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选词填空经典语录 正文

选词填空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0 16:10:02

1新人教版七年级《 我的老师》复习练习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én)

C.海鸥(ōu) 磕头(kē) 时辰(chen)

D.模仿(fǎng)温柔(róu) 纯真(chú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3.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 (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4.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 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 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___________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____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7.《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8.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 ________。

9.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 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 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 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 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温故而知新(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 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1

《槐乡的孩子》

一、照样子,把课文中的词再写十个。

槐树、花苞、仔细、树丛、染料、勤劳

耷拉、翅膀、黎明、飞舞、觅食、晴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形近字组词。

槐( )苞( )淡( )飘( )换( )钩( )

愧( )包( )谈( )漂( )唤( )沟( )

炊( )载( )梢( )篮( )辫( )粮( )

吹( )裁( )悄( )蓝( )辩( )娘( )

粒( )丛( )青( )捡( )投( )蜜( )

立( )从( )清( )脸( )没( )密( )

三、填合适的词语。

( )的孩子

( )的清香

( )的歌声

( )的微笑

四、填合适的字。

( )人( )意、( )( )炊烟、( )人( )目、满( )而( )

( )风( )动、月( )柳( )、( )上( )下、( )丽多( )

五、在文中找两旬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淡淡的( )长长的( )蜻蜓的( )

快乐的( )甜蜜的( )火热的( )

七、把下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好。

( )到了那里,老师给我们分了工,我们就干起来了。

( )不到两个小时,三十五棵小树就挺立在公路两旁了。

( )李强扛树苗,亮亮挖树坑,我和老师抬水,大家忙个不停。

(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东郊公路旁种树。

( )望着一棵棵小树,同学们蹦呀,跳呀,别提多高兴了。

八、按原文填空。

( ),( )一天的孩子们带着( )进入( )。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 )的长钩刀、( )。明天,只要是( ),孩子们又将( )到( )的劳动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2

《爬天都峰》

(1)同音字:

爬( )扒( )耙( )峰( )风( )疯( )

似( )寺( )饲( )仰( )养( )痒( )

辫( )辨( )辩( )遍( )苍( )仓( )

奋( )愤( )粪( )居( )拘( )鞠( )

勇( )永( )

(2)形近字:

峰( )蜂( )逢( )顶( )领( )项( )

苍( )舱( )抢( )仰( )迎( )柳( )

勇( )通( )涌( )居( )据( )锯( )

似( )拟( )

(3)选词填空:

似乎、忽然、终于、居然

①他平时成绩不太好,可是这次考试( )考了全班第一。

②我们正在操场上踢足球,( )下起了大雨。

③爸爸看了一眼就走了,( )不太喜欢这幅画。

④你( )来了!我们已经等了很久了。

(4)“勇”字的部首是( ),可以组成( )( )。

表示“看”的词语有( )( )( )( )。

(5)填空:

引人( )、一本( )、白发( )、千( )万( )

争( )斗( )、欢( )乱( )、绚丽( )、惹人( )

我站在( )脚下( )头望:啊,( )这么高,在( )上面哩!我( )得上去吗?再看看( )的( ),石级边上的( ),( )是从天上( )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段话写了天都峰两个特点:又( )又( )。“我”心里( )。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3

《金色的草地》

一、读一读,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蒲公英(pú、pū)

玩耍(shuǎ、suǎ)

哈欠(qiàn、qià)

合拢(lóng、lǒ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1、我在河边guān chá( )地形,准备diào yú( )。

2、让孩子尽情地wán shuǎ( ),他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lè qù( )。

3、我xǐ huān( )shèng kāi( )的pú gōng yīng( )花。

三、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耍( )欠( )

要( )人( )

钓( )睡( )

钩( )锤( )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

2、吸引人们注意。(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绿色的草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妹妹快活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屋子里跑来跑去。

六、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的主要事情是( )。

A、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B、“我”和弟弟早晨起床去钓鱼。

C、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D、“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颜色的原因。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看出句中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如何判断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3、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 ),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 )。

