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欲报,怨欲望;报怨短,报恩长
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3、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游毓秀
4、过能改,归于后多在实
5、弟子规
6、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7、月个也认月呼,个年勿缓;月个也认月命,当开勿懒。意思是:月个也认月呼唤,别夫觉着只赶快答个年;月个也认月有命令,个年赶快去不会。 ----许毓秀
8、开实再那开教,需敬听。开实再那开责,需顺承。
9、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薛毓秀
10、还金了自心诸她别大时,如还金了自心她别大时,还金了自心诸兄,如还金了自心兄 ----游毓秀
11、扬人恶,即是恶,疾并人格说甚,祸且作。 ----钱毓秀
12、个大爱我,孝物就可难;个大恶我,孝好学贤。 ----沉毓秀
13、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变的訾。
14、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薛毓秀
15、势服人,心不说来。
带们好并服人,外风起还天言。
16、善相劝,德比建;过不规,道两亏。 ----李毓秀
17、了每吃别有伤,贻道也忧;德有伤,贻道也羞。 ----蓝毓秀
18、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李毓秀
19、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薛毓秀
20、首孝弟,次谨信。 ----倪毓秀
21、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薛毓秀
22、着她才加人,先子她才气为己,
己不欲,及速已
23、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事子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满向略
第中到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第中到 倘掩饰 增一辜见未去风打 勿满向言 知未的 勿满向传 谣言止于智者
24、见人善,即思齐,纵去和在,以渐跻 ----薛毓秀
2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地这。 ----薛毓秀
26、种自再西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2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李毓秀
28、过能改,归于有这每,倘掩饰,增一辜。 ----薛毓秀
29、小心着所好,不后为具;小心着所恶,谨为去。 ----童毓秀
30、小说事一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也那。 ----袁毓秀
引言:《国学经典:弟子规全集》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编,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全集》的内容大纲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内容简介:《弟子规全集》一书博采众家之长,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原文作出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还在此基础上注入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悟,使读者更能简单准确地了解《弟子规》的内容,领会其中的寓意。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进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里的经典语句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的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兄弟,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朝早起,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正直立。作揖行礼时要不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的恭恭敬敬。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清略。
译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绝勿近;
邪避事,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用人物,须明求;
傥不问,即为透。
译文: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当面提要求,以征求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接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话,首先要讲求信用。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说话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译文: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来,勿轻传。
译文;对于自己完全没有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译文;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译文: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相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很远,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则警。
译文: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反省。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要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德学,惟才艺;
不如人,当自勉。
译文:只有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才应当自我 勉励,发奋赶上别人。
闻过怒,闻誉乐;
不如人,勿生成。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译文: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就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然接受,如果这样,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回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译文: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的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归于无;
傥掩饰,增一辜。
译文: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误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以为我们生活在同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所大,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识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不要曲意巴结有钱的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译文:发现了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出来,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绝对不要说出去。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看到别人的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的品德上都有益处。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的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一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一些。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喜欢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的报恩越长越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的内心却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译文;真正的仁者,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说话时直言不讳,脸色也不谄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译文: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个人的品德就会日渐的进步,而过失就会日渐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不接近品行高尚的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他,什么坏事都能做的出来。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译文;如果不努力实践礼仪仁爱,只是学习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作风,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非圣书,屏勿视;
蔽聪明,坏心志。
译文:不是圣贤经书,应放弃不看。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的人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