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伤感经典语录【1】
1、头顶五角星,身穿绿军装,头戴大盖帽,肩扛红肩章。昂首阔步向前进,飒爽英姿显威风,保卫祖国开站岗,钢铁长城守边防。
2、绿色的军装,绿色的军营,守卫着绿色的国土边疆;绿色的青春,绿的理想,奉献给绿色的铁壁铜墙。向给我们带来绿色安宁的军人致敬。
3、08的雪灾虽已远去,军人的身影依然铭记,5、12的灾难早已淡化,眼角的清泪不忍拭去。太多的真诚和感动,让我们对最可爱的军人充满敬意,愿他们阖家欢乐。
4、一起祈祷吧,为救灾的军人!不要在去说为什么不早点空降,不是万不得已为什么要让他们去送命。
5、流血流汗不流泪,勇往直前不后退,不为功名与利禄,只为祖国与人民,选择奋战第一线,视死如归一生赞,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
6、10%信念+10%忠诚+10%理想+10%荣誉+10%团结+10%坚强+10%忍耐+10%机智+10%勇敢+10%献身=100%军人
7、军姿无言,是一种守望,守望着和平守望着万里江山;军姿无言,是一种执着,执着的付出,执着的奉献;军姿无言,接受的是命令,挺立的是尊严,撑起的是天地,捍卫的是和平。
8、雪灾,地震有他们的身影,危难时总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向军人致敬,向他们学习,拼搏进取,八一,我们军民同乐。
9、吼吼吼,吼出个性的坚守;练练练,练出气质的不朽,;演演演,演出坚强的永久;打打打,打出军人的威武;你们,是祖国的骄傲。
10:掉过皮,掉过肉,只为比武争上游;流过血,流过汗,不做掉泪男子汉;爬过兵,卧过雪,心里还是一团火;站过寒,斗过署,默默奉献情永驻。
11:军人的风采是奉献,军人的风采是责任,军人的风采是纪律,军人的风采是忠诚,军人的风采是一股震天动地的气势,军人的风采,一彪炳千秋的史诗!向可钦可敬的军人致敬!
12、军人的潇洒,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用枪林弹雨铸造忠诚;军人的潇洒,在摸爬滚打的训练场,用酸甜苦辣包揽幸福;军人的潇洒,在艰苦的海岛边防,用寂寞代替喧闹;军人的潇洒,是长长的思念,用爱心和真情寄托所有。
13、军人安于清贫因为他恪守一条原则——无私奉献;军人彰显伟大是因为他们实践一个理想——报效祖国。
14、战友是梦,睡也思念;战友是魂,嵌入心田;战友是金,沉沉甸甸;战友是缘,一世相牵;战友是路,越走越宽;战友是福,吉祥无边。
15、当兵的做事雷历风行,当兵的说话掷地有声,当兵的吃苦从不言苦,当兵的倒下也是长城,当兵的恋爱最动真情,当兵的做人特真诚。
16、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军人的步伐,没有什么能比军人宽阔的胸怀,没有什么能化解军人分离时的情愁,也没有什么能代表军人无尽的祝福。
17、都说军人很清贫,我却说我是世上富有的人。我拥有大海万顷浪,我拥有蓝天万里云,我拥有大地万条河,我拥有边疆万重岭,我拥有责任千万斤,我筑起长城守国门。
18、铁血战士,无限忠贞。视死如归,虽死犹生。纵横无敌,威震乾坤。谁与争锋,唯我独尊。铮铮铁骨,扬我军威。躬尽瘁,壮我军魂。全国人民,爱我军人。
19、军人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锻造信念,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把情感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百听不厌是军号,常唱不衰是军歌!本色不改是军装!终生不悔是军旅!生死之交是军人!永远不变是军魂!
20、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英勇抗战的革命先烈;我们不能忽略,如今保卫祖国安定繁荣的战士!八月是军人的生日,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愿军人一生平安!
