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李白古风语录经典 正文

李白古风语录经典

时间:2025-04-30 12:43:41

【题解】

此诗作于天宝十五年(756)春。时安禄山已陷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李白由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奔亡至华山。或谓李白在宣城一带作此诗,恐未谛。萧士赟云:“太白此诗似乎纪实之作,岂禄山人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二)甚是。诗中前半写在莲花山之游仙生活,飘忽虚幻。后半写洛阳人民惨遭屠戮,安禄山封赏逆臣。末二句突出描绘战乱之酷烈与叛军之肆恣,沉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前半之游仙,反衬后半之写实,后人赞赏此诗,多着眼于此。

【全诗】

《古风·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

①本诗为《古风》第十九首,写于至德元年(756)春。诗借登山游仙写安史 之乱给人们带来的悲惨情景。②迢迢: 遥远貌。明星: 华山仙女名。③把: 持、拿。④蹑: 踏。太清: 太空。⑤霓裳: 虹霓似的衣裳。曳: 拖。⑥云 台:即北峰云台峰。⑦卫叔卿: 神仙名。据《神仙传》载,卫为汉代中山人, 服云母成仙。汉武帝曾于殿上见他乘云车、驾白鹿自天而降。⑧紫冥: 高 空。⑨冠缨: 即衣冠簪缨,代做官。

【赏析】

李白擅长各种诗体,但他最喜写乐府歌行和古风。在五言古诗上取得很大成就,其中《古风》(五言)组诗五十九首,则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从这组古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直接继承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大型组诗)和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组诗)的传统,并又多方接受曹植、左思、郭璞等人诗风的影响。它广泛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沉痛的爱国心情;同时,也表示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隐遁游仙思想。但是,比之阮诗和陈诗,李诗其情调更为慷慨,其表达更为显豁,其文采更为丰富,其语言更为鲜明,不像阮诗那样“虽志在刺讽,而文多隐避”,弄得很难读懂。李白还善于把理想的抒发与现实描写巧妙结合在一篇作品中表达了出来。现选读的这篇《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就是这样的诗歌。

它以幻想方式,运用“游仙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此诗大约写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乱,并于洛阳称帝之后。当时,李白正在今安徽宣城一带过着隐居生活。社会现实的这个突变,给诗人心境以极大的震撼,诗歌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

* * * *

全篇十四句,前十句为第一层意思,写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景;后四句为另一层意思,从幻想回到现实,表示对叛军的愤慨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一层:升天神游的幻景

前六句写道——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这里先释几个词语:

莲花山,即莲花峰,西岳华山之最高峰。一说安徽黄山的莲花岭,是光明顶上之最高点。

明星,华山仙女。据《太平广记》载:仙女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把芙蓉,拿着芙蓉花。芙蓉,莲花之别称。

虚步,凌空而行。蹑,即“踏”;太清,道家语。《抱朴子·内篇》有云:“上升四十里为太清”。此指天空、高空。

霓裳,以云霓为衣裳,仙人所服。曳广带,即拖着宽阔的裙带。

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说——

我登上黄山的莲花岭,远远地看见华山上的仙姬明星、玉女。她那洁白的手拿着莲花,在天上凌空而行;她那虹霓制成的衣裳和飞舞着的长阔飘带,翩翩然上升至最高天。

这里的“莲花山”,到底指哪里的莲花山必须探讨一下。现在通行本和一些古注本,都说西岳华山的莲花峰。我却把它释为安徽黄山的莲花岭。这有什么依据呢?其理由有三:

第一、其前提是我国这两座名山的峰顶上,都有被称为“莲花山”的高峰(华山之莲花峰,海拔1997米,黄山之主峰光明顶上的最高点,叫莲花岭,海拔1873米),且均为两山之最高峰,都可登高四览,极目千里。

第二、诗中的“迢迢见明星”句,是其内证。大家知道,“迢迢”者,遥远也,如常说的`“千里迢迢”。如果此指华山之莲花峰,那就是站在华山看见本山的仙女,那怎可用极言其远的“迢迢”呢?倘使站在黄山的莲花岭遥望西岳上的仙女,那才是真正的“迢迢见明星”。大概为此之故,古今版本中的首两字都作“西上”,而不作“西岳”。

第三、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好在宣城一带过着隐居生活。这可算是一个外证。为什么呢?黄山位于宣城之西南,相去不远。黄山这一名山,想是诗人游踪必到之处。当作者登上莲花岭遥望莲花峰,不禁联想翩翩,因而命笔成诗,也未始不可。

这些诠释“莲花峰”,并不完全否定“西岳莲花峰”之说,只感到后说比前说更为合理一些,可以两说并存。

后四句写道——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这里的云台,即华山东北的高峰。慎蒙《名山记》云:“云台峰在太华山东北,两峰峥嵘,四面陡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嶷然独秀,有若灵台。”

