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竹板段子经典语录 正文

竹板段子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7 06:42:22

快板爆笑台词篇一

各位同事晚上好,欢迎大家都来到,不管说得好不好,别跑!(小孙做跑状,王将其抓回)

心情开朗事事好,出门就有财神到,中了彩票开礼包,呵呵,香皂!(刘准备香皂,李表演)

上来说段三句半,大事小事胡乱侃,如有雷同你别喊,谁敢!(集体向观众做指责状)

今年公司形势好,代理项目真不少,全国各地到处搞,真能搞!(集体摆出造型)献祝福网

北京先把地方占,天津来个游击战,南昌起义把钱赚,不赚白不赚!

领导体贴又周到,卢总亲自送调料,送完花生榨菜到,挺帅!(阿蒙扮演卢总,与诸位握手,发榨菜)

秦总嗓大又搞笑,吃饭不忘放大炮,战略工作少不了,挺好!(集体伸出大拇指做夸奖状)

销售工作不怕难,帅哥美女齐把关,各个出手不一般,签单!

市场调研很重要,跑到脚上起了泡,顺便能把媳妇找,赚到!(占军准备结婚证,做动作

策划工作事不少,头脑风暴天天搞,管了围墙管广告,晕倒!(全体晕倒状)

行政工作很琐碎,挺着肚子无所谓,每份付出都珍贵,哇赛!(李做孕妇状)

快板爆笑台词篇二

打竹板,响连天,听我宣传说改烟。

说改烟,道改烟,提起改烟说几天。

我的名叫赖日先,从小小就爱吸烟。

看见吸烟实在羡,涎水流在脚梁面。

回在家里偷的钱,买的纸烟瞎煨炼。

煨烂毡,煨烂垫,衣裳煨烂七八件。

我妈骂我太厌恶,我爸打了我十来遍。

老师劝我把烟戒,明里不敢不听劝,

暗里偷的瞎糟践。参加工作挣上钱,

嘴里经常冒烟烟。不说贵,不说贱,

好烟赖烟全吸遍, 云烟贵烟阿诗玛,

凤凰牡丹大中华;红星红灯红塔山,

巴山八山万宝山, 五台山,花果山,

白山泰山太行山;白云山,宝塔山,

香山骊山红延安;金丝猴,金金龙,

金钟芒果处处红;金龙双龙哈德门,

喜鹊喜梅喜临门;北京上海天安门,

太原大光大前门;海河海棠水晶宫,

前进晋太玉龙春;迎泽恒大娃娃牌,

超群超芳山炮台;云岗安阳飞马牌,

儿童爆笑快板台词 篇1

合:竹板一打震天响,我俩一起来登场;

今天不把别的表,专嘱安全最重要;

甲:公司上下齐共鸣,党政工团都共管;

齐心协力保安全,推动公司大发展;

乙:说生产,讲安全,安全是那一片天;

常叮咛,别嫌烦,听俺仔细谈一谈;

甲:安全言,灯一盏,增加你的使命感;

幸福观,安全感,我得提前多宣传;

乙:你在外,她牵挂,家中亲人把你盼;

你我他,心相连,众人把好安全关;

甲:别轻心,莫等闲,安全是你兜里钱;

实在话,别笑俺,生命健康金不换;

乙:强素质,别小看,安全技能多训练;

早准备,别迟缓,安全培训要超前;

儿童爆笑快板台词 篇2

合:中华美德亮晶晶,

照亮我们每颗心。

五一班多事迹,

听我们一一来道明!

甲:孔雀美丽看花翎,

人的品德看言行。

丹玲丹丽和谢莹,

言行举止最文明。

乙:见到老师笑盈盈,

上前举手把礼行。

见到同学问声好。

语言朴实人爱听。

丙:集体是个大家庭,

大事小事都关心,

谁人把这头来带?

