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狂人日记》,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 “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 “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者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作品中还有一些警句式的词句,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1、每个人都生活在黑洞中。
2、一切反抗都是无意义的。
3、文学也可以从内向外扩散。
4、从内真实开始走向内真实。
5、磁铁与铁的关系是存在的。
6、我属狗,爱狗就等于爱自己。
7、日光原来是黑色的--倒也好。
8、抓住了内真实就抓到了最重要的。
9、我们必须放弃外真实而走向内真实。
10、马尔克斯让内真实与读者靠近了一步。
11、《狂人
12、贝克特从内真实开始就停留在内真实上。
13、一场民主一场雨,把炸裂的什么地方都湿了。
14、每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一种力量要爆发。
15、内真实就是那种极具震撼力的心灵的灵魂的东西。
16、49年以后(国内的)小说都与真实没有什么关系。
17、卡夫卡对作家的影响更大,而马尔克斯影响了更多的读者。
18、《狂人日记》在今天仍具震撼力,因为它仍有内真实的存在。
19、卡夫卡是理性的,胡安鲁尔福是神性的。马尔克斯是理性加神性。
20、我就走。走得人单影只,白雪皑皑,古诗城像过眼烟云样消失在了我的身后。
21、卡夫卡把作家从因果关系中解放了出来。直接进入内真实而放弃外真实的描写。
22、从此,我过早的记住了一个词汇:熬煎--它的意思是,在黑暗中承受苦难的折磨。
23、但是《越狱》除了拍摄手法,故事情节外,还有内真实的存在,那种要活着的力量就是内真实。
24、凡是注重外真实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凡是注重内真实的都拒绝了很多读者。
25、在死亡的生命之上,确实看到了飞舞的粉色蝴蝶,看到了天地之间的雪花,也还有雪后的一丝初晴。
26、我说我不是嫖客我是教授呀。人家就笑了,说前几天来了一个嫖客,也说他是教授。说来过一个人,还说他是省长呢。
27、《变形记》第一句话做到了什么?因果关系不存在了。超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内真实直接说内真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8、我是一个嫖客,我该杀过人。可那警察不理我。他看了我一眼,像一张嘴突吐出了一口痰,把我留在那儿,便踩着繁华的黄昏,朝着长安大街别的地方走去了。
29、人类用数千年建立起来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严的尺度,正在那阔大、古老的土地上,解体、崩溃和消散,一如法律的准绳,正沦为孩童游戏中的跳绳和皮筋。
30、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和科技时代,农具的生命,当今天可用计算机和数据操纵左右时,其血脉气势,看似到了最为旺盛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人的生命从如日中天滑向夕阳陨落的开始。
31、十九世纪有托尔斯泰的"存在",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深远,十九世纪走向二十世纪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故事为桥梁在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都较自觉,还有沈从文和汪曾祺。
32、人们以追求和创造文明为借口,一代代从农村奋斗到都市的命运之跌宕、感伤和欣喜,其实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人们惯常说的事业、爱情和荣誉,而是为了对农具最彻底的摆脱,让农具的记忆,在根本上从头脑中剔除。
33、农具的命运,如果和土地与回炉新生被人为所割断,就成为跳崖、跃楼死亡的人在崖头、楼顶那瞬间的站立。博物馆是农具的囚室,是农具之木乃伊齐整排列的库房,是人类以文明的名誉,给农具的最为虚伪无情的.残忍。
34、我们大家都知道,新的一年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了。该做学问的要到耙楼那儿做学问,该做小姐的,要回天堂街各家店里做小姐。就都齐声吼着连声念了句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便就各自分手了。
35、人类和土地的联系,最初是居住和耕作,可现在,还有附加了挖掘后的无限开采与无尽污染。土地孕育了人,可人又反过来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儿子做了母亲的皇帝,还要娶她为妻,奸于妾室。世界如此,时间从来没有能力修正这伦理的颠倒。
36、土地的出生问世,大约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野荒的生命,树木、河流、草芥、昆虫,都是它的后代子女。二是为了人的耕种。耕种使人类存活,土地升华。让土地的意义从自然到被赋予和强加。人类从来不管土地需不需要那些意义,因为人类需要,就赋予它那些疲劳的使命和空洞的赞歌。
37、黑暗不仅是时间、地点和事件,而且还是水、空气、人、人心和人们最日常的存在和呼吸。如果仅仅把黑暗当做前者,那是巨大的狭隘,而真正幽深、无边的黑暗,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黑暗,却都说明亮而温暖。最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最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淡忘。
38、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乡村人把生活叫日子,似乎是对同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本质差别却是有着天壤的不同,日子更多的含义是一天加一天,天天都是那样,单调、乏味、无奈、消耗人的生命,你无力改变,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丰饶、有色彩、有人气、有宽阔马路、明亮的路灯。但是到了最后,一个懂得这样子去过日子的人,他是一些多么顶天立地的人。
1. 我看得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2.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说人可以吃的。
3. 你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从来如此,便对吗?
5.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6. 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7. 常常昼夜颠倒的我,每到凌晨都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是这座城市里唯一还醒着的人,那种心情堪比猫头鹰倒挂在深夜的森林里,孤独地盯着外面的一片漆黑,想着大家都已经各自在床上做梦。那些梦里拒绝我的参与,而醒着的世界也都没为我亮着灯。
8. 常常会有一种被世界暂时忘了的感觉,就像水槽里忘掉没洗的唯一一只筷子,或者孤零零挂在饭店门口的雨伞,一直没人来取走。
9. 从来如此,那便对么。
10.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11.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12.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13.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14.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15. 真要令我笑死。
16.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自然可以多吃;
17.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子都写这两个字是“吃人”!
18.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19. 狮子是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20. 你们要改,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21.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22. 救救孩子……
23. 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24.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25.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过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那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26. 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历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27.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8. 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29. 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
30. 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