高揖,高拱双手行礼。卫叔卿,传说为汉代中山人,服云母成仙。汉武帝曾见他乘云车驾白鹿,从天上降至殿中。后武帝派人与其子共去华山寻找,见他同数人在峰顶博戏。

紫冥,即高空。因云霞映日成紫色,故名。

这四句意思是说:

明星仙子约我共登华山云台峰,去拜访仙人卫叔卿。恍惚之间,我们同仙人们一道,骑着鸿雁飞上那青紫色的高空。

这就是诗人用浪漫手法,虚构出来的洁净仙境。以下转入此诗的最后一段,即——

第二层:从幻想返回现实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用四句诗实写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的惨状。于是,诗人从九霄云端往下看——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说,诗人从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景中,突然俯身看见了被叛军蹂躏的洛阳,感情急转直下,幻想破灭了,于是,眼下出现了——

洛阳一带的原野(这里的川,即原野),一群群的胡兵,纷纷来去,百姓遭受屠杀,血流遍地,染红了野草,而那些吃人的豺狼们,却一个个封官进爵,成了大官显宦! 胡兵,指安禄山之叛军,因叛军中多为奚、同罗、契丹和室韦等族之人,故称“胡兵”。

诗人见此情状,对安史叛军的暴行,表示了极大愤恨,给以严厉的谴责;同时,对人民的苦难,寄以深切的同情。简言之,对叛军的谴责,对人民的同情。这就是这首古风的题旨所在。

* * * *

读了这首诗,给人以鲜明印象是:

一、浪漫手法同游仙诗体的结合

《古风》其十九,是李白游仙诗中的一篇佳作,很能显示其浪漫主义特色。这样的一种结合,既便于施展浪漫主义表现才能,又更适合于诗人切望改变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的矛盾心理的表达。因此,李白就继承郭璞“借游仙以咏怀”的传统,用游仙形式表现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时,又通过咏游仙来发挥批判现实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李白作品中的那种寻仙访道、仙界梦境,主要在于“挥斥幽愤”。如选读的这首古风就是如此。又如大家熟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一首游仙诗。它前面以大量篇幅铺叙名山、仙界的美景,而最后却用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具有雷霆万钧之力的诗句作结,反映了这类作品的主要倾向是积极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为它植根于现实,浪漫的幻想,而其基础仍然是现实;那虚拟的圣洁仙境,只是作为“混浊尘世”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实际上,它这种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照,也是对黑暗现实别具特色的一种批判。

当然,在李白一生中,确实存在着受过符箓,访过仙道,服过丹药,求过长生,并在一些作品中,确也曾宣扬过一些消极迷信思想。这些,当不为我们所取。然而,李白到底并非江湖术士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一位具有爱憎分明、头脑清醒的伟大诗人。

这里,可拿他自己若干诗句来作证。如——

坚贞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 《月下独酌》 其二)

仙人殊恍惚,未若酌中真。

( 《拟古》 十二首之三)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古风》 五十九首之三)

正如与诗人同时代的范传正所说,李白“好神仙,非摹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托心遣余年也。”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思想感情,乃是他的豪放傲岸、不肯屈从人和酷爱自由的思想性格的另一形式的表现。

二、在表达上的跳脱多变的特点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坚实的生活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着感情充沛、瞬息万变,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洒脱灵活的处理,达到了艺术境界的高度完美。“西上莲花山” 一诗,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把神话的夸张同世事的写实结合起来,把抒发理想愿望同描写苦难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类似的表达方法,还可以见诸李白其他诗篇。除了上述已提到的《梦游》 之外,名作 《将进酒》,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诗例。

在《将进酒》 这首歌行体诗中,起初似乎以颓废派的姿态出现。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正当人们不及防时,骤然间,诗人又振臂高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坚定的信心一下横扫了那团似乎消极的疑云,悲叹,立即为豪情所代替。

古 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燕王立他为相,治燕三年,国家太平。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所以这里说“方知”,也就是说,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但是,田饶处于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国,以求遂志。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因此,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诗。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不点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但都属泛指,读者难以猜测。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用形象点到即止。总起来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黑暗,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李白经典诗句1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二

9、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词》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1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下独酌》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

2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早春寄王汉阳》

25、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游水西简郑明府》

2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拟古》

27、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杂曲歌辞·行路难》

28、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赠何七判官昌浩》

2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下途归石门旧居》

3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31、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2、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33、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3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5、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杨叛儿》

36、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游水西简郑明府》

3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38、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邯郸南亭观妓》

3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行》

4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41、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42、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

43、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4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

4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4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4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经典诗句2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日赐衣》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2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2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

2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2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江村》

28、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夏夜叹》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33、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3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晏行》

李白经典诗句3

1、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行》

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洛阳女儿行》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观猎》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1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三首》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7、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

1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1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辛夷坞》

20、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田家》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君自故乡来》

23、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送别》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2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26、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洛阳女儿行》

27、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洛阳女儿行》

李白经典诗句4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