振堰、超锋和宝鑫。

丁:讲台中间的`大抽屉,

年久失修变了型……

儿童爆笑快板台词 篇3

甲:青青的山,绿绿的草,祖国山河多美好。

乙:华夏文明千千载,扬名世界一一摆。

丙:从华山到泰山,名山大川万万千。

丁:从南疆到大漠,条条大河匆匆过。

合:《弟子规》, 放光芒,祖国文化多辉煌。

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人不闲、勿视搅、人不安、勿话搅,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死勉,扬人短、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乙: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丙: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丁: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甲: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乙: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丙:非圣书、屏不视、蔽聪明、坏心志。

丁: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甲:说一千,道一万,句句祖国来称赞,

合:爱国志,代代传,中华民族记璀璨。

书声朗朗颂诗文,传统美德世代存。

经典诵读伴我行,千古美文入心房。

相声小品是我国大众娱乐的主要形式。它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地域性、内容题材的地域性和观众的地域性三个方面。下面是太平歌词传统相声

甲:这个相声啊,讲究是四门功课。

乙:哪四门功课?

甲:说、学、逗、唱。

乙:没错。

甲:今儿我呀,给各位唱一回。

乙:嚯!你唱一回?

甲:我唱一回。

乙:你唱?

甲:啊。

乙:你唱什么呀?你唱京剧,来段评戏,要不也来个流行歌曲?你会唱什么?

甲:你说那个呀,说相声的往这儿一站,唱戏、唱歌、唱大鼓,那不叫唱。

乙:不叫唱?

甲:那叫学。

乙:噢,这叫学?

甲:说、学、逗、唱,这归学。

乙:是呀。

甲:跟人学嘛!

乙:啊。

甲:对不对,我们这唱指的不是这些个。

乙:什么呀?

甲:太平歌词。

乙:噢,太平歌词。

甲:哎,这个太平歌词乍一听很简单,一上句一下句,其实不好唱,可好听,听得是韵味,走的是鼻音。

乙:是呀?

甲:走鼻音,脑后音。

乙:噢。

甲:我给你学一学。

乙:来两句咱们听听。

甲:太平歌词啊,您听这韵味啊,鼻音,(唱)“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啊——”。

乙:嘿!还真有味,好!

甲:它这么个音,这东西越是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气时候,唱出来好听,你听听。

乙:是呀?

甲:(唱)“美景盖世无双啊——”。

乙:哎,还真是鼻音。

甲:(唱)“盖世无双啊——”。

乙:行行行。

甲:(唱)“无双啊——”。

乙:行啦,行啦,老唱这一句,没完了是吧?

甲:过去老先生唱这个唱得好的,有这么几位……

乙:哪几位?

甲:王兆麟。

乙:有。

甲:吉平三。

乙:对。

甲:杨绍奎。

乙:是是是。

甲:唱得好!可惜呀可惜!

乙:什么呀?

甲:几位都已经作古了。

乙:噢,都故去了。

甲:幸亏我还健在呀!

乙:你还健在?

甲:不幸之中的万幸啊!我还在!

乙:你还在干什吗呀?

甲:要不这东西就完了,失传了!

乙:失传了?

甲:就没人会了。

乙:噢,太平歌词没人会?就你一人会?

甲:啊!可以这么说。

乙:嗬!你可真有胆量,会的人多了!

甲:谁?谁?你指出来,哪位?

乙:指出来干吗?我就会。

甲:你?

乙:怎么着?

甲:行,你跟着我这些年对不对,受的熏陶嘛,你算会的,你比他们强,强多了,不过你跟我比你差啊,你没我会的段子多,这点儿你得承认。

乙:谁说的?谁说的我没你会的段子多?

甲:我这多少年了。

乙:你会那几段我哪段不会呀?

甲:我要唱一段你就说不上名来。

乙:不可能!我不但说出名字来,还给你接出下句来。

甲:那我唱一段。

乙:那你唱!

甲:你要接不上来呢?

