眷顾着世事万物。它是没有思考吗?不,不是。只因为它们是天地,我们是万物,天,地,人。它们以美好和宽容来拥抱我们,造就我们。
于丹《天地人之道》
星期六下午的班会课上,阿宋一反常态的给我们观看百家讲坛。在于丹解读的《论语》之《天地人之道》章节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恕”和“仁”字的解读了!
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师曰:“其恕乎!”之后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宽恕的意思。即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别人伤害了你,你也应该尽量宽恕他。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勉强别人去做,给别人造成伤害。别人做错事伤害了你,你应该学会宽恕。这就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内心放不下,所以过不了心平气静这道坎。于是,世间才有那么多无谓的争斗,才有那么多无谓的伤害。在彼此的对峙中既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伤害了自己脆弱的灵魂。
因为心中无法宽容他人犯下的错,所以会耿耿于怀,在心里拧下一个结。于是,想不通,生闷气,不仅伤了心伤了胃,还伤了肝伤了肺。不会宽恕的结果,受害的依然是自己!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宽恕呢?不是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吗?宽恕不仅是对别人的宽容,更是善待自己的体现,以一种超脱群然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救赎!
其实,我们的躯体可以为理想而操劳去奔波奋斗,而我们的灵魂却应该为信仰而努力去静心思考。我要努力学会:平和,坦然,仁爱,宽容。
于丹《天地人之道》观后感600字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圣贤永远都不是那个转头一样的典籍,让你要拿着放大镜,翻着辞海非常费劲
于丹《天地人之道》观后感1000字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天之道”“地之道”有很大关联。正如于丹教授讲的那样,理想主义是我们的天,现实主义是我们的地。我们仰望蓝天,脚踏黄土,以现实主义为生存基础,以理想主义为奋斗目标。历史上许多的思想家,特别是那些文人或隐士,就是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徘徊、探索中做出贡献,或者选择洁身自好。
而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却是所谓“人之道”。据《论语》中的记载,先贤孔子对“人之道”的解释往往寥寥数语,仅用几个字,就能将其阐述。比如,于丹教授讲到的“恕”“仁”,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难。“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即“爱人”。孔子说这话并不难,因为他就是一个那样的圣贤。但在之后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社会,特别是有史料记载的上层社会,由于不“恕”、不“仁”而引起的事件不计其数,有些甚至带有恐怖和血腥。因此,才会有那么多隐士以及向往隐逸生活的文人出现
而我们要去说,去实践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似乎总有一些事不可“恕”,总有些时候不能“仁”。这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只能是尽力克制自己,减少与别人的冲突,努力平和地对待别人。“恕”“仁”都只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生活态度,我们自己做到了,也难以引导别人。但我相信,目前在我们班上存在着的大部分鲁莽、冲动的行为,只是一些青春期心理刚刚形成的男生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能够宽恕。但有一些不文明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却也已经在某些同学身上有难以改变、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也不免有所担忧。
高润青
于丹教授是一个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别人看来只是被奉为经典却无实际用处的《论语》,在她眼里却是珍宝,她能发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出来。
其实论语最初的诞生是在孔夫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们平时的所问所答给编纂了出来。论语的每一条都短小精炼,朴素又能温暖人心。
于丹教授从论语中精选了几条,的确实值得好好品味的。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说话吗?不说。但世界不一样的风调雨顺?弟子一直好奇为什么他们的老师说话那么少,孔夫子却又有说出了这一番话。他的言行绝非是为了专门去教别人所以这么说话,这也显示了他的态度:人不是为了活着而去生活。
由此推论到我们学生身上也是一样。有很多人将学习看做是一件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却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乐趣,越是讨厌,越是学不好;越是学不好,就越讨厌······最终陷入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
其实,何尝不随和一点呢?将所有抱怨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品尝过学习的快乐后,还会那么痛苦吗?不要为学而学,从孔夫子的话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点。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因为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那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能活得快乐乐,这是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才能做到的事情啊!由此想来,再大的苦难,他也能以微笑来面对了。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指的是国民幸福指数,它比“GDP”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
我们总感觉自己不幸福,是应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向外看,而忽略了自身的快乐与价值。我们总在追着对于我们而言需要的东西,但有时忘了停下来整理我们曾拥有的。一个学生,看着前方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感觉望尘莫及,拼命要向前追赶,为自己的落后而感到伤心,但他却没有发现。他的身后有多少的人也在拼命追逐。
感觉生命就像一个圈。假如你是一个穷人,羡慕于富人的金钱,一直想追逐,为自己感到悲哀,却不会发现富人羡慕穷人什么也没有,反而没有心理压力。这就是一个怪圈。
加入我们在追逐的同时也满足于身的幸福,那么这个社会将更高速的发展, 国家也就会越先进,人们会越幸福,这才是良性循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不错的。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自身的态度,当我们想要改变周围时,先从改变自身做起吧,有时给予带来的是更多的幸福。
这三条论语,都能教导人怎样幸福,恰巧应验了论语的初衷“短句给人大道理。”看来我们以后要多读读论语,从中获取让我们受益一生的东西。
婚姻是一个烧杯,进入的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活性元素。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去寻找另一种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你寻到的是一个好元素,但是这个好元素跟你之间没有反应,甚至生成恶的反应……
幸福婚姻的前提: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问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你认为幸福婚姻有什么模式可以借鉴吗?
