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莫笑凡夫无远见经典语录 正文

莫笑凡夫无远见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4 08:55:30

1. 很多人,因为寂寞而错爱了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错爱一人,而寂寞一生。我们可以彼此相爱,却注定了无法相守。不是我不够爱你,只是我不敢肯定,这爱,是不是最正确的。

2. 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3.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但要记得反省

4. 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分享的人身上。

5. 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你或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

6. 大凡人世间的痛苦,多是因放不下。有时候我常想,痛苦,该是时光刮给生命的一场飓风吧。生活,本就是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掀起遮盖的一切,让你看到人生的真相。

7. 没有远见就会寻短见。

8.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9.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0.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1.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2.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3.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4. 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15.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6.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17.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18. 在晚上,听听收音机也是种快乐和幸福。

19.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20. 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21.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22.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23.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4.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25.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26. 茫茫碌碌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也只有影子记得,曾经的往事,曾经的'伤。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好多事情已经不那么留恋和执着了。生活的琐碎让这份执着和守侯变了味道,而这就是生活。

27.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28. 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29.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0.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1.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32. 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33.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34.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35.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36.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7.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38.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39.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40.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1. 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

42.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43. 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别不接受你看不惯的方法。

44.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45.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46.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47. 相信时间的力量,可以冲淡很多东西

48.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49.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50.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51. 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是绝望。

52. 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3.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54.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完成两大积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资本与信誉的积累。当你自认已完成这两大积累时,那你想要做什么都会成功。

55.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以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躲避。

56.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57.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58.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59.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路上重逢,而我告诉你:“我现在很幸福。”我一定是伪装的如果只能够跟你重逢,而不是共同生活,那怎么会幸福呢?告诉你我很幸福,只是不想让你知道我其实很伤心。

60.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61.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62.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63.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认识不会让你哭的。

64. 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

65. 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简单经典人生的哲理短句篇一

1,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2,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

3,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4,喝药递瓶,上吊给绳,跳楼的挥着小手绢送行。

5,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6,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7,请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8,如果你注定不能给予我期待的回应.那么就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吧。

9,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10,我是白领:今天领了薪水,交了房租水电,买了油米泡面,摸了口袋,感叹一声,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

11,一觉醒来,天都黑了。

12,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啊,你们凭啥要我有工作经验。

13,生中能遇上一个真诚相对而又心无芥蒂的人是一种幸福。

14,生活的基本态度就是宽容,生活的最佳形式就是微笑。

15,念了十几年书,想起来还是幼儿园比较好混!

16,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17,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愿做人民币的奴隶。

18,老天,太蓝!大海,太咸!人生,太难!工作,太烦!和你,有缘!想你,失眠!见你,太远!

19,我不是天桥上算命的,唠不出那么多你爱听的磕。

20,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21,手插口袋,谁都不爱。

22,人生是一场路过,也是一场超脱;人生是一场拥有,也是一场放手。

23,鸵鸟的幸福,只是一堆沙子。

24,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2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自己未化妆的脸。

26,用嘻哈的蓝调精神来过二胡一样的生活。

27,要想达到什么结果的你,就要和有什么结果的人学。

28,作为一个怪兽,我的愿望是至少消灭一个奥特曼。

29,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30,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31,据说,人只有两个选择,忙着死或是忙着活,我想我有了第三种选择:忙着等死。

32,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兔子追老鹰,没事找事。

33,人不怕给自己定位,就怕找不到最合适的位置。

34,少年不胡作妄为,大胆放肆,试问老年时哪来的题材话当年。

35,羊把狼当作同类,悲剧就发生了。

36,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一定是太缺德了。

37,心宽,风景在路上。心窄,心碎掉一地。

简单经典人生的'哲理短句篇二

1、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以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躲避。

2、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3、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4、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昧。

6、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7、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8、在晚上,听听收音机也是种快乐和幸福。

9、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0、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13、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5、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6、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

17、茫茫碌碌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也只有影子记得,曾经的往事,曾经的伤。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好多事情已经不那么留恋和执着了。生活的琐碎让这份执着和守侯变了味道,而这就是生活。

18、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19、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0、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完成两大积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资本与信誉的积累。当你自认已完成这两大积累时,那你想要做什么都会成功。

21、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22、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3、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流泪的认识不会让你哭的。

24、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5、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26、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27、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28、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2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30、动力往往来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是绝望。

31、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2、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3、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34、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35、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36、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其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

◎ 检点身心,以身为苦本,心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从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

◎ 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渡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当,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

◎ 欲世界安宁,民众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嗔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

◎ 有如演戏,人生如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

◎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

◎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

◎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

◎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正。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正。

◎ 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

◎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塵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

◎ 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出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谓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闰三月十二日开示

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今想恢复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会显露出来。吾人心性亦复如是,上与诸佛无二无别,无欠无余,何以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现在还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只因我们这心性,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这心性虽然与佛无异,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为佛子,要想明心见性,返本还原的话,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万苦,参访善知识,即为要明己躬下事。现在已是末法,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与佛相同,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闰三月十三日开示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生。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纤尘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来祖师做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 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

◎闰三月十四日开示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工夫就有把握了。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我们现在也是整天忙个不休息,若能学黄打铁一样,在动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鸡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众会下,别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于,什么苦都愿意吃,大众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将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众,然后向大众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籽,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因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见者都欢喜羡叹。他每天忙个不休息,并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f

《释虚云

1.释虚云佛语经典语录

2.

3.

4.

5.