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佛经的真假内容语录 正文

佛经的真假内容语录

时间:2025-05-07 04:45:29

01、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0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0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0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05、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0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07、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08、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09、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1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1、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2、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5、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7、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8、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9、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2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1、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22、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3、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4、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5、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26、爱尚语录: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7、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2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1、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32、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4、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35、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3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37、佛语经典语录: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8、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9、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0、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1、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44、忍苦扞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4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47、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8、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49、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50、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1、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52、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5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4、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6、真心是菩萨净土。

57、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5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9、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60、一切皆为虚幻。

6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62、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63、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6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65、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66、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6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8、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9、佛语经典语录:不可说。

70、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1、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72、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7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74、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7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76、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7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80、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一切法从心想生。

2、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3、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4、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5、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6、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7、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8、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0、才入信门,便登祖位。

11、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12、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13、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5、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16、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17、离一切诸相,即一切诸佛。

1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9、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20、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2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2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3、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24、世间事无非是幻,世上人何必认真。

25、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6、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27、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28、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29、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30、释迦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31、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

32、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33、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34、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5、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36、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3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8、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39、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0、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41、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42、具足信愿行,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43、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44、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45、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6、妄认四大假合以为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47、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48、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49、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50、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5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2、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5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54、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5、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56、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57、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5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9、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0、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61、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6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6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6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6、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7、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68、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69、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0、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71、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7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73、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74、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75、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76、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77、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78、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9、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80、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81、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82、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83、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84、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8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86、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87、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8、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89、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90、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91、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92、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93、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94、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95、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96、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97、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98、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99、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00、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101、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02、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103、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04、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05、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106、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107、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

108、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109、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10、莲公净语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111、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12、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1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14、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11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16、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17、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18、买肉须要肥,买鱼须要活。买衣须要美,买田须要阔。若教买命放,一毛不肯拔。黄迫途路险,失脚恐难脱。

119、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20、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吾心,吾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12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122、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2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24、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125、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126、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127、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

128、世间人业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业障重到这个程度,都没有办法消除的,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得掉。

129、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130、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二字生死之根。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