于丹: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每个女孩子都有虚荣心,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婚姻不是展品,你所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你孩子的父亲,你父母的女婿,你自己的爱人,执子之手,一直到白头的那个人。这些东西是都没法给别人看的。
问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个人心得吗?
于丹:婚姻是一场化学反应,不是1+1的物理式的连接。婚姻是一个烧杯,进入的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活性元素,你是什么元素,你需要和什么元素在一起才会有良性的化合反应?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去寻找另一种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你寻到的是一个好元素,但是这个好元素跟你之间没有反应,甚至生成恶的反应。这就像买衣服一样,女孩子都喜欢华丽的时装,难道所有的衣服你都要狂购回家吗?你一定会知道有些衣服是不适合你的。那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悟性放在婚姻上呢?
问很多人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恋爱找的是情人,结婚找的是丈夫,您认为婚姻和爱情可以分开吗?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否会幸福?
于丹:我自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也曾有人跟我倾诉,说谈了多年恋爱,已经遍体鳞伤,只想找一个适合的人嫁掉。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如果这样进入一个婚姻,你对这个男人是极其不负责的。你想的只是索取,你从进入这个婚姻就带着不忠诚,很难说你不会再爱上别人,你的言谈举止带出的信息会让他知晓,你对他没有爱情。这等于你在选择婚姻时就已经种下了不幸的种子。
所以还是那句话,在进入婚姻之前,你要了解你自己是谁,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能不能让婚姻充满浪漫。一个好的婚姻里面是有浪漫的,而爱情是浪漫的源泉。如果婚姻里堵死了浪漫这条路,你就会去婚姻外去寻找。所以我说选择什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还是从选择什么样的爱情开始。你是什么样的自我,就会相逢什么样的爱情。
最好的婚姻就是融合,认同彼此的圈子,爱彼此的亲人,接纳彼此的朋友,因为有彼此,你们更爱这世界的一切,你们比以前更知道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更知道得去世界上去做很多精彩的事……
幸福婚姻的量表:给足对方3个评价
问现代女性在职场上越来越风光,却常常困惑于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婚姻,这有什么相对可衡量的指标吗?
于丹:这个问题是我常和我的女学生们谈到的。我一直说,谈到婚嫁,请一定对对方做好3个方面的评价:
1,你们精神生活上真的有默契吗?在价值观上有认同吗?他的气场是否罩得住你,让你有一种精神上深刻的依恋?爱情这东西不能替代一切,因为你们要过一辈子。一个特别爱钱和一个不太爱钱的人在一起,两个人会互相冲突;一个特别喜欢朋友和一个特别讨厌社交的人也没法协调。这些电光石火的契合非常重要。
2,你们的社会生活能否够融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社会群体的事。最好的婚姻就是融合,认同彼此的圈子,爱彼此的亲人,接纳彼此的朋友,因为有彼此,你们更爱这世界的一切,你们比以前更知道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更知道要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子,更知道得去世界上去做很多精彩的事。这种接纳,会让你感觉更有根,除了爱情还有恩情。
3,你们的性关系和谐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男女之间的激情,取决于身体之间的融合程度。如果说你们的身体不默契,那你们可能不会直接把这件事说出来,但有点小事就会爆发战争。这也是婚姻的“七年之痒”甚至“三年之痒”的根由。
——这三个指标只要有一个低于60分,我觉得就不能仓促地走进婚姻。
问还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好的婚姻需要“门当户对”,你赞同吗?
于丹:我不赞成挑门第,但要挑两个人价值观的默契,而价值观是可以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两个人之间价值观比门当户对更重要,因为每个人不是圈养在家里的,你们要走进社会,要去工作。
我和我老公两个家庭环境就特别不一样。我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多年来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我从小是背古诗词长大的,被精心呵护。而我公公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里有四个儿子,可以说过着特别粗糙的生活。可是我喜欢我姥姥说过的一句话:“贱养儿,贵养女。”女孩就应该贵养,让她有见识有胸怀;男孩就要闯荡。我老公是家里排行老大,三个弟弟都听他的,所以我老公习惯性地愿意承担责任。我和老公的婚姻虽然不门当户对,但是恰好达到了对称和互补。
进入婚姻时,其实两个人第一都是一无所有,第二都是富比天下。一无所有是因为平等,之前的一切账单都已经撕碎了;富比天下是因为拥有爱情,因为这两个人将相守终生……
幸福婚姻的要件:平等&包容&成长
问很多不错的女性在婚姻里会抱怨,觉得自己嫁亏了,你觉得她们的误区在哪里?
