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
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人生一世,不论你是生活在哪个阶层,一定不能放纵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都需要自律。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一个人一生要先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自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规矩,然后,才可以进入社会。马克思也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儿子从海外归来,想到一家跨国银行去应聘一个职位,接到伦敦总部的电话,双方约好了电话会谈的时间。在电话会谈之前,儿子郑重其事地穿了西装,打了领带,在电话旁边正襟危坐地等待。看到儿子的这般装束,女作家忍不住笑起来,揶揄说:“电话会谈而已,打扮得那么神气干吗?对方都瞅不见你,犯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吗?”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正经八百地说:“如果我现在穿着背心和短裤,那么,我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不够慎重了。再说,对方是在办事处给我拨电话的,他衣冠楚楚,我又怎么能不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呢?”作家由此感叹:“在别人见不着的'地方严于律己,才是最大的自律啊!”
李嘉诚以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一个人,不论你的人生道路多么顺畅,一定不能放纵自己,特别是在顺境中更应该自律,否则的话,你的放纵,你的不自律,就会一点一滴的累积,累积到最后,必定暴发。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然后他告诉孩子:“我要给你们一颗棉花糖,给你们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有两颗了。”当教授离开后,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呢?门关上之后,两分钟,四分钟,八分钟……有些孩子坚持了十四分半还是忍不住吃了糖。有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但是仍有的孩子坚持了十五分钟,他们才四岁,就已经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推迟享受”的自律能力。15年后,再做后续研究。教授发现这些已经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们,百分之百没有吃棉花糖的小孩,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好,人生发展得非常好,他们都很快乐,对未来都有自己的规划,他们和老师同学关系都很好。教授认为这一实验的结论是: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终会更容易走向成功。而吃了棉花糖的小孩中有很大一部分没考上大学。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个人在独自居处的时候,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不自律的话,他的一生就极有可能面临着失败和平庸。有很多人可能不在乎,可是,牛顿的惯性定律可是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适用的,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或者动物都在做着直线运动。
自律,既要有所不为,又要心怀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生活中确有不少人,因脑筋灵活、善变通规则而如鱼得水。更有许多人为人处世,一遇规则当道,首先想到的不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拉关系、走后门,突破规则,达成目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缺乏遵守规则的文化基因、心理基础,“他律规则”总是想方设法去违反,“自律规则”轻而易举可退让。不自律的人生有点像吸毒,明知后患无穷,但为了一时快乐,还是一次次不断触底。一个卖菜的人靠缺斤短两挣了些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聪明,就会在缺斤短两的路上越走越远。每次缺斤短两占的只是块儿八毛的便宜,长期下去,生意就断送了。
史載,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于自律之人。缺乏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这不过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面临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自律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并能借此获得真正的快乐。自律让一个人配得上站在更高的地方,接受更猛烈的风暴袭击。谨慎而有规律的生活,让人更有力量抵挡八风的撼动,面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能够立定脚跟,不至于意乱神昏、得意忘形。
一、
据说史蒂夫·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乔帮主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自律是对自我的控制,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都是成年人,连最基本的行为控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自信,又奢谈什么自由?
