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笑话动物,有时笑过,后来总是发现其实笑的是自己,或者也是因为动物的某一种滑稽相很像人才笑的。我们总是站在关猴子的笼子前面笑,但是当我们看见一只毛虫或蜗牛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可笑了。如果我们觉得公雁鹅追求雌鹅时的举动滑稽得不得了,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恋爱的时候,也一样地做过许多荒唐事啊。
凡是有经验的观察者都不会随便取笑动物的奇行异相。我每次看到那些去逛动物园或水族馆的人,站在一只因为演化的关系而变得奇形怪状的动物面前大声嘲笑的时候,就觉得生气;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在嘲弄一些神圣的东西——生命的来源,创造和造物者之谜。我一点也不觉得变色蜥蜴、或是河豚、或是食蚁兽的样子有什么可笑的,每次看到它们,我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惊奇的敬意。
不过,我也笑过一些出其不意发生的趣事,虽然这样的笑声本身和我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令人生气的笑声一样愚蠢。我初次得到一种叫“periophthalmus”的两栖鱼时,就曾经大笑过:因为其中有一条鱼忽然从缸里跳了出来——不是跳出缸外,而是跳到缸沿上,一面转过它那哈巴狗似的脸,一面动也不动地用它那大而突出的眼睛凝视着我。
想想看:这是一条真正的鱼,有脊椎,有鳃,有鳍,却像金丝雀一般“坐”在缸沿上,又像某些有地域观念的动物一样把头正对着你,实在是太不像鱼了。尤其滑稽的是,它还用两只眼睛看人,即使是鸟类,也不作兴这样两眼瞪物的;猫头鹰就是因为这一点特别,才总是在故事里以“智者”的姿态出现。不过当时这条鱼的模样之所以引人发笑,也是因为它像人而已,与它本身的形象无关。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我因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了一排死白的脸。
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穴乌的记忆极好,任何东西只要捉过它们一次,它们就终生不忘,而且还会彼此示警,群起而攻之。我的园里养了很多穴乌,每次要在小鸟身上系上锡环以便辨识,就要伤许多脑筋。每次我把小鸟从巢里取出,总不免被成年的穴乌撞见,不一会儿,我的身边就飞满了吵嚷愤怒的大鸟,这对以后我和它们之间的交往,自然妨害甚大。
我该怎样才能使它们不把我当敌人,一见我就避开呢?答案很简单:化装。但是化装成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每年12月6日为了庆祝圣尼古拉和魔鬼的大节里所穿的鬼装,它们现在正躺在阁楼里的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真是方便得很。那是一套华丽的、全黑带毛的鬼装,不但如此,还有一个面具可以套住整个头部,有角,有拖在嘴外的舌头,还有一条非常长的尾巴。
如果在一个可爱的6月天里,你忽然听到一栋高房子的屋顶上,发出一阵可怕的吵声。你抬头一看,却是一个有角、有尾、张牙舞爪的撒旦,从一个烟囱爬到另一个烟囱,热得连舌头也掉了出来,身边还有一堆黑鸟,发出刺耳的尖叫,紧追不舍,真不知你会怎么想?
大概不会猜到这个魔鬼是在用钳子给小鸟上锡环吧?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第三次我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长期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找我。它聪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我了:首先它一定飞到我的卧房窗口,如果我不在里面,它便会去养鸭子的水塘里。只要是我早上要做例行检查的地方,它都会一一找到。这种追寻对它而言并不是没有危险,因为它如果找不到我,就会越飞越远,有好几次迷了路,回不了家。因此,我的助手都知道,凡是我不在家的时候,就根本不把可可放出来。
6月里的一个周末,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回艾顿堡。因为天气好的时候,周末常有别的地方的旅客到艾顿堡来游泳,所以和我一起出站的人很多。我才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前方有一只大鸟,在离地相当远的空中缓缓而飞,它的动作非常之慢,时而振翅时而滑翔。一时之间,我完全不能确定这到底是哪一种鸟,说它是秃鹰,未免太重;说它是鹳,又不够大,而且鹳在飞到这般高度的时候,颈子和腿应该还看得见才对。这时,它忽然歪斜了一下。落日的余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我看出来这是一只白鸟——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假使没有,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但是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因为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的。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又有一次,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父亲那时已经上了年纪,他最喜欢在我们房子西南面的阳台上睡午觉。我虽然很不赞成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着睡觉,他却不肯让任何人改变他的老习惯。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地大声咒骂起来。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围在腰际。
“我的天啊,你是不是病了?”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这只鹦鹉对我母亲真是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一下子把它漂亮的冠毛打开来,一下子又合上;而且无论她到哪儿去,它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
我的母亲一共有四个妹妹,一天,我的姨妈们和好几个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们家的走廊上喝茶。她们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子坐着,每人的面前都有一盘才从园里采来的新鲜草莓,桌子的中央放了一浅碟很细的糖粉。这只鹦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打外面飞过,偶然看见我的母亲正在里面主持茶会,才一转眼,它就已经俯冲而下了。走廊上的门虽然很宽,却比它张开的翅膀窄,它大概想象平时一样,一下子就停在我的母亲面前。