于丹:在婚姻里,不能拿年龄、地位说事。在婚姻开始时,聪明女人会将两个人放在绝对平等的地位,之前所有的账单都撕碎,不亏不欠。你比他小10岁,你青春貌美,你比他名气大,你比他有钱……这都不能成为高高在上、满腹不甘的理由。
众所周知有这么一个故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参加应酬很晚才回家,发现卧室的门紧关着。女王站在门地敲门,丈夫问:“是谁?”女王回答:“是女王。”丈夫没有开门。她又敲,丈夫又问,女王回答:“是伊丽莎白。”丈夫还是没有开门。伊丽莎白女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她答道:“亲爱的,我是你的妻子伊丽莎白啊。”听到这话,丈夫才打开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女人有资格在爱人面前盛气凌人。进入婚姻,两个人第一都是一无所有,第二都是富比天下。一无所有是因为平等,一切账单都已经撕碎了,富比天下是因为拥有爱情,因为这两个人将相守终生。
问包容无疑是幸福婚姻的必备指标,具体来讲,如何诠释呢?
于丹:“包容”的“容”字有两解:一个是女人的容颜要漂亮,那是面子;一个是女人的心里有度量,那是里子。你的仪态有一种温柔光彩,那你是一个大气的女人;你的心里有一个大度量,那你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问这是否意味着女人要很大程度地改变自己?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下面是有关于心灵的名人名言60则,快来看看吧!
1、除真挚的心灵外,别无高贵的仪容。——拉斯金
2、纯洁的良心比任何东西都可贵。——美国
3、纯朴和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莎士比亚
4、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坎普滕的托马斯
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中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6、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7、改变人的心灵,比征服许多一国更高贵。——德明纳尔
8、高尚与友谊,忠实与勇敢——这是天赋于人的四个名称。——季达菲
9、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弗·培根
10、良好的心是花园,良好的思想是根茎,良好的说话是花朵,良好的事业就是果子。——英国谚语
1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
12、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斯宾诺莎
13、在这世界上,除了人类心灵的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的。——〔俄国〕契诃夫《第六病室》
14、在个性、举止、风度和一切一切上,最好是朴实。——朗费罗
15、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米贝尔
16、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席勒
17、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意大利〕菲·贝利《浮士德》
18、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利特
19、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佚名
20、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21、心灵的痛苦更甚于肉体的痛楚。——〔古罗马〕西拉斯《箴言》
22、心灵的伟大表现得并不明显,因为它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一点小小的创见往往就是它的全部表现。心灵的伟大远比我们设想的更为常见。——〔法国〕司汤达《爱情论》
23、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巴尔扎克
24、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费德鲁斯
25、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6、要想了解自己,就要观察别人的行为,要想理解别人,就请体察你自己的心吧。——〔德国〕席勒《画板》
27、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法国〕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28、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黑格尔
29、庸俗的心灵,决不能了解无边的哀伤对于一个受难的人的安慰。只要是庄严伟大的,都是对人有益的。痛苦的极致就是解脱。压抑心灵,打击心灵,致心灵于万劫不复之地的,莫如平庸的痛苦,平庸的欢乐,自私而猥琐的烦恼。——罗曼·罗兰
30、用朴素的心来爱别人,也用那纯真的心来憎恨。——勒以
31、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弥尔顿
32、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心灵之间的壁垒是永远也没有办法打破的。心灵真是孤单得可怕的一件东西啊!——〔印度〕泰戈尔《沉船》
33、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所有那些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的心灵的人,都像块污泥。——罗曼·罗兰
34、伟大的心象海洋一样,永远不会封冻。——白尔尼
35、我赞美人类的真心,赞美人类的本心。我觉得人类的希望就在这上面。一触到人类的本心,谁都会忍不住爱它的。
36、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库柏
37、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莎士比亚
38、像这大千世界一样,人的心也是千差万别的。——〔古罗马〕奥维德《爱的艺术》
39、心被那神圣之火燃烧起来的人,总是想法子把他的心倾吐出来的,要把满腔的东西拿给人看的。这样的人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放在脸上,他决不会想什么修饰打扮。
40、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司汤达
41、一个人自己的心灵,还有他的朋友们的感情——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东西。——王尔德
42、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中国〕白居易《天可度》
4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起初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雨果
44、提防别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就藏在自己心中。——斯怕克
45、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爱默生
46、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47、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48、哦,雪白的纯朴具有何等大的威力!——济慈
49、宁死也不接受我以整个的心灵所反对的东西。——〔法国〕杜伽尔《蒂博一家》
50、你最大的仇敌或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你自己。——英国
51、你失掉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富有:因为心灵会创造你所缺少的东西。——罗曼·罗兰
52、泥土把美丽丰富的色彩给了花朵,而保持着自己的质朴。——佚名
53、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54、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法国〕蒙田《散文集》
55、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培根
56、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57、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58、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海涅
59、在新时代的黎明,人将在全人类的精神团结中发现自己的灵魂。——〔印度〕泰戈尔《民族主义》
60、把自己培养成为人,这是头等重要的事。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