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心经》的人很多,有七种翻译本子。具体的看下文!
现在大家读诵的最盛行、最流通的本子是玄奘法师翻译的。文长仅二百六十个字,但意义非常丰富,能赅括三藏十二部经教。
玄奘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当时,凡通三藏者均称之为三藏法师。玄奘法师是唐朝人,故称唐三藏。所谓经藏就是佛说的法,由弟子们记载、整理成册的,多诠定学。律藏是佛说的戒律,如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等的戒律。《梵网经》也属于戒律。律藏多诠戒学。论藏是菩萨们根据佛所说的法而加以阐述、发挥的。佛说的法为“经”,菩萨所说谓之“论”。论多诠慧学。
玄奘法师俗姓陈。少年出家时就很有志向,提出了“远绍如来,近光遗教”。意思是从长远来看,要绍隆佛种,立志成佛;近则要光大如来教法。出家后勤奋学习经典,到处参访名师。后来发现诸师所见不一,对经典也有许多疑点未决。为求得佛法真谛,发愿到佛教圣地——印度求学取经。玄奘法师以宏深大愿,大无畏的超人胆识和魄力,历经了千难万苦,踏遍了千山万水,跋涉五万余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十七年后带回大小乘经共五百六十夹,分六百五十部。玄奘法师以后的工作则专心致志于翻译佛经。
玄奘法师组织的译经规模是历史上最宏大的,集中了全国各大寺高僧大德,力量精萃优秀,分工细密,译经态度严肃认真,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最为精确,译经的数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多的。玄奘法师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代大师,是唯识宗的创始祖师,他在弘法利生中所做的贡献厥功甚伟!
玄奘法师除了主译法相宗经论外,在晚年全力翻译《大般若经》六百卷,占去了他全部译经的一半功夫。由此可见,玄奘法师对般若研究精通,造诣高深。乃至他的'《心经》译本广为流传盛行。玄奘法师译经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在他圆寂前,头有点痛,他就疑惑了。哎呀!莫非我翻译的经文有错误了?于是,他就发了个愿:如果我翻译的经文没有错误,那么,在我圆寂后荼毗的时候,舌头应该不坏!后来,玄奘法师圆寂了,荼毗后,他的舌头果然没有坏,还是好好的一条舌头。这就证明玄奘法师翻译的经文完全正确。
玄奘法师临终前有点头痛,是因夙业之故。我们每个人夙世以来,所做的事有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不可能没有一点果报。人生病,是过去世做了坏事,现在所受的果报。生病,一般凡夫担不起,痛苦难忍。而修证成就了的大祖师,就有力量承担。果报到他身上,因心空故,可以不受其苦。真歇禅师说:“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总无妨。”意思是说,纵然有八种病痛等苦恼一起来煎熬,我也不怕。为什么呢?心空不受之故。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第二就是受蕴,它是一切烦恼、业障的根本。假如我们能够遇色闻声而不受,则一切烦恼无从生起。
那么,怎么能不受呢?这大有科学道理。因为所谓疼痛都是经局部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而感受到的。如果大脑皮层不接受,就不会感到痛苦。而要使大脑皮层不接受,那就要有很深的定力,心空无住,不随境走,或是把思想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另外的一个地方,方能隔断传导,不受其苦。例如,《三国演义》里,关公中了毒箭后,华佗给他刮骨疗毒。当时关公下着棋,把他的思想和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棋上,忘记在进行手术,大脑皮层不接受痛的神经的传导。所以,等华佗把毒刮干净了,整个手术完毕,他都没吭一声。华佗不由敬佩地称关公为神人。现在的无痛苦分娩法也是这个意思。让产妇把思想都集中在另外一个地方,注意力转移了,痛苦也就转换了,大脑皮层不接受腹部的疼痛,她就不觉得痛了。但一般人没有这个功夫,她的注意力不能转移,还是集中在肚皮上,所以痛苦不能转换掉,大脑皮层照样接受,来者不拒,当然她还是要痛的。因此,现在无痛分娩法没有多大效果。
我师公大愚阿阇黎在庐山修道时,一直很精进,因当时条件极差,故师公身体很虚弱。他下山之后,弟子们请了个医生给师公检查治疗。发现痔疮很严重,已经溃烂了,决定马上动手术。当时麻醉只有全身麻醉,没有局部麻醉。而师公身体太差了,经不起全麻,怎么办呢?师公对医生说:“你尽管放心开刀吧,我可以不要麻醉。”医生说:“不要麻醉怎么行呢?痛也痛死你了。”“不要紧,我念佛,你开刀。假如我说痛了,你就停止手术。”“那就试试看吧,横竖你的屁股已烂得一塌糊涂了,就是手术没动好,半途而废了,也没关系。”于是手术开始了,师公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直到手术结束,师公没喊一声痛。医生惊叹道:“难得,难得,我从来未见过这样的病人。”这就是不受一切受的功夫,把思想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句佛号上,痛苦就不为害了。修净土的人都想临命终时身无病苦,这不正是身无病苦的最好例子吗?!