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勤奋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印象里的牛逼人士都是狠角色:自虐和虐他,必居其一,或者两条都占。
许多商务人士像职业运动员一样管理自己:作息、饮食、习惯、爱好、体力、欲望等……如果做到了这点,你就快摸到“牛逼人士”的门了。一个能管住嘴、迈开腿、每晚坚持跑步的人,工作上也不会差到哪去。
工作后,逐渐发现,自律是生活的基石:令行禁止,则容易走上轨道,发现错误,修复错误,表现越来越好,生活明亮,中气十足;令不行禁不止,则容易溃散混乱,屡错屡战,屡战屡错,“明明知道但就不这么做”,沮丧内疚,乱成一团。
自律决定了个人机器的运转,决定了你的执行力,决定了你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
史蒂夫·纳什是我最喜欢的NBA球员。这是个身体瘦弱的加拿大白人,背部神经有着严重伤病,被认为是“天赋最差的篮球巨星”。
这样一个人,获得了“连庄”MVP:连续两个赛季的最有价值球员。历史上只有十个人做到这点,其余九人都是乔丹、张伯伦等旷世大神。
纳什出了名的自律:不沾糖、油炸和深加工食品。训练日里,他一天吃六餐:麦片粥(不含谷蛋白)、杏仁切片、生坚果、水果、蔬菜、糙米饭、胡萝卜和生吃芹菜。
他和队友格兰特·希尔彼此劝励,不吃巧克力,不吃高热量。希尔还“偶尔犯戒被抓住”,而纳什真没被见到破例。
纳什把他的食谱推荐给队友。于是,太阳队的年轻人都成了纳什的跟班,亦步亦趋,然后表现脱胎换骨。整个球队都在尽量跟着纳什:吃喝,作息,训练,保持健康的氛围……
纳什的成功给了平凡的普通人一点点念想:如果没有天赋,你永远成不了科比或者麦迪;但如果足够勤奋自律,至少你还有机会成为纳什。
天赋,上天给的;自律,决定权在你。
蒂姆·邓肯是NBA的常青树、马刺队的镇队之宝。40岁的他刚刚完成高强度的季后赛。和他同场竞技的,可能是小20岁的.年轻人,你就能知道这有多神奇了。
邓肯通过减重越来越轻盈,拥有好的身体状况,继续保持石佛本色。只有规律的训练和严格的自律,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他老了,但教练和管理层每天能看到他的自律和自律背后的职业性,才会对他一直保有信心。
雷·阿伦是NBA历史上最优秀的射手之一,他的全身投篮在联盟独一无二:太考验肌肉、弹速和手感了。雷自己不喝咖啡,强迫症样地控制饮食。于是才达到这个水准的。正常孩子吃不了这个苦。
德约科维奇是2015年的温网冠军。夺冠后,他坐在更衣室里,想做一件事情:尝一口巧克力。他从2010年夏天以来就没尝过了。
“我掰下一块,小小的一块,丢进嘴里,让它在我的舌头上融化。我只准自己吃这么多。”
要当第一,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三、
欲望管理是重要的人生技能,是要尽早培养锻造的素养。
从感性的角度,过度的欲望会吞噬你。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欲望连同本心,不必畏惧,但过度的欲望会吞噬你。从人生的角度,一定要懂得节制,不要肆意地放纵欲望。不信?你去问问隋炀帝杨广。
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修心的重要,借口生活压力而放纵欲望。年轻时奋力上进,应该如清理院子一样剪除杂草杂念,专注于自身成长。“为腹不为目”,才是永葆内心幸福之所为。
我不想做欲望的奴隶。我享受不被欲望左右的状态,这种感觉不刺激,但很舒服。
从理性的角度,欲望管理能降低阈值。
穷学生的时候,一顿沙县小吃也津津有味,一顿肯德基如同过年;长大挣钱了,山猛海鲜鲍鱼大虾,也未必能勾起你的兴致。
九十年代,武侠小说的情爱描写都能把你看的面红耳赤;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你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
何以至此?阈值使然。不断持续的刺激,抬高了欲望的触发点。
人们常说,“年轻吃苦不是苦,是福气”。这不纯粹是鸡汤,这有逻辑基础:年少吃苦是种逆风飞扬的快乐,年老吃苦是风中残烛的悲哀。先苦后甜,可以忆苦思甜;先甜后苦,只能垂泪抑郁了。
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必要的,这是防止阈值升高的有效手段。欲望永无止境,中彩票的极度兴奋也只会持续18个月。最幸福的方式是,让欲望一点点释放,让欲望匹配你的现实:
漂泊北京,合租房子→独租大房子→拥有自己的房子了→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如果经历反过来?那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不余欺。
四、
刚工作那会,不懂得节奏,是个“时间都被工作填满”的工作狂。研究时间管理之后,发现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尝试做计划、写
