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关于计算机的名人语录 正文

关于计算机的名人语录

时间:2025-05-12 07:50:03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然而,重新创业又谈何容易。虽然帕特森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只好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40岁的创业

40岁的年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早过了创业的年龄,但沃森不这么想,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潜力还远远没发挥出来,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弗林特是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号称“信托大王”。他对沃森的才干早有所闻,旋即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等。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沃森之所以对这家公司感兴趣,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产品。他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最初,因为沃森曾经被定过罪,董事们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经理,但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但是大家在心里是看不起他的。公司里沃森是孤立的,只有弗林特一个人支持他。从1914年到1924年,沃森就这样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着,发挥了当初死缠烂打当上推销员的精神,用自己的成绩改变众人对他的歧视。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他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霍勒利斯制表机。不久,政府部门也采用了制表机。沃森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机——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订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是年,沃森刚满50岁。

反传统智慧应对经济大萧条

20世纪30年代初,IBM开始进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的托马斯·沃森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多么重要,将怎样改变世界。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几乎使所有公司破产,IBM的股票也一度暴跌。沃森坚持相信对付经济大萧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一些人开始酗酒,另一些人轻易坠入情网,沃森的“嗜好”则是雇用推销员。

当其他公司大批裁员时,这种大量雇用职员的做法被人们视为疯狂的举动。不过,正是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能够承担5年后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订货。IBM的公司规模由此扩大了两倍。同时,托马斯·沃森作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被载入美国商业史。

21世纪就要到来了。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槛,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时,不能不提及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着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IT名人的

戴尔在少年时期就想象力丰富,奇思妙想迭出。读高三时,戴尔经常听到同学们谈论想买电脑,但由于售价太高,许多人买不起。戴尔心想:“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并不高,为什么要让他们赚那么丰厚的利润?”一般人想到这儿,大都会停留在诅咒经销商上,而不再深入下去了,但戴尔继续想到:“为什么不由制造商把电脑直接卖给用户呢?我如果把制造商的电脑比以商场上便宜的价格直接卖给用户,肯定会受欢迎。”

戴尔知道:IBM公司规定,经销商每月必须提取一定数额的个人电脑,而多数经销商都无法把这些货全部卖掉;而如果存货积压太多,经销商会损失很大。于是他找到经销商,他们为了周转资金,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按成本价把积压的电脑卖给了戴尔。戴尔把电脑拉回宿舍,加装配件,改进性能。这些经过改装的电脑,价格便宜,性能先进,很受欢迎。戴尔见到市场需求巨大,于是在当地刊登广告,以市场零售价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装过的电脑。不久,许多商业机构,医生诊所和律师事务所都成了他的顾客。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戴尔每月已能赚5万美元。在学业与创业之间,戴尔陷入了两难境地。戴尔不愿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决定退学。经过和父母协商,父母同意戴尔在暑假试办一家电脑公司,如果办得不成功,到9月就要继续回学校读书。得到父亲的应允后,戴尔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戴尔仍然专门直销经他改装的IBM个人电脑,第一个月营业额便达18万美元。高中毕业的时候,戴尔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7000万美元。后来,戴尔停止出售改装电脑,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脑。

IT名人的

“风清扬”一身武侠古装打扮,步履轻灵,走上舞台,几句简短致辞后,他为大家即兴打起了太极拳。这是马云20XX年5月l7日在广州“淘宝大会”上的亮相。

这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公开演练太极拳了。人们习惯性地将之视为“作秀”,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练“杨式太极拳”已有十几年了。

20XX年,中央电视台要拍《笑傲江湖》。马云听到后非常激动,到处打探消息、找关系.想出演“风清扬”,那个时候,这个角色已经自了人选,而且人家会武功。马云建议比武决胜负。“约好两人都从一个桥上经过,谁先被打到桥下,谁就输了。谁赢,准上。”

后来,马云没有被选上。回到公司,马云把办公室的名字统统换成金庸武侠小说中武林圣地的名字,甚至用金庸小说里的武功秘籍来命名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20XX年,用来概括阿里巴巴9条价值观的“独孤九剑”,来自金庸的《笑做江湖》。20XX年,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被精炼成“六脉神剑”,来自金庸的《天龙八部》。

后来,创办淘宝网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角色来当自己的花名。马云为自己选的花名是“风清扬”:“我最喜欢风清扬,风清扬出手无招,这是我最向往的境界。”