乙:我要接不上来,这么着,当着各位我磕头拜你为师。

甲:我收你了,各位见证啊,我这人没徒弟,我来一个徒弟吧!

乙:那儿你就收徒弟呀!我说不上来了拜你为师,那我要说上来呢?

甲:你不可能!

乙:不,我要说上来怎么办?

甲:万一你要说上来了,我算你徒弟行吗?!

乙:是这话?

甲:高兴了吧?

乙:一言为定。

甲:啊!

乙:唱吧!

甲:这回咱们不这么拿手拍着了啊!

乙:怎么着?

甲:这得有乐器伴奏。

乙:还有乐器?

甲:你瞧这模样“还有乐器”,外行没见过,见过吗?(甲掏出竹板)拿出来叫你开开眼,你见识见识?这有名,你说得上来吗?

乙:这叫玉子。

甲:嚯!行啊!连这术语都懂?!

乙:这有什么?

甲:别看这两块竹片儿啊,这按我们行话叫玉子。

乙:对。

甲:看着不起眼儿,这东西值钱了!

乙:值钱了?

甲:值钱啦这个,这俩小片儿多了咱不敢说……

乙:啊?

甲:起码也得值一毛钱!

乙:才值一毛钱?

甲:这可不就是功夫钱呗!

乙:怎么还功夫钱呢?

甲:下水道堵了,房管站来通来,咱那儿看着,待会儿人喝水去了,都走了,我拿着斧子过去,“当当”两下……

乙:瞧他找这东西!

甲:这得找那墙角啊,得蹭,来回磨,要不然它扎手,它出刺儿。

乙:是是。

甲:东西不值钱啊,不好打!

乙:还不好打。

甲:不好打,打个点儿你听听,(甲开始打板)嗒得令嗒、令令嗒、嗒得令嗒、令令嗒、嗒得令嗒、令令嗒……

乙:嗯!行!烙过烧饼!

甲:什么叫烙过烧饼啊?

乙:这不面案上那点儿吗?“嗒得令嗒、令令嗒”,这不烙烧饼的吗?

甲:甭耍贫嘴,张嘴就唱。

乙:你唱你的。

甲:接不上来你信吗?

乙:谁说的?!

甲:你听着!

乙:唱!

甲:等着拜师吧!

乙:嘿嘿!没那事!

甲:听着啊!

乙:唱!

甲:比你会得多!

乙:嘁!

甲:(唱)那汉高祖有道坐江山,有君正臣贤万民安。

甲乙:(合唱)有一位三齐贤王名叫韩信,他灭罢了楚国把那社稷安。这一日闲暇无事街前……

乙:行了,别唱了,停停停,《韩信算卦》是这段吗?啊?这我不会是吗?嗯?

甲:会、会。

乙:会,你唱这个干吗呀?

甲:这还不明白吗?

乙:什么呀就明白?

甲:这还看不出来吗?

乙:看什么呀这个?

甲:说明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说明我这个人那啊,心眼儿好!

乙:嗯?

甲:厚道!

乙:这话打哪说的'?

甲:准知道你会这个!

乙:啊?

甲:这叫《韩信算卦》。

乙:是啊。

甲:准知道你会!

乙:啊?

甲:就唱这个!

乙:那干吗?

甲:让你接上来,让你好看!

乙:呀?

甲:哎,对了,心眼儿好!不倔人!虽然说刚才打赌,谁拜谁为师了,说笑话儿,你别信啊!别当真!嘁!真让你拜我为师?咱俩岁数一边大,你算我徒弟,你管我媳妇叫师娘?不合适!给你个脸儿,得!回家吧!回家去吧!

乙:你看看这还照顾脸面?!

甲:啊。

乙:我说你甭照顾面子啊!我就爱较真儿,你就捡我不会的那个唱行吗?

甲:没意思了啊!你要这样自找没趣儿。

乙:不不不,我不怕这个啊!你自唱出来我不会,我拜你为师我认了!

甲:那我可来真的了啊?!

乙:你来呀!