A、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B、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张开了

八、课外阅读。

奇妙的植物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的绒毛能分泌一种黏性很强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这种黏液小虫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一到两个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几张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他发现那园中的花木,竟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就开始正式试验,他发现听音乐的田里的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茁壮,平均株高要超过30厘米。

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有能预报地震的山宇藤,有能净化水体的水葫芦,还有会“咬人”的漆树……

1、短文主要写了两种奇妙的植物,一种会________;另一种能________。

2、毛毡苔是怎样捕捉飞虫的?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4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给引号内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坪“坝”(bà、bè)、阿“昌”族(chāng、chān)、德“昂”族(āng、áng)

二、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呢?

_______________。

三、填词练习:

( )的民族服装、( )的小鸟、( )的国旗、( )的铜钟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5

《灰雀》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ī què jiāo wài kě xī nán hái

( )( )( )( )

chéng shí fěn bǐ dòng sǐ、huò zhě

( )( )( )( )

二、火眼金睛,用“√”在下面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生字或词语。

1、寒(冷、拎)的冬风呼呼地吹着,他站在巷口(冻栋)得直发抖。

2、列宁在郊外(养、差)病时,经常到白桦树下看看灰(雀、省)。

3、列宁(非常、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居然”和“果然”的区别:“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傍晚(居然、果然)下起雨来。

三、将词语与它的意思连起来。

自言自语 自己对自己讲话。

惹人喜爱 指歌声、鸟鸣声悠扬动听。

婉转 抬着头向上看。

仰望 引起人的喜爱之情。

四、照样子,写一写。

例:那只灰雀在枝头歌唱。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1、妈妈在公园里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跟着老师去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人物对话,猜猜他们当时心里会想什么。选一选。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时,男孩在想( )。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时,列宁在想( )。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时,男孩在想( )。

4、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时,列宁在想( )。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kāipì fèixū  miǎntiǎn téngxiě jiān sè

(   )(   )(  )  (  ) (  )

二、用“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按顺序在()改正。(3分)

1、七八十台逢刃机发出的燥音震耳欲聋。(    )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滥不甚,到处都是血迹。(    )

三、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你肯定能写出来,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6.5分)

一如(  )往 雪上加(  ) (  )胜于( )

来日方(  )  (  )(  )不安

1、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并不那么准确,但(    )。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   )的心房。

3、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    )地鼓励我。

4、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    )。

5、我会用剩下的一个四字词造句。

四、默读下面四个句子,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在( )里打“ √”(2分)

1、东湖的春天是最美丽的时候。     ( )

2、满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鲜艳的映山红。 ( )

3、在森林里,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和各色的花。( )

五、在句子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1、我( )腼腆( )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的确是我写的。

2、( )我是母亲,( )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3、( )发生了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六、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写一句类似的课外名言警句。(3分)

兄弟敦和睦,        不在于饰貌。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孝在于质实,        朋友笃诚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七、结合课文内容,读读下面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写在括号里。(2分)

1、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

八、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想必你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歌颂父爱母爱的诗或名言警句了吧。试试写下来歌颂一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吧。(2分)

九、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联系你平时课外阅读和搜集

我平时通常用     、    、    等方法搜集资料,我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4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得嚷道:“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抚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侯,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1、给第二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分)

3、写母亲看诗后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了写母亲赞扬我以后,我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默读带横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4分)

问题:

5、当母亲赞扬我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后,我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4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5分)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翘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的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短文加上标题。(1分)

2、在原文中找出下面的近义词。(2分)

锋利(  )痛苦(  )不谋而合(  )坚定(  )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2分)

4、请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找出弟弟情绪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5分)

当弟弟碰见爸爸时,弟弟

当爸爸走了后,弟弟

当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

⑵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5、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你能用“  ”画出这句来吗?认真读读这句,从这动作和神态中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2.5分)

6、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小练笔。(5分)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母爱慈祥,父爱严厉。有的同学喜欢鼓励性的爱,有的同学喜欢严厉的爱,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哪种爱,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习作。(35分)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要求:1、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