这一次,却不那么简单了,等它好容易落到桌子上,才发现原来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它想了一下,然后突然跳起来,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一转身就不见了。碟子里面的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跟着不见踪迹,桌子的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动物笑谈》课文讲解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作者是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获得过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篇文章就是他动物行为学日常研究的真实记录。文章所选的几个场景都十分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风趣的笔墨下包含着的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作者豁达洒脱的个性。
文章文笔幽默风趣。开篇作者就点明“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题目中的“笑”字,不过,在这里作者不是讲动物的“趣事”,一个关联词语的运用把逗笑的主角锁定在“观察者自己”,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为什么会是自己呢?原来研究“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方法怪诞不经”,“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前两个详细,后两个则比较简略,但都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默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
第一个场景是作者做有关小鸭子的科学实验。他学着母水鸭的叫声,在地上屈膝爬行,带领小水鸭前行。科学研究需要反复实验,两次给小水鸭找妈妈的过程显示了作者的探索精神,而实验过后的分析更为重要,“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为下文作者看似怪诞不经的行为(充当鸭妈妈)做了铺垫。
除了实事求是地记述故事,作者还略带自嘲地描写了在外人看来十分可笑的场景: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他“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看到如此怪异的情景,谁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呢?难怪那些观光客会“吓得呆了”,会露出“死白的脸”。做实验有疑问,这是科学研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者把他的疑问和研究过程娓娓道来,既是科普作品所承担的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另一个场景是作者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皇冠大鹦鹉,模仿大鹦鹉的鸣叫。关键是这种鸣叫实在跟“杀猪般的嚎叫”很像,作者着实为难。这里的详细描摹既客观地介绍了鹦鹉叫声的特点,又表现出人要模仿这种叫声的难度之大。作者心里的犹豫、顾忌,使读者感同身受。在公共场合,发出这样的叫声确实是件令人为难的事情。但为了大鹦鹉不走丢,作者还是“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结果,“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作者为动物着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人敬佩。
另外两个场景写的是大鹦鹉的故事。这只特别活泼、爱做恶作剧的大鸟,惯于恶作剧,曾经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各排一堆,还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实在是可气又好笑。作者用生花妙笔,把这些故事记述得多么有趣!读来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是叙述清晰干净,不拖泥带水;二是注重细节,写来十分传神;三是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加以体会。
学习这篇课文还要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对本文中这些精神价值的感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从本文文本出发,在字里行间感悟到其中的精神内涵;二是受到文本的激发,从而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乐于认识其奥秘。
文章自始至终饶有趣味,读来亲切自然而又意味深长。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竟然能够建立起如此打动人心的友谊,这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文章表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尤其是作者与动物之间平等共处的心境,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热爱,甚至不惜为它们作出巨大牺牲的精神,更是值得称道。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许本文能够启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有更为深入的思考。
1、隔壁那小子终于发誓要减肥了——毕业招聘会上,有人对他说了句:“哥们,让一下,你挡着我的手机信号了。”
2、你匍匐在地上仰视别人,就不能怪人家站得笔直俯视你。
3、一个即将开学的我,怎么安慰一个即将开学的你!
4、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5、我们要秀出自己的风格,发扬自己的性趣,爱好,不做父母手中的小玩物。
6、天上掉钞票我不会弯腰,因为天上连馅饼都不会掉,更别说掉钞票了。
7、你让我滚,我滚了。你让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
8、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我的花儿为谁红,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停留,像春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
9、你不爽找我、我跟你唱忐忑。
10、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11、别逼我,否则我伟大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12、我亲眼看着你走上台,不知道你是将要献丑,还是出丑。
13、那人长得吧,怎么说呢。像素比较低!
14、孔令辉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照顾家人。
15、卡嘉上里达家里做客,看见里达正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她感到十分奇怪:“怎么回事,你自己做饭啦?”
16、老子不揍你,你就不知道我文武双全。
17、孩子,人傻不能复生。
18、你这种说话方式在修辞学里叫做“扯”。
19、如果帅也是一种罪,那我已罪无可赦;如果酷也是一种错,那我已一错再错;如果聪明也要受罚,那我岂不要受千刀万剐?
