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1.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2. 有智慧的人,从来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别人的眼里。
3.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4.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5.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6.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7.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9.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10.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1.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13.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14.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5.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6.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7.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8.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20.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1.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2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23. 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4.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5.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1.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 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5.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6.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8.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9.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0.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1.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12.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13.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14.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5.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6. 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17.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18.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9.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20.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1.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2.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3.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24.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5.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26.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27.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28. 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29.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30.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1.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32.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3.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34.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7、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7、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2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8、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29、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2、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33、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3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37、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3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9、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3、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4、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4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46、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7、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48、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49、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5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3、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54、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55、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5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58、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9、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0、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6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 am tired。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神学的基本知识:
(一)「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上一句话是说,佛所说的法是告诉我们,一切以心为根本,句句都是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来的;语言是虚假的,唯有心性才是真实不变的。
下句指出,欲达开悟见性的境界,应以「无门」为入门的方法,所谓「无门」是指没有特定门路的意思;如同有些学校并没有特定的大门,要走入校园内,四通八达,并不一定得要通过某个特殊的大门一样。
宋代有一本慧海禅师编集的公案书就叫《无门关》,里面记载的都是以无门为入门,因而开悟的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参阅。
(二)「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六祖坛经》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门路,但是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是:对内需胸无成见,不得执着,对外不能有任何的分别心。这种情形叫作「无念」。
无念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这个「心」,内不受自我所束缚,外不被环境而动摇。以此为基准,就能够找到一个修行的门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