当兵伤感经典语录【2】
当兵了,才知道一晚上被变态的班长拉十几次紧急集合,是因为班长失恋了心情不好;
当兵了,才知道只要把炊事班的烤鸭偷两只,再买两瓶啤酒送给班长,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当兵了,才知道逢人都要喊“首长”,见人就要打敬礼,所谓礼多人不怪,如果有一次失礼了,领导马上就会在会上批评:某连战士要注意礼节礼貌;
当兵了,才知道寂寞的时候给高中女同学写信,无聊的时候抽根烟,吃完晚饭拿着军用水壶到小卖部灌啤酒,排长看见了就说是开水;
当兵了,才知道还可以不请假,顺着墙根,溜到农家老乡那里买个J腿,吃个变蛋,不过在路上被军务参谋抓住可不得了;
当兵了,才知道军人的使命神圣,岗位特殊,地位重要,广受爱戴,是“最可爱的人”,只是一回家人家都说自己傻乎乎的;
当兵了,才知道奉献的意思是抗洪抢险的时候人人把你当亲人,平时没事了人人把你当没人;
当兵了,才知道部队是个围城,没当兵的送着礼拼命想进来,当兵的苦熬着日子天天倒计时算着退伍的那一天;
当兵了,才知道部队也是个大社会,如果想学驾驶、学厨师、学技术、考军校、转士官、提干、评优秀士兵、甚至休假,要想达到目的,干得不好不要紧,没有关系不要紧,上银子是硬道理;
当兵了,才知道部队是一个大熔炉、一所大学校,好人进来可以学坏,坏人进来可以学得不好不坏;
当兵了,才知道退伍时的复杂情感,没人留恋部队,但没人不留恋战友,为了退伍高兴得眼泪直流,为了离别悲伤得眼泪直流。
当兵了,才知道部队的苦和比农村的苦更苦,在农村自由自在,而在部队二十四小时都不属于自己;
当兵了,才知道部队的新兵训练是魔鬼式的,不把手练得拿不动筷子、不把腿跑得肿起来、不把人训得尿血,就不算真正的训练;
当兵了,才知道什么是反侦察,当营长打着手电来查哨的时候,要赶紧通知正在吃烤鸭、喝啤酒的班长,迅速打扫现场,恢复睡眠状态;
当兵了,才知道营长第一次来查哨就说班长上厕所了,营长第二次来查哨就说班长刚才有人找出去了,营长第三次来查哨就说班长刚刚还在,这会儿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当兵了,才知道晚上轮到自己站岗如果睡忘了,第二天一起床一定要在哨本上补上自己的名字,否则下场会很惨;
当兵了,才知道如果食堂的伙食不好,一定要多提意见,当很多人都在提意见的时候,至少可以在一个多星期内都吃得好一些;
教材分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朗读课文
三、内容分析
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战士思乡
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 战争(板书)
2.划分段落
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
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
明确:1)逐渐加深
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 柔 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 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
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
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
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
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
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
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
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
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
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
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评价:
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四、小结
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拓展阅读:采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其日之远也。”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心忧而且岁暮,眼看着物候迁移,自己久戍未归,这种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而这种感人的`忧愁之情又通过“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表现得无可遮拦。
时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岁暮,思归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况还“载饥载渴”,更进了一层。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归聘”,不仅军旅生活饱尝饥渴之苦,且驻防营地也不固定,当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个音讯,这更使人产生不定的心绪,无可依傍,也无可慰藉。心忧岁暮,征人望乡,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靡室靡家,不是说自己真的没有家室,而是说,虽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离,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有家也等于没有家了。“王事靡盬”,战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这里叠用了两次“玁狁之故”,不仅点明久戍不归、心忧如焚和载饥载渴的原因,且以决心抵御外侮的愤激语气,与前三章中岁暮望乡的忧愁之情取得某种平衡,并转入下章对军旅生活充满昂奋的回忆,振起全篇,请看以下两小节:
起句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以常棣花之绚烂美丽,喻我方高大的将帅之车,在形象、色彩上兼有与薇菜起兴对比之意。描写将帅戎车,诗人把镜头对准了最能体现军队精神面貌的战马。戎车既驾,车驾前的马是“四牡业业”,“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以“业业”、“{马癸}{马癸}”、“翼翼”表现驷马之高大、威武、强盛和训练有素。从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这些高大、威武、训练有素的战马不仅是军队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战时将帅的凭依和士卒的掩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高头大马后面,是搀着强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因此,“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战则捷,居则戒,与首章“玁狁之故”呼应。至此,全篇气势为之一振,诗人在凯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结束了自己的回忆。
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 (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1、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2、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杜甫
3、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6、为国捐躯,虽死犹荣。——荷马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吴研
8、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陈寿
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11、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甲?丈夫不救国,终为愚人!——陈恭尹
1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13、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14、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5、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
16、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
17、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8、古人有九死而未悔的'爱国之心,今人有百折而不挠的爱国之情。——佚名
1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戴圣
21、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22、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彭定求
23、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2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5、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6、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27、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28、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29、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3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31、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32、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3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4、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35、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36、忧国忘家,捐躯济难。——陈寿
37、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8、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岳飞
39、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于谦
40、哨卡,是祖国大门的铁锁钥匙,紧攥在战士的手中。
41、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杜甫
4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吴研
44、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陈寿
45、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46、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甲?丈夫不救国,终为愚***!——陈恭尹
47、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8、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
4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戴圣
50、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51、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5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53、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54、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5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56、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5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陈寿
58、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59、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60、军人的爱并不排斥黄错的漫步,海边的嬉戏;但更多的却要洒落在边防小路上,交付给闪光的枪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