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看破、放下、自在」,什么都放下,什么都自在!我们放下不是外面,而是自己的身体。心无贪恋,什么也不贪,意不颠倒,你也认识自己不会颠倒,不求名、不求利、不搞名誉,你看看什么法师、什么法师,那是人家给加上的。自己根本不沾边,因为这属于名。
【语录】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供养师父的钱也不指定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供养的心是大慈大悲心,舍出去就算了。你舍了还弄个绳子绑着,那这个功德就有局限了。
【语录】希望我们的佛弟子,大家都发愿!愿这个世界消除灾难,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念十声「地藏菩萨」也好,念一部《心经》也好,就只要几分钟,效果如何?你不要问。为什么?这个效果是你所看不到的。
【语录】我们是佛弟子、是学佛的,学佛的语言,观想佛的语言教我们怎么做,重点是要去做。
【语录】什么叫禅呢?很简单,大家把「禅」字拆开,极简单的启示,无言说无文字,以这个为宗旨。禅呢?禅定的「禅」,这边是「示」,那边是「单」,就是「简单启示」。什么叫「简单启示」?无言说、无文字、无形相,一切都不立,这叫禅。这是以眼会眼,以心会心。
【语录】出家人把一切幸福供养给人家,把悲哀留给自己,痛苦留给自己,愉快供养给别人,这是佛的宗旨,利益众生。有两句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幸福」,都是为别人,没有自己。
【语录】我们佛教的因果论,该你有的,谁也夺不去;你没有的,你强求,不灵的了。
【语录】身为佛弟子,修行绝对不可或缺。修行该如何入手?怎样才能做到自利利他?“在家道友不要贪多。随时随地都能做的,内心念个佛最好。或者你相信观音菩萨,就念个观音菩萨;或者是地藏菩萨,你永远在念,地藏菩萨永远加持你。”
【语录】舍的时候当然是没有求他将来好的时候回报。没有求回报的心,舍了就是舍了,清清静静。这个功德就大。
——自扯自蛋《扯经》
【小和尚,听说你喜欢我?】
【不好说喜欢,只是看见你会乱】
【听说你还想娶我?】
【不好说想娶,只是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妈蛋,油嘴滑舌,你丫天秤座的吧?】
【阿弥陀佛,心直口快,女施主别不是天蝎的吧?咱俩正合】
【合你大爷,你们佛门弟子还信这个?我爹怎么带的队伍。】
——自扯自蛋《扯经》
【小和尚,你到底喜欢我吗?】
【喜欢】
【出家人不打诳语?】
【出家人连肉都不吃连姑娘都不泡,他们的话你也敢信?我师父说,出家人的话都是诳语。小北,这话不是出家人说的,这是我说的,我喜欢你。】
——自扯自蛋《扯经》
【皆是虚妄,为何不能交媾?】
【有本事自己寻缘。】
【万法皆空,为何不能食肉?】
【庙里没有闲钱。】
【梦幻泡影,为何不能蓄发?】
【你师娘摸不习惯。】
——自扯自蛋《扯经》
如是我闻:时,佛见须菩提静坐莲台吃面,
佛问,须菩提,何不就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念经已经够臭了。
——自扯自蛋《扯经》
【一切如梦幻泡面,有蒜就蒜,没蒜就算,观自在,望远山,一切有为法,当做如是观】
【师父,我爱吃米饭。】
【.....好了,今天的早餐,啊不,早课就上到这里吧。】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你法名为什么叫空舟?】
【大方丈说我度不了人,也难自度,所以赐名空舟,由我自横。】
【那我还跟着你干嘛....】
【你执念太重,跟着谁也到不了彼岸,不如索性和我负负得正。】
【为什么啊?】
【你看,你总问为什么。】
——自扯自蛋《扯经》
【澈丹啊,念经只是基本功,做好和尚还得会解签,趋妖,看风水,做慈善,心理辅导,编造彼岸,装看得开,装悲天悯人,装笑口常开。佛法无涯,你慢慢学吧。】【师父,做和尚好难,要不咱们出家吧?】
——自扯自蛋《扯经》
【傻孩子,能吐出来的就不是酒了。】
【师父,你说我是不醉了?】
【这你得问小北。】
【小北不理我。】
【嗯,你没醉。】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易筋经》听起来很牛逼啊,我想学。】
【那是通过刺激经脉给自己带来快感的土办法,都是买不起麻追不上姑娘的和尚才练的。】
【我好像就是....】
【可我不是,所以不会,哦耶。】
——自扯自蛋《扯经》
【师父,其实那迷魂经你没给师娘念过吧?】
【你怎么知道?】
【我昨天听见师娘让你跪搓衣板儿来着】
【...那是我们夫妻间的小游戏】
【你怎么不念啊,念了师娘不就全听你的了么?】
【这些伪科学的东西怎么能信,再说,她要是全听我的了,我们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
——自扯自蛋《扯经》
【师父,你说,我和小北,我是不是自作多情?】
【自作虽苦,但看你这个贱兮兮很享受的样子,多情想必是快乐的,你还抱怨什么?】
【别跟我打哈哈,我知道今天小北来找过我,她说什么了?】
【别问,万一不是好话呢?】
——自扯自蛋《扯经》
【师父,你说大方丈知道我和小北的事儿吗?】
【大方丈什么不知道。】
【那他怎么不管?难道他看我还行?】
【别臭美了,大方丈那是对自己的女儿有信心。】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其实我应该叫你师父才对吧?】
【没事儿,输入法怎么默认的就怎么叫吧,随缘。】
——自扯自蛋《扯经》
【这招好,再用啊。】
【别提了,后来确实有人模仿,同样动作,喊完正等鼓掌呢,那评委老和尚气得哆哆嗦嗦地骂,你们这行为艺术还有完没了?踢坏门不赔也就算了,还老拿《道德经》里的词儿冒充佛法,以后我们还能跟道士见面儿么!给我滚出去!】
【哈哈哈这倒霉蛋是谁啊。】
【咱们大方丈。】
——自扯自蛋《扯经》
【这诸般经义,确实是安身立命之技,练到能随口占
【没事儿,小北走我就跟着呗。】
【得,这就已经没救了。】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今天晚上我能不住庙里么?】
【别装了,出去冻一夜回来和师兄弟们吹牛逼的事儿我也干过,想开点儿吧,色即是空。】
——自扯自蛋《扯经》
【澈丹,为师是为了让你哄小北才给你看我的情书,你自己用心研究就好了,干嘛到处嚷嚷啊?】
【师父,你还挺不好意思。】
【不是,那当年不是给你师娘写的.....】
【我说你怎么有点儿肿.....】
——自扯自蛋《扯经》
【澈丹,此番云游,有何感想?那儿好玩儿么?】
【师父,你竟然也会问这种问题,用你的话说,这红尘里哪有什么好玩儿不好玩儿。】
【唉,主要是你师娘想把蜜月补上。】
——自扯自蛋《扯经》