甲:听这个!

乙:别含糊,唱!嘁!

甲:(唱)那隋炀帝无道他行事凶啊,杀父夺权理不公。

甲乙:(合唱)他欺娘戏妹把伦理来丧,他鸩兄图嫂把那纲常来扔。有许多老栋梁都辞别了王驾,他们一个个……

乙:行啦,别唱了,停!《秦琼观阵》是这段吗?

甲: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提醒了,想起来了,这段知道吗?吃功夫,后边这个阵呐,什么八卦连环阵……练嘴皮子,平常我拿这个练功,我自个在屋里老唱,他上我那去,他不进屋,他在外边偷听,嘿!挼叶子!嘿!这人厉害!这人脑子好!

乙:你瞧这种人,人家接上来他说是偷听的!

甲:我老唱嘛!

乙:好好好!这算偷听的,这么着,他把你那压箱子底的,从来没唱过,就连说梦话都没哼哼过的那个你来一段!

甲:有的是!

乙:唱啊!

甲:你听这个!

乙:来!

甲:(唱)石崇豪富范丹穷……

甲乙:(合唱)甘罗运早晚太公,彭祖爷寿高颜回命短,六人俱在五行中……

甲:干吗哪?通上电了?!

乙:《太公卖面》,就这段?打有狗那年就有这段!跑这唱来啦!啊?你蒙我是吧?

甲:行!行!唉!你来这个啊?

乙:怎么着?

甲:这么着!

乙:啊?

甲:这回我再唱一段。

乙:你唱你的!

甲:这回我再唱这段你甭说你接下句,你要能说上这名字来!

乙:您瞧这模样!

甲:今儿我……唉……

乙:嘁嘁嘁!

甲:你看着,我就不信……

乙:你甭发狠儿啊!我看出来了,你就这两下子!

甲:哪两下子?

乙:就这两下子!

甲:有的是!你听这个!

乙:你来呀!

甲:有你不会的!

乙:不可能!嘁!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

乙:行啦!别唱啦!

甲:什么呀?什么呀?我唱的什么呀?

乙:《劝人方》,这段我会,“庄公闲游出趟城西,瞧见了他人骑马我骑驴”是这段吗?嗯?

甲:那是你会那个,《劝人方》谁不会呀!嘁!我这跟你那一样吗?

乙:哎?我听着“庄公闲游”吗?

甲:“庄公闲游”多了!多了!非得出趟城西呀?你琢磨琢磨我唱的跟你唱的它能一样吗?

乙:我听就像《劝人方》。

甲:你听就像?你听过多少?你见过多少?你会多少?这唱完了吗?这刚“庄公闲游……”你就知道下边词了,你倒能耐?真是的,没唱完呢!

乙:那好,没唱完你接着唱!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白)我这跟你那不一样!

乙:不一样你唱啊!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出趟……

乙:一样吧?

甲:(唱)出趟……

乙:嗯?

甲:(唱)城南啊……

乙:哎,出趟城南?

甲:出趟城南!你那出趟城西啊?

乙:啊啊!

甲:出趟城西你别改啦!

乙:谁改啦?

甲:不许改!

乙:没改!

甲:出趟城西!我这出趟城南!怎么样是你那段吗?

乙:不是。

甲:这你会吗?

乙:不会。

甲:要会你把下面那词唱出来?

乙:唱不出来。

甲:这词你有吗?

乙:没有。

甲:服吗?

乙:不服。

甲:没有哇你不服?

乙:再往下唱,它不能就这一句吧?接着往下唱!

甲:当然一大段呐!好几百句呢!

乙:那行!你把唱完喽!

甲:什么?

乙:唱完喽!

甲:唱完喽?全唱完喽你就会了,这叫抬杠学能耐,别来这套,当初我就这么学会的!

乙:你就唱这么一句啊,我是不服!你不是说一大段好几百句了吗?

甲:是啊!

乙:你把它唱完喽!