身无病苦并不是说不生病,而是说尽管生病,但是不为病所苦。你不接受,苦就不苦了。夙业报应之所以等于不报,也就是因为不接受这个苦,不为苦所苦。尽管有果报,等于没报,报而不报。玄奘法师的头痛就是临命终时夙业的发现,但不接受,则报而不报了。
讲到果报这个问题,都说心业易消易转,身业难消难转。我们过去做了坏事,身子上的痛苦还是要有的。佛也显现过头痛相,因为过去世曾拿棒子打过鱼的头,现在就要受这个报。但这是佛有意要显头痛相,用以说明因果不虚,警策大家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就要受果报的。果报对于真正到家的人来说是空花水月,果报到了他们身上就瓦解冰消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业都是梦幻泡影,并没有真实东西存在。既然没有真实的东西,不接受一切事物了,还讲什么报应呢?同时,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又由谁来受报应呢?从主观来说,人没有了;从客观来说,法没有了。人法双亡,还有什么报应呢?但以佛性来讲,佛性是妙有真空。它不是断灭空,也不是顽空,它能显现诸相而生起种种妙用。所以,幻相不无,还是有的。在不受报当中不妨显现受报之相。尽管受报,但到了大祖师身上,内心空净,一切都如空花水月,还是等于不受报。
二祖神光大师得法之后,达摩祖师对他讲:“你今生要还一个命债,要被杀头。(祖师证道以后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做过之事以及将来的果报。)但因主持正法之故,避免别人由此而诽谤正法,就不要还这个报了。”二祖心真空了,人也不可得,法也不可得,这个身报就可以免掉了。比如,如果没有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的开关,电磁波虽在空中传播着,但却收不进来。这都是同样的道理。虽然我们过去世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业力在寻你。但若你心空了,影子也没有,它就找不着你了,也没法找。从根本上讲,根本就没有人我相,没有法相,什么受报、不受报都不可得。但是,功夫要做得究竟才能这样。功夫做得不究竟,心一动就有了影子,那还是会受报的。
我们举一则公案:唐悟达禅师膝上生了个人面疮,后遇一僧人掬水洗之,痊愈了。因此,著慈悲水忏法。这个禅师怎么会生人面疮呢?因为禅师过去世是晁错,晁错和袁盎不和,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袁盎的坏话,结果袁盎被冤屈斩首。袁盎怀恨在心,一直要寻晁错报复。无奈晁错后来作了十世高僧,寻他十世也没有寻到。后来,皇帝封他为国师,赐他沉香几案、玉如意、紫金袈裟、紫金钵盂等等。钦差大臣都很敬重他。他很得意:“象我这样的人,现在世上是很少有的。所以,皇帝封我为国师,赐给我这么多东西。”心一动,影子现前,被袁盎寻到了,就让他膝盖上生了个人面疮,向他讨还命债。由此看来,一旦过去世做了些错事,业力就到处寻找你,这就叫业障。你若心真空了,没有影子在,它寻也寻不到你。所谓业,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但如果你心动了,有影子在,被业力抓住,就要还报了。
也许会有人问,如若定力深的话,是不是可以不还报呢?可以不还!但不是一定不还。我们刚才已说过了,还报不还报,关键在于心是否真的空净了。既然报、还都是假,又何妨借假显真,游戏三昧,报上一回,以示无报无不报,而证无还无不还呢!所以,二祖神光大师对达摩讲:“等我传了法之后,还也无所谓。”就象一个大富翁,还一笔小债务,九牛一毛,不在乎。神光大师把法传给三祖之后,就去还报了。临杀头时,他说:“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杀头就象挥刃斩风一样,心里没有一点东西,何等慷慨豪放,这真是心空净到家的大丈夫作略啊!
心真空净的人,并不是死守着一点不动,并不是一点事也不做,而是大机大用,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我们修法的人,就要好好地修这个心,时时对境练心,老老实实地做心地功夫。我们明白了《心经》的义理和真正意旨,才能真正得到《心经》的胜义,从而受持《心经》。
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2、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8、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9、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0、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1、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12、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1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4、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5、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6、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1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18、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19、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20、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1、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22、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2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4、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25、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6、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8、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29、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0、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31、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2、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3、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34、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35、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36、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37、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38、张飞睡觉——不闭眼
39、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40、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41、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42、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43、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44、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4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47、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48、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49、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50、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51、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52、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53、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54、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55、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5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5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5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9、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张
60、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6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
62、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63、张飞讨债——声势凶
64、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65、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66、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67、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68、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69、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70、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71、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72、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7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7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76、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77、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78、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79、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80、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81、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82、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83、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84、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85、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86、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87、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88、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89、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90、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91、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92、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93、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94、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9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96、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97、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98、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99、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00、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101、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102、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103、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04、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105、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06、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07、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08、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109、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110、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11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1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13、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14、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115、阿斗的江山——白送隔门
116、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117、张飞讨债——声势凶
118、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119、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120、刘备编草鞋——内行
12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22、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123、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24、挨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125、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126、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27、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128、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29、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130、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131、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132、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33、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134、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135、曹操转胎——疑心重
136、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137、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13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139、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40、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141、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42、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43、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144、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4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4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47、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