在《笑傲江湖》里,风清扬的绝学是“独孤九剑”。独孤九剑分九式,讲求料敌先机,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虽只剑一式,却变化无穷,学到后来,前后式融会贯通,威力大增。独孤求败就是凭借这套剑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六脉神剑”是《天龙八部》里大理段氏的祖传武功绝学。六脉神剑并非真剑,乃是以一阳指的指力及浑厚内力,独辟蹊径,化成剑气,有质无形,犀利无比,有如真剑,故谓之神剑。一阳指是习得“六脉神剑”的基础。

二者的区别是,“九剑”依仗有形之剑,讲求速度,在敌人出手的一刹那察觉敌人的破绽,依靠速度克敌制胜。而“六脉”主真气,根本不用剑,真气从指尖流出,有质无形,所指即剑,克敌于无形。更重要的是,“九剑”主胜败,而“六脉”主济世。“九剑”到后来是“天下无敌,求一败而不能”,“六脉”从一开始就是“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按照中医阴阳思想,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发。小说中,一灯大师就是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的。

这种区别也反映在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上,九剑主运营,“创新、激情、开放、教学相长、群策群力、质量、专注、服务与尊重、简易”,这九条原则形成“独孤九剑”,成为阿里巴巴创业时期飞速成长的秘诀;而“六脉”主精神,“六脉神剑”里二剑说做人——诚信、激情和敬业:两剑说做事——团队合作、拥抱变化;一剑是阿罩精髓——客户第—。

马云将“独孤九剑”变化到“六脉神剑”,其精神实质是:阿里巴巴讲求的已不再是“速度”和“攻守”,而是“目的”和“价值”;阿里巴巴从探求“如何”正确地做事,到明白应该做“正确的事”,以及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四十岁之前凭借“重剑无锋”横行天下的马云,如今,要从“一阳指”开始修炼。

剑法最高境界是“从有招到无招,无招胜有招”。马云告诉他的高管们“忘记手中的剑”,不要整天盯着报表、利润、股票等数字看,而是要看“你为客户做了多少事情,创造了多少价值,多少人因为你做的事情,成为了公司的客户”。

做过马云的秘书的周岚说,马云经常以杭州张生记的服务为例,“做销售的关键,是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面的钱。如果你仅仅盯着他的钱,是不可能把客户服务好的。你可能会赚他一时的钱,但是,客户终究有一天会逃走”。

“我们决定一个业务要不要做时,不是问这个业务可以赚多少钱,这个业务竞争对手怎样,而是看这个业务是给谁做,客户到底需要不需要这个业务。”支付宝副总裁邱昌恒说。

因此,马云取消了阿里巴巴各个了公司总裁的绩效考核和盈利限制,甚至对淘宝网总裁陆兆喜提出,今年每季度不能超过盈利的上限,而是以“满意”还是“不满意”来看待自己工作的效果。“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这是太极推手的智慧。金庸说过:“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今天,崇拜金庸的马云,分享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钱包,而是心灵。

IT名人的励志故事:王志东谈创业经验

王志东,广府东莞人,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的一手缔造者;先后创办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领导新浪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在NASDAQ成功上市。2001年创建点击科技,在国内首创协同应用理念,带领点击团队,融合软件、互联网和通讯三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出新一代网络通讯平台“竞开即时通讯平台”。

“所以年龄不是问题,不管你做什么行业,在IT这个行业,在软件、网络这个行业,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我们都能够找到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创业的例子,老当益壮绝对不错,什么时候都适合创业。”王志东说。

那么年轻人适不适合创业呢?王志东说,“当然也适合。二十岁创业的例子不少,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绝对不假。”

最近几年媒体上经常会有人感慨所谓的80后,80后新贵,80后CEO,现在大家都在期待90后的一个创业者。

王志东认为这样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想当年我出山的时候,我在业内被老前辈挖掘,在他们亲手把我捧到台上的时候,我是多大呢?91年应该说是我第一次在业内创造自己的名声的,那时候我24岁,今天同样24岁的年轻人,应该是在84年左右,那时候我是典型的80后啊。”

除了谈及创业的年龄问题外,王志东还谈及了其他6个关于心态的问题:时机问题、学历问题、理想、责任、共赢和健康问题。

关于心态,王志东认为,不管你是什么时候想创业,任何时候都是好时机。不要埋怨自己的年龄,不要埋怨自己的出身,不要埋怨自己觉醒的时机、时间。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就跟奥巴马他爸生在肯尼亚,怎么会想到他会成为美国总统他爸呢。一切都有可能。机会永远存在。

他还劝慰计划创业的人,学历也不是问题,先学MBA再创业有可能是错的。

最后他总结称,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懂得如何去平衡和兼顾各种看似矛盾的目标,企业要做得好,家庭要稳定,身体要健康,钱挣得着,然后名声也能够非常好,其实能够达到这样一种所谓和谐的境界,才是企业家应有的一个最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