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鄂岳王墓的经典语录 正文

鄂岳王墓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5 11:20:46

谒岳王墓

清代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译文

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

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

注释

谒(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飞的坟墓。

江山:江河和山岭,即大自然的山水。

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妙到了极点。

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岳于双少保:指岳飞和于谦,他俩曾官封少保,两人的墓都在西湖边。

赏析

首句“江山也要伟人扶”,写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画图”,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作者是来谒墓的,之所以要对眼前景色来一番议论,是富有深意的,作这番铺垫是为了彰显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三、四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这是因为仅有西湖的自然景观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景观的支撑,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观的内涵才能体现,特色才能凸显。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岳飞葬于西湖的栖霞岭下,于谦葬于西湖的三台山中),岳飞和于谦,一为南宋的民族英雄,一为明代的民族英雄,两人都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历代受人敬仰和纪念。明代诗人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辟。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杆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注】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渡过。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被元世祖重用。本诗作于暮年。岳鄂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1.这是一首哀痛伤惋的悼歌,不仅是西湖山水不胜悲,更寄寓了作者亡国破家之悲,试分析“悲”的具体内容。(5分)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对诗人抒发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一悲岳王墓的荒凉,二悲朝廷的苟安投降,三悲百姓盼王师无望,四悲英雄受冤屈死,五悲国家偏安不得而灭亡。(每点1分)

2、① 写诗人来到西子湖畔岳飞墓前凭吊时,只见岳王坟上长满荒草,墓前石马石狮在萧瑟秋风中依然高踞屹立。(2分)② 描绘了一幅凄凉冷峻的秋日岳墓景象。(2分)③ 以萧瑟肃穆的荒凉之景,暗寓作者的伤痛之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

1.“英雄已死嗟何及”中“英雄”在本诗中是指 (填姓名)。(1分)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草离离”、“秋日荒凉”具有“寓情于景”的抒情特点。

B.“君臣轻社稷”中“轻”字,看出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无能。

C.“父老望旌旗”中“望”字,透出沦陷的百姓热盼王师的解救。

D.从“草”、“秋日”、“西湖”、“水光山色”看,为山水田园诗。

3.人们普遍认为作者悲伤情绪的表达逐层深入,可谓“三叹一哭”,请写出具体内容。(4分)

参考答案:

1.(1分)岳飞

2.(3分)D

3.(4分)一叹岳坟前的荒凉。二叹朝廷的苟安(或百姓的无望)。三叹英雄屈死。一哭国家破亡

简析

宋亡后,赵孟頫经过杭州西湖,拜谒岳飞墓,写下了此诗。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岳飞的惨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这首诗以反映这样的现实入笔,表达了作者对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叹息和哀悼,谴责南宋君臣苟安误国,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这是一首怀古七律。此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并由此而联想到南宋君臣不顾国家社稷与中原父老,偏安东南一隅,以致最终酿成亡国惨剧。作为宋宗室,赵孟頫于亡国之际,面对岳坟追寻南宋衰亡之因,就不仅仅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了。此诗结尾两句,即蕴涵着诗人无尽的家国之思、亡国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