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汉朝老百姓经典语录 正文

汉朝老百姓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6 21:57:46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

2、草木秋死,松柏独存。——刘向

3、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班固

4、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

5、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东方朔

6、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刘向

7、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

8、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刘向

9、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班固

10、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

1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12、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刘向

13、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刘向

1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15、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刘向

1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班固

1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

18、欲生无一物,欲死无一可。——蔡文姬

19、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蔡文姬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将琴代语兮,慰我彷徨。——司马相如

2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

23、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刘向

24、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刘向

25、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

28、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刘向

29、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司马迁

30、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刘向

31、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32、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刘向

33、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刘向

34、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班固

35、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刘向

36、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东方朔

37、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蔡文姬

38、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司马相如

3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

40、为地战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刘向

41、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卓文君

42、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刘向

4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刘向

4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

45、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班固

46、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司马相如

47、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蔡文姬

48、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者。——项羽

49、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班固

5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

武帝刘彻将要征伐南越,不断派人督促地方加快粮草的征集,可听到的却是一片叫苦之声,长年对匈奴作战,百姓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榨了。在政治上越来越老辣的汉武帝并不着急,只是命人对政绩考核政策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加大了征粮征税所占的比重,他知道政绩考核事关官员们的切身利益,只要这根指挥棒一动,他们就会随着翩翩起舞。果然,政令下达,地方官员们便忙碌起来。在激烈的政绩竞争中,只有一个人不为所动,甚至甘于落后,他就是左内史倪宽。

左内史,相当于后来的京兆尹,是汉朝首都長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的行政长官。倪宽出身贫寒,从小就跟父母下地种田的经历,让他深知稼穑的艰辛,非常体恤民情,上任伊始,就常到民间访贫问苦,倾听百姓的呼声。当他得知关中地区虽然土地肥沃,却因常年干旱少雨,百姓生活困苦,就在秦时修建的郑国渠的基础上,倡导修筑了六条渠道,史称“六辅渠”,改变了郑国渠上游南岸十年九旱的局面,农民深受其益。他发现很多农民在春播秋种时因无存粮或无钱买种子而使土地荒芜,便决定由政府借贷给贫民,等庄稼收了以后再用粮食还贷。在税赋的征收上,他同样采取了许多人性化的办法,征收时会仔细审核每一户老百姓的生活宽裕与窘迫,量力而收,能征多少征多少;对于有困难的,可以暂缓征收。这些办法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可对倪宽来说,却没有一点好处可言。

一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人,能混上这么一个级别的官职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倪宽的属下善意地提醒他说,“你这样做,对百姓是有好处,可你的政绩考核不过关,头上的乌纱帽可难保啊!”倪宽淡淡一笑,说:“横征暴敛、杀鸡取卵,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如果为了一已之利而不顾惜百姓的痛苦,官做得再大又有什么用处呢?”

结果可想而知,中央阶段性考核成绩出炉,倪宽毫无悬念地被列为了最下等。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考核末等的,应当。

或许是在意料之中,听到这个消息,倪宽淡然处之,并没太当回事,甚至做好了卷铺盖回家的准备。谁也不曾料想的是,当地的百姓听说了,比倪宽还要着急起来,他们口口相传,竟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定要留住这位好官。

于是历史上最动人的场景出现了,没有谁动员,也没有谁组织,关中地区的百姓自发筹集钱米,富裕的多出,贫穷的少出,大户赶牛套车,小户担挑背负,在前往长安的道路上,缴纳粮款的百姓和车辆前脚接着后脚,连绵不绝。不出几天,关中地区不仅所欠租税全数收齐,还大大赢余,考核分数自然也节节上升,最终成绩迅速攀升到了其他郡县之上。

这件事传遍京城,汉武帝沉思良久。他一生征服天下,所信奉的只有武力,现在倪宽告诉他,真正的征服在民心,而爱是唯一的武器。

不久,倪宽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聚怒用得好。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