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接孩子,孩子哭丧着脸,说受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欺负,问明情况后,即带他回家.谁知孩子一路情绪发作,又是推又是搡,气得我顿时把车往边上一放,重重的把孩子教训了一顿。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冲突很正常,并没有到那种非去处理不可的地步,这么点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冲突?不管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解释是别人欺负他的。
可是孩子的一句话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妈妈,我已经被他们欺负很多次了,就是因为你不肯我去跟他们计较,他们才这样放肆的!”我顿时楞住了,因为平时孩子不管跟我告什么状,我一概对他说:“你自己去处理吧,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自己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突然感觉到今天孩子的话确实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时,我耐下心来问他:“他怎么打的?”“我们在那里打球,他们也要在那里打,因为我们先去,所以他们没有抢到位置,然后他们就愤愤不平的在那里骂骂咧咧,我本来是想离开了,可是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啊!所以我就不想让他,这么不懂道理的人我凭什么要让他啊!”“后来呢?”我接着问,“后来,他看我没有走的意思,直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把我推倒在地上,你看我手上的这块皮就是这样硬生生的被水泥地插破的,我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想想怎么有这么残忍的同学,他们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啊!”孩子边说边抹眼泪,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我顿时心揪了起来,先不去追究谁对谁错.万一孩子真的不注意,这猛的一推,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想马上找下学校的老师,让老师关照一下孩子,这真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我正想掉转头去学校找老师谈下,孩子一把把我拉住:“妈妈,算了,还是别去了,到时候你去找他们老师,老师肯定要惩罚他们,老师一惩罚,这个同学肯定要找机会教训我们,以后更加要欺负我们了啊!”想想孩子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好粗鲁,每次孩子只要一告状,不是被我狠狠的教训一顿,就是让他自己去琢磨,原来孩子在经历着煎熬!而我却没能解开他的心结。
晚上吃好饭,儿子与我聊天,我问他:“现在还恨刚才的那位同学吗?”“还有点,但比刚才好多了!”“为什么?”我反问他。“毕竟我们也有错的呀!就那么一个乒乓球台,我们霸占了,他们就没得打了啊!但是我还是恨他下手太重了!”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冲儿子笑笑:“算了,原谅他们吧!毕竟你们玩的时间比他们长了很多,他们心里有点不服气也可以理解呀!”“不过,妈妈,我觉得你还是要去跟我们学校的老师反映一下,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我经常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又不知道应该向谁去反映,我怕反映到老师那里,反而被老师误会我事儿多!”孩子又开始忧虑起来。“好的,我会去的,你放心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只能这样回答他。面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碰到,如果真的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让我们去跟老师“汇报”,那么老师一天到晚就处理孩子们的这些所谓的纠纷都不一定忙的过来,可是这些我们大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找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和谐的相处,我们大人不应该推卸责任,应该还孩子一片蓝天!
孩子首次求助时父母的反应与处理,决定了以后遇到问题,孩子愿不愿意再告诉父母。父母知道孩子受欺负后一定不要用下面的方法
1、责怪自己的孩子。开始质问孩子“你之前怎么都不说!”、“不是告诉你,不可以让人家随便动你东西呀。”
2、大发脾气扬言要找对方算账。这样可能导致他在同学间的处境更艰难。
3、不同孩子的倾诉。父母不把孩子的`抱怨当回事,只简单笼统回应:“坚强一点!”,或“你要自己去面对!”
1、一旦发现异常,父母应主动找孩子谈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儿。如果孩子不回答,问题可以更具体一点:“和老师有关吗?还是和同学有关?”避免问太多、太抽象的问题,否则可能造成孩子永远闭嘴不谈的反效果。
2、如何孩子还没做好告诉你的准备。要在结束谈话前告诉孩子:“或许你现在很难告诉我,你只要想说,爸爸、妈妈随时都在。我们可以承诺你,你说什么我们都不评价,我们会认真倾听。”这样可以预留下次谈话的空间。
3、通过使用纸条把你 担心写在上面给孩子看,也是很好的方式。等待的时候,父母先让自己安定。当孩子愿意去说的时候,父母要先听懂了,这样才能想出好办法。
4、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建议。当父母希望介入找老师谈时,先问过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做?”了解在整个学校系统中,孩子觉得谁是真正可以帮他的人?也许那只是某科任老师,而非导师或辅导老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孩子受了欺负,难免会有一些心理阴影。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以后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要大声呼喊。有的孩子被欺负时,一声不吭,甚至退到墙角,只会哭,这样往往招来更多的欺负。教他们学会用大声呼喊表示抵抗。
一方面,这能引起旁人注意,获得别人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给欺负者一种警告。
2、不理睬嘲笑。有时孩子受到的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对这种情形,父母可教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别人并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嘲弄我。
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对对方的谩骂不予理睬。
3、求职老师。多数情况下,父母不必介入孩子间的纷争。若对孩子没有造成伤害或损坏东西,一般不必反映给老师。但如果孩子受欺负的事情持续发生,父母应当向老师当面讲清,请老师帮助解决。
如果碰到对方父母,也可把事实客观地告诉对方的家长。沟通时态度要心平气和,要用商讨或询问的口气,一味指责只会让事情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