【师父,你好久没给我讲经了。】
【你不是最烦听经么?】
【我觉得将来要和小北生活在一起,还是得有一技傍身,你看,你不就是靠经念得好才能留住师娘,才能做得禅师的吗?】
【这孩子,这话别跟别人说,来,为师给你讲一段儿愣严,这活我熟。】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你什么时候教我武功?】
【佛门中人,慈悲为怀,大方丈有令,
我们这种清净小庙,不可学少林喊打喊杀。
为师传你诸般经义,读懂念通,内心强大,
见着那些花拳绣腿的,舌灿莲花,灭他们跟玩儿似的。】
【师傅,我懂了,知识就是力量。】
——自扯自蛋《扯经》
【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呆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还想她呢?】【嗯。】
【那就别控制了,为师传你一套迷魂经。】
【你怎么不用?】
【此经一生一念,一念一缘,我已经有你师娘了。】
【我靠,那我还是等等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吧。】
【操,没用,都会腻的。】
——自扯自蛋《扯经》
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3、以上求佛道之心觉悟人生,以下化众生之心奉献人生。
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5、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7、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8、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1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1、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13、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14、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15、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6、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1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9、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20、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21、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2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则。
23、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2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2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2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27、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28、“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2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30、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1、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32、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33、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34、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3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6、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37、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38、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39、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4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41、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42、“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43、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44、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45、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46、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47、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4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49、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50、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