20、当你走过来,我低下了头,我不是害羞,我只是在找砖头。
21、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22、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有的人靠天生丽质,有的靠穿着打扮,还有的靠美图秀秀,而我呢主要是靠对方的眼睛瞎!
23、我发烧了。我妈过来摸了我额头说:好烫啊。我爸跑过来给我一巴掌说:看把***手烫的!奶奶听闻立即奔过来抓着我的脑袋往墙上撞说:看把你爸手都打痛了!
24、一女子问大师:大师,在这么复杂险恶的世界,我一个弱女子如何保护自己?大师说:把妆卸了!
25、A:你想不想体验一把当大官的感觉? B:做梦都想。 A:那让你体验一把。 B:好啊,怎么体验? A:爱卿,给朕沏壶茶。 B。。
26、今天路过网吧,看到很多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我很心痛,于是我就进去占了一台机子,能挽救一人是一人!
27、这人不太懂音乐,所以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28、小时候被妈妈打,我就哭,我妈妈说,不准哭,再哭就继续打。有次我妈妈又打我,我为了少受皮肉之苦,就硬忍着不哭,结果我妈妈说脾气还挺倔,有脾气是吧?然后把我打到哭
29、世界上的脑残这么多,可是你却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30、老师说:“猪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它的肉可以吃,它的皮可以做皮革,它的毛可以佬刷子,现在有谁说得出它还有其他用途吗?”“老师,”一个学生站起来答,“它的名字可以骂人”。
31、唯女人与英雄难过也,唯老婆与工作难找也。
32、见到我以后你会突然发现——啊,原来帅也可以这样具体呀!
33、问一同事:“你买了中石油吗?”同事说:“呸!你才买了中石油呢。你们全家都买了中石油,还买了中石化!”
34、中午在食堂叫了两个菜。吃第一个我震撼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菜吗?”吃第二个我哭了“还真有啊”。
35、老鼠一发威,大家都是病猫。
36、人生就像一个茶几,虽然不大,但是充满了杯具。
37、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38、0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发奋图强。40岁基本定向,50岁处处吃香。60岁打打麻将,70岁处处闲逛。80岁拉拉家常,90岁挂在墙上!
39、老板,先来两斤真爱,拿回去喂狗!
40、“亲爱的,我…我怀孕了…三个月了,不过你放心,不是你的,不用你负责……”
41、我们产生一点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粪土变黄金,我希望她视黄金如粪土。
42、读10年语文,不如聊半年QQ。
43、早晨懒床,遂从口袋里掏出6枚硬币:如果抛出去六个都是正面,我就去上课!思躇良久,还是算了,别冒这个险了……
44、我花8万买了个西周陶罐,昨儿到《鉴宝》栏目进行鉴定,专家严肃地说:“这哪是西周的?这是上周的!”
45、我能容忍身材是假的,脸是假的,胸是假的,臀是假的!!!但就是不容忍钱是的!!!!
46、士为知己者装死,女为悦己者整容。
47、千万别等到人人都说你丑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丑。
48、征婚启事:要求如下,A活的,B女的。
49、给点阳光我就腐烂。
50、要适当吃一点,才有力气减肥。
51、摇啊摇,摇到奈何桥。
52、问:你喜欢我哪一点?答: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
53、你快回来,我一人忽悠不来!
54、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55、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56、世界上难以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57、一恐龙路过西安交大时上了趟厕所,出来后她呜咽道:“555,这辈子终于不愁嫁不出去了……”
58、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5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60、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
61、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
62、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
63、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64、不要和地球人一般见识~~~
65、出来混,老婆迟早是要换的!
66、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67、我就算是一只癞蛤蟆,我也决不娶母癞蛤蟆。
68、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69、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的过程,分享了动物笑谈的教学课件,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的诙谐语言的魅力。
3.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及评注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下面介绍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一。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人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用别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语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实和新发现,而且还在动物思维与行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他向一般大众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人口,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人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二、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由于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 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 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 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 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 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 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 读课文,说“笑谈”
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四、合作欣赏,品“笑谈”
作者是怎样把小水鸭和“可可”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
五、质疑探究,议“笑谈”
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表现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你还有什么 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就“关爱动物”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组讨论,师作总结。)
小结:是啊,因为关爱,鸟与人变得亲密、友好。因为关爱,让鸟与人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关爱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关爱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只有释放关爱,人与动物才会更和谐。
结束语:
瞧,这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她出生在 非洲,在丛林里长大,把大象视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与鸵鸟共舞……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 讲述的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 的真实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动物笑谈》给予我们的启示去读读这本书。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我”学鸭子叫和行走“我”车站学鹦鹉声呼唤“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衣服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关爱动物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