甲:再唱几句行!都唱完喽你就学会啦!

乙:那行!你就唱几句。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出趟城南啊……

乙:下边?

甲:(唱)瞧见了……

乙:还是一样吧?“瞧见了他人骑马我骑驴”呀?

甲:谁告诉你的?谁告诉你的?谁告诉你的?

乙:那不是你唱!

甲:(唱)瞧见了……

乙:嗯?

甲:(唱)瞧见了……

乙:唱啊?

甲:(唱)有一个老太太,(白)唉!怎么样?瞧见了一个老太太!这你就没有!

乙:没有!没有!

甲:没有吧?

乙:没有!

甲:服吗?

乙:不服!

甲:怎么不服?

乙:接着往下唱!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出趟城南,瞧见了有一个老太太,(白)你看,这你就没有!

乙:是呀!我没有哇?你也没有!

甲:词多着呢!

乙:多着呢你唱!

甲:(唱)……老太太,您要问老太太多大年纪,打罢了新春柳(六)十溜(六)。

乙:柳十溜?

甲:(唱)这一天老太太在家里边儿心里有点儿闷的哼,她要上马路去遛达溜达。

乙:嚯!

甲:(唱)找到了一个百货大公司下边儿有点儿累,看见一块石头台阶她就坐在了上边。

乙:嘿嘿嘿!还赶板!

甲:(唱)老太太抬头这么一看,对面就来了一个人,来了一个老头儿他过马路,老头儿下了班正回家。

乙:嚯!

甲:(唱)老头儿到了自己的家。

乙:到家了。

甲:(唱)进了屋,歇歇腿儿,喝点儿水儿,吃点儿药。

乙:还吃点儿药?

甲:(唱)哈哈笑。

乙:乐啦!

甲:(唱)尿点儿尿。

乙:还尿点儿尿哇?

甲:(唱)睡一觉,睡着了,完了!

乙:嘿嘿嘿!好!

甲:怎么样?哎,这段!

乙:好!好!好!

甲:你没有!嘿!你没有!

乙:哎呀,还“完了”!好好好!哎呀,还别说您这段我还真不会,打听打听您这段叫什么呢?

甲:叫什么呀……

乙:啊。

甲:这名字不能告诉你!这一告诉你全学会了!

乙:嗨!我学这个干吗呀?!没辙、没韵、没板、没眼,根本就没这么一段!

甲:你看这路人他次就着这儿啊!他不会他就告诉没这么一段!他这不是矫情吗?

乙:不是我矫情!这么着你再唱一遍!

甲:再唱?再唱行啊!(唱)第二天早晨天刚亮,老头儿漱漱口洗洗脸,喝了一碗豆腐脑儿,吃了一块饽饽……

乙:哎哎哎哎哎!别第二天呐?!

甲:这都接着,这能唱好几天呢!

乙:嗨!甭接着,还打头儿来!

甲:还打头儿来?

乙:哎!

甲:你不听完头儿了吗?

乙:我还爱听啊!还别说您这段我还真不会!不但我想听,恐怕在座的各位也惦记再听听吧?这么着,我代表各位欢迎您从头至尾可得一字不落的再唱一遍!行吗?

甲:已经听过去了,再唱没意思了!

乙:怎么样?唱不了了吧!

甲:谁说的?

乙:唱得了你唱啊?

甲:还唱这个?

乙:唱!

甲:打头儿来啊?

乙:打头儿来!

甲:还打头儿唱?

乙:庄公闲游!

甲:庄公闲游?

乙:来!

甲:打这儿来啊?

乙:对!

甲:(唱)那庄公啊闲游出趟城南,瞧见了有一个老头儿上大街……

乙:哎哎哎哎哎!不对!停停!刚才不是老太太吗?怎么老头儿先出来了?

甲:这个呀没有听两回的!

乙:我就知道你瞎编嘛!

甲:瞎编呐?

乙:嘿嘿!

甲:编上来就不易!

乙:去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