慢慢的,我开始从繁琐失误中抽身出来,“跳出画来看画”;我开始有时间考虑生活和人生的目标;我开始有“心如止水、有条不紊”的感觉——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自律。
自律的结果就是有更多精力去做喜欢的事。
比如写公众号,给我带来了很多不曾预期的乐趣。实际上,搭好架构,想好打法,走上轨道后,这项活动就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了:不太忙的时候,就写几段。就像是一个时间容器,把边边角角的时间都存储了起来。
上学那会,自控力不行,开始研究“培养习惯”的方法。用学到的方法来培养了很多好习惯,慢慢的生活都会有很大改变。
从2010年开始写日记,习惯保持到现在。经过最开始的一段磨合,所有不适感都消失了,非常自然。几分钟的记录,让我审视自己、平和心态。它不是我的任何负担,也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它是老司机的人生行车记录仪。
几年前开始“早睡早起”。从最初的“不舒服不适应”,到现在的“每天六点自然醒”。早起的好处是巨大的:凭空多出精华般的两小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好好吃早饭;错开拥挤的早高峰;午饭质量更高,晚饭吃的更少,睡眠更踏实……
当身体变得越来越棒的时,面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自律让我能去享受生活中好的一面。
我的人生目标是:自由。它又包括三个维度: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角色自由。感谢这个色彩斑斓、机遇涌动的时代,让它看起来并非不可企及,但这需要十几年的精耕细作,连续稳定的正向积累,脚踏实地的点滴付出,还有,持续不懈的自律。
自律让你自由。
伟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自由即自律,一个人只有绝对自律才会相对自由”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建立起严格的生活秩序和自我要求确实很痛苦。但如果懒散,不追求上进整天得过且过,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会更加痛苦且永远只能看别人脸色生活。
最近毕业就去了上海姐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姐一直是我崇拜的对象,年纪轻轻结婚就和姐夫在上海买了房,高情商高学历,待人也温柔,实则现实中的白富美。她每天都很早起床早早地为我们准备早餐送孩子再回来换上运动衣去小区跑步一小时。回来洗个澡再穿一身连衣裙几乎每天都给人感觉光彩照人。周末我在家也总会看见她拿着书,一杯咖啡一份甜点,仿佛这个习惯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改变。
傍晚一家人散散步看电影逛书城,她也总会淘些书回来,因为姐夫也爱看书。她家的.超大书柜一直是我睡前必去的地方,因为都是姐亲自挑选的十分经典。除此之外,她和任何家庭主妇一样都尽心照顾孩子和家庭。也许你会说正因为有钱才会有这样的生活,但是据我了解姐姐从上学的时候就很严格要求自己。当时她成绩很优秀但是体育很不好影响毕业成绩。那时她决定每天5点半起床跑步,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毕业。 说她如今跑步的习惯就是那时一直养成的,那时我总是很羡慕姐总感觉她似乎只要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但真正走进她的生活才发现,只有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会换来她如今的自由。
而我总是会和自由相悖,每次累了都是那种恨不得一天都躺在床上度过生活,这让我变得十分懒惰与烦躁,在空虚的自由里,我的生活不限制的走下坡路,事情越堆越多,越懒越不想做,最后好像一步步走向泥潭,拖着我变成我想要成为的更好的人的阻碍。
如今我也养成一直早起跑步的的习惯,村上春树也如此形容过跑步为自己带来的意义,人的本性不喜欢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人的身体总会对运动负荷变得不习惯,写作也是一样,每天都写这样思维不至于变得不习惯,一步步抬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像跑步让你变的越来越强壮。
托马斯.科里创造出“富有的习惯”这个短语,他用五年的时间研究了170个富有人士的生活,发现百分之七十六的富人坚持每天有氧远动30分钟以上,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每天至少在工作前三小时起床,这大概也是自律的形式。
所以现在我十分坚信自律是一个人年轻时可以养成最有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